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論:既非錯誤也非詭辯 而是誠實嚴肅的理智探討

2020-11-26 騰訊網

[摘要]《思維魔方》一書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地介紹悖論問題的著作,作者將從古至今五花八門的悖論分成十二類,詳細介紹每一類悖論的歷史原型、各種變體、邏輯學家的解決方案、與日常生活的關係等等。

《思維魔方:讓哲學家和數學家糾結的悖論》,陳波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文摘自《思維魔方:讓哲學家和數學家糾結的悖論》,陳波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5月。

第一章

形形色色的悖論

(悖論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有的從前提推出自相矛盾,有的從前提推出前提的反面。但悖論既不是腦子不清楚所犯的錯誤,也不是存心的詭辯,真正的悖論是誠實而嚴肅的理智探討,其目的是為了探求真理、追求智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解決它,那恰恰說明我們自身思維中的深層裂縫,那或許是人類的局限。)

悖論是什麼?不是什麼?(從字面上說,悖論是指與公認的信念或看法相反的命題,或自相矛盾的命題,或荒謬的理論等。)

「悖論」是英語詞「paradox」的中譯,後者源自於希臘詞「παράδοξα」以及拉丁詞「paradoxa」,其中前綴「para-」表示「超過,超越,與……相反等」,後綴「-doxa」表示「信念、意見、看法等」。從字面上說,悖論是指與公認的信念或看法相反的命題,或自相矛盾的命題,或荒謬的理論等。常與「paradox」在近似意義上使用的英文詞還有:「antinomy」(二律背反,如康德的時空二律背反)、「riddle」(謎題,如古德曼的新歸納之謎)、「dilemma」(二難,如關於結婚的二難推理)、「predicament」(困境,如囚徒困境),「puzzle」(謎題,如弗雷格之謎、信念之謎),等等。所提到的這些概念和內容在本書後面都將予以介紹和討論。

最早的悖論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克裡特島人埃匹門尼德(Epimenides),他提出了說謊者悖論:「所有的克裡特島人都說謊」。若他的話為真,由於他也是克裡特島人之一,則他也說謊,故他的話為假。若他的話為假,則有的克裡特島人不說謊,他可能是這些不說謊的克裡特島人之一,故他說的可能是真話。這被載入《聖經·新約》的《提多書》中,因而在西方世俗社會和學術界都很有影響。此後,對悖論的研究一直綿延不絕,至少經歷了兩個高峰期,一是歐洲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對悖論的研究,二是從19世紀末葉延續到今天的悖論研究。

在中國先秦時期,莊子提出的「弔詭」一說,仍被某些中國學者用作「悖論」的代名詞……

人生無常,如夢如幻。……做夢時不知是在做夢。夢中又做了一個夢,還研究那個夢中夢是兇還是吉。……就是所謂的「弔詭」。……先秦墨家也用到過「悖」這一概念,……斷言「所有言論都是假的」將導致矛盾:如若這句話是真的,則至少有的言論(如這句話本身)是真的,故「所有言論都是假的」就是假的。所以,說「言盡悖」者自己陷入了「悖謬」的境地。

在長達幾千年的歷程中,「悖論」或「弔詭」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冠以「悖論」之名的各種語句或推論差異極大。我們有必要先釐清「悖論」的精確含義,在此基礎上展開對悖論的討論。

1 悖論是什麼:對悖論的四種刻畫

按目前的用法,「悖論」一詞至少有以下四種含義:

(1)違反常識,有悖直觀,似非而是,但卻是真的命題。

在數學史上曾喧囂一時的所謂「無窮小悖論」就是如此:微積分中的無窮小似零(作為加項可以略去),但又非零(可以作為分母),(表面上)自相矛盾。於是,當時的英國大主教、著名哲學家貝克萊(G. Berkeley, 1685—1753)說它像一個飄動不居的鬼魂。所謂的「伽利略悖論」也與此類似:對於任一自然數,都有且只有一個該數的平方數與之對應,由此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即作為整體的自然數竟與作為其一部分的平方數一樣多!這與當時已知的數學知識相悖,因為當時還不能從數學上很好地理解和刻畫「無窮」這個概念。……

(2)似是而非的假命題,雖與公認的看法或觀點相矛盾,但其中潛藏著深刻的思想或哲理。

最典型的是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 of Elea,約公元前490—425)提出的四個「芝諾悖論」,即「二分法」、「阿基裡斯追不上龜」、「飛矢不動」、「一倍的時間等於一半」。這裡僅以他的「二分法」為例:假定某個物體向一個目的地運動,在它達到該目的地之前必須先走完這路程的一半,而要走完這路程的一半,又要走完這一半的一半;要走完這一半的一半,則要先走完這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如此遞推,以至無窮。因此,第一次運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是沒有的。沒有第一次運動的目標就不可能開始運動,因此就沒有運動,運動是不可能的。……

(3)從一組看似合理的前提出發,通過有效的邏輯推導,得出了一對自相矛盾的命題,它們與當時普遍接受的常識、直觀、理論相衝突,但又不容易弄清楚問題出在哪裡,我們亦稱之為「悖論」。例如,……意外考試悖論是這樣的:某位教授對學生們說,下周我將給你們安排一次意外考試,你們在考前不能預先知道考試在哪一天。學生們如此思考:既然下周有考試,該考試必定在周一至周五的某一天。問題:該考試能夠安排在周五嗎?如果它被安排在周五,則周一至周四都未考試,我們就可推算出考試在周五,該考試不再令人意外。故該考試不能安排在周五。同樣,該考試也不能安排在周四。因為,如果它被安排在周四,則周一至周三都未考試,我們就可預先推算出在周四或周五;已知考試不能在周五,故只能在周四,該考試也不再令人意外。以此類推,可以論證周一到周三都不可能安排考試。學生們由此得出結論:這樣的意外考試不可能存在。但事實是,該教授在下周隨便某一天突然宣布:現在考試,也確實大大出乎學生們的意料。由此得到一個矛盾:意外的考試既可以進行,又無法實施。

……

(4)從一組看似合理的前提出發,通過看似正確有效的邏輯推導,得出了一個由互相矛盾的命題構成的等價式:p??p。

這種悖論最典型的是「強化的說謊者悖論」和「羅素悖論」。前者是指這樣一種情形:一個人說了唯一一句話:「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假的。」如果這句話是真的,則它說的是真實的情形,而它說它本身是假的,因此它是假的;如果這句話是假的,它說它本身是假的,因此它說了真實的情形,故它說了一句真話。於是,這句話是真的若且唯若它是假的。悖論!

……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詭辯真的沒有意義嗎?芝諾悖論到底想表達什麼——哲學起航
    這類論述,一般便被稱為『 詭辯 』。 如何反駁詭辯呢?對於克拉底魯,多數人冥思苦想後會想到這樣的答案:『 只強調運動的絕對性,否認靜止的相對性 』——很有國人特色的回答。
  • 經典悖論漫遊(及續篇)
    它挑戰了許多公認的觀念,如公理集合論作為數學理論的適當框架,對說謊者悖論也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它是否將引起一場邏輯和數學基礎的革命?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三)由一因多果片面推理引致的悖論這種形式的悖論類似於詭辯。詭辯在現實中是令人厭惡的,但是在邏輯學的探討中有相當的位置。孔多塞說:「希臘人濫用日常語言的各種弊端,玩弄字詞的意義、以便在可悲的模稜兩可之中困攪人類的精神。
  • 面對強詞奪理的詭辯怎麼辦?如何有效反駁!
    其實,這種情況,對方使用的話術就是詭辯。舉幾個著名的例子。比如,芝諾悖論。這是古希臘學者芝諾提出的。說的是,阿基裡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其中,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的勇士,是當時公認的跑得最快的人。其實,且不管阿基裡斯是誰,一個人怎麼可能追不上烏龜呢?芝諾是這麼解釋的:假如你想追上烏龜,得先到達烏龜目前所在的地方。這沒錯吧?
  • 芝諾的「神奇烏龜」,一個你明知道錯誤,卻無法反駁的悖論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越深入,產生的疑問和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古希臘的哲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悖論——「芝諾的烏龜」也被稱為「芝諾悖論」。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一位善於跑步的神明,他在神明之中也以速度出名,但是在芝諾的問題中,他卻永遠追不上一隻正常爬行的烏龜。
  • 芝諾悖論——爭議不斷!是天才留給世界的財富,還是一種詭辯?
    芝諾悖論,是一種關於運動和時間的分割性的一個著名悖論。當年至少有四十多個,現在僅存八個,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四個,我們今天主要討論兩個。首先,當然是神獸——芝諾的烏龜!當然,這隻王八不是一般的王八,而是一隻喜歡挑釁人的王八。即使在外人看來——他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一隻腿有多長的王八。他,終於,終於,開始了他作為神獸的奠基之挑釁。他傲慢地說:「阿基琉斯,你這個飛毛腿如果在我身後開始跑,即使是你,也永遠跑不過我」。我一開始還以為這烏龜收了什麼刺激。後來,才知道他是一隻頭腦正常的,有實力的烏龜。預知後事如何,請看後文分解。
  • 芝諾的悖論
    悖論長期以來就很受哲學家青睞,將年代久遠和影響深遠綜合起來評定的話,芝諾大約可算是悖論第一人。悖論由於要「有悖於正統」或「出乎定見之外」,故免不了包含觀點之辨——包括詭辯。這跟單純闡述學說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使芝諾被很多人視為辯證法的鼻祖。
  • 不要點開,這裡是6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悖論!
    不要點開,這裡是6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悖論!在我們的印象裡,知識一般都是清晰明了,越證明越正確的,但是這裡就是存在6個至今都無法證明,越想越困惑的悖論!飛矢不動概述:一根箭是不可能移動的飛矢不動是指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也是芝諾悖論的通稱,指飛著的箭在任何瞬間都是既非靜止又非運動的,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ofElea)提出的,其實是偷換概念,混淆了時間與時刻的概念。戰國時期的詭辯學代表人物惠施也曾說:「飛鳥之影,未嘗動也。」
  • 讓你燒腦讓你暈的阿基裡斯與烏龜的悖論
    這就是著名芝諾悖論。所謂悖論,一般是指同一個命題中有兩個對立相反的結論。 有的人嗤之以鼻,這是謬論!悖論本來指的就是推理的結論與常識相矛盾,卻不能發現邏輯上的漏洞。同樣似是而非的東西,如果一眼就能看得穿,不需要什麼腦筋,叫「胡攪蠻纏」。如果讓人反覆思考仍不得其解,那就上了檔次,叫「悖論」。悖論的價值在於促進人們思考。
  • 科學祛魅與人生意義的悖論
    在這篇深邃雋永、文採飛揚的著名講演裡,韋伯努力遵循他倡導的「價值中立」原則,試圖憑藉他看重的「理智誠實」態度,描述和分析科學職業在整體人生中涉及的各方面內容,包括它與薪資教銜、授課技巧、靈感創造、天才體驗、偉大藝術、靈性宗教、領袖先知、高貴价值、終極關懷之間 或重要或次要的互動關聯,想要以「學者(學術從業者)」而非「導師(靈魂工程師)」的身份為莘莘 學子提供建議
  • 理髮師悖論及其他
    理髮師悖論(Barber paradox)是羅素用來比喻羅素悖論的一個通俗說法,是由伯特蘭·羅素在1901年提出的。羅素悖論的出現是由於樸素集合論對於集合的不加限制的定義。由於當時集合論已成為數學理論的基礎,這一悖論的出現直接導致了一場數學危機,也引發了眾多的數學家對這一問題的補救,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公理化集合論。
  • 芝諾悖論圖解
    2 直到19 世紀中葉,人們普遍認為芝諾悖論不過是一些詭辯。他雖然發明了四個無限微妙無限深邃的悖論,後世的大批哲學家們卻宣稱他只不過是個聰明的騙子,而他的悖論只不過是一些詭辯。」
  • 悖論造句和解釋_悖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悖論(bèi lùn)。荒謬的、自相矛盾的說話、論斷等。[《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3期:「在日常生活與科學活動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自相矛盾的論斷或談話,這些論斷與談話往往被人所忽視,或者被人所玩弄和利用作為詭辯的工具,這些就是悖論。」]
  • 巴門尼德: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還是一個荒謬的詭辯家?
    而有的人卻不以為然,認為他的整個哲學論證不過是基於語法、邏輯和形上學的混亂,他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個詭辯家。那麼巴門尼德,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學說真的只是一種詭辯嗎?對於巴門尼德的工作,他的學生芝諾可謂是一脈相承,甚至可以說青出於藍勝於藍,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悖論:一個人去追烏龜,雖然人跑得比烏龜快,但是,每當人跑到烏龜原來在的地方時,烏龜自己也已經前進了一小段距離,當那個人再趕上這個距離時,烏龜卻又前進了一小段,當那個人再再趕上這個距離時,烏龜卻又前進了一小段
  • 詭辯與表演才是辯論賽真相
    人們只看到了臺上辯手們的激烈交鋒,卻沒有看到在交鋒的背後其實是詭辯與表演,而這,才是辯論賽的本來面目。由於閱讀和思考的缺乏,中學和大學時,我曾經也是一個十足的辯論賽愛好者。但是到後來,我逐漸發現辯論賽並不是一個能夠使人提高智識,讓人接近真理的平臺,相反,它只是一場滿足個人虛榮並且充滿各類詭辯的表演劇。當辯論成為一種賽時,它就已經與真理無關了,而只與輸贏有關。
  • 一個神奇的「悖論」, 你明知道這個理論不正確,但是又無法反駁
    ——「芝諾的烏龜」也被稱為「芝諾悖論」。因為我們所感知的時間流速是恆定的,阿基裡斯很快就可以追上烏龜,芝諾的觀點只是一個「詭辯」,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雖然時間的間隔越來越多,但是這些時間間隔加在一起仍然等於1,因此從數學的角度來看,芝諾的這個悖論並不成立。
  • 這傢伙的腦袋就是不一般,幾千年前就創造出悖論和影響至今的思想
    另以芝諾悖論著稱,即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由於現代科學中量子的發現,這些悖論已經得到完善的解決。但是芝諾留給我們的悖論邏輯思維和對待事物的理性思想精神,至今依然在傳續和散播著,給我們的人生以啟迪和開拓。
  • 翻譯就是《伊索寓言》中的蝙蝠既非鳥類也非獸類
    (原標題:翻譯就是《伊索寓言》中的蝙蝠既非鳥類也非獸類)
  • 別人詭辯怎麼辦?學點邏輯同一律,就無懼別人不講道理(三維樹)
    如果別人跟你詭辯,不講道理的時候,應該怎麼對付呢?在職場的爭論中,很多人面對別人的胡攪蠻纏,可又抓不住別人錯誤的關鍵點,只會心裡難受、生氣,這樣即解決不了問題,也不利於你的個人形象。其實,你只要學點基本的邏輯,你就能夠找出問題所在,很好的去處理別人的詭辯了。
  • 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普通人,也可以作為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
    君子、小人、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普通人,都可以作為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屬於君子、小人這一體系所專有的價值,如忠、孝、信、義等,可以稱為專有價值;屬於君子、小人、普通人等所有社會成員所擁有的價值,如博、審、慎、明、篤等,可以稱為普遍價值。儒家思想沒有將這些價值進行區分。原因在於這些價值屬於人性的不同方面,忠、孝、信、義等價值屬於道德,博、審、慎、明、篤等價值屬於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