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去山中尋人不見,但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

2020-11-29 塵世曉書僮

詩人可以信手拈來皆成經典,有的時候以自身真實的感受,描寫了心理的變化,正是這種真實的描寫,也讓作品充滿禪理,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思考,每一句都有深意;其中最典型的要數劉長卿的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當時詩人興致勃勃去到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去到了山中沒有找到,這個時候詩人在滿山尋找,依舊還是沒有尋覓到道士的蹤影;如果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會失落,會覺得很惆悵,但是詩人沒有表現出來,反而是在尋找中有所悟,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詩。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劉長卿是晚唐著名的詩人,被稱為「五言長城」,字文房,安徽宣城人,他的詩以細膩見長,同時又很抒情。我們從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一詩中,便是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詩人興致勃勃,去到山中尋找道士,可是沒有找到,正是在這尋找之中突然詩人有所悟,把內心真實的感受,還有尋找時的心情,全部融入到這首詩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很有深意。

古人其實遠比我們更有智慧,哪怕是很細膩的事物,還有普通的心理變化,以及尋找人的過程中,也是有著他們對於人生的思考。有人可能會認為古人遠比今天的人笨,畢竟他們沒有網絡,也沒有高科技,沒有便捷的交通,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那是由於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時代也正是一步一步在向前,所以古人遠比我們今天的人更有智慧。

劉長卿的詩也是自然了智慧,作為那個時代著名的才子,他的詩情感細膩,每一首作品都有深意,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人生。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律詩,首聯寫了出門尋找道士的心情,一路上興致勃勃,經過了許多的地方,小路上面的青苔,還留下了自己深淺不一的腳印。這兩句其實很普通,不過下面的幾句越寫越有韻味。

頷聯和頸聯重點是描寫了沒有尋找後心理變化,還有對於事物發展的看法,這樣的一種描寫,也讓這整首詩更具有感染力,同時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天上的白雲很漂亮,前方還有安靜的沙洲,青草環繞著門庭,不過我來尋找的人不在家裡。一場新雨過後,那松樹長得很挺拔,鬱鬱蔥蔥,只是循著來時的路歸去,看到山中的水源,這是生命開始的地方。

尾聯寫得最深刻,在整首詩中也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個時候詩人突然有所悟,「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看到了眼前的小溪水,看到這水的源頭,這讓我心神嚮往,內心也變得寧靜,我們只是凝神默默相對無言。這幾句也突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當時的心理變化,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使得這首詩詩意,同時寫得也很深刻。

劉長卿的詩看似很普通,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每一句也都很深刻,詩人正是通過尋找道士,從而層層推進,寫下了當時的感受,還有對於人生的感悟,這樣的一種描寫看似平淡無奇,但是詩人正是在平淡中有所悟,詩人乘興而來,但是興盡而返,不過詩人卻愜意自得,在最後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讀這樣的作品,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那也是一種享受,只要讀懂了,從中也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劉長卿的一首禪詩,白雲留不住,淥水去無心
    唐代有一位詩人與高僧一番交流之後,終於慢慢有些開悟,下面介紹劉長卿的一首禪詩,白雲留不住,淥水去無心。送道標上人歸南嶽唐代: 劉長卿悠然倚孤棹,卻憶臥中林。白雲留不住,淥水去無心。衡嶽千峰亂,禪房何處尋。劉長卿,字文房,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他因剛而犯上,曾被兩度遷謫,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雖然生活在一個感傷時代,但他內心中卻渴望追求一種寧靜和淡泊。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那麼除了貫休之外,還有宋朝的釋智圓,同樣也是當時著名詩僧,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觀劍客圖》,寫得也是氣勢磅礴,顯得霸氣十足,整首詩充滿了俠客精神。而詩人創作這首詩時,正是由於觀看了牆壁上的劍客圖,於是有感而發,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
  • 一首充滿想像童趣的小詩,仿寫也是一種充滿童趣的快樂
    一首充滿想像童趣的小詩,仿寫也是一種充滿童趣的快樂今天要說的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小詩《長大以後做什麼》,偶然的機會看到這首小詩,一下子被充滿想像的童趣吸引了,我們也來試著仿寫一首小詩吧:蒲公英,蒲公英。這首小詩也是值得傳播的。我們來分析一下,詩歌的思路。蒲公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呢?蒲公英想做一頭大獅子,目標很遠大,作者的思路沒有局限於是否能夠實現,而是考慮自己這片原野能否容得下一頭大獅子,這種想法是典型的兒童想法。這點觀察是不容易覺察到的。至於小魚長大以後呢?
  • 白居易見小孩打樹上的鳥,於是寫下一首詩勸告,足見一片仁愛之心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白居易的這首詩應當說是比較冷門,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讀過,但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看到一群小孩用彈弓打樹上的鳥,這也引發了詩人的思考,畢竟樹上的鳥兒,它們也是和人一樣,也是有生命,同樣也是值得敬重,正是這樣的一種仁愛之心,使得他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於大自然的敬畏。
  • 唐朝女道士飽受相思之苦,無聊時寫下一首詩,流傳至今成千古名篇
    其中就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道士,人們都把她稱作是「女中詩豪」,同時她也是詩人劉長卿的好朋友。她能夠被冠上詩豪的名號,文學造詣自然不會低。正因如此,李治的好友圈子也非常的廣泛,像陸羽、皎然、劉長卿、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一眾的文人墨客,無一不與她情投意合。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也使得他的詩歌豐富多樣,並且是充滿了對於人生的哲理。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他最具哲理性的作品,那便是他的《行路難·其一》,這首詩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作品中,李白充分地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種人生觀,非常的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
  • 萊蒙託夫的一首詩,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段話更充滿哲理
    在偉大的文學家普希金死後,菜蒙託夫寫了一首《詩人之死》,控訴對普希金進行迫害,從而名震詩壇。他的長詩《關於沙皇、侍衛和勇敢的商人之歌》,也鞭撻了沙皇的暴虐,歌頌了平民的勇敢和正氣。長詩《惡魔》和《童僧》,則表現了對於自由的渴求。他的小說《當代英雄》,也是俄國文學中的經典著作。
  • 唐朝三大詩僧之一,貫休這十首充滿禪意禪情的詩,讀懂後淨化心靈
    其中,貫休才華橫溢,他不僅能寫詩,還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畫僧和書法家。貫休的詩大致分為禪詩、世俗詩、邊塞詩,讀他的詩能夠讓人感覺到濃厚的禪意與禪情,影響力巨大。據說,古龍的《三少爺的劍》開篇: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洲,後一句便是仿效貫休的詩句得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貫休十首充滿禪意和禪情的詩,領悟後淨化心靈。貫休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詩僧及畫僧,自幼聰明伶俐,記憶力超群。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本人雖然喜歡詩詞,但畢竟精力和時間有限,涉獵不多,而中國的古詩詞又浩如煙海,我只能:就我所知,就我所感,就我所喜好,推薦我認為的一首最美詩詞,這首詩就是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原詩是怎麼樣寫得,再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美在何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和心境?
  • 詩中雪,雪中情,在詩詞中遇見浪漫,感受痴心,撞見人生
    聽奴僕說雪下得很大,李白一下就精神了,趕緊掀開窗簾觀景,外面雪花落在了臺階上,落在屋簷上;落在花草樹木上,美極了,於是有了這首《清平樂》。緊接著詩人把內心喜悅用景色傳遞,出現很有特色的一句「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這句想像十分生猛,看那天上的神仙可不是小醉,是狂醉!才敢把白雲揉碎,化成了這漫天的飛雪。
  • 德令哈,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城市,因一首詩而出名
    尤其是夜晚走在德令哈的街道上,華燈閃爍之處,你會發現這裡有一道特別獨到的風景,那就是以一個叫海子的詩人命名的各式各樣的建築,正是這個詩人的一首詩,給德令哈帶來了無限的輝煌與機遇。現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海子了,但是如果說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詩,應該有很多人知道,海子就是它的作者。
  •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
    文/柿子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詩詞的起源已經不可考究,但是在宋朝的時候,是詩詞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這個時代中,可以說是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詩人,這個時期的詩歌佔據了一半詩歌領域
  • 劉伯溫冷門的一首詩,看似普通的描寫雪,實則充滿了諷刺
    不過在古代,雪確實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使用的意象,很多詩人在看到雪之後,往往就會詩興大發,寫出許多優美或有趣的詩句。縱觀古代的諸多詩文,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寫雪的,他們把雪也描繪得極為唯美浪漫。不過在這些詩文中,有一首卻是比較另類的,那就是明朝劉伯溫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北風行》。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大家對於陶淵明比較熟悉的還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其實除了這一篇文章之外,他還有很多優美的詩作,譬如這首《四時》,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但是陶淵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從中感悟生命,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自然會有所收穫。
  • 詩人海子最後一首詩:背後蘊藏恐怖的世界,透露精神分裂跡象
    大家普遍認為海子最後一首詩是《春天,十個海子》: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麼長久地沉睡究竟為了什麼「你這麼久地沉睡究竟為了什麼」,是說現實中的海子已經死了,心死了,成了行屍走肉。可以說,十個復活的低低地怒吼的海子,是精神上的海子,是海子的靈魂。詩的第二節,寫的是憤怒的靈魂逃離海子的軀體的恐怖現象。精神上的海子是自由而偉大的國王,是詩歌中的太陽,現實中的海子卻是懦弱悲傷、痛苦掙扎的凡人。
  • 一個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讀陳世旭長篇小說《世紀神話》
    閱讀過程中,有一種感覺不時衝上我的意識表層,這就是小說在形而下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背後,隱匿著一個形而上的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隨著閱讀行為的完成,我對自己的感覺越加確信無疑。  作者在《世紀神話》的《後記》中說,小說的思路是想對當代文化人的精神問題作一些摸索。應該說,這一思路在《世紀神話》中得到了實現。小說把敘述的焦點鎖定在方肅這一形象上,對方肅的精神世界進行了深度開掘。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雨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自然現象,一年四季那都是會下雨,而這種原本很自然的一種現象,可是到了詩歌中,卻又是往往獲得了升華,會成為一種意象。很多的詩人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把這種普通的雨描繪的如歌如泣,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雨帶給了詩人們靈感,而詩人們又重新賦予了雨新的生命,這兩者之間的這種融入,從而也是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名篇。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毛澤東不願發表的一首詞,一生修改三次,展現了他思想的偉大升華
    但毛澤東個人對這首詩十分的珍視,一生中對其反覆修改,有跡可查的修改手稿就有三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賀新郎·別友》的最終版本,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見的版本,最初發表在1978年的《人民日報》上,全詞內容如下:揮手從茲去。
  • 《神鵰俠侶》中,金庸用來李白的一首詩詞來做結尾,升華了情緒
    導語:《神鵰俠侶》中,金庸用來李白的一首詩詞來做結尾,升華了情緒眾所周知,《神鵰俠侶》是《射鵰英雄傳》中的續集,主線是《射鵰英雄傳》中的反派人物楊康之子楊過和其師傅小龍女兩者中的愛情故事楊過在一次陰差陽錯之中師從小龍女,師徒倆人在古墓中朝夕相處,日久生情,但事情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兩個有情之人起初在種種難之下難成眷屬。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楊過不懈的努力,故事的最後楊過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神鵰俠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