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年籌備,在昨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雲啟幕。社區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內,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規劃東至南港大道,西至海港大道,南至海基一路、北至環湖南三路,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裡,銜接臨港科技城及總部灣。
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動能
2018年,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方案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宣布啟動;2019年第二屆頂科論壇上,社區方案全球首次公開展示;今年8月,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說:「隨著論壇的成功舉辦,在上海臨港地區建立一個永久性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全球經濟與創新中心正在東移,並將隨著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的建立而進一步東移,我相信社區將成為世界領先的科學中心之一,並通過科學轉化造福人類。」
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社區應該具備哪些條件?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梅·布萊特·莫索爾認為,一是對優秀科學的尊重,二是對高質量科學的支持,在這兩點上,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都做到了。
未來,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與新片區戰略同頻共振,充分依託上海優勢,面向 「國際協同創新區」重大期待,集聚全球頂尖國際組織總部,形成具有強大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核心區。
同時,它將面向國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等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的發展動能,將頂尖科學資源與醫院、學校等配套建設融合起來,打造最符合創新規律的空間載體。
把青年科學家培養成未來科學的領導者
對於這樣一座地處東海之濱的「未來之城」,「最強大腦」 們怎麼看?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表示,儘管通常情況下,學術研究是由個人興趣驅動的,但當人類面臨重大問題時,個人研究的效率是不夠的。如果能把不同學科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應對諸如新冠疫情這樣的挑戰,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而言是絕好的機會。
對於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的發展願景, 「最強大腦」們不約而同表達了對青年科學家的關切。牛津大學糖生物學研究所主任雷蒙德·德威克建議,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年輕學者和學生進行培訓,為他們成長提供指導,把他們培養成未來科學的領導者。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表示,科學的發展需要人的流動,流動使人們快速交流思想和專業知識,這就是新思想浮出水面和舊觀念被摒棄的過程。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則對新社區充滿期待,他認為這將提升全球青年科學家的創造力,為人類的進步帶來新知識。
據透露,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平臺,固化科學家及相關資源,以創新的制度設計,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者:沈湫莎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