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簡·微哲學》:「羅素悖論」李永樂老師你搞錯了!

2021-01-14 易簡Official

最近,人大附中的高中數學老師李永樂發布了自己關於數學和物理的一些基礎科普視頻,並且在網絡大紅。在一期關於《第三次數學危機》的節目中,李老師講到了數理邏輯領域的《羅素悖論》並將羅素悖論跟大數學家康託爾的集合論聯繫在一起。其實羅素悖論根本不是針對康託爾,而是弗雷格,李永樂老師你搞錯了!



誰是弗雷格呢? 弗雷格全名弗裡德裡希·路德維希·戈特洛布·弗雷格,是德國數學家、數理邏輯學家、哲學家。弗雷格於1869年進入耶拿大學學習,後來轉到哥廷根大學,最終取得數學哲學博士學位。在1875年他又回到了耶拿大學任講師,四年之後(1879)為助理教授,此後熬了17年,直到1896年才成為教授。弗雷格有生之年在德國學術圈可以說是不溫不火,只有一名註冊學生,但是這個學生很著名。他就是邏輯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卡爾納普。弗雷格眾生致力於為數學建立嚴格的數理邏輯基礎,他的《算數基礎:數概念的邏輯數學研究》(Grundlage der Arithmetik. Eine logisch-mathematische Untersuchung über den Begriff der Zahl.)嘗試從邏輯出發嚴格定義自然數 (0、1、n+1),從而為代數學建立邏輯基礎。



而他的另外一部著作《算數的基本規律》則直接跟我們探討的「羅素悖論」相關。這要從弗雷格對自然數0的集合論定義說起。弗雷格將自然數0定義為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類)組成的集合(類)。


設這個集合為A, 則A∈{x∉x}. 那麼,問題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所組成的集合,包不包含自身」,也就是A∈A?還是A∉A?


如果這個集合包含自身(A∈A),那麼,因為A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組成的集合,即 A∈{x∉x}, 那麼A應該不包含自身,也就是說A∉A;

如果這個集合不包含自身 (A∉A) , 那麼,按照定義A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組成集合,即 A∈{x∉x},那麼A應該包含自身,也就是說A∈A.

至此,著名的羅素悖論就出現了。設A∈A,則A∉A;設A∉A,則A∈A。當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組成的集合包含自身,則它不包含自身;當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組成的集合不包含自身,則它包含自身。


羅素在1901年就自己發現了這個悖論,並且為找不到解決方案而感到苦惱。而弗雷格恰好是在1902年出版他的《算數的基本規律》的第二版,羅素就在1902年的6月16日寫信給弗雷格,闡述了這一悖論。弗雷格讀後簡直五雷轟頂,但因為已經要交付出版,沒有充足時間思考這個悖論的解,只能不無遺憾地寫到:「一個科學家的工作完成之日,也是這一建築物的基礎倒塌之時,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了,當本書即將付梓之時,羅素先生的一封信把我置於這樣的境地。」


其實弗雷格是數理邏輯學家、或者說數學哲學家,他不是康託爾這種純粹意義上的數學家。康託爾患抑鬱症,主要是因為研究成果不被當時的學術圈認可,並且長期遭受利奧波德·克羅內克等職業數學家的攻擊批評,跟羅素悖論沒有什麼關係。其實這個羅素悖論,根本構不成現代數學的第三次危機。真正構成對邏輯主義數學哲學的致命威脅的是愛因斯坦的好朋友、著名數理邏輯學家哥德爾提出的「形式不完備性定理」。


歡迎關注易簡Official微信公眾號,一起深度學習!

相關焦點

  • 糾正李永樂老師的數學錯誤,講講真正的羅素悖論是什麼?
    備受全網千萬粉絲喜愛的知名網絡科普大咖李永樂老師,居然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講錯了第三次數學危機中的羅素悖論,也就是說,你從李永樂那裡聽到的羅素悖論,居然是假的,也許你就是被李永樂誤導的百萬觀眾中的一員。我自從揭發李永樂講了假羅素悖論之後,有很多網友向我詢問,真正的羅素悖論又是什麼?所以在這裡給網友們答疑解惑,講講真正的羅素悖論究竟是什麼?
  • 羅素悖論與數學危機
    前一晚,這個劍橋才子發現了一個關於集合的悖論:設性質P(x)表示「x不屬於x」,現假設由性質P確定了一個類A——也就是說A={x|x不屬於x}。那麼問題來了:A屬於A是否成立?若A屬於A,則A是A的元素,那麼A具有性質P,由性質P知A不屬於A;若A不屬於A,也就是說A具有性質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質P的類組成的,所以A又屬於A。  您是不是看得有些繞?
  • 1901年春天,羅素發現了「理髮師悖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羅素發現的這一悖論源於他那篇走紅的成功文章《數學原則研究近況》。在撰寫那篇文章時,他對皮亞諾的邏輯學滿懷熱情。那篇文章對康託所做研究的哲學意義讚不絕口,對康託提出的由不同無限數組成的集合讚不絕口。羅素在評論康託的證明時說,在這一集合中,不存在什麼最大數字。到了1901年春天,羅素認為這一觀點不可能是正確的,其原因在於,囊括所有類和所有事物的這一類肯定具有可能存在的最大基數。
  • 理髮師悖論是什麼?
    有一天一名顧客來到店裡看到了這塊牌子,他就問理髮師:「你給自己刮鬍子嗎?」這個悖論是羅素提出的,叫做羅素悖論,或者叫理髮師悖論。2羅素悖論與集合的關係當然,這只是羅素悖論的通俗說法。羅素悖論是關於數學中集合論的一個矛盾而提出的。什麼是集合呢?所謂集合,是由某些確定的元素構成的整體。
  •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是童年時期的孤獨,成就了後來的我
    當初,羅素參加入學考試時,就是懷特海把他推薦給了校方,可見他有多欣賞羅素。多年後,羅素也當了老師,他也收了一個著名學生——維根斯坦。維根斯坦是天才,有人認為,他的成就超過了羅素。在羅素的學術生涯中,懷特海和維根斯坦是最重要的兩個人。而羅素的一生,都在和像他們一樣的頂級牛人打交道。近視者朱,近墨者黑。可以想見,羅素的精神世界有多豐富多彩。
  • 數學上的三大危機——羅素悖論
    上一次,我們談了第二次數學危機,今天我們繼續來談一談第三次數學危機——羅素悖論。
  • 理性看待覆旦博士郭威怒懟科普一哥李永樂老師
    李永樂老師是全國最好中學的老師,教學知識,教學方法和專業知識毋庸置疑,而其在線科普,更是讓很多人接觸到了科學,擴充了自己的知識面,收穫大量粉絲的同時,讓自己也有了比較豐厚的經濟方面的回報,這也讓更多老師或教育從業者看到了分享,可能帶來的回報,更多人加入到了教育分享和科普之中來。從教育角度來講,李永樂老師的行為是郭威博士遠不可相提並論的。但目的正義就代表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容忍嗎?
  • 老子的「道可道」與「羅素悖論」
    以上兩個小故事,是由西方哲學界著名的集合悖論——即「羅素悖論」(Russell's paradox)演變而來。當集合論建立後,數學家們興奮地發現似乎一切數學成果都可建立在集合論的基礎上。但早期的集合論的漏洞導致了「羅素悖論」。「羅素悖論」一提出就在當時的數學界與邏輯學界內引起了轟動。
  • 對於羅素悖論的解決丨羅素的理髮師困惑究竟為何以及如何克服
    羅素悖論中說,在一個村子裡有一位理髮師,這位理髮師聲稱:「給而且只給那些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現在問理髮師是否要給自己理髮。如果理髮師不給自己理髮,那麼根據定義,他要給自己理髮;如果理髮師給自己理髮,那麼根據定義,他不能給自己理髮。這就是著名的「理髮師悖論」。
  • 小知識科普——羅素悖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知識——「羅素悖論」。
  • 數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羅素悖論
    1902年,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悖論對集合論進行質疑,這個悖論就是著名的「羅素悖論」。 康託爾給集合下的定義是:把一定的並且可以明確識別的東西(直觀的對象或思維的對象)放在一起,叫作集合。羅素把集合分成兩類:集合本身不是集合的元素的集合;集合本身是集合的一個元素的集合。
  • 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他就屬於「不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要給自己刮臉,而如果他給自己刮臉呢?他又屬於「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不該給自己刮臉。不論哪一種情況,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英國著名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羅素於1903年6月16日提出的轟動一時的「羅素悖論」。
  • 亂說: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
    羅素羅素悖論>:由羅素發現的一個集合論悖論,其基本思想是:對於任意一個集合A,A要麼是自身的元素,即A∈A;A要麼不是自身的元素,即AA。這個悖論:缺少時間線,時間是一直向前,永不停歇、停頓的,而且時間不能回走。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與將來的我,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用數學表達:A≠B,B≠A。而數學的基礎(邏輯基礎)A=B,B=A。
  • 科學網—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羅素   在某個城市中有一位理髮師
  • 羅素悖論與第三次數學危機
    1919年,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村裡有一個理髮師,他為自己定了一條店規-他只給村裡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那麼按照這個規矩理髮師該不該給他自己刮臉呢?很明顯這是一個悖論,理髮師的位置非常尷尬,兩類群體他都不屬於,那麼他的歸屬在哪兒?按理說,如果對於兩個分類標準明確而且對立的群體而言,某個人歸屬肯定是非此即彼。比如,我們定義此時此刻有北京戶口的人是北京人,那麼所有人一下子就被分成了兩類-北京人和非北京人。
  • 物理老師李永樂,從西瓜紅出圈
    李永樂老師火出圈了。白天的李永樂是人大附中的一名物理老師,35 歲的他已經從教 11 年,處理課本知識熟門熟路,教學生也早就得心應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備課教書的功課「早就在剛當老師那會兒做完了」。而到了夜裡,處理完教學任務的李永樂老師就會走進一間人少的教室,對著一臺錄像機開始自己身為科普視頻創作人的「第二人生」。
  • 人大附中「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的理想與現實
    那個周末,李永樂剛一醒來,就收到了小學同學發來的消息,得知是網友將他研究生時期在培訓機構做兼職老師的一段講課視頻放到了網上,那段視頻講解的是「閏年是怎麼回事」。李永樂的手機開始不停震動,朋友們陸陸續續發來消息:你上熱搜了。李永樂特意下載了微博,時不時點開看看,一天內,視頻點擊量達到了1000多萬,這個數字在第二天超過了2000萬,李永樂成了「閏年哥」。
  •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羅素悖論
    什麼是羅素悖論呢?羅素悖論是一系列類似悖論的集合,在這一系列悖論中包含了一些我們所熟悉而又無解的悖論,比如理髮師悖論,又好比說謊者悖論。這些悖論的存在表面上看來除了讓數學這一最為嚴謹的科學變得不完美之外,似乎並沒有別的用處,但實際上不然,這些悖論的存在無論是對於數學,還是對於現實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它們目前處於一種無解的狀態。在羅素悖論中,最為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說謊者悖論了。還記得那個梗嗎?如果你好久沒聽過了,讓我們來重新回憶起來,「我說的這句話是假話」。
  • 羅素悖論:這就是為什麼數學不能擁有一個「所有事物」的集合
    本期「哲園搬運」(不叫「哲園新聞」,我們改叫「哲園搬運」更貼切,搬運國外哲學新聞和哲普文章)先來點燒腦的,以通俗易懂(不含邏輯學符號)的方式,介紹「羅素悖論」。隨後會儘快更新「哲園原創」系列!作者Andy Kiersz試圖展示,羅素悖論是由於「樸素集合論」(naive set theory)對「集合」的模糊的、過於開放的定義所導致的;「現代公理化集合論」(modern axiomatic set theory),通過設定諸種限制,比如摒除「自含集合」(self-containing sets),則可以有效避免羅素悖論。
  • 李永樂老師對21考研考生的一些建議
    不知道今年考研數學降低線性代數比例後,有沒有影響李永樂老師在備考同學們心中的地位。但是在往年,李永樂老師是當之無愧的「救世主」。李永樂老師被稱為「線代王」,是無冕之王。李老師在線性代數的地位,就相當於肖秀榮老師在考研政治的地位一樣,無可替代。李老師從事考研數學輔導已經十多年,主編的複習全書,相信考數學的考生一定熟知。本人當年也使用過該書,用著非常順手。李永樂老師是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曾任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北京地區數學閱卷組組長。並多次參加考研數學大綱修訂和全國性數學考試命題工作,經驗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