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最強大腦"齊聚上海 在此激蕩腦力

2021-01-08 東方網

1865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發明雷管炸藥時,一定沒想到30年後他在遺囑中設立的諾貝爾獎,會成為人類追求科學真理路上最高的那座燈塔;1937年,艾倫·圖靈在論文中首次將純數學的符號邏輯與實體世界建立聯繫時,也不會想到13年後他在另一篇論文中提出的"計算機與智能",將改變人類科學技術的演進歷程。

積澱、碰撞、迸發,尖端科學的突破歷來在驚喜中帶著必然。29日,包括26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3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和17位中國兩院院士、18位中外傑出青年科學家齊聚上海,共同參與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論壇舉辦地就在臨港滴水湖畔。

滴水湖,正圓形,總面積約556萬平方米,其設計構思獨特,"一滴來自天上的水滴,落入大海,泛起層層漣漪,水滴落入處形成湖面"。

富有意味的是,此次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與滴水湖的意象"不謀而合"——聚滴水之力,匯百智江河。頂尖科學家們匯聚在此,將開展最頂級腦力激蕩,探尋前所未有的技術策源。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上海,已經準備好開啟這趟充滿未知與冒險的旅程。

匯聚

2015年10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醫學獎,改寫了諾貝爾科學類獎無中國人獲獎的記錄。隨後的一次演講中,屠呦呦將青蒿素的發現比喻為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而此時的中國也正開始期待,誰將是下一位帶給世界禮物的中國人?

指針撥向今年4月,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麥可·萊維特來到上海,這位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還有另一個特殊身份,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此次上海之行,讓本就熟悉中國科學界的萊維特有了新認識,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城市,正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正是創新策源的根基。

萊維特的感受並非空穴來風。就在他與上海市領導進行交流的幾天之後,中國迄今為止投資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上海張江科學城開工建設,與之為鄰的正是2009年投入使用的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

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等線站工程、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超算中心和蛋白質中心……"大國重器"紛紛落子上海,背後更是上海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為中國下好科技"先手棋"、闖蕩"無人區"的主動選擇。

吸引這些世界科學界"最強大腦"來到上海的,還有這座城市愈發令人矚目的基礎科研投入。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邀請科學家們前來上海時,許多人都注意到上海2015年提出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時,已經將成為全球原創技術和高新科技產業策源地作為重中之重,這一點令科學家們倍感欣喜。此外,上海不斷更新調整的科技人才政策、高度法治化的社會運行機制,都使上海成為這場科技盛會最理想的舉辦地。

有資料統計,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自然科學家約100餘人,其中還能經歷遠距離飛行、有產業化背景的大約有50人。而今,他們中的"父子諾獎得主"之一羅傑·科恩伯格、"夫婦諾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和梅·布裡特·莫索爾、"師生諾獎得主"戴維·格羅斯和弗蘭克·維爾澤克皆已齊聚上海。

人們期待,藉助科學家們的高密度集聚,能形成腦力激蕩,在上海產生更多新思想和新想像。人們更期待,諾獎得主們對智慧財產權、發明專利、實驗室技術的分享,能與中國廣闊的市場需求相銜接,為中國未來的技術孵化和技術轉移提供樣本。

激蕩

去年,萊維特在復旦大學展開了一場主題為"生命因科學而美好"的演講,臺下的觀眾大多是"95後"的在校學生。當聽聞臺下的年輕聽眾們不僅來自物理學、化學等自然學科專業,還有不少歷史、社會學這樣的人文社科專業學生,這位諾獎得主臉上的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青年、跨界、未來,其中蘊含的關係正是如今世界科學界關注的首要趨勢。

作為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參與人數最多的科技盛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滴水湖)的規模與規格僅次於瑞典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與德國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為亞洲之最。而讓高度濃縮的智慧"流動"起來的,恰恰是跨界、連結和交叉。

事實上,讓科學家們最為在意的並非論壇的"高規格",而是高規格之下將進行哪些智慧碰撞。"有位諾獎得主接到邀請後,與我們協會的羅傑·科恩伯格主席來回通信了28封郵件,直到明確大會的議題、辦會意圖、自己的演講內容、討論主題後才鄭重答應來到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王侯告訴記者。

對於首次來到上海的科學家,自己的研究將在這座陌生又新鮮的城市獲取哪些回應令他們興奮。對於已經熟悉中國的科學家們來說,來自中國年輕科學家們的挑戰甚至交鋒更令他們期待。

在大會最後一天,將舉行世界頂尖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優秀青年科學家將與世界頂尖科學家進行零距離對話,通過"1至2名諾獎得主+8至10名青年科學家"為一組的方式分兩隊展開辯論交鋒。

讓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展開實實在在的思想激蕩,在原創的源頭聚焦"0到1"的突破,這不僅是37位頂尖科學家聚集到滴水湖畔的期望,更是上海建設成為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源動力。

科學家們有多期待在上海的這場"腦力激蕩"?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朱棣文這樣向主辦方描述:"如果現場有年輕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這將是我終身難忘的時刻。"

這也許會是大會最閃耀的一刻。

奔流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搖籃、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也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重鎮。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嶽陽路上的"院士公寓"到如今規劃面積達94平方公裡的張江科學城,再到上海面向未來的戰略空間臨港,上海科創引力不斷聚合、輻射半徑不斷擴大。崇尚科學精神、尊重科學研究的氛圍正在黃浦江兩岸奔騰流淌。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時,人們發現兩位獲獎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在2016年就曾同時獲得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而該獎項2017年的得主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1個月後就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實上,對國際科學界的洞悉不僅在高校。今年,歷史悠久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迎來而立之年,翻看歷年參會企業家名單,來自全球頂尖科技研發企業的嘉賓每一年都數量可觀。巧合的是,今年還是被譽為"科技達沃斯"的浦江創新論壇舉辦第十年。再看看今年6月剛剛公布的新一屆上海市決諮委陣容,來自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的委員佔了多數。

而今,當人們提及浦東陸家嘴除了摩天大樓還有什麼"好玩的""好看的",不少上海的小朋友會搶先一步告訴你,"東方明珠旁邊有一座海洋水族館,非常美。"每到寒暑假,"老資格"的上海科技館和"新開業"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就準時開啟"爆滿"模式,辰山植物園、上海植物園、上海昆蟲博物館等科普教育基地在祖國未來一代之中同樣人氣高漲——當一座城市從頂層設計到年幼的孩童都將科學視為珍寶,尊重原創、尊重科學的精神勢必在此得以保留和傳承。

2001年諾獎百年大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17年後,諾獎得主和其他頂尖的科學家們從這座"木頭島"之城來到上海,所有人都在期待,人類文明的閃光點閃耀滴水湖,交織成科學與生命共同絢爛的華彩樂章,奔流向海。

相關焦點

  • 《最強大腦8》首播開啟熱血對決 李誕王耀慶王力宏見證腦力博弈
    賽制再度升級,腦力精英齊聚,今晚21:10《最強大腦》第八季在江蘇衛視如約燒腦歸來。一場場腦力對決,一次次突破認知邊界,他們能否拓展認知能力,如何刷新對自身、對他人和對世界的認知,怎樣提升自己的決策力,都令人無比期待。在這場多重試煉的馬拉松之中,誰能先聲奪人,誰又能笑到最後?有智青年齊聚腦力峰會《最強大腦》現首位10後選手天梯頂峰虛位以待,88位腦力精英們躍躍欲試。本季打破往屆紀錄,迎來了史上第一位10後選手。
  • 《最強大腦8》首播開啟熱血對決李誕王耀慶王力宏見證腦力博弈
    賽制再度升級,腦力精英齊聚,今(8)晚21:10《最強大腦》第八季在江蘇衛視如約燒腦歸來。88名全球有智青年的腦力對決一觸即發,殘酷的賽制之下,選手們將面臨怎樣的硬核挑戰?今晚主持人蔣昌建八度坐鎮,攸佳寧薛兆豐變身腦力天梯榜發起人,勇攀天梯的腦力青年們會遇到哪些關卡和阻礙?
  • 腦力激蕩法
    >>>>>>>>>>>>>>>>> -鼎食餐飲收銀軟體-鼎食餐飲點菜系統-鼎食IPAD點菜系統——廈門無線點菜機設備——廈門餐飲點菜管理軟體系統-鼎食觸屏一體機點菜系統腦力激蕩法
  • 不知道如何進行腦力激蕩,試試這個方法!
    腦力激蕩的概念在1930年代由廣告公司提出。
  • 《最強大腦》大型腦力角鬥場!看誰能笑到最後
    昨晚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新一季播出了!當我還沒來得及準備好接受這些「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我先被一波硬核舞美給嚇到。100位學霸齊聚一堂,這一期節目又有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分分鐘讓你仰望的腦力「達人」新一季的《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的選手矩陣延用了前一期節目精髓,海選篩選出100人進入節目現場,不斷排位層層PK晉級。
  • 《最強大腦》迎中日腦力競技 史上最強實力比拼
    魔方 孫虹燁VS郡司光貴  搜狐娛樂訊 《最強大腦》上周終於引爆萬眾期待的國際PK賽,這場中德腦力競技更是以2.306的收視率直接衝擊第二季《最強大腦》的收視新高。今晚《最強大腦》為你揭曉!  最強閃電心算碾壓全場  史上最驚心動魄的腦力競技!  閃電心算、雙腦速算、多位數乘除法搶答,「速算兄弟」吳仁竣、項天佑將迎戰日本閃電算的「奇才」笹野健夫和辻漥凜音,進行團隊對戰,比拼「鐵腦三項」,挑戰人類心算的極限。「不到第三輪的最後一分鐘,我們不知道結果!」
  • 《最強大腦》定檔,64位腦力精英名單公布
    南都訊 記者黃曉雅 實習生陳子丹隨著新一季《最強大腦》的定檔,節目組公布了64位選手名單,其中有小小少年,還有雙人搭檔,情侶檔、父子檔……還不乏學霸們的加盟。據悉,節目將於5月15日起每周五21:10江蘇衛視播出。
  • "最強大腦"齊聚騰訊X-Talk!這場科學界奇葩說,有點意思
    "最強大腦"滿足你的好奇心在現場,清華大學雙聘教授沈向洋、中科院研究員王皓毅、中科院研究員山世光、騰訊科學家於暘、騰訊科學家張正友、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科學脫口秀演員張宇識、科幻作家陳楸帆、科幻作家郝景芳等科學界內外嘉賓齊聚一堂,和線上線下百萬觀眾一起開啟了一場"好奇心之旅
  • 海天味極鮮醬油冠名《最強大腦》第八季,挑戰鮮美與腦力的新高度
    本周五晚(1月8號),期待已久的《最強大腦》第八季就要和大家見面了。帶著全新「天梯榜單」的賽制和全新的「挑戰極鮮」的冠名商——海天味極鮮醬油,本季《最強大腦》喊出「去登頂,去閃耀」的口號,激勵選手們憑實力努力攀登,不斷挑戰腦力新高峰。強強聯合,不懼挑戰,新一季的海天味極鮮醬油《最強大腦》讓人充滿期待。
  • 《最強大腦》成都選拔青少年,考驗學生體力腦力和心理素質
    10月27日,「我要上《最強大腦》」系列城市直通賽將在第一站成都賽區打響,這是江蘇衛視《最強大腦》首次在常規選手選拔之外,增設專門面向青少年選手的特別賽程。最新一季《最強大腦》節目官方攜手節目獨家報名通道猿輔導網課APP將在成都、杭州、深圳、西安、武漢、北京六大城市分別展開規模空前的現場「百人大逃殺」,每個城市賽區的冠軍將直接入圍《最強大腦》全國「56強」,拿到江蘇衛視入場券,參加節目錄製。
  • 六西格瑪培訓標準工具之腦力激蕩法
    可採用以下幾種形式展開腦力激蕩:1.循環提議法:即與會人員依次提出自己的想法,由專人記錄在白板上
  • 《最強大腦》第八季熱血回歸定檔 李誕王耀慶加盟開啟腦力徵程
    區別於第七季的「圈層壓力戰場」,本季元老製片人王剛攜手精良班底再升級賽制,首開「腦力天梯榜」。官宣海報中,每一位嘉賓的身後都有一段向上擴展的階梯,蔣昌建和四位嘉賓將共同見證有智青年們登腦力天梯、開啟試煉冒險之旅。從被迫破圈到主動攀登的賽制高級,哪位選手能夠成功登頂腦力天梯,摘取腦王榮耀?第八季《最強大腦》值得期待。
  • 《最強大腦》首開「腦力天梯榜」 增壓賽制激發選手無限潛能
    新一季《最強大腦》將於今晚21:10準時開啟,節目將實現顛覆性突破,「壓力戰場」模式下,腦力對決刺激加倍。不同於上一季的「破圈」賽制,新一季選手們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自己拼搏,挑戰腦力極限,最終登頂天梯,斬獲屬於自己的「腦王」榮耀。
  • 世界「最強大腦」齊聚武漢!看頂級高手巔峰對決
    剛送走擁有「最強體魄」的各國軍人武漢又將迎來世界「最強大腦」一場國際性的腦力巔峰對決來了由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主辦決出全球「最強大腦」12月4日至8日,參賽選手將分為兒童、少年、成年、老年四個年齡組,參加十項分賽。
  • 「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帶你看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文佳報導 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論壇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吸引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參加。
  • 思考秘技:腦力激蕩4原則7步驟 捕抓好點子
    我們經常聽人說「腦力激蕩(brainstorming)」,究竟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1939年,BBDO(全名為Batten,Barton,Durstine & Osborn,全球第四大廣告公司)共同創辦人亞歷山大•奧斯本(Alexander Osborn)有鑑於當時製作廣告,多由業務人員接下廣告主委託,將案子交給文案人員編寫,再由設計人員完成。
  • 《最強大腦》「Dr.魏」狠批腦力培訓機構誇大宣傳
    南方日報訊(記者/畢嘉琪 實習生/陳幸芝 通訊員/餘敏健)近年隨著科學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的熱播,節目中諸如「快速記憶撲克牌」「快速倒背數字」等數字記憶項目被許多人視為「超強腦力」的體現。
  • 東莞市最強大腦教育14名《李威高效記憶法》學員成功晉級世界腦力...
    祝賀東莞市最強大腦教育《李威高效記憶法》學員成功晉級中國總決賽!衝刺世界賽!學員陳景莉總分達到3442高分,斬獲第28屆世界腦力錦標賽中國·東莞城市賽少年組季軍。
  • 內地、香港藝術家腦力激蕩 共同創作現代舞《沒有大象》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內地、香港藝術家腦力激蕩 共同創作現代舞《沒有大象》  作者 李晗雪  西諺「房間裡的大象」,意指人們對之保持集體沉默、但實際上難以忽視的真相。近日,內地編舞常肖妮與五名香港演員、一名內地演員共同為北京觀眾帶來以此為靈感的現代舞《沒有大象》。
  • 一部「最強大腦」的八季簡史,是如何練就的?
    2014年,《最強大腦》問世,可謂誕生在國內季播綜藝發展最如火如荼的時期。在那時候,《最強大腦》無疑就已經用最獨特氣質,牢牢圈住了自己最初的那波鐵桿粉絲們。定位為科學、腦力競技真人秀的《最強大腦》,在8年間始終試圖讓看似「高冷」的科學走進尋常百姓家。這在國內綜藝史上可謂頭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