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本號:特修斯之船)
小城裡的理髮師放出豪言:他只為,而且一定要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
但問題是:理髮師該為自己刮鬍子嗎?如果他為自己刮鬍子,那麼按照他的豪言「只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他不應該為自己刮鬍子;但如果他不為自己刮鬍子,同樣按照他的豪言「一定要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他又應該為自己刮鬍子。
理髮師悖論(Barber paradox)是羅素用來比喻羅素悖論的一個通俗說法,是由伯特蘭·羅素在1901年提出的。羅素悖論的出現是由於樸素集合論對於集合的不加限制的定義。由於當時集合論已成為數學理論的基礎,這一悖論的出現直接導致了一場數學危機,也引發了眾多的數學家對這一問題的補救,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公理化集合論。同時,羅素悖論的出現促使數學家認識到將數學基礎公理化的必要性。
理髮師悖論與羅素悖論本質上是一致的。
全能者悖論,有好事者針對基督教上帝的全能者屬性提出一個比較出名的「悖論」,即:上帝可以造一塊他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嗎?這個悖論的好處在於可以輕易打破全能屬性:如果能造出這樣的石頭,那麼就符合上帝不能舉起來的特點,所以,上帝不是全能的。如果不能造出來,上帝當然不是全能的。
但是,這個悖論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在邏輯上不可能有1+1=2,同時又1+1/=2。即這個所謂的悖論本身是不成立的。因為它實際上是人類思維混亂造成的,而跟是否存在一個全能者沒有關係。
佛法中也有釋迦牟尼佛破外道悖論的例子:如《大智度論》卷一中舉出長爪梵志的例子:長爪梵志提倡一種「一切法不受」的主張,其意思是說他不接受世間一切理論。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接不接受你自己所建立的這個「一切法不受」的理論?」。當釋迦牟尼佛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長爪梵志就知道自己的理論是有問題的──如果接受,那就是「接受一種理論」這與他自己建立的「一切法不受」的主張違背;如果不接受,那他的主張就不存在。
關於哲學上的懷疑論( skepticism)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懷疑主義(古希臘語:σκέπτομαι,拉丁轉寫:sképtomai,英語:Skepticism),是普遍地向知識、事件、意見或信仰持疑問的態度,或懷疑一些理所當然的主張。故此,極端的懷疑論必然指向不可知論。從而跟它自身相矛盾。因為,就連這個世界是否可知其實一個認識所得的結論,如果世界真的不可知,那麼,無論如何人們是無法知道的
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謂「悖論」,其實,這些只不過詭辯或者抖機靈-「偷換概念」而已,沒有意義。下面給出一些常見的例子。
「我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沒有原則。」 這就是典型的詭辯。此處濫用了「原則」的概念,在前半句話中的「原則」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常態,而不是原則。
再如:我要批評你了,你這個人工作太勤奮了,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在這個例子中,「批評」的概念被偷換了,因為這句話實際表達的意思是讚美。
類似的很多,在世俗中國人中,偷換概念和詭辯非常多。這些除了增加紛爭,是沒有意義的。
悖論是人類思維上的盲點。所以,發現悖論意義重大,發現悖論意味著一個新的學科的誕生,意味著人類的認知能力提高了。羅素悖論就是這樣的,它使得人們認識到,不加限制的集合論概念會導致死結,所以,後來人們對集合論概念進行了精細化,從而建立了集合論的公理化系統。而這也是人類思維的基礎。
要發現悖論需要有敏銳的思考能力,而且更進一步的,需要有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破解悖論。當然了,邏輯悖論是所有悖論中最難的一種,邏輯悖論體現了人類思維的混亂和盲點。
人們普遍思維混亂,缺乏邏輯。而科學家們也只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才有基本的邏輯,一旦離開自己的專業領域,他們就變得跟普通人一樣無知且思維混亂。而人類進步的方向就是發展完善的智性,其中就包括開發流暢的邏輯思維能力。
悖論有很多種,十分有意思。有興趣可參閱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aradoxes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識別並關注。如果你喜歡本文請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