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者悖論

2020-12-06 梧院哲學

說謊者悖論

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

——(古希臘)歐幾裡得

作為一級學科的哲學下面還分很多子學科,邏輯學可以說是其中最難的一種,因為它所涉及的素材,並不是我們宜觀可見的東西,它所尊祟的是純粹抽象的元素。但是,邏輯也沒有那麼困難,因為它所面對的自始至終都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思維的邊界在哪裡,邏輯的疆域就在哪裡。

但是,邏輯並不就僅僅意味著對於思維技巧的訓練。從更寬廣的向度上說,邏輯因為思維而顯得更加高貴。然而,我們的思維也會欺騙我們。比如,當有人告訴你他正在對你說謊時,你該怎樣判斷自己獲取信息的可信性呢?好在這只是—個邏輯學上的問題。

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

這也許是最簡單的一個悖論,但卻仍然是無解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歐幾裡得提出的這個悖論,至今還在繼續困擾著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因為,如果你說它是真話,那麼按照話的內容分析,它就應該是一句謊話;反過來,如果你說它是謊話,由於他說自己在說一句謊話,當然它就應該是一句真話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謊話呢?這就是著名的說謊者悖論。

類似的悖論最早是在公元前6世紀出現的,當時克裡特島哲學家愛皮梅尼特曾說過:「所有克裡特島人都說謊。」這句話就有兩種理解。假如說他的話是對的,那麼作為克裡持島人的愛皮梅尼特就是在說謊,他的話就是錯的。反之,假如說他的話是不對的,那麼克裡特島也有人不說謊,他的話就是對的。因而,無論怎樣都無法自回其說,僅這一點就足以使人們感到驚訝了。

說謊者悖淪還有許多變化形式。例如,在同一張紙上寫出下列兩句話:下一句話是謊話,上一句話是真話。或者寫出一連串的「下一句話是真話;下一句話是真話;……」最後標明「第一句話是謊話」。更有趣的是下面的對話。同學甲對他的朋友乙說:「你下句話要講的是『不』,對不對?請用『是』或者『不』來回答!」如果乙回答說:「是!」這就表明他同意了問話人的預言。也就是他要講的是「不」,因此他的回答是與自己的本意相矛盾的。如果乙回答說:「不!」這就表明他不同意問話人的預言。因此,他就應當回答「是」,因而又與自己的本意相矛盾。究竟如何回答,這是數學家正在研究但尚未解決的問題。

這類悖論的一個標準形式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無限邏輯循環。哲學家羅素曾經認真地思考過這個悖論,他說:「那個說謊的人說,『不論我說什麼都是假的』。事實上,這就是他所說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是指他所說的話的總體。只是把這句話包括在那個總體之中的時候才產生一個悖論。」羅素試圖用命題分層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事實證明,從數學基礎的邏輯上徹底地解決這個悖論並不容易。

第1期 |覃莉娜: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大事件の預警!

2017級哲學班召開考研抗疫網絡教學專題會

高中生需要哲學嗎?

來源:星漢《世界上最經典的哲學故事》

排版:王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說謊者葬送了我」——說謊者悖論
    這就是一則著名的悖論——說謊者悖論。說謊者悖論是最古老的語義悖論,由公元前4世紀麥加拉學派的歐布裡德提出,悖論主要內容是:如果某人說自己正在說謊,那麼他說的話是真還是假?假如有人說「我在說謊」,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說。
  • 語義悖論解析
    但是邏輯中所說的悖論即邏輯悖論有其特定的含義,它是指這樣一種情況:從表面上正確的前提出發,經過似乎合乎邏輯的推理,卻得到了自相矛盾的結論。  皮亞諾和蘭姆塞把悖論分為集合論悖論(亦稱邏輯—數學悖論)和語義悖論(亦稱認識論悖論)兩類。羅素沒有作這樣的分類,他認為所有悖論都產生於同樣的錯誤。他們的觀點各有其道理。這裡不討論這個問題。
  •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羅素悖論
    什麼是羅素悖論呢?羅素悖論是一系列類似悖論的集合,在這一系列悖論中包含了一些我們所熟悉而又無解的悖論,比如理髮師悖論,又好比說謊者悖論。這些悖論的存在表面上看來除了讓數學這一最為嚴謹的科學變得不完美之外,似乎並沒有別的用處,但實際上不然,這些悖論的存在無論是對於數學,還是對於現實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它們目前處於一種無解的狀態。在羅素悖論中,最為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說謊者悖論了。還記得那個梗嗎?如果你好久沒聽過了,讓我們來重新回憶起來,「我說的這句話是假話」。
  • 讓你腦細胞燃燒的悖論
    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悖論看上去相互矛盾,但仔細考慮又十分符合邏輯令人深陷其中。有些悖論思考過後令人毛骨悚然,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在這些「細思極恐」的悖論。
  • 數學中的悖論
    數學悖論作為悖論的一種,主要發生在數學研究中。按照悖論的廣義定義,所有數學規範中發生的無法解決的認識矛盾,這種認識矛盾可以在新的數學規範中得到解決。           在古希臘時代,克裡特島的哲學家埃庇米尼得斯(約公元前6世紀)發現的「說謊者悖論」可以算作人們最早發現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歐布裡德將其修改為「強化了的說謊者悖論」。
  • ――談「意外考試」悖論
    1958年,肖(R·Shaw)發表了《意外考試悖論》一文,指出校長的話是自指的。這樣,校長告訴學生的話可表述為:將有一次考試,但你們根據本陳述句不知道它在哪一天舉行。由於校長的話是自指的,它還涉及知道這個概念,因而只要引入自我指涉要素,悖論問題依然存在。
  • 史上著名的五個悖論,每一個都顛覆你的認知
    一、祖父悖論 1943年,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他的小說《不小心的旅行者》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悖論: 時間旅行者回到過去,殺死了當時還未結婚的祖父,那麼,這就會導致時間旅行者自身從未降生;但是,如果時間旅行者從未降生,也就不可能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
  • 歷史上著名的五大悖論,你知道幾個
    NO.1說謊者悖論(1iar paradox or Epimenides』 paradox)最古老的語義悖論。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伊壁孟德所創的四個悖論之一。是關於「我正在撒謊」的悖論。具體為:如果他的確正在撒謊,那麼這句話是真的,所以伊壁孟德不在撤謊,如果他不在撒謊,那麼這句話是假的,因而伊壁孟德正在撒謊。
  • 12個未能解決的經典悖論,低智商勿入!
    3.沙堆悖論 有一堆1000000顆沙粒組成的沙堆。如果我們拿走一顆沙粒,那麼還是有一堆;如果我們再拿走一顆沙粒,那麼還是一堆。如果我們就這樣一次拿走一顆沙粒,那麼當我們們取得只剩下一顆沙粒,那麼它還是一堆嗎? 回答:設定一個固定的邊界。
  • 悖論:既非錯誤也非詭辯 而是誠實嚴肅的理智探討
    但悖論既不是腦子不清楚所犯的錯誤,也不是存心的詭辯,真正的悖論是誠實而嚴肅的理智探討,其目的是為了探求真理、追求智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解決它,那恰恰說明我們自身思維中的深層裂縫,那或許是人類的局限。)悖論是什麼?不是什麼?(從字面上說,悖論是指與公認的信念或看法相反的命題,或自相矛盾的命題,或荒謬的理論等。)
  • 哥德爾證明(中)-三個悖論
    0☆難度:說謊者悖論這句話是假的。換個表示,G=這句話是假的。如果G為真,G表述G為假,矛盾;如果G為假,G表述的就是「G為假」,所以G為真,矛盾。1☆難度:理髮師悖論小鎮只有一個理髮師,他聲稱:「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那麼他該不該給自己理髮?如果理髮,那麼他不是(不給自己理髮的人),他不能理髮;如果不理,那麼他是(不給自己理髮的人),他可以給自己理髮。兩個悖論,其實都是自我指涉的問題,它陳述了自己,而且對自我進行了否定。哥德爾證明實際就是上述悖論的變種。
  • 說謊者愛模仿?
    「說謊者經常故意把自己的舉動改變成他們認為的說真話者那樣,但這種特定的模仿行為並不是刻意為之的,因為他們壓根沒意識到自己在這麼做。」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的Sophie van der Zee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成為識別欺騙的有趣線索。」她和同事讓約50名大學生在5分鐘內完成一個「很簡單」的木製拼圖。實際上,這一難題很難在給定時間內解決。
  • 來自《我的世界》的4個細思極恐的「悖論」,破解mc的不科學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關於Minecraft的「悖論」討論!古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無解悖論,也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的哲學悖論,那麼《我的世界》有沒有這樣充滿挑戰性的「悖論」存在呢?一、說謊者「悖論」一位來自古希臘克裡特島人的一句話:「克裡特島人說的話,沒有一句是真的」。詭異的悖論來了:他自己就是這個島上的人。如果他的說是假的,則島上的人都是真話,那麼他這句話又是真的!所以又證明他說的話應該是假的。這就是一個無限循環無解的悖論。
  • 潘洛斯階梯,以及8個經典悖論!
    世界上的其他悖論存在     雖然所有的人都說潘洛斯階梯就是一個視覺上對於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一個悖論,但是依然有不少的人在對這個事情進行研究,其實在世界上的各個學科上都是存在所謂的悖論的,這些悖論的存在本身就是推翻一些錯誤理論的,比如說上帝悖論,其本身就是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 真假悖論和競猜 好好地去中心化它不香嗎
    兩千多年前的最古老悖論「說謊者悖論」公元前6世紀,克裡特哲學家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我的這句話是假的。」這句話之所以有名在於它沒有答案。這就是一個自我指涉引發的語義悖論悖論。說這個沒什麼重要的,就是先體會一下思考真假多麻煩。悖論是正反兩面都有衝突的假設理論形式,除去這些極其有名的例子之外,生活中也不斷地出現過,所以假如不斷地去尋思真假問題,陷入死循環就會卡住了。但思想上怎麼實踐邏輯補正,就要轉換部分需求去滿足少量缺失,什麼意思呢?白話的說,死命打破當下的邏輯框架就對了。
  • 盤點歷史上有趣的悖論!
    是不是覺得自己已經摸不到頭腦了,自己竟然追不上一直烏龜,其實,這是一個由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歷史上這樣有趣的悖論還有很多,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色盲悖論假設:有一個人,他有一種奇怪的色盲症。
  • 弄懂這十條悖論,強過你讀十本哲學書
    ——芝諾1、理髮師悖論某村只有一人理髮,且該村的人都需要理髮,理髮師規定,給且只給村中不自己理髮的人理髮。試問:理髮師給不給自己理髮?如果理髮師給自己理髮,則違背了自己的約定;如果理髮師不給自己理髮,那麼按照他的規定,又應該給自己理髮。這樣,理髮師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 快來看看這些好玩的悖論吧
    什麼是悖論呢?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paradox)來自於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它就像變戲法兒一樣,讓人覺得無可挑剔卻又不合情合理。
  • 神秘主義、直覺與邏輯悖論
    維根斯坦否定的,他自己也在之中——這就構成了一個悖論。他試圖自殺這是他注重邏輯的必然結果。維根斯坦說:「世界獨立於我的意志之外。」否定叔本華的命題「世界是我的意志」。他又說:「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在世界裡沒有意義——如果有的話,那也會沒有價值。如果有任何有價值的價值,那麼它必定處在一切發生的和既存的東西之外。因為一切發生的和既存的東西都是偶然的。」邏輯不排除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