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素悖論:由羅素發現的一個集合論悖論,其基本思想是:對於任意一個集合A,A要麼是自身的元素,即A∈A;A要麼不是自身的元素,即AA。根據康託爾集合論的概括原則,可將所有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構成一個集合S1,即S1={x:xx}。
如果存在一個集合A={X| X A },那麼A∈A是否成立?如果它成立,那麼A∈A,不滿足A的特徵性質。如果它不成立,A就滿足了特徵性質。(百度百科)
理髮師悖論:某個城市中有一位理髮師,他這樣說:「本人的理髮技藝高超,本人只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 理髮師到底給不給自己理髮?
給自己理髮,違背了,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這一基本原則。
不給自己理髮,按理來講,需要幫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就需要自己給自己理髮。
這個悖論:缺少時間線,時間是一直向前,永不停歇、停頓的,而且時間不能回走。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與將來的我,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用數學表達:A≠B,B≠A。
而數學的基礎(邏輯基礎)A=B,B=A。

理髮師悖論:只給不給自己理髮(掛鬍鬚更簡單些)的人理髮。悖論根源:是否要給自己理髮?為什麼沒有一個前提條件或時間限制。
前提條件:一定時間段內,理髮師沒有給自己理髮。必須要時間限制,要不理髮師給人理髮只會越來越少,因為我們不能肯定別人都從來不給自己理髮。給自己理了發,就不給人家理髮,生意會越來越差的。這個理髮師不理智。
什麼是理髮:剪一根頭髮算不散理髮?我扯斷了自己一根頭髮算不算理髮?應該剪多少根頭髮才算理髮?修剪百分之多少算理髮?既然邏輯推理追求百分百理性(準確性),為什麼前提條件可以模糊不清?
那麼按他本人說法,一段時間內,他沒有給自己理髮,所以他需要給自己理髮。邏輯通順,設想、假設,我們都以事實出發。
理髮師給自己理完髮,與理髮師給其他人理完髮一樣。任何人在這段時間範圍內,給自己理髮後,理髮師都不會給他理髮。(誰天天理髮啊!一段時間很關鍵。)
在這個時間段內,由於理髮師給自己理了發,理髮師不能再給自己理髮。其他人如果也給自己理了發,道理一樣,理髮師不能給這些人理髮。
沒有前提條件:理髮師會生意越來越差,當然最後(無限時間範圍內)無人再讓理髮師理髮。有一個一個星期、一個月,這樣短的時間段,所有問題都不再成為問題。

假設:一個小鎮上只有一個理髮師,理髮師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
那麼,可以得出結論:理髮師只給自己理了一次頭髮。從此長發伴終生。
小鎮上的人,要麼學會自己理髮、要麼堅決不自己理髮,要麼小鎮上有了其他理髮師,反正理髮師生意會越來越差,如果永生,最終理髮師將不給任何人理頭髮。
邏輯推理:只追求結果,過程都是瞬時(可結果不能當過程的時間沒發生過,已經去到未來了,就不是當前命題)。既然沒有理髮,就理髮!理髮後,因為不能給自己理過發的人理髮,自己就不再給自己理髮。不能成為矛盾、悖論。
真真是真、假假是真,真假、假真是假。一個語句,假就是不存在,不成立。一個判斷詞,假的反義詞是真。
以上都是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