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最強大腦」的八季簡史,是如何練就的?

2021-01-20 傳媒1號


2014年,《最強大腦》問世,可謂誕生在國內季播綜藝發展最如火如荼的時期。在那時候,《最強大腦》無疑就已經用最獨特氣質,牢牢圈住了自己最初的那波鐵桿粉絲們。


定位為科學、腦力競技真人秀的《最強大腦》,在8年間始終試圖讓看似「高冷」的科學走進尋常百姓家。這在國內綜藝史上可謂頭一遭。



然而,它成功了。


伴隨著「讓科學流行起來」的口號,《最強大腦》第一季最後一期中外PK賽斬獲了2.709%的收視高峰,並且榮獲2014年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文藝節目作品獎。


如今,這檔剛剛跨進第8個年頭的綜N代節目,正在迎來自己新一輪的輝煌。


首期節目開播收視刷新八季新高,三網收視破2.5,分別為:CSM35城2.84%、CSM59城2.55%、CSM63城2.50%,全網收割熱搜超28次,節目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140億次,抖音短視頻播放量超23.2億次。


第二期節目延續雙網破2勢頭,CSM63城收視2.21%,CSM35城收視2.38%,位列周五晚間所有綜藝節目第一。


有著強勁收視表現的同時,《最強大腦》依舊為高口碑綜藝「代言」。



在第二屆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融屏傳播盛典上,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七季獲「融屏創新綜藝」稱號。同時,第七季還在2020抖音娛樂年度大賞上獲得了「年度最受歡迎電視綜藝」的榮譽。


這不禁讓人思考:《最強大腦》作為一檔已經步入第八季的綜N代節目,到底靠什麼實現持續「保鮮」?


從「破圈」到「登頂」


如果說上一季《最強大腦》的關鍵詞是「圈層賽制」,那麼第八季的核心關鍵詞則是「向上攀登」。


從第一期節目開始,節目組上來就進行了自我「破圈」,啟用了全新的賽制體系——「腦力天梯榜」。


在新的賽制下,每輪比賽周節目組會根據選手的挑戰結果增加或扣除相應積分,並按照當前累積積分更新「天梯榜」。整季節目將不定期「鎖榜」,每次鎖榜時累積積分排名末位的若干位選手將被淘汰。初始的88名選手中,最終只有前六位選手能夠脫穎而出,有資格角逐本季「腦王」稱號。



「腦力天梯榜」的設置,讓本季節目猶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這種積分累計計算的賽制形式要求選手必須在每個環節都要力求保持高水平發揮,通過每一次優勢的積累轉化為最後的勝勢。


新的賽制,再次強化了節目選手之間的競爭強度,讓這些天才之間的PK從一開始便進入到白熱化狀態。


換個角度看,當節目組拉長了對於選手考驗的時間軸,那麼就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往季比賽裡的令觀眾「意難平」的時刻:某位一貫表現優異的選手因為一個環節翻船便慘遭淘汰。


賽制變化的背後,一個新的能力維度概念進入觀眾的視野:


元認知。


所謂元認知,即是對認知的認知。根據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的解釋,元認知既是有關認知的知識,又是有關認知的調節。它既是一個知識實體,又是一個動態過程。



反映在節目裡,每個選手在本季《最強大腦》中不僅需要思考「挑戰如何完成」,還需要精確評估「『我』能夠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去完成挑戰」。


在首發挑戰「玲瓏拼圖」開始前,「200秒內完成比賽,本輪積分加50%,否則減去50%」的設定讓所有選手們面臨著自我抉擇。並且,這個收益與風險並存的選項只有12個爭奪名額,選手30秒內就得決定是否參與。


是穩中求勝,還是放手一搏,是穩紮穩打,還是反客為主,全在選手們的一念之間。


可以說,「腦力天梯榜」以及對元認知概念的引入,讓選手之間的每一次競爭都充滿了緊張和刺激,全程「無尿點」。


科學的多維面孔


科學性,是《最強大腦》節目邏輯自洽不可動搖的基礎。如果說節目的可變項是不斷升級的挑戰和出自民間的「大神」選手,那麼其不變項無疑是對科學性矢志不渝的追求與捍衛。


如何在表現科學性上做文章,是每季《最強大腦》必須面對的母題。而在第八季《最強大腦》中,我們看到了對科學性的「三位一體」表達。


各種極富挑戰性的項目,是激發科學興趣的載體。


歷屆《最強大腦》令觀眾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各種「腦洞大開」「眼花繚亂」的挑戰項目。而在本季裡,節目組致力於再次讓挑戰項目成為節目「極致化」的精彩演繹。



同樣屬於拼圖類型,但「玲瓏拼圖」比「數字華容道」暗藏了更多玄機。選手唯一能夠參考的只有每一塊拼圖的邊緣部分。


而「時光刺客」項目要求選手從現場100塊時間碎塊中找出三塊,經過翻轉、重疊、旋轉找出可形成目標時間的迷盤,頓時讓現場選手與觀眾直冒星星眼。


88位能力超群、性格各異選手,是展現科學魅力的窗口。


兩期節目完結,已經有多位選手擁有了鮮明的人設。


蔡洋洋與關睿怡包攬初始排名前兩位,兩位女生為本季能否誕生「女腦王」注入了極大的懸念。成功頂住壓力,在「玲瓏拼圖」中完成200秒挑戰設定的潘必睿,讓觀眾看到了他身上無畏的勇氣。而不幸按錯作答機器的陳諾,則讓觀眾扼腕嘆息。


讓觀眾仰望的「神仙打架」,依然是《最強大腦》舞臺上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而位於臺上的嘉賓們,則是融匯科學和娛樂的聲道。


科學界「實力派」薛兆豐、攸佳寧再度坐鎮,分別從經濟學、心理學的角度對每一次挑戰、每一個選手進行「洞若觀火」式的分析與點評。


新晉腦力見證官李誕和王耀慶同樣帶來了有趣的解讀,為緊張的賽程中增添了一絲有趣的氣息。


李誕猶如一個行走的彈幕機,自嘲自己是「最殘大腦」,直呼「導演組太壞了,把我請來就是來襯託大家的」。首期節目播出後,#李誕reaction像極了我本人#迅速成為新浪微博熱議話題,收穫了1.7億閱讀和3.7萬討論。


節目組則表示,王耀慶與李誕的角色,更像是觀眾的代言人。他們都帶著一顆平常心與好奇心,以腦力競技愛好者的身份參與到節目之中。一兩句不經意間的調侃與點睛之句,正是讓科學與娛樂實現有效融合的催化劑,同時又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最強大腦的方法論」


八年的時光,不僅是《最強大腦》,包括《最強大腦》所處的綜藝市場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最強大腦》同時代的IP,有許多已經進入了歷史的故紙堆,觀眾的記憶永遠滯留於曾經的某個時刻。有些則面臨著節目口碑不可逆的下滑,失去了往日的光環。


而當我們回顧八季以來的《最強大腦》簡史,我們會驚嘆於每季之間的差異而感到驚喜。在這差異的背後,無疑是節目組持之以恆自我突破、自我顛覆的決心,促使著這個綜N代IP始終能夠迸發出年輕的活力。



很難說一個綜藝IP能夠永葆青春,但至少在《最強大腦》八年的光陰裡,有許多經驗值得被業內認知與借鑑。


一方面,節目IP保持長青,有賴於節目組對IP的競爭力有著清晰的元認知,在此基礎上對節目的邏輯與內容進行變革。


在《最強大腦》中,不變的是腦力競技的主線,變化的是各種競技的形式與內容。創新的同時保持自身的優勢和特色不流失和改變,才能保證節目的長效創作動力。


在第七季節目中,腦王爭奪演化為「腦王之王」的競技比拼。而第八季《最強大腦》的「腦力天梯榜」賽制以及對元認知的強調,可以視為將尋找腦王的過程更加科學化、結構化。



其次,節目內容背後的精神氣質能否與時代精神之間產生化學反應,是節目能否得到觀眾認可的關鍵。


不難發現,《最強大腦》的每一次創新不僅試圖在科學普及與電視表達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同時力圖挖掘出節目的社會影響力。



譬如「腦力天梯榜」本身借鑑了遊戲的形式,但在每一次選手分數變動的背後,是每一位挑戰者拼盡全力的努力,這種不斷挑戰、超越自己的奮鬥精神,不僅為年輕觀眾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指引,更是時代精神的深刻寫照。


最後,節目的長青,其決定性要素依然在於人,即IP的創作者。


對綜N代節目的來說,我們常言的節目顯露的疲態,不僅來源於觀眾的觀感,更是來自於內容創作者自身在創新面前的踟躕不前。甚至很多製作人員會對節目IP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然而,新一季的《最強大腦》很好地堅守了對節目IP的強大信心和創新。


「其實並非節目已經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改變的創新,方向一定會有的,創作者可做的事情遠遠大於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一定有辦法將節目做得更好」。


追根溯源,其實所謂的「最強大腦方法論」從來不是什麼既定的公式與套路。電視節目方法論的核心,終歸指向自我革命、披荊斬棘式的創新。


讓觀眾高呼「爺青回」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首先變得年輕。


這或許是第八季《最強大腦》屢次「收視第一」背後,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相關焦點

  • 《大腦簡史》:能靠大數據學習的功能,計算機都會比人類強
    大腦簡史:生物經過四十億年的演化,大腦是否已經超脫自私基因的掌控?大腦科學家謝伯讓在他的新書《大腦簡史》就對大腦演化做了詳細的介紹,頭愈大愈聰明嗎?「如果頭再大,有兩個問題,大腦搶奪所有生理資源,會弱化其他器官不利生存,再者,頭太大會引發難產,所以大腦的容量不能再變大。」試想,人類的頭如果無止盡變大,身體要如何撐起這樣的頭?野外遭受野獸襲擊時,頭太大,跑一跑可能脖子會斷掉。
  • 電波代替神經元,認知機器人的「未來簡史」
    現在的robot都不是「人」為什麼我們現在的機器人都還只停留在機器層面,而無法成為一個「人」呢?而意識,不過是大腦的「副產品」罷了,也根本沒有能力去影響大腦。這是我們當代流行的觀點。不行你問問自己:沒有腦子,你還能有意識嗎?
  • 擁有四樣東西,助你過目不忘,練就最強大腦
    前幾年,有一個叫《最強大腦》的綜藝節目特別火,在羨慕節目中那些智力和記憶力超群的人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呢?事實上,做到這一步,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證明,人的大腦是由大約140億個神經細胞構成的,而每個細胞有大約1000~10000萬個突觸,也就是說,大腦記憶的容量,完全可以記下一生之中接收到的所有信息。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巨大的記憶潛力。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總是抱怨自己記憶力太差,這該怎麼辦呢?
  • 《最強蝸牛》愛因斯坦大腦切片怎麼樣 愛因斯坦大腦切片屬性一覽
    導 讀 最強蝸牛愛因斯坦大腦切片怎麼樣?
  • 最強大腦修行圖,來看看愛因斯坦的最強大腦的構成
    愛因斯坦是如何鍛鍊大腦的?他的大腦修行地圖是什麼?如何才能像愛因斯坦一樣思考?這些問題都是腦科學屆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如果非要給最強大腦下一個定義,我們該用什麼文字來描述和定義它呢?如果單從大腦功能上定義,比如超強的記憶能力,過人的思維能力等,會顯得非常片面和生硬,因為大腦只有與外在環境比如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和世界有所連結才能稱之為完整的個體。如果現代科技可以讓達文西、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天才科學家復活,他們也不一定能夠在最強大腦挑戰中成功。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
  • 《最強蝸牛》愛因斯坦大腦切片屬性介紹
    在最強蝸牛手遊中愛因斯坦大腦切片怎麼樣呢?
  • 你是「工具人」?
    到底哪種大腦基因皮紋模塊,最具有這種『工具人』特質呢?」 是的,表面上如果能夠遇到一個這麼「百依百順」的另一伴,似乎可以輕鬆解決許多生活上的雜事,但是,要想清楚喔,凡事沒有絕對,優點的背後很可能也是缺點喔。 好,無論如何,今天我們來談談,怎樣的大腦基因皮紋結構,容易成為「任勞任怨」的情人呢?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本篇文章中,我們從藥物發展簡史和各類藥物與人體的相互作用出發,去理解基因療法的基礎、現狀與未來。「中心法則」是佛朗西斯·克裡克 1958 年時就提出的,1970 年他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這個文章的核心就是一句話,「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旨在詳細說明連串信息的逐字傳送。它指出遺傳信息不能由蛋白質轉移到蛋白質或核酸之中。」這句話非常拗口,其實就是在回答遺傳信息是如何傳遞的這個問題。
  • 笛卡爾:從大腦中釋放出了「意識」這個幽靈
    在之前的兩篇文章當中 #大腦和心臟的恩怨,猶如日心說和地心說,#文藝復興讓人類第一次打開大腦這個黑匣子管家順著時間脈絡,梳理了「大腦中心論」和「心臟中心論」綿延2000多年的歷史糾葛。最終,由於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啟,讓「大腦中心論」最終勝出,成為現在人們眾所周知的常識。
  • 普通人也能練成「最強大腦」嗎?
    近幾年,隨著大眾對腦力開發、訓練的關注度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在記憶力、辨別力、想像力等方面表現出彩,那麼,普通人通過系統訓練能否練就「最強大腦」呢?2014年江蘇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學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節目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全程邀請科學家,從科學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並將篩選出的選手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來自海外的最強大腦戰隊,決出世界最強大腦。
  • 【記憶克隆術】最強大腦記憶法,拯救你的記憶力,學習效率馬上飆升!
    同時,她還是學霸綜藝《最強大腦》上的明星選手,比如,在訓練營裡,可以跟菲菲老師學到,如何提高考試成績!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透露一點點哦~這是因為你的大腦只是從感知層面記住了這個知識。考試題是以不可預測的形式出題的,所以大腦的任務處理事實上與任務情境不相符。
  • 韓漫「裝備我最強」公開最新官方中文PV
    韓漫「裝備我最強」公開最新官方中文PV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1-01-07 13:54:03
  • 新學能-最強大腦是「學習噱頭」還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
    《最強大腦》是江蘇衛視引進德國節目《Super Brian》而推出的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節目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全程邀請科學家,從科學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並將篩選出的選手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來自海外的最強大腦戰隊,決出世界最強大腦。
  • 文字順序不影響閱讀,科學家找到大腦「視覺字典」所在
    ,神經科學家認為,他們很可能已經找到大腦中負責此任務的關鍵所在。我們都曾聽過文字順序不影響閱讀,事實上這與大腦中學習理解單字的區域有關,《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新論文中,德州大學團隊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這本「視覺字典」在大腦中的確切位置。
  • 「The Zone」模式 (一)
    你會認為「天方夜譚」?覺得「不可能」?還是「我想要」?The Zone模式,便是這樣的狀態,不是變成超人,而是正常人都可以進入的狀態。若是進入The Zone模式,便是以最強大腦的狀態,提升至少50%以上,甚至到達300%的日常反應。
  • 《最強大腦》是如何練成的,謝華老師為您解密
    如果有一項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接下來的這封信將是你今生得到的最厚重的禮物……欲知緣由,讓我從頭說起……我是謝華,超腦力高效學習法創始人!團中央唯一聘任「中國腦力錦標賽」「思維拓展」高級講師,英國成功之路思維導圖版權講師,美國NLP大學國際執行師。
  • 猿輔導在線教育再合作《最強大腦》,全球海選火熱進行中
    最近,國內頂級教育文化節目《最強大腦》與猿輔導在線教育合作開放的「獨家線上選拔平臺」正在火爆進行中,全球的腦力選手們紛紛踴躍報名,參加海選,期待自己成為新一屆的「腦王」!
  • 《最強大腦》太凡了
    《最強大腦》第八季請來了看起來和「聰明」不搭嘎的李誕。面對濟濟一堂的學霸,蛋總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我是最殘大腦,來襯託大家的」。學霸凡言凡語大賞看過往季大腦的都知道,播出即虐殺!「別人家的孩子們」履歷秀到很多人一度懷疑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是不是湊數的。第八季,也不例外。
  • 俄羅斯億萬富翁的「全息永生」計劃,預計30年內將大腦上傳至電腦
    【導讀】俄羅斯億萬富翁德米特裡 · 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想把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電腦上,這樣他死後就能以全息圖像的形式繼續生活。俄羅斯億萬富翁的「阿凡達」之夢 伊茨科夫希望在未來的三十年,自己能夠成為變成這樣一個不朽的全息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