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重視基礎科學?聽聽最強大腦們怎麼說

2020-12-08 騰訊網

近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在此次論壇上,有數位中外科學家不約而同地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冶表示 ,政府和科學界必須慷慨鼓勵青年科學家熱愛基礎學科。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認為,基礎科學關係到全人類的共同命運,希望加大對基礎科學的知識的挖掘,與各國科學家一道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迪迪埃·奎洛茲則強調,科學無國界,必須在培養基礎科學人才上投入足夠的力量,這要從早期教育做起。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基礎科學?它有哪些特點?「最強大腦們」為何一再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什麼是基礎科學?

基礎科學以自然現象和物質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界發展規律的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邏輯學七門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

對於基礎科學的定義,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自然界裡的所有現象,雖然表面上都很複雜,可是它都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只要把最基本的原理抓住了,就找到了一個總的機關。

科學講究因果關係,自然界的種種「果」都是由不同的「因」所致。而基礎科學好比是研究自然界因果的「總機關」,從基礎科學這個「總機關」入手,其他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為什麼基礎科學如此重要?

首先,基礎科學是創新的源泉。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日祥曾以中國地球科學研究舉例,20世紀40年代學界認為海相沉積物中才有石油和天然氣,但中國科學家們通過研究中國的地質條件,提出陸相沉積物中一樣可以有石油和天然氣,由此提出著名的「陸相生油理論」。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才有了建國後的大慶油田。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大隅良典也曾表示,剛開始關於細胞自噬的研究時,他並不確信細胞自噬與癌症、以及與人類壽命問題有關。上述研究成果,都是隨著基礎科學研究而逐漸擴展的結果。因此,大隅良典認為基礎科學十分重要。

其次,基礎科學對應用科學和生產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 縱觀歷史,從愛因斯坦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到後來的海森堡、薛丁格的量子力學,還有費米、泡利的量子統計學,這些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為後來核能、雷射、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和網絡等技術做了重要鋪墊。

而目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網際網路,對人類文明未來發展的貢獻可以說無法估量,但現在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網際網路技術是來源於高能物理這一基礎科學研究,而且時間並不久遠,距現在不到30年。

可以這樣說,沒有前面基礎科學的鋪墊就沒有後來先進科學成果的誕生。

最後,只有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的能力。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認為,要有效地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就要知道科學的發展規律。科學研究就像海洋裡的浪頭一樣,一浪一浪地過去。當一個浪頭達到最高峰的時候,其下一步必定要下落,然後新的浪頭再出來。一國若要發達,必須自己找到新的浪頭,看準新的浪頭是從哪裡開始,在它還沒有達到最高峰時,最好在它剛要開始時就將它抓住。

抓住源頭的關鍵,就在於強化基礎科學的研究,找到基礎科學研究的新規律。

基礎科學最大的特點:慢慢慢

綜合來看,基礎研究具有長期性、複雜性、不可預見性等特點,有時十年、百年甚至更久才可能「有用」。

例如,197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數學家阿蘭·柯馬克創建的數學理論,10年以後才在醫學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

而日本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強化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進入21世紀以後才取得「斬獲19個諾貝爾獎」的豐碩成果。如今日本製造業強國的地位也得益於幾十年如一日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

此外,基礎科學如果想出成果,很大程度上需要群眾基礎。足夠的人才儲備,是基礎科學出成果的關鍵。

因此在基礎科學的規劃裡,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人才培養的規劃。20世紀那些重大科學發現基本上都是依靠一批新人、新的科學家取勝的,都是在他們20多歲、30歲或近40歲時完成的,這個規律相當清楚。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看來,基礎科學研究的關鍵是讓研究者有儘可能多的自由,而不是介入和幹涉他們,尤其是年輕的科研人員應該擁有足夠的獨立性。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王秀傑曾表示,基礎科學研究一般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出成果慢。但基礎科學的研究人員也需要養家餬口,對甘於寂寞、埋頭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理應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

不過,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則認為,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沒有錢當然不行,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奉獻精神,要有做科學研究的真誠精神和道德。上個世紀科學家們研究光和熱,不是為了錢。想賺錢,極可能就研究不了光和熱的基礎規律。

綜合來看,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然會產生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需求。基礎科學研究實力的強弱,往往決定了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高低。從這個角度而言,對於基礎科學,似乎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關注備用號尖夵

相關焦點

  • 科技|為什麼要重視基礎科學?聽聽最強大腦們怎麼說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迪迪埃·奎洛茲則強調,科學無國界,必須在培養基礎科學人才上投入足夠的力量,這要從早期教育做起。▲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視頻來源:央視節目官網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基礎科學?它有哪些特點?「最強大腦們」為何一再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 為什麼要重視基礎科學?聽聽最強大腦們怎麼說丨思客問答
    「最強大腦們」為何一再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什麼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以自然現象和物質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界發展規律的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邏輯學七門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
  • 為什麼不能摸死人的手?聽聽老人怎麼說!
    為什麼不能摸死人的手?聽聽老人怎麼說,漲知識了人生自古誰無死,這句話是上輩人留下來的經典。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基礎科學?
    羅傑為什麼要排除萬難,線下參會?論壇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和驚喜?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並推動基礎科學?解密就從這篇推送開始。在接受WLF獨家專訪時,羅傑強調,他為推動國際科學交流而來,為支持全世界年輕的科學家而來,為倡導基礎科學的發展而來。這三件事,正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三大使命。前兩天,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已經對國際科學合作及扶持青年成長做出了闡釋;羅傑則強調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 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為什麼現在卻不行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為什麼現在卻不行了?聽聽專家怎麼說四十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時候蘇聯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緊接著美國也跟上了。肯定會有人好奇,為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為什麼現在卻不行了?聽聽專家怎麼說。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而為了在這殘酷的環境中生存,為了取得足夠的食物,動物們幾乎都進化出了各自強大的攻擊性器官。比如黑熊的熊掌,黑熊可以通過自己強有力的熊掌,輕鬆將獵物拍死,再比如長有鋒利牙齒的鱷魚,能幫助它輕易的撕咬各種獵物!
  • 100秒記清一副撲克牌 記憶冠軍的最強大腦是這樣煉成的
    徐宇辰(左)與胡婉怡(右)她們的「最強大腦」是怎樣煉成的,有什麼特殊的記憶方法?一起來聽聽她們是怎麼說的。記憶能力需要後天訓練徐宇辰和胡婉怡的出色表現,讓人不禁想起《最強大腦》節目,兩人堪稱《最強大腦》的現實版,她們展示的超級腦力讓不少家長敬佩的同時心生疑問:這些能力和智商掛不掛鈎?大腦能力源自先天稟賦,還是可以後天練成?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胡誼認為,最強大腦80%的超能力都和記憶力有關,99%都是後天訓練而成的。
  • 來聽聽天團兒怎麼說吧!
    來聽聽天團兒怎麼說吧!今天2020年12月30日農曆十一月十六,星期三2020年最強寒潮急速「上線」我市大部地區迎來大風以及雨雪天氣氣溫更是立馬高臺跳水看看天團兒怎麼說吧!↓↓↓這種寒冷的感覺將延續到元旦假期公眾需注意防風防寒加強保暖工作還需要注意的是本市低洼和易積水處將出現道路結冰尤其是山區仍有道路結冰行車要注意安全
  • 為什麼一下班就下雨?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我們一起來聽聽氣象局專家怎麼說。 Q:為何廣州的天氣如此任性,專挑上下班時間下雨? 廣州市氣象局專家解釋說,最近廣州經常有上班雨和下班雨,是有氣象上的原因的。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所以經常出現上班雨,與下半夜和早晨下雨比較多有關。
  • 「最強大腦」們組團來杭,測試並喚醒孩子的大腦潛力
    4月20日、21日,陳智強將和最強大腦智能王及腦力奧運形象大使謝超東,組成「腦力夢之隊」,在杭州浙江省科技館舉辦「最強腦商超級記憶法巡迴公開課」。這場全免費的公開課,將讓家長們見證在「最強大腦」腦王們的專業訓練下,自己孩子的大腦潛力是如何被喚醒,並迸發出驚人能量的。
  • 為什麼要選擇日立原子力顯微鏡,聽聽用戶怎麼說
    讓我們聽聽用戶怎麼說:國年弘二(日東分析中心株式會社 解決方案?
  • 為什麼被捧上天的華為P40,如今降價也不火了,聽聽內行人怎麼說
    為什麼曾被捧上天的華為P40,如今降價也不火了呢,讓我們聽聽內行人是怎麼說的,其實答案很現實。華為P40上市即巔峰藉助了很多的優勢。比如華為這個品牌就是極強的優勢,華為作為國產手機的領頭羊,無論是5G技術還是製造工藝都是頂級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也給華為P40提供了幫助。
  • 《最強大腦》特別專訪 遊戲與智力開發
    《最強大腦》自從開播以來,秉持著科學性、娛樂性、觀賞性的製作風格,收視一路飄紅。在同時段的電視節目中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均獲第一,引領了科學類節目的潮流,讓更多的人觀眾了解到人類大腦的神秘與記憶力的無限可能!  相信各位觀眾在3月31日最新一期的《最強大腦》的國際賽最終戰中已經被國內外的「最強大腦」們的智慧所折服。
  • 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聽聽科學家怎麼說!人類是眾多生物中進化最為完美的智慧生命體,擁有獨一無二的大腦,創造出不少高科技,依靠科技的力量,做意想不到的事情。想當初,飛入外太空幾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自科技水平提升之後,各種望遠鏡、探測器的出現,人類終於不再局限於外太空,傳回更多有效的數據信息。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大腦,如果沒有大腦的幫助,人類文明不可能發展得如此迅速。
  • 遇見頂尖科學家:諾獎得主告訴你成為「最強大腦」的秘訣
    他說:「我很讚賞中國所採取的防控措施,我知道為什麼中國可以控制住疫情了。」1、科研需要冒險精神 保持對自然的好奇 科恩伯格倡導基礎科學研究,曾不止一次公開分享過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科學成果往往來源於無心插柳的意外發現。
  • 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地球的誕生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想像,而人類自己的誕生有多久了呢?據相關記錄調查,應該也有上百萬年的時間。我們人類是在地球上生存的最有智慧的生命體,構成我們身體結構的,除了基因,還有很多骨骼。
  • 聽聽兩位院士怎麼說
    聽聽兩位院士怎麼說自進入一月份以來,疫情殺了個「回馬槍」,北京、大連、瀋陽、河北等多個地區均出現了多起確診病例。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一次我們已經有了豐富的應對經驗,人們不再驚慌失措,專業人員已經成功遏制住了疫情的傳播。
  • 孩子細菌感染,發燒咳嗽,頭孢要吃幾天?聽聽醫生怎麼說,別吃錯
    孩子出現細菌感染,發燒咳嗽的現象,家長們就會去藥店買藥,但是藥店裡面關於這類症狀的藥是在是太多了,不知道給孩子買那種好。的確,關於頭孢地如何選擇和使用,不知道困擾了多少的家長。孩子細菌感染,發燒咳嗽,頭孢要吃幾天?聽聽醫生怎麼說,別吃錯。
  • 為什麼農村山裡野兔越來越少?來聽聽老農怎麼說
    記得小時候家裡人經常去野外打獵,打一些野兔、野雞等等,這些野味都非常好吃,然而隨著農村發展,想要再吃到這些野味是非常難的,尤其是野兔在農村都非常少見了,那麼為什麼農村山裡面野兔越來越少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老農怎麼說的。
  • 全球「最強大腦」為何青睞上海?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剛剛落幕,全球最強大腦「雲端」相聚,新冠肺炎疫情絲毫沒有影響頂尖科學家與會的熱情。從第一屆到第三屆,頂尖科學家人數從35到65再到137位,其中諾獎得主從26到45再到61位,論壇的「朋友圈」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