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2021-01-21 澎湃新聞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

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其實,各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普性作品,理論有趣,深入淺出,可以簡單高效地了解經濟學中的前沿知識。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

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

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

《價格的發現》

保羅·米爾格羅姆 著

這是一本由成功的複雜拍賣設計者撰寫的具有開創性的實用經濟著作,也是當代經濟學對市場價格機制的前沿探索。

在本書中,作者引入了一種被稱為「背包問題」的研究方法,並探討了他在設計激勵性拍賣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的理論思考。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

《好的經濟學》

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 著

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世界將迎來再一次的經濟危機嗎?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知名經濟學家班納吉和迪弗洛,深度解析如何正確運用經濟學,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移民、貧困等棘手問題。

《貧窮的本質》

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 著

為什麼他們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

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美國怎麼了》

安格斯·迪頓&安妮·凱斯 著

作者研究發現,在25~40歲年齡段的美國白人中,大約一半的死亡要歸咎於自殺、酒精性肝病和藥物過量使用;在40歲左右的白人中,這些原因導致的死亡約佔1/3;在50歲出頭的白人中,這一比例則為20%左右。

這三大原因而導致的死亡,被他們稱為「絕望的死亡」。

是什麼樣的絕望,才會導致這樣的死亡?究竟是經濟上的、社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素?

背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逃離不平等》

安格斯·迪頓 著

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不斷向前的故事,也是一個造就不平等、不平等又促成平等,不斷循環往復的故事。

《逃離不平等》這本書關注人類發展與不平等之間的複雜關聯。發展導致了不平等,不平等卻時常有益發展,比如它會為後進者指明發展方向,或者刺激後進者去迎頭趕上。但不平等也時常會阻礙發展,因為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身地位,會破壞追趕者的發展道路。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

《敘事經濟學》

羅伯特·希勒 著

如今,通過口述、新聞媒體和社交網絡傳播的流行敘事,無論是關於經濟信心或恐慌、房地產繁榮與蕭條,還是關於網紅、比特幣、健康養生,也無論流行的是真相還是謠言,都在影響人們的決策,乃至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走向。

《敘事經濟學》就從全新視角告訴你流行敘事會如何影響經濟和社會生活的。

《非理性繁榮與金融危機》

羅伯特·希勒 著

從行為經濟學的視角出發,剖析了房地產行業是如何泡沫化,進而引發市場崩潰的。

希勒認為非理性繁榮是導致次貸危機的根源,是歷史上反覆出現的金融危機的癥結。

而我們該如何預防下一次危機,顯得尤為重要。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

《思考快與慢》

丹尼爾·卡內曼 著

在書中,卡尼曼會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創新之旅。

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

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

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約翰·蘇爾斯頓

《共同的生命線》

約翰·蘇爾斯頓 著

20世紀末令人矚目的非凡成就——人類組測序,到底可以為人類的未來帶來什麼?是終結癌症、愛滋病等可怕的希望,還是巨大的商業利益?

當有競爭者提出挑戰,並將這個科學的訴求變成一場「競賽」時,人類將何去何從?

人類組是我們不可割讓的遺產,它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生命線。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哈裡·科斯

《變革中國》

羅納德·哈裡·科斯 著

從來沒有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如此系統地闡述中國幾十年驚心動魄的變革。

《變革中國》堪稱是關於中國經濟的一部史詩級著作,全面、客觀、深刻地描述了中國經濟波瀾壯闊的歷程。

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薩繆爾森傳》

羅傑·巴克豪斯 著

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當代凱恩斯主義的集大成者,創立了新古典綜合學派。

現代經濟學奠基人薩繆爾森傳記,對很多人而言,閱讀一本關於保羅·薩繆爾森的傳記,不需要任何理由。

02.諾獎得主力薦著作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 推薦

《投資的怪圈》

賈森·茨威格 著

聰明人為何也難免愚蠢?

為什麼說記憶由金錢鑄造的?

負面消息的代價是什麼?

墨菲定律與投資有著怎樣的關係?

……

作為對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領悟極深的人(另一人為巴菲特),作者基於神經學、經濟學和心理學交叉領域——神經經濟學的研究,力圖讓我們理解投資行為背後的驅動因素究竟是什麼,如何才能做到正確投資,減少損失?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米爾頓·弗裡德曼 推薦

《反常識經濟學》

史蒂夫·蘭茲伯格 著

學習經濟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經濟學家的欺騙。本書推翻我們常見的思維錯誤,培養經濟學思維,洞悉事件動機與本質,過更聰明的生活。

本書有助於我們逃出認知囚籠,以經濟學方式探索日常生活背後的世界,打破慣性思維,解決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經濟學原理》作者格裡高利·曼昆、《魔鬼經濟學》作者史蒂芬·列維特等推薦。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 推薦

《智慧資本》

託馬斯·卡裡爾 著

通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了解那些改變世界的經濟學思維。一本書讀懂那些改變世界的經濟學思想和經濟思想史。

簡明扼要而又不失批判性地梳理了那些改變世界的經濟學思想,從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獨特的視角描述了經濟學的歷史與現狀。

簡要描述每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背景,有利於從個人層面與歷史層面研究他們的思想。

相關焦點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遇見頂尖科學家:諾獎得主告訴你成為「最強大腦」的秘訣
    出席此次論壇的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做客央視新聞特別節目《未來大猜想2020》直播間,在專訪中跟大家分享了今年不一樣的參會體驗,就科學領域的熱點話題發表觀點。疫情之下,科恩伯格可以說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抵達上海。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14天的隔離生活開啟了科恩伯格此次不同尋常的參會經歷。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由於諾獎組委會始終聯繫不上得獎者之一的米爾格羅姆,他的鄰居,同為諾獎得主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響門鈴,這也讓兩人喜提了「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的獲獎」的微博熱搜詞條。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諾獎得主帶你走進頂級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層次
    由於獎勵的是「改善拍賣理論以及發明新的拍賣模式」,Kreps和Roberts無緣分享諾獎,估計張教授仍會為此感到遺憾。在過去十多年的諾獎預測遊戲和我的記憶裡,Milgrom是被提到次數做多的微觀理論家,(甚至不需要加上「之一」),我自己也在這些年裡反覆預測他將與Roberts等合作者獲獎。在我反覆讀過的他的每一篇論文裡,我都為其中精美至極的數學運用而驚嘆折服。
  • 帶你走進南澳州諾獎的「名人堂」
    獲獎名單:  醫學獎:美國的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  成就: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物理學獎: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化學獎:法國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的珍妮弗·道德納獲得  成就:為基因組編輯的方法作出了巨大貢獻  文學獎:美國的露易斯·格麗克  成就:她的作品向全世界發出了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  經濟學獎:
  • 諾獎得主揭秘大腦「GPS」定位機制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字典裡好像永遠沒有「方向」這個詞;✔️分不清路標,不會看路牌;✔️只知道前後左右,搞不懂南北東西……然而,「路痴」或許不是你的錯,而是你大腦中內置的諾獎得主揭秘大腦中「GPS」原理1971年,約翰·奧基夫發現了大腦定位系統的第一個組成部分。他在老鼠大腦裡一個名叫「海馬體」(Hippocampus)的區域發現了一組跟定位有關的神經細胞——位置細胞(Place Cell)。這些細胞通過接收各種外界消息,然後在大腦中繪製「地圖」,從而讓生物記住曾經去過哪些地方,到過哪裡。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帶你走進南澳州諾獎的「名人堂」
    獲獎名單:  醫學獎:美國的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  成就: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物理學獎: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化學獎:法國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的珍妮弗·道德納獲得  成就:為基因組編輯的方法作出了巨大貢獻  文學獎:美國的露易斯·格麗克  成就:她的作品向全世界發出了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  經濟學獎:
  • 帶你走進南澳州諾獎的「名人堂」
    獲獎名單:  醫學獎:美國的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  成就: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物理學獎: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化學獎:法國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的珍妮弗·道德納獲得  成就:為基因組編輯的方法作出了巨大貢獻  文學獎:美國的露易斯·格麗克  成就:她的作品向全世界發出了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  經濟學獎:
  • 帶你走進南澳州諾獎的「名人堂」!
    獲獎名單: 醫學獎:美國的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 成就: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物理學獎: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諾獎得主 探秘未來科學「黑洞」 揭秘他的發明「前傳」
    時速1200公裡的「超級高鐵」,埃隆·馬斯克的Hyperloop真空膠囊動車,讓北京到矽谷只需要兩個小時;能自我學習「長大」的家庭智慧機器人「小覓」,最強大腦讓機器人儼然有「情商」;4米長卷繪書法,這可不是在宣紙上,而是在LED水牆上提筆寫詩行……幾天之後,這些即將在2016創交會亮相的全球最前沿科技,將再次迭代人們所認知世界的邊界。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諾獎得主奎洛茲:如能多留意女科學家,這將是諾獎的一大進步
    昨晚,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不僅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且三位新晉得主中有一位是女性,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也由此成為諾獎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位女性得主。安德裡亞·蓋茲在接受採訪時稱,很高興自己能夠得獎,並希望以此激勵更多年輕女性能進入這一研究領域,「只要你對科學有熱情,就可以成就更多的事。」
  • 諾獎速遞:伯克利斬獲雙獎,歷年得主最多的大學有哪些?
    只要我們動動手指在網際網路上查詢一下就會發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歷史上獲得諾獎第三多的大學。截至發稿時,伯克利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統共誕生了109位諾貝爾獎得主,僅次於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也是全球獲得諾獎最多的公立大學。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你看,現在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就在這裡。今天有個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可以直接和他面對面交流,我非常嫉妒他們。但是在我那個時代,我見不到任何諾獎大師,連講英語都很困難。現在在上海要做頂尖的科學研究環境和條件真的好太多了!提問:你當時作為一個中國學生去國外求學,有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