提起死亡,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敬畏。在常態的意識裡,死亡是一件無比可怕的事情,人人避而不談,「死」這個字眼,實在忌諱,因為這種不接受,恐懼、忐忑、慌張……接踵而至。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死是一個很忌諱的詞。平日裡,大家一般不會討論死亡這個話題。
由此,很多人認為漢文化裡完全沒有死亡教育,我們都逃避死亡這個話題。
白巖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馬東在《奇葩說》總結說:如何面對生死這件事,是我們漢文化缺失的一課。
真是如此嗎?
《道德經》裡面有一句話表達了當時人們的死亡觀:死而不亡者壽。
意思是說人死了,但是人的名聲、精神、人格沒有在人世間消亡,這才是真正的長壽。不把生命物質的終點當成是終點,而是有更高的追求。
這和我們今天的死亡教育觀點不謀而合——幫助人們正確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教育人們坦然面對死亡。
死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問題,因為它和我們每個生命息息相關。
詩詞是民族的瑰寶,亦是漢文化思想的精髓。那麼古人在詩詞中抒發了哪些對生與死的深刻感悟呢?
今天,就給諸公帶來中國歷史上十首關於「死」的思考之詩詞。
一、《赤壁賦》蘇軾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赤壁賦》裡,蘇軾借客之口談到了生命短暫的問題,但他沒有在對生命短暫的哀嘆之中一蹶不起,而是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生命,隱含著他的生命態度,即:不必對生命的流逝作無謂的哀嘆,而應該處在順境時「兼濟天下」,處在逆境時「獨善其身」,豁達、超脫地取「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是最好的生命方式。
二、《增廣賢文》
人生一世,草長一春。
黑髮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
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路逢險處須迴避,事到臨頭不自由。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用草木比喻人的一生,是指人的一生有得意榮華,也有失意的枯枝。生命是相對短暫的 ,如白駒過隙,人要珍惜當下的時光。
三、《蘭亭集序》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王羲之雖出生高門,為東晉名士,卻沒有像那些「名士」一樣一味追求自由放任的生活。所以,他在對「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生命短暫的哀嘆中懂得了人生要有憂患意識,認為人生在世要揚長避短,在有限的生命裡進行無限的價值創造。
四、《驅車上東門》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人死以後,每個人都「潛寐黃泉下」,縱然是歷經千年「千載永不寤」,卻再也無法醒來。而人的生命如此短暫,詩人不禁感慨,人的這一生就好像在這世界上寄宿一般,生命如何能比得上金石那樣堅固長壽?與其處心積慮得謀求長壽,還「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盡享人生之樂。
這首古詩是詩人在墓地對於人生所發出的感慨,也只有在這個地方,人們才能直面生死。明白了死的意義,才會明懂得如何生。
五、《擬古十二首(其九)》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浮榮何足珍。
李白在詩中抒發,天地既然是個旅館,活著的人住在其中,自然只是過客,而只有死去才能離開這個旅館,而歸於永恆,這樣就是歸人了。
六、《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中最亮眼的宋詞名句,當屬最後兩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雖然只有10個字,卻寫出了人生路途中的哲理韻味,寫出了人生的本質,那就是,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或走或停,就這樣慢慢走完人生徵途。
七、《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那一頭的白髮,早晨還是青絲到了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
八、《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名留青史。
九、《楊柳枝》
春去春來春復春,寒暑來頻。
月生月盡月還新,又被老催人。
只見庭前千歲月,長在長存。
不見堂上百年人,盡總化微塵。
春去春來春復春,自然持久人生短暫,再長的人生也不過是驚鴻一瞥,在一瞬間逝去。明白這個道理,就是要學會珍惜當下,不虛度光陰。
十、《古詩十九首》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生命因為短暫,所以萬分珍貴,努力去活。過往都是雲煙,所以要及時釋懷得失,快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