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讀陳世旭長篇小說《世紀神話》

2020-11-25 搜狐網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陳世旭的長篇小說《世紀神話》。閱讀過程中,有一種感覺不時衝上我的意識表層,這就是小說在形而下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背後,隱匿著一個形而上的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隨著閱讀行為的完成,我對自己的感覺越加確信無疑。

  作者在《世紀神話》的《後記》中說,小說的思路是想對當代文化人的精神問題作一些摸索。應該說,這一思路在《世紀神話》中得到了實現。小說把敘述的焦點鎖定在方肅這一形象上,對方肅的精神世界進行了深度開掘。雖然我們不能把方肅作為當代文化人的總代表,但他至少從某一種意義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當代文化人的精神個案。這一個案的隱喻性意義在於,它照亮了當代文化人精神世界中的一些角落。比如性,以及安身立命之本等問題,都從終極意義上涉及文化人生存的根基。

  如果不嫌過於抽象,我們可以把《世紀神話》所探討的精神命題簡化為兩個字,這就是「性」與「佛」。前者從人作為「自在之物」,即從自然人的意義上,來揭示文化人的精神存在(這種存在與道德不無關聯);後者從人作為「自為之物」,即從知性的層面上,探討文化人精神家園的歸宿問題。這樣兩個層面的精神形式,無疑覆蓋了當下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結構中至為重要的方面。

  然而,我們也發現,《世紀神話》藝術呈現的是一個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

  方肅對女人有極強的欲望和衝動。作品寫方肅和女人的「性」交往,重點寫到的有夏天天、小玉、卜繁、朱慧,還有「34號」。與「34號」的交往,方肅發現自己失去了性能力,這意味著他的作為「陽性」屬性的生命的死亡,而與朱慧的交往,他又找回了逝去的「陽性」生命,恢復了本來的生命形式。表面上看來,方肅與女人的交往似乎是在尋找一種「真」的東西,他為此對小玉充滿了歉疚和罪感,繼而又對朱慧欣賞不已,認為朱慧身上有自己追求的東西。這很容易誤導我們的感覺,並對方肅的所作所為予以合法性認同。事實上,方肅在與小玉的交往中已經發現了一些在他後來看來是值得堅守的東西,但他並不珍惜,而是隨便的將它毀滅。

  方肅的另一精神活動場所是寺廟。每當情慾壓抑之時,佛家淨地就成了他的光顧之所。雖然今日的佛界有著趨向流俗的一面,但並不能從根本上顛覆佛家義理。清心寡欲、戒止紛爭、悟至理以明心的佛典禪理依然對方肅的精神世界發生著作用,方肅想在此獲得存在的真義。

  一方面是對「性」的欲望與衝動,另一方面是對佛家禪理的頓悟與認同。問題的焦點正在於此。並不是現實之境把他逼到佛家境地,而是方肅本來如此,他在意念的深層嚮往佛世,卻難得皈依,而他在物慾世界中的所為,又使我們不得不對他理念中的一些精神立場發生懷疑。方肅的精神歷程在對寂照大師法語的頓悟中達到一個至明的境界:解脫一切,便是人生的大自在。小說的結尾似乎是在對寂照大師「法語」的圖解中完成,方肅的精神探索歷程也在此到達終點。然而,作為通向終點的小說過程的行過,卻是一個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的展開。

  小說有著明顯的佛教原義色彩,這種色彩塗抹在故事的景框裡,作為一種背景出現。這一背景的敘事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它與各種欲望交織著的現實世界形成一種對比,它同時對方肅的精神世界起著間離的作用,方肅不時的要跳出凡俗世界,跳回宗教世界,就是在這種間離過程中,我們看清了方肅精神深層結構中的悖論之處。

相關焦點

  • 合理的虛擬世界——讀《悖論13》
    以前每讀完一本書,總是要寫一篇書評之類的小文章,那是因為當時有一個報紙的四版開設了「書影評」的欄目,並且向我約稿,於是基本上養成了那樣的一種習慣。看完一本書,總還是想寫幾句話,因為書讀了不能白讀,總得給自己有那麼一點點的啟發。
  • 神秘主義、直覺與邏輯悖論
    維根斯坦的警告也同樣適用於理性——「思路不夠清晰的」理性主義者在20世紀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這樣說並不是指出邏輯學不重要。相反,邏輯學極其重要,而且我們仍然缺少邏輯的訓練。但不能讓邏輯成為精神的暴君。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早期處於機械時代、照相時代。這是數理邏輯學興盛的時代背景,也是精神分析學反叛的時代背景。
  • 悖論造句和解釋_悖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悖論(bèi lùn)。荒謬的、自相矛盾的說話、論斷等。[《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3期:「在日常生活與科學活動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自相矛盾的論斷或談話,這些論斷與談話往往被人所忽視,或者被人所玩弄和利用作為詭辯的工具,這些就是悖論。」]
  • 哲學悖論的物理學形式
    「飛矢不動」這樣的一個哲學命題,最開始被認為是悖論,之後被認定是「聰明的騙局」,歷經了2000多年後才引起重視,轉而被物理學家當作一個物理學命題,最終成為實驗事實,這個實驗也使人們更接近理解「運動」的本質。
  • 快來看看這些好玩的悖論吧
    什麼是悖論呢?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paradox)來自於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它就像變戲法兒一樣,讓人覺得無可挑剔卻又不合情合理。
  • 讀馮驥才長篇小說新作《單筒望遠鏡》看過去及未來
    潘凱雄  「單筒望遠鏡」這個誕生於17世紀初荷蘭的物件,當下的人們見得不多,實際使用者就更少了。對它的認識我們可能更多地還是來自觀影時留下的印象:一個洋老頭或洋老太端著一個單筒望遠鏡眯著一隻眼正在窺探著什麼。
  • 在數學中,有哪些非常有趣的悖論?
    貝克萊悖論、羅素悖論、意料不到悖論、鱷魚悖論、分球悖論等等。悖論:指自相矛盾的命題,這個命題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混亂,相衝突;論:言論,言語。)歷史上出現過的數學悖論很多,數理邏輯是數學的研究方法,於是很多邏輯上的悖論,也歸在數學門下,以下就是幾個有趣的數學悖論:貝克萊悖論在17世紀,牛頓和萊布尼茲各自都獨立創立了微積分
  • 經典悖論漫遊(及續篇)
    這是第一部份:    由概念自指引發的悖論和引進無限帶來的悖論    (一)由自指引發的悖論以下諸例都存在著一個概念自指或自相關的問題:如果從肯定命題入手,就會得到它的否定命題;如果從否定命題入手,就會得到它的肯定命題。
  • 小知識科普——羅素悖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知識——「羅素悖論」。
  • 論"50後"作家長篇小說創作風格:嚴肅成熟
    近年來,長篇小說創作數量激增、品種多元、新人輩出。儘管「青春寫作」和「類型寫作」佔據了長篇小說市場的不少份額,但以傳統創作為主調的「50後」作家依然擁有強大的感召力。賈平凹、張煒、韓少功、史鐵生、莫言、閻連科、李銳、劉震雲、阿來、劉醒龍、鐵凝、王安憶、方方、孫惠芬等佳作迭出,他們以嚴肅成熟的寫作風範,執著探索的精神姿態,厚重圓融的文學品格,譜寫了傳統長篇小說藝術「常」與「變」的交響。
  • 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考研筆記99)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紀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散文家和戲劇家,也是第一位獲得歐洲認知的俄國作家。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文學專業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中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歷史上有諸多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如今身邊有老師、教授、專家,學生應該做的是懷著敬仰的心認真學習。
  • 《克蘇魯神話》: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
    ★《克蘇魯神話》——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魔獸世界》《加勒比海盜:聚魂棺》《迪迦奧特曼》《DOTA》《真探》《失落之地》《爐石傳說》《斬魔大聖》等遊戲、影視、動漫的文化根源★史蒂芬•金、尼爾•蓋曼、艾倫•摩爾、伊藤潤二、羅伯特·布洛克、科林·威爾遜、布魯斯•斯特林……無數大師致敬的經典之作!
  • 切-格瓦拉悖論
    切•格瓦拉悖論  從精神偶像下滑為商業招牌和時尚符號的格瓦拉對芸芸眾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於英紅  美國中情局的前特工披露了格瓦拉被處死時的情形,使一直高燒不退的「格瓦拉熱」再次升溫。他的故事充滿失敗和孤獨,這是它如此誘人的原因。如果他還活著,他的神話早就煙消雲散了。」  格瓦拉的故事,總是既煽情又充滿矛盾。1928年他出生於一個富足的中產家庭,卻在解放貧民的事業中求索了半生。有位歐洲人寫信問他他們是否同宗,他回信說:估計不是,不過,如果你聽到世界上發生任何不正義的事都會氣得發抖,那我想就是吧。
  • 芝諾的悖論
    巴門尼德的上述主張及推論是如此荒誕,公元前4世紀的哲學家第歐根尼(Diogenes)乾脆用走路來反駁——因為走路分明是一種運動。不過,巴門尼德「料敵」在先,「一不做二不休」地宣稱了如果他的理論有悖於感覺,那只不過說明感覺是虛幻的。讀到這裡,大家也許會覺得巴門尼德的學說不僅荒誕,而且詭辯,甚至還有些無賴。
  • 說謊者悖論
    說謊者悖論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這也許是最簡單的一個悖論,但卻仍然是無解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歐幾裡得提出的這個悖論,至今還在繼續困擾著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因為,如果你說它是真話,那麼按照話的內容分析,它就應該是一句謊話;反過來,如果你說它是謊話,由於他說自己在說一句謊話,當然它就應該是一句真話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謊話呢?這就是著名的說謊者悖論。
  • 坤鵬論:芝諾的悖論(上)
    一、什麼是悖論? 悖論也稱為佯謬或詭局。 特指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 通常從邏輯上無法判斷正確或錯誤稱為悖論,似非而是稱為佯謬。 有時候違背直覺的正確論斷也稱為悖論。
  • 這是一個令人糾結的悖論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悖論什麼是悖論,這在一般人看來是令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很糾結的一種結論方式,科學上來說悖論是對於一道命題或者是一次推理當中所產生的完全對立的兩種結論,並且這兩種結論都有著近乎完美的解釋,比如說外祖父悖論,即一個人穿越到過去殺掉了自己的外祖父,但是這樣自己就不會誕生下來,也就根本無法產生殺掉外祖父的這種行為,這就是悖論的一種。
  • 悖論:既非錯誤也非詭辯 而是誠實嚴肅的理智探討
    但悖論既不是腦子不清楚所犯的錯誤,也不是存心的詭辯,真正的悖論是誠實而嚴肅的理智探討,其目的是為了探求真理、追求智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解決它,那恰恰說明我們自身思維中的深層裂縫,那或許是人類的局限。)悖論是什麼?不是什麼?(從字面上說,悖論是指與公認的信念或看法相反的命題,或自相矛盾的命題,或荒謬的理論等。)
  • 「說謊者葬送了我」——說謊者悖論
    20世紀初,有兩位著名的哲學家出身於劍橋大學——伯特蘭·羅素和G·E·摩爾,摩爾留給人的印象總是誠實和正直的。而羅素給人的感覺卻是圓滑世故,機敏過人。有一天羅素很調皮的問摩爾:「你是否總是說真話?」摩爾保持著適度的謙虛答道:「不是。」此刻,有人會問,摩爾這句話是真話還是謊話?
  • 著名作家馮驥才《單筒望遠鏡》獲年度長篇小說獎
    2019花地文學榜揭曉,莫言獲「年度作家」,馮驥才憑藉《單筒望遠鏡》獲「年度長篇小說 1942年出生的馮驥才已77歲,2018年寫了兩本新書,一本是《漩渦裡》,寫他近二十多年來投身於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下半年就寫了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