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論的漏洞:全體自然數和羅素悖論,第三次數學危機延續至今

2020-12-06 閒雲趣談科學

高中數學比起初中數學來,中間有一個巨大的斷裂層,學生剛開始接觸便會感到吃力。首先接觸的是集合,這是學生們見識數學奧秘的開始。集合的概念並不難,就是把一堆元素放在一起,變成一個整體。高中階段教授的集合還比較簡單,其實集合已經滲透到了大多數數學分支中。

集合

一個幾何圖形,也能視為「集合」,是由平面內所有的點形成的「點集」。一個集合加上特定的拓撲結構便能形成拓撲空間,研究它便是研究拓撲學。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集合思想是數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集合論思想

和微積分一樣,集合思想在古希臘時期就有數學家在使用了,不過他們是無意識的,只覺得把這些元素放到一起方便研究。也沒有人會想到,可以在這上面建立一門新的數學分支。亞里斯多德在研究數字的時候,提出自然數是潛在無窮的,不管多大都不是它的盡頭,因為永遠有個數字比它大1。

亞里斯多德支持潛在無窮

當時的數學界,主流觀點便是亞里斯多德提出的「潛在無窮」,否定了「實在無窮」。兩者的差異和衝突便是第三次數學危機的導火線,說白了,兩者的分歧就是無窮大數的存在性問題。潛在無窮認為數字沒有限制,它永遠是向前延伸的。實在無窮則認為存在全體自然數,無窮大數也是整體裡的一部分。

這和微積分有點相似啊!那潛在無窮和實在無窮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康託爾和集合論

微積分

微積分問世後,數學界關注的焦點再次變成了無窮小量。這時候的數學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認為無窮集合應該是不存在的,因為它沒辦法準確描述出來。另一方面又覺得部分應該屬於整體,那無窮大數便是全體自然數的一部分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就連高斯也站出來了,說無窮理論還沒有完整建立,在數學中還是減少使用為好。

波爾查曼、黎曼、海涅等數學家都投入了研究無窮問題的工作中,距離集合論問世只差一層窗戶紙了。

康託爾

1873年,康託爾發表了論文,集合論正式建立。主要思想是認可了實在無窮,存在全體自然數。康託爾用了6篇論文來論證集合論思想,還引入了超窮數理論和可數集。

數學家們把他的6篇論文翻了好幾遍,然後就分成了兩個派別,以克羅內克為代表的大部分數學家認為集合論是「神秘主義」,康託爾對無窮的研究是病態的,支持康託爾的數學家並不多。

羅素悖論

在研究康託爾的集合論時,數學家陸續發現它在「連續統假設」和「良序性定理」的證明上存在明顯漏洞,推翻了康託爾的證明。再之後,羅素提出了理髮師悖論:一個理髮師為全村人服務,自己不刮臉的人都來找他。

羅素

那問題來了,他自己的臉怎麼辦?他要是不刮,那便應該服務自己。他要是颳了,就違背了他的原則。看似不起眼,把理髮師換成一個集合,把客人換成元素,這就動搖了集合論的根基,全體自然數真的存在嗎?

第三次數學危機就這樣來了,集合論和康託爾陷入了風暴中心。康託爾在建立集合論時對無窮理論並沒有給出明確限制,所以不少基礎性的理論都有缺陷。為了拯救集合論,拯救數理邏輯,數學家們從集合論的現有成果出發,將其公理化,給出了嚴格限制和定義。

羅素悖論的通俗表述

為何他們又支持集合論呢?原因在於無窮集合,它涉及到的數學分支太多了,不解決的話數學大廈就沒辦法建立起來。全新的公理體系,意味著集合論也升華了。不過換一個公理體系,集合論便要作出調整,從這方面來看,第三次數學危機至今都沒有被完美解決。

相關焦點

  • 集合論的漏洞:所有自然數和羅素悖論,第三次數學危機持續至今
    當亞里斯多德研究數字時,他提出自然數可能是無限的,不管有多少大都都不是他的結尾,因為總有一個比他大1的數字。當時主流的數學觀點是亞里斯多德提出了「潛在無窮」,但否定了「實在無窮」。他們之間的區別與衝突是第三次數學危機的導火線,說白了,他們之間的分歧是無限數的存在。勢無窮大認為這個數沒有極限,他總是向前延伸。
  • 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他就屬於「不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要給自己刮臉,而如果他給自己刮臉呢?他又屬於「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不該給自己刮臉。不論哪一種情況,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英國著名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羅素於1903年6月16日提出的轟動一時的「羅素悖論」。
  • 科學網—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這就是英國著名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羅素於1903年6月16日提出的轟動一時的「羅素悖論」。 19世紀下半葉,德國數學家康託爾創立了著名的集合論,在集合論剛產生時,曾遭到許多人的猛烈攻擊。但不久這一開創性成果就為廣大數學家所接受了,並且獲得廣泛而高度的讚譽。數學家們發現,從自然數與康託爾集合論出發可建立起整個數學大廈。因而集合論成為現代數學的基石。
  • 康託爾與集合論 | 新書試讀《數學悖論與三次數學危機》
    原標題:康託爾與集合論 | 新書試讀《數學悖論與三次數學危機》 1904年,在兩個女兒的陪同下,他出席了第三次國際數學家大會。會上,他在精神受到強烈的刺激,立即被送進醫院。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他大都處於嚴重抑鬱狀態中,並在哈雷大學的精神病診所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他最後一次住進精神病院是1917 年5月,直到1918 年1 月去世。 在講述了主人公悲慘的故事後,下面我們轉向他的偉大作品——集合論。
  • 羅素悖論與第三次數學危機
    1919年,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村裡有一個理髮師,他為自己定了一條店規-他只給村裡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那麼按照這個規矩理髮師該不該給他自己刮臉呢?很明顯這是一個悖論,理髮師的位置非常尷尬,兩類群體他都不屬於,那麼他的歸屬在哪兒?按理說,如果對於兩個分類標準明確而且對立的群體而言,某個人歸屬肯定是非此即彼。比如,我們定義此時此刻有北京戶口的人是北京人,那麼所有人一下子就被分成了兩類-北京人和非北京人。
  • 數學上的三大危機——羅素悖論
    上一次,我們談了第二次數學危機,今天我們繼續來談一談第三次數學危機——羅素悖論。
  • 第三次數學危機
    >第三次數學危機產生於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當時正是數學空前興旺發達的時期。康託爾曾經證明過不存在最大的基數,羅素對此有些疑惑,認為以世界上所有的集合為元素構成的集合應該是最大的(因而具有最大基數),這樣他就發覺其中有些矛盾,開始的時候他也覺得這件事也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也許是在什麼地方繞住了,但是他左思右想仍無法繞過來,結果產生了著名的羅素悖論,引起了關於數學基礎的新的爭論,從而造成了數學史上更為嚴重的關於數學基礎的第三次危機。
  • 數學故事——第三次數學危機
    1897年,福爾蒂揭示了集合論中的第一個悖論。兩年後,康託發現了很相似的悖論。1902年,羅素又發現了一個悖論,它除了涉及集合概念本身外不涉及別的概念。羅素悖論曾被以多種形式通俗化。其中最著名的是羅素於1919年給出的,它涉及到某村理髮師的困境。理髮師宣布了這樣一條原則:他給所有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並且,只給村裡這樣的人刮臉。
  • 羅素悖論與數學危機
    數學中,集合是一個極樸素的概念,直觀上「一堆東西」放一起就可以說構成集合。
  • 格物致知丨第三次數學危機,理髮師逼瘋所有數學家的故事
    魏爾斯特拉斯「分析算術化」運動雖然一次性地解決了數學史兩大危機,但是卻也引發了第三次數學危機,這場數學危機持續至今,讓整個數學大廈岌岌可危。如果是第一次、第二次數學危機僅僅影響的是整個數學大廈的建造問題,那麼第三次數學大廈直接動搖的是整個地基,因為涉及的是數學基礎問題。因為羅素悖論只涉及最基本的集合論概念:集合,元素,屬於和概括原則,它的構成十分清楚明白。這個悖論的出現說明以往的 樸素集合論 中包含矛盾,因而以集合論為基礎的整個數學就不能沒有矛盾。
  • 數學史上的3次數學危機
    在數學的發展史上,大大小小的矛盾出現過很多,但很少能威脅到整個數學基礎理論,甚至引起危機。即便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歐幾裡得幾何公理第五公設的疑惑,也不曾造成數學上的危機,且最終成就了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和黎曼幾何。數學史上共出現三次數學危機,每次都是由於悖論的發現而深刻和廣泛的影響了數學基礎。
  • > 集合論的誕生
    他把無窮集這一詞彙引入數學,從而進入了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開闢出一個奇妙無比的新世界。對無窮集的研究使他打開了「無限」這一數學上的潘多拉盒子。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盒子打開後他釋放出的是什麼。  「我們把全體自然數組成的集合簡稱作自然數集,用字母N來表示。」學過集合那一章後,同學們應該對這句話不會感到陌生。
  • 3分鐘了解數學史上的第三次數學危機
    從古希臘至今,數學家們追求的目標從來都包含著嚴格的基礎。在二十世紀以前,數學經歷了極大地兩次考驗。第一個是不可度量的發現,第二個就是微積分基礎的爭論。數學史上的第二次數學危機已經基本解決。嚴格的來說,微積分理論是以實數理論為基礎的,而嚴格的微積分理論又是以集合論為基礎的。
  • 數學史上的三大危機
    十九世紀下半葉,康託爾創立了著名的集合論,在集合論剛產生時,曾遭到許多人的猛烈攻擊。但不久這一開創性成果就為廣大數學家所接受了,並且獲得廣泛而高度的讚譽。數學家們發現,從自然數與康託爾集合論出發可建立起整個數學大廈。因而集合論成為現代數學的基石。「一切數學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論基礎上」這一發現使數學家們為之陶醉。
  • 三次數學危機如何破解?第三次危機遺留至今,暫無完美方案
    正是由於這樣得悖論存在,人類才不得不思考無窮的概念和意義。現在我們一眼就看出芝諾悖論的弊端。對線段的無窮二分勢必需要無窮的時間,而運動員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無限多的事情,那麼在追擊烏龜時,就不會陷入到烏龜路程的一半的邏輯漏洞中。
  • 《易簡·微哲學》:「羅素悖論」李永樂老師你搞錯了!
    最近,人大附中的高中數學老師李永樂發布了自己關於數學和物理的一些基礎科普視頻,並且在網絡大紅。
  • 第三次數學危機已經存在了100多年了,至今還沒有解決嗎?
    其實這個問題的提到的兩個數學現象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數學史上一共有三次危機。第一次是古希臘關於無理數的誕生產生的爭論,第二次是微積分裡無窮小量的爭論,第三次就是19世紀關於集合論定義的爭論。
  • 數學手抄報:羅素_數學手抄報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1903年,一個震驚數學界的消息傳出:集合論是有漏洞的!這就是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的著名的羅素悖論。  羅素構造了一個集合S:S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組成。  3.6 羅素其實,在羅素之前集合論中就已經發現了悖論。如1897年,布拉利和福爾蒂提出了最大序數悖論。1899年,康託爾自己發現了最大基數悖論。但是,由於這兩個悖論都涉及集合中的許多複雜理論,所以只是在數學界揭起了一點小漣漪,未能引起大的注意。羅素悖論則不同。它非常淺顯易懂,而且所涉及的只是集合論中最基本的東西。所以,羅素悖論一提出就在當時的數學界與邏輯學界內引起了極大震動。
  • 數學上的三次危機
    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先來看第一次數學危機這也是純粹意義上「數」的危機,人類從誕生以來,一直認識的數就是自然數,不過後來隨著人類的發展和實際的需要,更有可能的情況是,隨著人類思考的不斷進步,人類引入了零和負數,其實在作出這一決定時,人們也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但最後零和負數還是走進了數學的大門。
  • 他提出的這個悖論引發了第三次數學危機,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集合論是「現代數學」的基礎,幾乎每一個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論」的基礎之上的。「集合論」的誕生之初,在「分析的嚴格化」思想的指導下,徹底地解決了由「微積分」引發的第二次數學危機。在那一次危機中,「集合論」成為了「近代數學大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