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生產諾貝爾獎得主,但盛產諾貝爾獎媳婦

2020-10-21 杜甫的肚是雜貨鋪

中國傳統社會有一張複雜龐大的關係網,人熟是一寶,此即「熟人社會」。人們之間怎樣才能變熟?有熟人靠熟人介紹,沒熟人就靠與名人扯上的那點關係搭橋,名人就是一張四通八達的名片。

埃裡克•白茲格和妻子吉娜

1.埃裡克•白茲格

頭銜: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身份:「我校」女婿

2014年10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獲此殊榮,獎項是為了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而他的夫人吉娜,就是蚌埠人,畢業於蚌埠市第一中學。近日,有網友拍到安徽蚌埠一中掛出「熱烈祝賀我校女婿埃裡克•白茲格榮獲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標語。

女婿評測:暫未見報導

託馬斯•祖德霍夫和陳路一家

2.託馬斯•祖德霍夫

頭銜:201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史丹福大學教授

身份:無錫女婿、中科大女婿

史丹福大學教授託馬斯•祖德霍夫榮獲201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他妻子--畢業於中國科技大的89級校友陳路,一時也成了媒體眼中的明星。不僅有媒體用「中科大女婿拿下諾貝爾醫學獎」這樣高調的筆觸做標題,更有記者深入江蘇無錫採訪陳路的求學經歷。

女婿評測:多次應邀到中國講學;2010年,陪妻子回母校作演講,會友人。


拉爾斯•彼得•漢森與他的家人

3.拉爾斯•彼得•漢森

頭銜: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身份:湖北女婿、應城女婿、臺灣女婿、華人女婿

201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之一的漢森是應城(湖北孝感下轄縣級市)籍辛亥元老蔣作賓的孫女婿。漢森的嶽父蔣碩傑先生是蔣作賓的第四子,26歲任北京大學教授,1954年受臺灣當局聘請,歷任臺灣「行政院」高級經濟顧問等職。他還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的華人。30年前嶽父未竟的諾貝爾夢想,30年後終於被女婿圓夢。

在媒體報導中,漢森有湖北、應城、臺灣、華人女婿等多樣身份,孝感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官網仍掛著「應城女婿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

女婿評測:媒體曾稱「華人女婿」讀不懂中國房地產。

布萊恩•科爾比卡一家

4. 布萊恩•科爾比卡

頭銜: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身份:華人女婿

布萊恩•科爾比卡是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分子和細胞生理學系主任。他的妻子田東山是一名醫生,來自馬來西亞,祖籍廣東,1972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求學,遇到同學科爾比卡,兩人1978年結婚。

女婿評測:田東山多次陪同丈夫到中國清華大學,「布萊恩在清華有一個實驗室,我是他的翻譯。」 田東山介紹,「他最愛吃中國的刀削麵,我教他做豉油雞,結果比我做得還好吃。」


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與成都女孩魏莉華

5.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

頭銜: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身份:四川女婿

2011年1月,李稻葵爆料,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已與成都女孩魏莉華訂婚。魏莉華說,在6歲之前她都生活在成都,6歲以後隨父母遷居到香港,後來成為香港科技大學第一屆經濟學畢業生,隨後赴美求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成之後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現已是教授。

女婿評測:2012年,媒體以「『四川女婿』諾貝爾獎得主來川演講」為題報導克里斯多福o皮薩裡德斯的中國之行。他在演講中提到,「我以前愛喝紅酒,但現在覺得綠茶比紅酒更健康,吃飯時都喝茶,等消耗完脂肪再飲酒。」

美國僑報網曾刊載的《「中國女婿」獲諾獎?少一點阿Q精神》一文提到,不該去盲目關注諾獎得主身世背景,看是不是華人,或者是否跟中國沾親帶故,而應注重改善人才培養機制,思考如何推動科學大發展。

在網上,有不少或真或假的調侃,「沒能嫁給諾獎獲得者,拖母校後腿了」,「沒能嫁個好男人給母校爭光,內心十分惶恐與愧疚」等等。對於「諾獎女婿」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澳洲這些大學原來盛產諾貝爾獎得主
    伴隨著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揭曉,許多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又重回大眾視線。對於咱們留學生來說,這個獎項還有一些特別的意義:通過仔細研究名單,我們可以了解各個大學的科研實力和優勢領域~那麼,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花落誰家?澳洲各個大學的學者又都獲得了哪些諾貝爾獎?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2020年10月宣布的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其中病毒學家Michael Houghton是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全職教授,同時他也是阿爾伯塔大學李嘉誠病毒學研究所下屬應用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從2010年開始就在阿爾伯塔大學任職了。
  • 文道非常道:諾貝爾獎得主不一定是好貨
    梁文道:你怎麼可以這樣子,你怎麼不認中國人呢?問題是人家中文都不會說,在美國長大,他幹嘛認自己是中國人呢,所以這裡面就提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就好像拿不了諾貝爾獎,任何獎都拿不了。馬家輝:所以這個問題的最核心,我們就看到一清二楚,在美國那邊,那可是你說,錢永健雖然他不認自己是中國人,可他也不曉得是好還是不好,也蠻慘的,還繼續,我們至少要看香港的報紙,我幾乎不是你說,我都不太記得他叫什麼名字,我還以為他名字叫做錢學森侄子。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可能是這些年老拿諾貝爾獎,弄得有點審美疲勞,在日本連日本人拿了諾貝爾獎也上不了頭條。斯德哥爾摩的發表是在日本時間下午六點半,但日本最主要媒體的電視也就是打了一條字幕出來,一不注意就滑過去了,最大的門戶網站雅虎日本發表新聞的時間是在6點42分,比中國的網站都還晚了四分鐘。
  • 我們為什麼關注諾貝爾獎?
    又到了諾貝爾獎揭曉的時間,這一次將直接頒發兩年諾獎獲得者。無疑是全世界都關注著的事。在過去幾年,莫言和屠呦呦作為我們國家的諾貝獎獲得者,向世界證明了我們的實力。文中指出,我們關注諾貝爾獎,是因為每一年對諾貝爾獎得主及其研究成果的關注和了解都是一次集體科普,更是全社會對科學精神的褒揚。以下為全文: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 英論閣與諾貝爾獎得主一同See the Future
    英論閣與諾貝爾獎得主一同See the Future想要與諾貝爾獎得主近距離交流嗎2020年11月24日,See The Future英論閣線上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理察.羅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致專題演講。大會中文同聲傳譯全程支持!
  • 多少諾貝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象公會
    很少有人意識到,有多少諾獎得主在獲獎後轉投邪路,搞偽科學、偽理論,為保健品微商站臺,乃至加盟傳銷公司,收割全球韭菜智商稅。文|徐子銘中國大眾往往對科研工作者高看一眼,更是把諾貝爾獎及其得主奉為權威。出於這樣崇敬的心理,去年北京通州出臺政策,諾獎得主可以獲得最高 100 平米的人才公寓租金補貼,每月約 2000 多元,引來一片笑聲。
  • 背景資料:歷屆有趣的諾貝爾獎得主
    ■首屆諾貝爾獎得主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的5個獎項得主分別是: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科學家倫琴。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科學家範託霍夫。
  •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預測諾貝爾獎得主
    此次公布也是對將於10月公布的本年度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得主的預測。 每年,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都會利用來自其研究解決方案 ISI Web of Knowledge(SM) 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化學、經濟學、生理學或醫學及物理學等諾貝爾獎頒獎學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這些具有高影響力的學者因他們的論文被廣泛引用,獲得「湯姆森科技桂冠獎」。
  • 諾貝爾獎已經全部公布,那麼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在回顧這100年的科學發展史時講到,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電子時發現了它與傳統理論的矛盾,提出普朗克常數,這就是著名量子論的起點,它使普朗克成為191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1905年,愛因斯坦首先把量子理論的概念運用到光電效應中,又獲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今年無黑人得主,CNN:缺乏多樣性
    【文/觀察者網 齊倩】10月9日,隨著和平獎得主花落世界糧食計劃署,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周結束。 然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盯上了一個現象:儘管在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9名學者和1個國際組織)中有4名女性,但沒有一個非洲裔得獎。 文章指出,自該獎項1901年設立以來,共有931人和28家機構獲得這一殊榮,但非洲裔諾貝爾獎得主寥寥無幾,僅有16人。
  • 2020諾貝爾獎即將揭曉,來看看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都是誰?
    據路透社援引瑞典財經類報紙《每日產業》報導,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受各種因素影響,諾貝爾獎得主的獎金金額一直在不斷變化。據此前報導,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投資收益。其遺產總規模按照目前的價格換算,約有18億瑞典克朗。
  •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據外媒24日報導,美國著名數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23日遭遇車禍去世。當時兩人乘坐的計程車在新澤西Turnpike上失控,納什同夫人被彈出窗外。納什也是影片《美麗心靈》的原型,生前一直在普林斯頓任教。
  • 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你可能不知道這背後還藏著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吧。諾貝爾各個獎項的英文名稱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共有六大獎項,那麼這六大獎項的英文分別是什麼呢?
  • 湯姆森公布科技桂冠獎名單 預測諾貝爾獎得主
    【eNet矽谷動力消息】湯姆森公司旗下面向全球研究和商業團體提供信息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今天公布了2007年度「湯姆森科技桂冠獎」得主名單,這些研究人員有望角逐諾貝爾獎。此次公布也是對將於10月公布的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的預測。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獎已全部出爐,那對於諾獎我們又了解多少呢!或許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1895年,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授予世界各國在一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許有人會想諾貝爾獎頒獎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那為什麼他的獎金還沒有用完呢!
  • 中國哪些大學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
    屠呦呦沒有留學經歷,她打破了「中國的大學培養不出諾貝爾科學獎項」的「魔咒」。盤點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母校」的中國大陸的大學。 近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 瑞士憑什麼出了28個諾貝爾獎得主?
    身為一個人口只有800萬的小國,瑞士一共培養出了28名諾貝爾獎得主。獲獎人數排在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俄羅斯),而瑞士則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得佔國民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一項統計,瑞士每100萬人中就有1.11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為什麼少有本土的諾貝爾獎得主?
    2020年10月4日開始,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 中國本土的諾貝爾獎得主少的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 1、前幾年本土的社會風氣相對浮躁,科學家、學者較難靜下心來進行基礎學科研究; 2、本土的學術氛圍較傳統,沒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