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 看點
終於!萬眾期待的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將於明日(10月30日)正式開啟啦!
倒計時的最後一天,我們帶來一則重磅消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將親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現場。
羅傑為什麼要排除萬難,線下參會?論壇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和驚喜?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並推動基礎科學?解密就從這篇推送開始。
1
「基礎科學是人類進步的希望」
羅傑將全程參加第三屆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的各項活動。在接受WLF獨家專訪時,羅傑強調,他為推動國際科學交流而來,為支持全世界年輕的科學家而來,為倡導基礎科學的發展而來。
這三件事,正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三大使命。前兩天,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已經對國際科學合作及扶持青年成長做出了闡釋;羅傑則強調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進行演講的羅傑 圖|WLF獨家
什麼是基礎科學?羅傑用一個案例,闡述了這一名詞背後真正的意義。
如果要問:
上世紀以來,醫學最重大的進步是什麼?
你可能會說:
抗生素、X光、基因工程等等。
或許大多數人都會列出相似的清單來,而在這些看似各自閃光的醫學進步背後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誕生都源於科研求知過程中的偶然發現,而非考慮某項技術的應用、某項疾病的解決。你可能也會驚訝於,象徵著21世紀智慧結晶的現代醫學,其實只有100年左右的歷史。
為新鮮觀點興奮鼓掌的羅傑 圖|WLF獨家
這些與直覺相反的科研經驗告訴我們:即使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解決某個醫學難題,不一定直接對其展開研究,而是追求對於自然的好奇,解決辦法就會隨之而來。因為發現的本質,是無法被計劃的,未知的探索和出乎意料的驚喜才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不應該用特定目標去限定發現,去限定科學家們的「冒險歷程」。
The result may be unknown, but time will tell.
在本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中,羅傑將會進一步闡釋基礎科學和培養年輕科學家的重要性,用自身多年來的頂尖科研探索經驗,為後來者帶來最直接的啟迪。如果感興趣的話,記得搬好小板凳聽講哦!
2
「享受你所愛的一切事物」
獲得諾獎後,有不少人曾對羅傑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拿下諾獎是不是有遺傳基因在「作祟」?
羅傑的父親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獲得者。但事實上,在12歲之前,羅傑對自己擁有這樣一位「天才」父親的事情一無所知,就像王思聰說自己16歲之前還不知道家裡有錢一樣得出人意料~
羅傑獲得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時,正從以色列做講座歸來數日,獲悉得獎,他感到無比榮幸和驚訝。與兒子不同的是,此時已88歲高齡的阿瑟·科恩伯格似乎對羅傑的獲獎早有思想準備:「我很失望,等它(諾貝爾獎)等了這麼久。」阿瑟在史丹福大學新聞發布會上開著玩笑。
阿瑟·科恩伯格和兒子羅傑·科恩伯格 圖|錢江晚報
童年時期的教育帶給羅傑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阿瑟不希望孩子從小頂著「諾獎之子」的光環和壓力,失去獨立創造、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更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夢想。找到熱愛並為之踐行,是家庭教給羅傑最寶貴的一課——「父親說,只要我願意,幹什麼都可以」。在哈佛大學本科就讀期間,羅傑主修英國文學,在研究生階段才出於興趣,轉向化學領域的研究。
羅傑也無數次鼓勵著年輕人,儘管去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找到能夠激發自己熱情的東西,享受它,才能收穫最大的快樂和成就。
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 | 圖 WLA獨家
重磅預告
羅傑·科恩伯格將全程參加本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各項活動。除了文中提到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他還會現身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T大會的現場,鼓勵小科學家成長。
排版|木木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