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是童年時期的孤獨,成就了後來的我

2020-12-05 諸神的恩寵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本周,我們將共讀羅素的代表作《幸福之路》。想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對這本書的作者有充分的了解。開始閱讀《幸福之路》前,我想和大家先聊聊羅素其人。

羅素是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每一個頭銜,都是他人生成就的見證。

羅素是一位世紀智者。縱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出生貴族家庭,坐過牢,獲過諾獎,愛過很多人,還收過一個天才學生。

一、 童年無比孤獨

都說女孩要富養,其實男孩也要富養。這種富養,不僅指物質條件,更指精神薰陶。羅素之所以能成為大學者,與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羅素出生於英國蒙茅斯郡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他曾祖父是內貝特福德公爵六世,祖父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擔任過外相和首相。

羅素是家裡排行老么,他上面有一哥一姐。他剛一歲多時,命運就向他伸出了魔爪。那一年,他母親和姐姐感染白喉相繼去世,一年半後,他父親也因病過世。

不到兩年時間,羅素和哥哥從寵兒淪為孤兒。祖父母不忍見孫子受苦,便將這小哥倆接到自己家中撫養。祖父母住在潘布羅克宅邸,那是維多利亞女王賜予的封地。

當時,祖父已經83歲。和孫子們在一起時,他時常會提起自己年輕時的某些輝煌時刻。祖母性格安靜謙遜,她也常給孫子講羅素家族的光輝歷史。

貴族血統以及由這種血統所帶來的自由主義精神,深深感染著羅素,讓他很小就意識到,自己的家族有為公眾服務的責任。

這種嚴肅的家庭氛圍,養成了羅素溫和穩重的性格。一轉眼,他到了上學的年紀,祖母覺得公立學校不適合貴族子弟,於是便讓他在家接受教育。

羅素的老師,除了家庭教師外,還有他的姑姑阿嘉莎和叔叔羅洛。直到16歲考入劍橋大學前,羅素一直都在家學習。

祖父家的物質條件極好,貴族的生活方式,奠定了羅素優雅而平和的人生底色。然而,童年歲月留給羅素最深的印象卻是:孤獨。長大後,羅素說,自己從未體驗過童年交友的樂趣,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為了排遣寂寞,羅素常去花園玩耍。和大自然的接觸中,他的智慧也被一點點開啟。後來羅素回憶說,小時候他經常會想,自己的父母究竟是怎樣的人。因為太孤獨,他總愛思考深刻的問題。而思考問題本身,帶給了他極大的快樂。

孩子天性都愛自由,而祖父母家的規矩特別多,這讓年幼的羅素倍感壓抑。在那個大家族裡,沒有人真正關心羅素的內心。就在他最孤獨無助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羅素11歲時,哥哥開始教他幾何。漸漸地,羅素愛上了這門學問。一頭扎進數學的世界後,羅素找到了真正的快樂。隨後,他又愛上歷史和文學。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羅素忘了時間,忘了孤獨。讀完了自己是書後,羅素還不滿足,他又將祖父書房裡的書讀了個遍。

晚年時,羅素說自己小時候曾一度想要輕生,「是大自然、書本以及數學,將我救了回來。」

從羅素的童年經歷中,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示。一個人在遭受命運打擊時,如果沉溺於痛苦本身,必將越來越消沉。相反,如果他能把時間花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上,全心全力去做好它,那麼,他一定會找到人生的意義,繼而獲得巨大的幸福。

二、婚姻之路異常坎坷

1890年,羅素拿著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學習。

初到學校時,他不知道廁所在哪裡,又羞於啟齒問別人,於是,他每天都步行去車站附近的公廁方便。羅素內向敏感的性格,可見一斑。

在大學,羅素師從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當初,羅素參加入學考試時,就是懷特海把他推薦給了校方,可見他有多欣賞羅素。多年後,羅素也當了老師,他也收了一個著名學生——維根斯坦。維根斯坦是天才,有人認為,他的成就超過了羅素。

在羅素的學術生涯中,懷特海和維根斯坦是最重要的兩個人。而羅素的一生,都在和像他們一樣的頂級牛人打交道。近視者朱,近墨者黑。可以想見,羅素的精神世界有多豐富多彩。

事業上,羅素獲得了巨大成功,而婚姻上,他走得並不順利。羅素一生結過四次婚,擁有數不清的情人。在情感世界裡,他始終像個飢餓的孩子,一路追尋愛情,只為擺脫孤獨。

1894年,羅素戀愛了。他的意中人,是比他大5歲的美國平民女孩愛麗絲。當他興衝衝地把戀愛的消息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

然而,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阻力越大,動力越大。最終,羅素還是力排眾議,迎娶了愛麗絲。他們的婚禮現場,沒有羅素的一個親人。幾年後,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因為羅素的出軌而宣告結束。

之後,羅素又結過三次婚。而每一次離婚,都是因為他移情別戀。直到80歲高齡時,他還能同時和幾個女人談戀愛。從世俗的角度看,他確實很渣。然而,回顧一下他的童年經歷就不難發現,他之所以對愛情如此執著,可能是源於他童年缺愛的事實。

一個人越沒有安全感,就越想從他人身上獲取安全感。對羅素來說,尋找安全感的方式,就是不斷戀愛。羅素也知道,自己的花心傷害了很多女人。晚年時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

一戰爆發後,英國加入了盟軍。羅素投身反戰運動,在各地發表和平演說,還撰寫了許多反戰傳單。後來,英國逮捕了羅素,其後,他在獄裡度過了六個月。

一年後,羅素收到劍橋大學的復職通知書。但他向學校提出申請,要了一年的假期。1920年9月,梁啓超邀請羅素來北大講學。隨後,羅素攜第二任妻子來到中國。

在中國,羅素受到了頂級禮遇。中國文化人的幽默、敏銳的洞察力及高超的鑑賞力,讓他吃驚之餘,讚嘆不已。

三、數學家獲諾貝爾文學獎,一生都在期盼世界和平

大學時期,羅素主攻數學,課餘研究文學、哲學、政治和宗教。

他花了十年和老師懷特海合著了三卷本的《數學原理》。這套書,被視為數學和邏輯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此外,羅素提出了著名的「羅素悖論」,推動了20世紀數學基礎的研究。

哲學上,羅素著有大名鼎鼎的《西方哲學史》。此外,他和維根斯坦、摩爾、弗雷格等人一起開創了分析哲學流派。

數學和哲學,是羅素最著名的兩個研究領域。有意思的是,羅素在1950年獲得的諾貝爾獎,卻是文學獎。一個數學家榮獲文學獎?有沒有搞錯?

沒搞錯!瑞典文學院認為,羅素對於20世紀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通過自己的各種著作(數學、哲學、歷史、文學等),極大推動了人類進步。所以,為表彰他創作了多部捍衛人道主義的偉大作品,瑞典文學院決定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其實,羅素本身就是文學家,他寫過很多文辭優美思想深刻的小說和散文。所以,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對他來說,名至實歸。

冷戰時期,作為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知識分子,羅素敏銳地意識到,在未來,核武器將對人類文明造成重大威脅。於是,他與愛因斯坦等學者聯手,共同發表了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文章大聲疾呼世界和平。

1959年,BBC採訪羅素。主持人問他:「羅素伯爵,假定這段錄像將被我們的後人看到,請問您想對未來的人們說些什麼?」

羅素沉吟片刻後,淡定地說: 「我想說兩點:一是智慧,二是道德。有關智慧,我想說,不管你在研究什麼,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麼。永遠不要讓自己被自己更願意相信的東西所影響。只是單單地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

接著,他又說:「關於道德,我想說,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這個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的話,想要共存,而非共亡,就必須學會寬容與忍讓。因為它們對於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存續,是至關重要的。」

這一年,羅素87歲。十一年後,他在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8歲。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哲學的本質,何嘗不是如此。

愛因斯坦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在中國,王小波、劉瑜等學者也對羅素推崇備至。羅素離開我們半個多世紀了,然而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依然影響著千千萬萬普通人。

這就是世紀智者羅素的魅力。

【今日互動】你最喜歡的哲學家是誰?請說說他的故事吧。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讓-保羅·薩特丨Wikimedia Commons把獎章溶解了的諾貝爾獎得主二戰時期,德國控制了丹麥,丹麥物理學家
  • 諾貝爾獎得主丹·謝赫特曼:「是爺爺的放大鏡成就了我」!
    我特邀了猶太朋友安天佑做希伯來語翻譯,「我還是用英語吧,這樣更多人能聽懂。」他非常善解人意。他小時候是怎樣受教育的?他獲獎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猶太人的創新有什麼奧秘?他如何看待猶太傳統文化?……無數問題縈繞在我心頭。為真理而鬥爭謝赫特曼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除了諾貝爾獎外還獲得過很多大獎。
  • 諾獎得主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是指哪三個方面?為什麼?
    網絡上經常說中國已經是崛起了,然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中國不是崛起,而是復甦。縱觀整個歷史,只有中國這一個國家統治世界時間最長,古代中國的實力一直都是世界第一的,這也是因為中國一路發展過來,已經是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傳承體系。諾獎得主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是指哪三個方面?為什麼?為什麼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羅素要說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呢?究竟是哪三大缺陷?
  • 82年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說了一番關於中國的預言,現如今全應驗
    2020-11-28 15:00:31 來源: 睡在樹上的鸚鵡 舉報   82年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說了一番關於中國的預言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胰島素不屬於我,它屬於世界。馬庫斯教授在理論化學方面作出了許多重要貢獻,重要成就之一是提出化學體系中電子轉移反應的Marcus理論,也因此在1992獲得諾貝爾化學獎。Marcus理論幾乎涉及化學學科中與化學反應速率有關的各個分支領域,以及材料科學、分子器件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推動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 諾貝爾獎已經全部公布,那麼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
  • 諾貝爾獎得主: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人一生品格、能力、成就的基礎,往往是幼年時期奠定的。 01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 會上,有位媒體記者問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 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平靜地回答:「不是在大學,也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幼兒園。」
  • 三個「孤獨合作者」拿下諾貝爾化學獎(組圖)
    「電話那頭建議我別去健身,因為接下來會有不少電話找我。」  施泰茨利用X光結晶學和分子生物學摸清蛋白質及核酸的構造和運行機制,有助於人們理解基因表達、複製和重組。  拉馬克裡希南:  造「尺子」的人  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以一把「尺子」分享諾貝爾化學獎三分之一獎金。
  • 數學沒有諾貝爾獎,但諾貝爾獎離不開數學
    諾貝爾獎被視為世界上重要的科學獎項,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科學家的至高榮譽。但是,諾貝爾獎中卻沒有數學獎。
  • 我們不生產諾貝爾獎得主,但盛產諾貝爾獎媳婦
    埃裡克•白茲格和妻子吉娜1.埃裡克•白茲格頭銜: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獲此殊榮,獎項是為了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女婿評測:田東山多次陪同丈夫到中國清華大學,「布萊恩在清華有一個實驗室,我是他的翻譯。」 田東山介紹,「他最愛吃中國的刀削麵,我教他做豉油雞,結果比我做得還好吃。」
  • 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你可能不知道這背後還藏著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吧。諾貝爾各個獎項的英文名稱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共有六大獎項,那麼這六大獎項的英文分別是什麼呢?
  • 中國哪些大學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
    盤點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母校」的中國大陸的大學。以下,盤點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母校」的中國大陸的大學。2.解放軍藝術學院莫言年輕時的青澀軍裝照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他的文章《我的大學》中,描述了自己的大學經歷。
  • 人生路上,最孤獨的三個時期,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赫胥黎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從小到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我們要面對孤獨,接受孤獨。實際上,我們並不青睞孤獨,很多時候我們是牴觸孤獨的,覺得它是一種負面消極的情緒。但事實上,孤獨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可以是溫暖的正面的,孤獨能塑造人生。
  • 《美麗心靈》原型、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因車禍去世 回顧納什生平
    據《今日美國》報導,著名數學家、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周六遇車禍去世,享年86歲。當時兩人乘坐的計程車在新澤西Turnpike上失控,納什同夫人被彈出窗外。納什也是影片《美麗心靈》中的男主角原型。 86歲的納什與82歲的妻子乘坐計程車在新澤西收費高速公路南部遭遇車禍。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年日本拿了不少諾貝爾獎,包括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兩位在內,日本人已經有了25名諾獎得主,而且獲獎的工作全是在日本國內進行的。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都獲獎,這個醫學生理學獎也已經是第四回了,結果到現在搞得弄來了諾貝爾獎也就是一個新聞,但不是什麼大新聞的古怪局面。
  •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鋰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正如 Goodenough 在其 92 歲的時候曾說,我才 92 歲,我的人生長著呢!圖丨2013年,古迪納夫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圖片來源:Alcalde)M.後來,她搬到巴黎繼續深造,遇到了皮埃爾·居裡。皮埃爾·居裡後來成為了她的丈夫以及在放射領域的同事。1903 年居裡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 年,皮埃爾去世,居裡夫人繼續他們的研究,並在 1911 年成為首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裡夫人組織了移動的 X 射線小組救護傷員。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後來也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 82年前,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一個關於中國的預言,後來預測成真
    滴水之恩,卻當湧泉相報;祖國之人善待我,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82年前,在一次諾貝爾的頒獎典禮上,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的預言,82年後,曾經的那個預測最終成真。那個領諾獎的人並不是預言家,她只是一個熱愛中國的人。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賽珍珠。
  • 河南籍諾貝爾獎得主崔琦:我寧願留在家鄉做一輩子農民,奉養父母!
    崔琦,美籍華裔科學家,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搞笑諾貝爾獎得主:思考和大笑,比大多數人想的關係更緊密
    創立於1991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善意模仿,它授予「首先讓人們發笑,然後讓人們思考的成就」。(我就想問,科學家,考慮過肉的感受嗎??)就不讓你們看穿我!正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籌備期間,將參與本次大會的1998年沃爾夫物理獎得主 Michael Berry正好同時也是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今年頒獎期間,他正外出去英國布裡斯託的賽文河畔觀潮而錯過了頒獎典禮。(連錯過的理由都那麼浪漫!)
  • 搞笑諾貝爾獎得主:思考和大笑,比大多數人想的關係更緊密
    202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於前日如約而至,獲獎者依然一看讓人啼笑皆非,咳咳,寫之前,先讓我狠狠笑一會兒~創立於1991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善意模仿,它授予「首先讓人們發笑,然後讓人們思考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