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關注諾貝爾獎?

2020-11-14 9to5mac

又到了諾貝爾獎揭曉的時間,這一次將直接頒發兩年諾獎獲得者。無疑是全世界都關注著的事。在過去幾年,莫言和屠呦呦作為我們國家的諾貝獎獲得者,向世界證明了我們的實力。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我們為什麼關注諾貝爾獎?》文中指出,我們關注諾貝爾獎,是因為每一年對諾貝爾獎得主及其研究成果的關注和了解都是一次集體科普,更是全社會對科學精神的褒揚。

以下為全文:

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三位科學家獲得這一獎項,獲獎理由為,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以及對氧氣供應的適應性。

2019年「諾獎周」正式開跑。未來幾天,物理學獎、化學獎等將陸續揭曉。

諾貝爾獎歷經百年,截至2018年,已頒出590個獎項,共935個個人或組織獲獎。時至今日,諾貝爾獎一直都被視為各領域最重要的榮譽之一。

「獻給令全人類獲得裨益者」是諾貝爾獎的宗旨,獎項背後的一個個研究成果,改變著我們的認知和生活。

196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生物化學家卡爾文,發現了有關植物光合作用的「卡爾文循環」,即植物的葉綠體如何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轉化為機體內的碳水化合物的循環過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過程;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德裔美籍生物學家德爾布呂克、美國遺傳學家赫爾希和義大利生物學家盧裡亞組成的小組,證明DNA就是遺傳信息的物質載體,直接導致了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並因此奠定了分子遺傳學乃至整個分子生物學的基礎;201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雷納·韋斯、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因構思和設計了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構思和設計在探測兩個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人類開始能夠「聽」到黑洞……諾貝爾獎的背後,是人類認知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升。

諾貝爾獎更見證了人類改變世界、改變自身生存和生活狀況的努力探索。青黴素的發現讓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感染的疾病治療變得更加有效,挽救了千萬個生命;對半導體的研究和電晶體效應的發現,使電子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撥快了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的開創性發現,解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過程的機制,為我們了解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他們的發現也有助於抗擊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

我們關注諾貝爾獎,是因為每一年對諾貝爾獎得主及其研究成果的關注和了解都是一次集體科普,更是全社會對科學精神的褒揚。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基礎科學?
    倒計時的最後一天,我們帶來一則重磅消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將親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現場。羅傑為什麼要排除萬難,線下參會?論壇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和驚喜?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並推動基礎科學?解密就從這篇推送開始。
  • [新聞1+1]我們應該追求諾貝爾獎
    >     [新聞1+1]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把窗戶紙捅破,我們在乎諾貝爾獎,我們也應該在乎,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好像我們沒有實現的夢很少了,奧運會不要說了,連中國足球都進過世界盃,但是居然我們沒得過諾貝爾獎。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但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原來是這樣
    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但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原來是這樣大家好,歡迎關注「精彩歷代史」,今天呢,又到了小編每天給大家講講歷史的時間,希望各位看官們看完心情愉悅,看的高興,現在就讓小編帶你們走入歷史的世界,一起暢遊歷史的海洋吧
  •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這種情況或許在下一個十年之後就會有所改變。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 還是我們的土壤不行?中國人難獲諾貝爾獎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們經常聽說,為什麼中國人很難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可事實上,國內的環境雖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它絕對不是中國人很難獲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當然,很多人所認為諾貝爾獎評委對我們中國人存在的偏見也不是。對於根本的原因,我們可以去了解一下諾貝爾獎評審的側重規則是什麼。
  • 面對諾貝爾獎,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
    每年一次的諾貝爾獎,開始逐步揭曉了。 諾貝爾獎似乎成了國人精神上的一種寄託,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出現這樣的人才。當然,諾貝爾獎本身就是一種無上的榮譽,不僅可以提高獲獎人的知名度,還能獲得數額不菲的獎金,這才是真正的名利雙收。不難想像,諾貝爾獎的選拔標準也是非常高的。
  • 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諾貝爾獎,獎金為什麼還沒有發完?
    諾貝爾獎可謂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獎,每年都會對在人類社會中做出某一項重要突破性貢獻的人頒獎並授予最高的榮譽。每年的諾貝爾獎都會有大批的的學者關注,這個獎項是非常難得的,八億人群中也就僅僅只有一個人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3:說說讓我們生活更豐富多彩的化學反應
    諾貝爾獎是授予那些「對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研究」,其中,有不少研究成果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筆者分3期來回顧那些曾改變我們的世界的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這次是第三期,也是最後一期,我們來談談「諾貝爾化學獎」。
  • 為什麼諾貝爾獎,在全球最出名
    在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獎金當中,沒有一個像諾貝爾獎獎勵多領域、且不分國界、頒獎歷經120年、獎金高達100萬美元的獎。諾貝爾,偉大的思想,偉大的精神,鼓勵全世界上進步人士。紛份獻身於科學研究,紛紛效防他,設立類似的獎金,加速了全人類的文明進程。諾貝爾,終身未娶,沒有妻子,沒有子女。
  • 我們為什麼關注人類的死亡?
    未來幾代人有權繼承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難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世界末日時代。即使人類不是大規模滅絕的犧牲品,如果我們不在今後幾年內徹底改變方向,我們似乎肯定會面臨一段痛苦的緊縮時期。在這些事實的激勵下,物種滅絕、叛亂、罷工、氣候變化、以及相關的環保運動也以超乎尋常的速度發展。環保組織的成員對於人類對世界的無所作為感到義憤填膺。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麼我們將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燃燒著的、資源貧乏的世界?
  • 為什麼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沒被評上中科院院士?
    為什麼屠呦呦沒當上中科院院士?當人們這麼問的時候,透露出來的其實是對院士頭銜等一系列榮譽的盲目迷信與崇拜。 大眾總有一種認知習慣,喜歡把諾貝爾獎,中科院院士等等都圈在一起,每當談起一位科學家,這些榮譽就應該長長一串的跟在名字後面
  •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麼少
    為什麼每年那麼多天才學生就出不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諾貝爾獎得主華人還真有好幾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錢永健。這些因為得獎的時候是外國國籍,而且人家受的教育與研究環境也是在國外,所以只能是華人。當然了中國本土的有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屠喲喲201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 搞笑諾貝爾獎是如何搞笑的?讓我們的科學也「可愛」起來
    每一年9月的時候,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與諾貝爾獎得主都會來到哈佛大學表彰這些讓人發笑的優秀研究。這樣一場科學的盛宴,究竟會有多搞笑?裡面有多少精妙的梗?今年又有哪些研究獲此殊榮?接下來小編帶你略知一二……Pizza 或許可以抗癌,為什麼樹袋熊的屎是方形的?
  • 為什麼日本、德國和以色列的科學家經常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獎項面對的是各個研究領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而科學的本質是嚴謹,是要嚴格驗證了的。舉個例子,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相對論。後來開展的,成果要得到諾貝爾獎,那還得經過嚴格驗證,證明了其正確並產生了深遠影響後。一是關於官本位思想問題。
  • 人民日報新語:我們為什麼關注南極
    一所在北半球的中國大學,為什麼擅長研究南極冰架?為什麼我們會饒有興致地去關注地球最南端發生的事情?答案也許不那麼簡單。不久前,在完成南極年度科考回國的「雪龍號」上,我見到了久違的魏福海。第二十五次南極科考時,我們曾當過半年隊友,時隔近7年再見,他容貌變化不大,就是臉黑紅了些,開始跟他的前輩們「媲美」。
  • 專訪基普·索恩:中國缺少諾貝爾獎,但人們對此過於關注了
    雖然在當時引發熱議,但似乎和普通人沒有多少聯繫,如今,許多人也許已經忘了在我們的物理大廈中,添上了引力波這麼重要的梁柱。索恩:我的工作目前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還沒有很多聯繫,但在尋找引力波的過程中所開發的技術,將在數十年內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讓我們回看幾百年前的先輩,看看他們給我們的遺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偉大的藝術、建築與音樂。
  • 2019搞笑諾貝爾獎揭曉!為什麼樹袋熊便便是方塊的?
    在過去的幾年裡,好奇的科學家們又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發現,比如為什麼樹袋熊的便便是方塊的,以及活著的和死掉的蟑螂在被磁化之後的表現有何差異,甚至還測定了男人左右陰囊的溫度差異。這些了不起的發現,都在2019年的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得到了表彰。
  • 2019搞笑諾貝爾獎揭曉:為什麼樹袋熊便便是方塊的?
    不過研究者未能在當年的論文中有說服力的表明,為什麼開展這項研究是值得的。不可思議的科學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諾貝爾獎頒獎前舉行,旨在表彰「乍看讓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科學成就,並強調科學甚至可以存在於一些荒謬的問題中,比如「嘆氣就只是嘆氣嗎?」(回答:不,這是一種無意識的消極情緒的表達,包括渴望、無聊、失望和失敗);或者「端著咖啡走動時,咖啡為什麼會溢出來?」(答案:這是杯子運動和裡面的低粘度液體動力學相互作用的結果)。
  • 進入新時代了,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看諾貝爾獎的臉色
    ,中國科技工作者就停止了探索科學、人文思想、奉獻自己、報國濟世、服務他人的腳步,究其為什麼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這麼少,應該有如下原因。,組委會的組成,也是主要是西方社會各個領域的精英和科技工作者,在工業革命後的人類文明發展,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主要是西方主導,我們是跟跑者,不是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