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場演講、兩場對談,11位嘉賓圍繞"人工智慧"與"基因編輯"兩項前沿技術,展開了對未來生活的歡快暢想。
11月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脫口秀—X-Talk在騰訊北京總部舉行,開啟了線上線下觀眾一場"好奇心之旅"。
作為騰訊科技周的重要活動,X-Talk邀請自然科學家、哲學社會學者、科幻作家、文化學者等科技和文化相關領域人士,探討前沿科技的突破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科學家:人工智慧不會即將"取代人類"
讓AI全面服務人類,我們離這一天還有多遠?人類是否會對AI過度依賴而造成群體退化?圍繞著人工智慧時代可能發生的系列的問題,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世光、科幻作家郝景芳、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各抒己見。他們對談中的一個共識是,人工智慧不會即將"取代人類"。
在另一場對談裡,嘉賓們就今年備受關注的基因編輯技術,"腦洞大開"進行深度對談。手持基因"剪刀"的裁縫們,會剪出個怎樣的未來?假設未來因編輯成為一項被廣泛商用的技術,這項技術的運用邊界是什麼?
科幻作家陳楸帆、中科院研究員王皓毅、科學脫口秀演員張宇識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空間與倫理邊界。
"最強大腦"滿足你的好奇心
在現場,清華大學雙聘教授沈向洋、中科院研究員王皓毅、中科院研究員山世光、騰訊科學家於暘、騰訊科學家張正友、復旦大學教授徐英瑾、科學脫口秀演員張宇識、科幻作家陳楸帆、科幻作家郝景芳等科學界內外嘉賓齊聚一堂,和線上線下百萬觀眾一起開啟了一場"好奇心之旅"。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介紹,X-Talk設立的初衷是為對好奇心"迴響"。
程武認為,技術本身沒有傾向性,取決於我們的價值觀,取決於技術背後的人。同時,科技還可以成為傳播真善美的載體,科技在促進文化繁榮的同時,文化也讓科技變得更有溫度,兩者互為作用,從而搭建向善空間。
在過去一個周裡,騰訊科學We大會、Me大會上分享了腦機接口、器官復刻等多項前沿科學突破,讓大家腦洞大開。程武表示,這些"黑科技"對於普通人來講需要一個講大白話的"科學之友",對社會而言,則需要一個科學傳播和普及的平臺,能夠讓社會公眾接觸準確且通俗易懂的科學常識。
程武稱,"我們的初心,決定了科技能否沿著社會公序良俗的軌道發展,決定了科技的溫度與能量。"騰訊此前做了許多有益嘗試,包括優圖實驗室用人臉識別幫助識別和拯救被拐兒童;QQ全城助力從最早的尋找失蹤兒童,擴展至幫助稀有血型患者和走失老人;搭建"為村"平臺助力精準扶貧等。
"很希望X-Talk能讓每顆好奇心、每一個追問獲得解答和迴響。"程武說,因為一個科技向善、向美、向未來的社會,是由每一個懷著好奇心、關注科學的平凡人組成,我們的共同想像,就是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