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說: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

2020-11-22 尋覓中的生活
羅素

羅素悖論由羅素發現的一個集合論悖論,其基本思想是:對於任意一個集合A,A要麼是自身的元素,即A∈A;A要麼不是自身的元素,即AA。根據康託爾集合論的概括原則,可將所有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構成一個集合S1,即S1={x:xx}。

如果存在一個集合A={X| X A },那麼A∈A是否成立?如果它成立,那麼A∈A,不滿足A的特徵性質。如果它不成立,A就滿足了特徵性質。(百度百科)

理髮師悖論:某個城市中有一位理髮師,他這樣說:「本人的理髮技藝高超,本人只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 理髮師到底給不給自己理髮?

給自己理髮,違背了,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這一基本原則。

不給自己理髮,按理來講,需要幫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就需要自己給自己理髮。

這個悖論:缺少時間線,時間是一直向前,永不停歇、停頓的,而且時間不能回走。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與將來的我,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用數學表達:A≠B,B≠A。

而數學的基礎(邏輯基礎)A=B,B=A。

自己給自己理髮?

理髮師悖論:只給不給自己理髮(掛鬍鬚更簡單些)的人理髮。悖論根源:是否要給自己理髮?為什麼沒有一個前提條件或時間限制。

前提條件:一定時間段內,理髮師沒有給自己理髮。必須要時間限制,要不理髮師給人理髮只會越來越少,因為我們不能肯定別人都從來不給自己理髮。給自己理了發,就不給人家理髮,生意會越來越差的。這個理髮師不理智。

什麼是理髮:剪一根頭髮算不散理髮?我扯斷了自己一根頭髮算不算理髮?應該剪多少根頭髮才算理髮?修剪百分之多少算理髮?既然邏輯推理追求百分百理性(準確性),為什麼前提條件可以模糊不清?

那麼按他本人說法,一段時間內,他沒有給自己理髮,所以他需要給自己理髮。邏輯通順,設想、假設,我們都以事實出發。

理髮師給自己理完髮,與理髮師給其他人理完髮一樣。任何人在這段時間範圍內,給自己理髮後,理髮師都不會給他理髮。(誰天天理髮啊!一段時間很關鍵。)

在這個時間段內,由於理髮師給自己理了發,理髮師不能再給自己理髮。其他人如果也給自己理了發,道理一樣,理髮師不能給這些人理髮。

沒有前提條件:理髮師會生意越來越差,當然最後(無限時間範圍內)無人再讓理髮師理髮。有一個一個星期、一個月,這樣短的時間段,所有問題都不再成為問題。

直覺與邏輯,感性與理性

假設:一個小鎮上只有一個理髮師,理髮師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

那麼,可以得出結論:理髮師只給自己理了一次頭髮。從此長發伴終生。

小鎮上的人,要麼學會自己理髮、要麼堅決不自己理髮,要麼小鎮上有了其他理髮師,反正理髮師生意會越來越差,如果永生,最終理髮師將不給任何人理頭髮。

邏輯推理:只追求結果,過程都是瞬時(可結果不能當過程的時間沒發生過,已經去到未來了,就不是當前命題)。既然沒有理髮,就理髮!理髮後,因為不能給自己理過發的人理髮,自己就不再給自己理髮。不能成為矛盾、悖論。

真真是真、假假是真,真假、假真是假。一個語句,假就是不存在,不成立。一個判斷詞,假的反義詞是真。

以上都是假話!

相關焦點

  • 理髮師能不能給自己理髮?讓我們一起來思考羅素悖論
    什麼是羅素悖論呢?羅素悖論是一系列類似悖論的集合,在這一系列悖論中包含了一些我們所熟悉而又無解的悖論,比如理髮師悖論,又好比說謊者悖論。這些悖論的存在表面上看來除了讓數學這一最為嚴謹的科學變得不完美之外,似乎並沒有別的用處,但實際上不然,這些悖論的存在無論是對於數學,還是對於現實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它們目前處於一種無解的狀態。在羅素悖論中,最為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說謊者悖論了。還記得那個梗嗎?如果你好久沒聽過了,讓我們來重新回憶起來,「我說的這句話是假話」。
  • 理髮師悖論是什麼?
    悖論就是一個論述卻可以得到兩個互相矛盾的結論。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了與之相似的著名悖論:理髮師悖論。這也是第三次數學危機的導火索。具體怎麼回事?點開視頻看看吧!這個悖論是羅素提出的,叫做羅素悖論,或者叫理髮師悖論。2羅素悖論與集合的關係當然,這只是羅素悖論的通俗說法。羅素悖論是關於數學中集合論的一個矛盾而提出的。什麼是集合呢?所謂集合,是由某些確定的元素構成的整體。
  • 1901年春天,羅素發現了「理髮師悖論」
    1901年春天,羅素發現了後來被所有研習邏輯學和數學的學生熟知的「理髮師悖論」。開始時,他試圖將數學建立在邏輯學基礎上,認為可以很快輕鬆地解決該悖論提出的難題。但是到了那年末,他開始意識到,某種基本的東西出了差錯。
  • 搞笑的理髮師悖論,愚蠢的數學家
    於是羅素創造了羅素悖論,驚天地泣鬼神地挑起了第三次數學危機,數學大廈汲汲可危。(羅素悖論是什麼?不懂的同學可翻看我之前的文章)羅素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羅素悖論太繞:自身屬於自身的集合,自身不屬於自身的集合,如果屬於自身就不屬於自身,不屬於自身就屬於自身……這一一堆亂七八糟的就像是繞口令似的,很容易就把人給繞蒙圈了,大家都聽不懂,怎麼辦?
  • 對於羅素悖論的解決丨羅素的理髮師困惑究竟為何以及如何克服
    羅素悖論中說,在一個村子裡有一位理髮師,這位理髮師聲稱:「給而且只給那些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現在問理髮師是否要給自己理髮。如果理髮師不給自己理髮,那麼根據定義,他要給自己理髮;如果理髮師給自己理髮,那麼根據定義,他不能給自己理髮。這就是著名的「理髮師悖論」。
  • 理髮師悖論及其他
    (請關注本號:特修斯之船)小城裡的理髮師放出豪言:他只為,而且一定要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
  • 顛覆你對世界認識的悖論—理髮師悖論
    可是有一天,一位顧客看著理髮師長長的鬍子問道,你給不給你自己刮鬍子呢?」這時候理髮師呆住了,如果不給自己刮鬍子,他就屬於那種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那麼他就要給自己刮鬍子。可是他假如給自己刮鬍子,他就屬於那種給自己刮鬍子的人,按照廣告牌,他就不該給自己刮鬍子。這就是理髮師悖論。
  • 小知識科普——羅素悖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知識——「羅素悖論」。
  • 數學上的三大危機——羅素悖論
    上一次,我們談了第二次數學危機,今天我們繼續來談一談第三次數學危機——羅素悖論。
  • 數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羅素悖論
    1902年,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悖論對集合論進行質疑,這個悖論就是著名的「羅素悖論」。 康託爾給集合下的定義是:把一定的並且可以明確識別的東西(直觀的對象或思維的對象)放在一起,叫作集合。羅素把集合分成兩類:集合本身不是集合的元素的集合;集合本身是集合的一個元素的集合。
  • 羅素悖論與第三次數學危機
    1919年,英國數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村裡有一個理髮師,他為自己定了一條店規-他只給村裡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那麼按照這個規矩理髮師該不該給他自己刮臉呢?很明顯這是一個悖論,理髮師的位置非常尷尬,兩類群體他都不屬於,那麼他的歸屬在哪兒?按理說,如果對於兩個分類標準明確而且對立的群體而言,某個人歸屬肯定是非此即彼。比如,我們定義此時此刻有北京戶口的人是北京人,那麼所有人一下子就被分成了兩類-北京人和非北京人。
  • 羅素悖論與數學危機
    數學中,集合是一個極樸素的概念,直觀上「一堆東西」放一起就可以說構成集合。
  • 抖音(Tik Tok)事件的「理髮師悖論」
    因抖音(Tiktok)事件的持續發酵,字節跳動公司CEO張一鳴現在陷入了數學史上著名的「理髮師悖論」(又稱羅素悖論)困境。「羅素悖論」是這樣表述的:定義一個集合S:S由一切不屬於自身的集合所組成。那麼我們問:s是否屬於S呢?根據排中律,一個元素或者屬於某個集合,或者不屬於某個集合。因此,對於一個給定集合,問是否屬於它自己是有意義的。
  • 理髮師悖論及解決
    理髮師悖論及解決這是一個古老的悖論:某村有一個理髮師,恰給本村那些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請問他給不給自己理髮?
  • 「理髮師悖論」引發第3次數學危機,至今已100多年,無人破解
    可是有一天,理髮師發現自己的鬍子變長了,當他拿起刮鬍刀準備刮鬍子的時候,突然想起來自己門口的那張告示,如果此時理髮師自己颳了鬍子,那麼就違背了自己許下的諾言,可是如果他不刮鬍子,也同樣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 老子的「道可道」與「羅素悖論」
    先從兩個通俗的悖論故事開始故事一是說有一個島,該島上的人都說謊,而且每一句話都是謊言。那麼假如這個島上的一位居民說:「我是一個撒謊的人。」試問,他說的是謊言嗎?若是,則表明「我是一個撒謊的人」之言應被否定,即他不是一個撒謊的人。這與一開始的假設相矛盾。若他所說的不是謊言,也違反了我們一開始的前提假設。
  • ——理髮師悖論
    ,他提出一個悖論,叫做理髮師悖論。所謂悖論就是怎麼說都不對。他說,假如有一個村子,村子裡有一個理髮師,這個理髮師,他在自己的店門口立了一塊牌子,說我給且僅給自己不刮鬍子的人刮鬍子。也就是說,如果你自己給自己刮鬍子,那我就不給你颳了。如果你要是不給自己刮鬍子,那你來我這,我就給你刮鬍子,不要錢我也給你刮。
  • 在數學中,有哪些非常有趣的悖論?
    貝克萊悖論、羅素悖論、意料不到悖論、鱷魚悖論、分球悖論等等。悖論:指自相矛盾的命題,這個命題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混亂,相衝突;論:言論,言語。)羅素悖論大名鼎鼎的羅素悖論(也稱理髮師悖論),直接導致了第三次數學危機的出現。19世紀末,第二次數學危機在集合論的完善下得到解決,數學家們「歡欣起舞」。在1900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法國大數學家龐加萊甚至宣稱:現在的數學,已經達到了絕對嚴密的程度!
  • 「理髮師問題」,悖論還是謬誤?
    狹義地理解哲學行不通,不僅會產生數不盡的悖論,而且還會導致哲學成為半身不遂的殘廢。就拿理髮師悖論來說吧,那個理髮師說他·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但別人問他是否要給自己理髮,他頓時語塞,難以作答。他感覺到無論他給不給自己理髮,都會自相矛盾。
  • 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
    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他就屬於「不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要給自己刮臉,而如果他給自己刮臉呢?他又屬於「給自己刮臉的人」,他就不該給自己刮臉。不論哪一種情況,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英國著名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羅素於1903年6月16日提出的轟動一時的「羅素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