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
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其實,各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普性作品,理論有趣,深入淺出,可以簡單高效地了解經濟學中的前沿知識。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
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這是一本由成功的複雜拍賣設計者撰寫的具有開創性的實用經濟著作,也是當代經濟學對市場價格機制的前沿探索。
在本書中,作者引入了一種被稱為「背包問題」的研究方法,並探討了他在設計激勵性拍賣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的理論思考。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好的經濟學》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世界將迎來再一次的經濟危機嗎?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知名經濟學家班納吉和迪弗洛,深度解析如何正確運用經濟學,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移民、貧困等棘手問題。
《貧窮的本質》為什麼他們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
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美國怎麼了》作者研究發現,在25~40歲年齡段的美國白人中,大約一半的死亡要歸咎於自殺、酒精性肝病和藥物過量使用;在40歲左右的白人中,這些原因導致的死亡約佔1/3;在50歲出頭的白人中,這一比例則為20%左右。
這三大原因而導致的死亡,被他們稱為「絕望的死亡」。
是什麼樣的絕望,才會導致這樣的死亡?究竟是經濟上的、社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素?
背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逃離不平等》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不斷向前的故事,也是一個造就不平等、不平等又促成平等,不斷循環往復的故事。
《逃離不平等》這本書關注人類發展與不平等之間的複雜關聯。發展導致了不平等,不平等卻時常有益發展,比如它會為後進者指明發展方向,或者刺激後進者去迎頭趕上。但不平等也時常會阻礙發展,因為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身地位,會破壞追趕者的發展道路。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敘事經濟學》如今,通過口述、新聞媒體和社交網絡傳播的流行敘事,無論是關於經濟信心或恐慌、房地產繁榮與蕭條,還是關於網紅、比特幣、健康養生,也無論流行的是真相還是謠言,都在影響人們的決策,乃至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走向。
《敘事經濟學》就從全新視角告訴你流行敘事會如何影響經濟和社會生活的。
《非理性繁榮與金融危機》從行為經濟學的視角出發,剖析了房地產行業是如何泡沫化,進而引發市場崩潰的。
希勒認為非理性繁榮是導致次貸危機的根源,是歷史上反覆出現的金融危機的癥結。
而我們該如何預防下一次危機,顯得尤為重要。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思考快與慢》在書中,卡尼曼會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創新之旅。
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
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
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約翰·蘇爾斯頓《共同的生命線》20世紀末令人矚目的非凡成就——人類組測序,到底可以為人類的未來帶來什麼?是終結癌症、愛滋病等可怕的希望,還是巨大的商業利益?
當有競爭者提出挑戰,並將這個科學的訴求變成一場「競賽」時,人類將何去何從?
人類組是我們不可割讓的遺產,它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生命線。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哈裡·科斯《變革中國》從來沒有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如此系統地闡述中國幾十年驚心動魄的變革。
《變革中國》堪稱是關於中國經濟的一部史詩級著作,全面、客觀、深刻地描述了中國經濟波瀾壯闊的歷程。
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當代凱恩斯主義的集大成者,創立了新古典綜合學派。
現代經濟學奠基人薩繆爾森傳記,對很多人而言,閱讀一本關於保羅·薩繆爾森的傳記,不需要任何理由。
02.諾獎得主力薦著作聰明人為何也難免愚蠢?
為什麼說記憶由金錢鑄造的?
負面消息的代價是什麼?
墨菲定律與投資有著怎樣的關係?
……
作為對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領悟極深的人(另一人為巴菲特),作者基於神經學、經濟學和心理學交叉領域——神經經濟學的研究,力圖讓我們理解投資行為背後的驅動因素究竟是什麼,如何才能做到正確投資,減少損失?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米爾頓·弗裡德曼 推薦《反常識經濟學》學習經濟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經濟學家的欺騙。本書推翻我們常見的思維錯誤,培養經濟學思維,洞悉事件動機與本質,過更聰明的生活。
本書有助於我們逃出認知囚籠,以經濟學方式探索日常生活背後的世界,打破慣性思維,解決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經濟學原理》作者格裡高利·曼昆、《魔鬼經濟學》作者史蒂芬·列維特等推薦。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 推薦《智慧資本》通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了解那些改變世界的經濟學思維。一本書讀懂那些改變世界的經濟學思想和經濟思想史。
簡明扼要而又不失批判性地梳理了那些改變世界的經濟學思想,從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獨特的視角描述了經濟學的歷史與現狀。
簡要描述每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背景,有利於從個人層面與歷史層面研究他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