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鍾哲 通訊員/李芸)「搞基礎科學研究就像教育子女一樣,可能十年、二十年才有成效。但為了國家獨立自主、長治久安,強大的基礎科學是必需的。」11月30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下稱「華附」)的第156期「華附講壇」再迎來重量級嘉賓,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與數百名華附學子面對面交流,暢談自己對數學、基本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看法。
丘成桐是著名的數學家,祖籍廣東梅州。1982年,他成為首位獲菲爾茲獎的華人。他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數學和基礎科學是許多應用學科的基礎,青少年要看到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指向的無限可能。」丘成桐給學生們分享了數學基礎學科的逾20種應用,如數學生命科學、控制理論、信息與通信科學等,著重闡釋了基礎科學這門「無用之學」在家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
講座中,丘成桐著重展示的是基礎數學的實際應用,尤其是在人工智慧臨床診斷領域的應用潛力:「未來10年,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對醫學的貢獻可能超過其他所有技術的總和,數學和計算科學將會更廣泛地為醫療決策提供支持。目前,很多醫療系統的研究人員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低估了這些影響。」
「我們的心胸要廣大,要從數學的觀點解決問題,與其他的學科充分交流融合。」丘成桐說,前沿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快,無論是高等物理、天文物理,還是大數據、經濟學,每個領域都與數學有所交叉,每一個有學問的數學家都希望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