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談了第二次數學危機,今天我們繼續來談一談第三次數學危機——羅素悖論。
說到羅素悖論,大家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心中不免會覺得又是一個什麼自己聽不懂的高級玩意,但如果我將它換一個說法叫「理髮師悖論」,你可能就很容易明白了。羅素提出這麼一個問題,說「在一個城市裡有一位理髮師,他在打廣告的時候說到:本人的理髮技藝那是相當的好,許多人都是大為稱讚的,為感謝各位的肯定,本人決定,將為本城中所有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並且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這樣一來,找他刮臉的人十分的多,而且都是那些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可是,有一天,他無意中看了眼鏡子,自己的鬍子也長長了,於是他拿起刮子準備給自己刮臉。那麼請問,他能不能給自己刮臉呢?」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那麼他就屬於廣告詞裡「不給自己刮臉的人」,這樣一來,他就應該給自己刮臉,可是他如果給自己刮臉了,他又屬於「給自己刮臉的人」,這樣的話,他就不能給自己刮臉了。這就是被稱為理髮師悖論的羅素理論,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悖論,但是它卻引發了數學史上的第三次危機。
在當時康託爾的集合論幾乎立起了整個數學大廈,集合論成為現代數學的基石,「一切數學成果可以建立在集合論的基礎上」這一發現使數學家們為之陶醉。可羅素提出的這個悖論卻使集合論產生了危機,於是就在當時的數學界和邏輯學界引起了極大震動。
羅素是在1901年發現了「悖論」,第二年他把這個悖論告訴了弗雷格(德國著名的邏輯學家),而弗雷格在他的關於集合的《算數的基本法則》完稿付印時,收到了羅素的關於這一悖論的信,這樣一來,就使得弗雷格自己建立的數學大廈搖搖欲墜,於是弗雷格只能在自己的著作後面寫到「一個科學家所碰到的最倒黴的事,就是在他的工作即將完成時卻發現所幹的工作的基礎崩潰了。」
後來,許多數學家通過建立改良後的集合論來解決羅素悖論,羅素悖論在推動數學的發展中起了一個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