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頂尖科學家:諾獎得主告訴你成為「最強大腦」的秘訣

2020-11-04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此次論壇的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做客央視新聞特別節目《未來大猜想2020》直播間,在專訪中跟大家分享了今年不一樣的參會體驗,就科學領域的熱點話題發表觀點。

疫情之下,科恩伯格可以說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抵達上海。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14天的隔離生活開啟了科恩伯格此次不同尋常的參會經歷。他說:「我很讚賞中國所採取的防控措施,我知道為什麼中國可以控制住疫情了。」

1、科研需要冒險精神 保持對自然的好奇

科恩伯格倡導基礎科學研究,曾不止一次公開分享過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科學成果往往來源於無心插柳的意外發現。科恩伯格在採訪中說:「遇到難題,不要為了解決問題而研究,要保持對自然的好奇,解決辦法自然會出現。」他還給出了具體例子,用於診斷和治療的X光、消除了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等,這些醫學成果都是在求知過程中的偶然發現。

科恩伯格還表示,基礎科學研究需要有冒險精神。他說,基礎科學研究是有風險的,你不知道會發現什麼,甚至不知道能否有所發現。也許研究了很長時間,沒有得到任何結果,所以要有冒險精神,不斷地探索,直到有「驚喜」出現。

科恩伯格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圖|WLF獨家

2、諾獎得主的「最強大腦」秘訣

作為諾獎得主,也是科學界的前輩,科恩伯格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科學研究的行列。他坦言,科學是艱難的,但對個人來說科學也是有最大回報的。

有網友提問如何煉成世界「最強大腦」?科恩伯格在採訪中給出了獨家秘訣。他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熱情,要熱愛科學,然後堅持,不斷嘗試,不畏失敗。

節目現場錄製圖片。圖|WLF獨家

3、科學無國界,國際合作十分關鍵

對於國家之間出現的技術對抗、科技制裁等現象,科恩伯格感嘆這非常不幸。他強調,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是十分關鍵的。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家之間不受限制的交流是進步的關鍵,可以造福全人類。

科恩伯格指出「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圖|央視新聞節目視頻截圖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

相關焦點

  • 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頂科協」成立時,科學家會員有51位,其中諾獎得主39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12位。現在,會員已經擴大到72位頂尖科學家:諾獎49位、沃爾夫獎6位、拉斯克獎8位、圖靈獎4位、麥克阿瑟天才獎2位,菲爾茨獎1位、傑出科學家2位——「頂科協」成為亞洲地區規格最高的科學機構。協會計劃在 2年內將會員擴展至100位。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在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上,頂尖科學家和大家一起,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發布最頂尖的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聽到第三屆論壇召開的消息,不少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獲得者紛紛表達了來上海參會的意願。疫情讓主辦方不得不婉拒了大部分科學家的熱情,這些海外「最強大腦」將以在線形式雲端參會。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他還是懷疑自己搞錯了,焦慮萬分地將他可能搞了個大新聞的消息告訴了導師馬約爾(Michel Mayor)。 奎洛茲笑著回憶,當時馬約爾非常淡定地安撫了他,給了他很多的信心。馬約爾對他說:「哦,是嗎,也許你是對的呢,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吧。」馬約爾來實驗室和奎洛茲一起研究數據,並且找到了紮實的證據論證了奎洛茲的觀點:這真的是一顆行星。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全球「最強大腦」青睞上海?
    開幕,全球最強大腦「雲端」相聚,新冠肺炎疫情絲毫沒有影響頂尖科學家與會的熱情。從第一屆到第三屆,頂尖科學家人數從35到65再到137位,其中諾獎得主從26到45再到61位,論壇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放眼全球,能夠集聚如此數量頂尖科學家的,除了瑞典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大概也只有1951年誕生於德國博登湖畔的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了。可能很多人會問,這個誕生於滴水湖畔的論壇為何有如此的魅力?它到底擔負著怎樣的使命?這次為什麼又是上海?中國人常說,三者,多也。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諾獎得主揭秘大腦「GPS」定位機制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字典裡好像永遠沒有「方向」這個詞;✔️分不清路標,不會看路牌;✔️只知道前後左右,搞不懂南北東西……然而,「路痴」或許不是你的錯,而是你大腦中內置的諾獎得主揭秘大腦中「GPS」原理1971年,約翰·奧基夫發現了大腦定位系統的第一個組成部分。他在老鼠大腦裡一個名叫「海馬體」(Hippocampus)的區域發現了一組跟定位有關的神經細胞——位置細胞(Place Cell)。這些細胞通過接收各種外界消息,然後在大腦中繪製「地圖」,從而讓生物記住曾經去過哪些地方,到過哪裡。
  • 科學界"最強大腦"齊聚上海 在此激蕩腦力
    吸引這些世界科學界"最強大腦"來到上海的,還有這座城市愈發令人矚目的基礎科研投入。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邀請科學家們前來上海時,許多人都注意到上海2015年提出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時,已經將成為全球原創技術和高新科技產業策源地作為重中之重,這一點令科學家們倍感欣喜。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 圖|University of Texas 這位因為姓氏原因被稱為「足夠好先生」的科學家,去年成為了諾獎史上最年長的得主,今年仍然在科研路上辛勤耕耘,5月份連發兩篇《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新型電池材料的研發取得了重大進展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頂尖科學家論壇 | 鍾南山:科學事業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諾獎得主
    "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特別是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最終目的都不是培養諾獎得主,獲獎只是溫度計。"在今天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以視頻形式參與「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發表致辭。
  •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1-06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屆時他們的身份會不會成為諾獎科學家呢?讀者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預測。預測正確者將獲得WLF官方周邊。兩位教授去年就來滬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並做了精彩發言。
  • 諾獎得主有話說
    記者|陳 冰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科技之城」上海舉行——4大洲,25國及地區,超過100城,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將參加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盛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說:「隨著論壇的成功舉辦,在上海臨港地區建立一個永久性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全球經濟與創新中心正在東移,並將隨著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的建立而進一步東移,我相信社區將成為世界領先的科學中心之一,並通過科學轉化造福人類。」
  • 全球「最強大腦」為何青睞上海?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剛剛落幕,全球最強大腦「雲端」相聚,新冠肺炎疫情絲毫沒有影響頂尖科學家與會的熱情。從第一屆到第三屆,頂尖科學家人數從35到65再到137位,其中諾獎得主從26到45再到61位,論壇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以好奇打量未知如果好奇有顏色,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喬治·斯穆特三世會告訴你,那一定是深空的顏色。「當你知道的越多,你就發現自己越無知。」斯穆特今年75歲了,出生於律師世家的他,並沒有走上「律政精英」的道路,而是聽從自己內心對宇宙的好奇走向科學。
  • 一圖看史上最強「諾獎天團」 |2020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民晚報·新民網】10月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如約而至,科學家「天團」將再次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這場橫跨四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進入倒計時!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提問:為期三天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閉幕,數十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匯聚上海,可能會帶來哪些成果?餘金權:我是生物學出身,但在化學方面獲獎,跨界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這種高層的跨界給我們帶來了顯見的成果。5年之後,大家可能會見證這次大會的成果。
  • 諾獎得主為你詳解
    諾獎得主為你詳解 2021-01-15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