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者悖論
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
——(古希臘)歐幾裡得
作為一級學科的哲學下面還分很多子學科,邏輯學可以說是其中最難的一種,因為它所涉及的素材,並不是我們宜觀可見的東西,它所尊祟的是純粹抽象的元素。但是,邏輯也沒有那麼困難,因為它所面對的自始至終都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思維的邊界在哪裡,邏輯的疆域就在哪裡。
但是,邏輯並不就僅僅意味著對於思維技巧的訓練。從更寬廣的向度上說,邏輯因為思維而顯得更加高貴。然而,我們的思維也會欺騙我們。比如,當有人告訴你他正在對你說謊時,你該怎樣判斷自己獲取信息的可信性呢?好在這只是—個邏輯學上的問題。
「
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
」
這也許是最簡單的一個悖論,但卻仍然是無解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歐幾裡得提出的這個悖論,至今還在繼續困擾著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因為,如果你說它是真話,那麼按照話的內容分析,它就應該是一句謊話;反過來,如果你說它是謊話,由於他說自己在說一句謊話,當然它就應該是一句真話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謊話呢?這就是著名的說謊者悖論。
類似的悖論最早是在公元前6世紀出現的,當時克裡特島哲學家愛皮梅尼特曾說過:「所有克裡特島人都說謊。」這句話就有兩種理解。假如說他的話是對的,那麼作為克裡持島人的愛皮梅尼特就是在說謊,他的話就是錯的。反之,假如說他的話是不對的,那麼克裡特島也有人不說謊,他的話就是對的。因而,無論怎樣都無法自回其說,僅這一點就足以使人們感到驚訝了。
說謊者悖淪還有許多變化形式。例如,在同一張紙上寫出下列兩句話:下一句話是謊話,上一句話是真話。或者寫出一連串的「下一句話是真話;下一句話是真話;……」最後標明「第一句話是謊話」。更有趣的是下面的對話。同學甲對他的朋友乙說:「你下句話要講的是『不』,對不對?請用『是』或者『不』來回答!」如果乙回答說:「是!」這就表明他同意了問話人的預言。也就是他要講的是「不」,因此他的回答是與自己的本意相矛盾的。如果乙回答說:「不!」這就表明他不同意問話人的預言。因此,他就應當回答「是」,因而又與自己的本意相矛盾。究竟如何回答,這是數學家正在研究但尚未解決的問題。
這類悖論的一個標準形式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無限邏輯循環。哲學家羅素曾經認真地思考過這個悖論,他說:「那個說謊的人說,『不論我說什麼都是假的』。事實上,這就是他所說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是指他所說的話的總體。只是把這句話包括在那個總體之中的時候才產生一個悖論。」羅素試圖用命題分層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事實證明,從數學基礎的邏輯上徹底地解決這個悖論並不容易。
第1期 |覃莉娜: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大事件の預警!
2017級哲學班召開考研抗疫網絡教學專題會
高中生需要哲學嗎?
來源:星漢《世界上最經典的哲學故事》
排版:王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