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夫婦教育子女,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極具智慧

2020-12-05 教育望遠鏡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被稱為:「中國的航天之父」。他的夫人蔣英,是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他們不僅在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在教育自己子女方面同樣成績顯著。

錢學森夫婦有一兒一女兒子錢永剛,1955年跟隨父母從美國回國時年僅7歲,女兒錢永真回國時5歲。錢永剛18歲時,遇上十年動亂,後參軍入伍,直到34歲時才有機會考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1988年,錢永剛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獲得碩士學位時,已經四十歲。畢業後,他和父親一樣,選擇回到中國,現在從事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研究工作,是高級工程師,並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兼職教授。

女兒錢永真由於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耳濡目染之下,她對音樂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再加上與生俱來的天賦,她走上了音樂之路。和哥哥一樣,錢永真也遭遇十年動亂,後來才有機會赴美深造。回國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她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和歌劇系主任。

錢永真

錢永剛回憶父母時,在7歲以前的事記憶已經模糊,但7歲回國以後的事依然記得。他覺得父母對他的教育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極具智慧,他講了幾件難忘的事:

1.父母從不對他們講大道理

父親是科學家,母親是音樂家,按照常人的思維,應該一有時間就和孩子談人生、談理想、談學習、談規矩,可以在錢永剛的記憶中,父母從來不對他們兄妹講什麼大道理。在錢永剛的印象中,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後,總是會繼續忙工作,看到父母那麼認真專注地投入工作,兄妹兩人從學校一回家就自覺地拿起書本讀書學習。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父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錢學森夫婦在家庭中,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如今看來,父母看似不教,實際是以身示範,這是一種難得的教育智慧。

一家四口

2.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父母的影響下,錢永剛小時候酷愛讀書,但那時候他僅僅是將讀書當成是一種興趣愛好,沒有什麼目的,也不懂閱讀的方法,完全憑自己的興趣去閱讀。父親對他的閱讀也沒有什麼過高要求,從未教過他們如何讀書。至於怎麼讀書,他是從父母那兒觀察學來的。

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錢永剛對《十萬個為什麼》產生了濃厚興趣。父親知道了,就讓他一天讀70頁,遇到問題不懂先做上記號。等到周末,父親就和他討論書中的問題。

妹妹錢永真遺傳了母親的天賦,從小喜歡音樂,而且她的嗓音很好,在閒暇時,母親陪著女兒一起練習音樂。正是母親的支持與幫助,錢永真能一輩子與音樂結緣,做她真正喜歡的事。

3.不苛求孩子得滿分

錢學森夫婦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從沒提出要求。5分制的成績單上,錢永剛總有幾個是4分,成績單並不是那麼漂亮。父母看了,只是笑笑,從沒要求孩子非要爭取5分。但初一班主任看不下去了,對他說,像你這樣的家庭,應該消滅4分,全拿5分。永剛把班主任的要求告訴父親,父親聽完,卻什麼都沒說,呵呵一樂,走了。

錢永剛加倍努力,少讀了許多課外書,認真溫習功課,期末考試,終於全拿了5分,父親看了後,並沒有誇獎他,只是笑道說,以前也是不錯的。看來,錢學森看重孩子的知識和能力,而不是考試的分數;看重孩子的持之以恆,而不是急於求成。錢永剛在以後的學習中,慢慢體會到,父親表面的漫不經心,但背後包含著父親的教育智慧。

而在我們的現代家庭裡,很多家長對孩子苦口婆心,但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即使休息日,安排孩子整天上補習班、提高班,逼著孩子考試拿高分、拿滿分,孩子失去休息的時間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殊不知,這樣在學習上過嚴的要求,而忽視孩子興趣、人格的培養,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導致部分孩子,有分數,沒能力,有成績,沒人品,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教育方式。

錢學森夫婦不僅是我們崇敬的科學家、藝術家,還是令人敬佩的好父母,他們的家庭教育智慧,值得當今家長學習和借鑑。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設想
    這似乎是我們觀點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錢學森對中國的教育改革考慮得十分具體。他認為,中國人很聰明、又勤奮、能吃苦,只要制度合理、教育得法、組織得好、具備一定條件,就沒有什麼高科技難關是攻不下來的,「兩彈一星」的成功,就是一例。
  • 身教重於言教,錢學森夫婦的智慧家庭教育觀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在回憶起自己父親和母親的時候,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講了幾個令他難忘的小事。雖然我的父親是著名科學家,母親蔣英也是一位造詣很深的音樂家。但在我的記憶中,從來聽不到他們對我講什麼大道理,錢永剛說。
  • 學習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座談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記者:薛勝林11月23日北京電)2019年11月21日,實現中華民族教育偉大復興從娃娃抓起、實驗工程,學習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座談會、在北京市北京飯店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曲阜孔子書院院長、李敏生主持,著名哲學家、錢學森堂妹、錢學敏在會上作主題發言。錢學敏、幾十年如一日,協助錢學森、在哲學社會科學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她保存了約五百封與錢學森往來的信件,並撰寫專著和多篇論文論述錢學森的教育思想。李敏生在講話中感謝錢學敏教授對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深刻全面論述。
  •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大家都知道錢學森是誰,錢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在中國科研事業上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可謂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啊,也被譽為是中國的「航天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的「導(dao)彈之父」。他當時去世的時候有我國「三軍儀仗隊」為他抬棺,可以看得出他的地位是有多麼的重要,國家對他是多麼的重視,而他去世後,他的子女後代,今何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錢學森一雙子女,自小背負壓力成長,終不負期望成就一番事業
    錢學森能有著如此驚人的成就,自然是與他的學習成長道路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他也用自己的這種寶貴精神品質而深深影響著自己的子女。雖然出生於動蕩不安的年代,但錢學森仍然保持著一顆刻苦學習的心。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面對如此水深火熱的國家危境,錢學森自然也立志為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錢學森教育觀念
    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的第一個構想,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結構來培養和教育學生。今天,中國大學生當然要有專業,否則畢不了業,但是首先他們要對整個的科學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的了解,知道他所學的專業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相互聯繫。
  • 看似「天使」,實則「惡魔」,3星座女外表最具迷惑性,真惹不起
    導讀:看似「天使」,實則「惡魔」,3星座女外表最具迷惑性,真惹不起12星座中性格最烈的幾個星座女,生來就是富貴命,千金小姐出身,一般沒有男人能搞定。因為天蠍座的女孩總是隱藏著,無法預測,追求她們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智慧,但一旦她們趕上天蠍座的女孩,她們就可以愛自己。有時是神秘的,有時是愉快的性格,但也成為她們吸引男人的魅力點。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人生中的榜樣有若干個,我父親是其中一位
    在錢永剛一歲的時候,錢學森蔣英聽聞了新中國成立的好消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報效祖國,參與祖國建設。1950年,錢學森夫婦帶著尚還幼小的錢永剛和妹妹想要搭乘輪船回國,卻在碼頭上被美國政府人員逮捕,他們誣陷錢學森的行李中有美國國家機密。
  • 錢學森夫婦的回國之路到底有多艱難?
    錢學森與妻子蔣英不離不棄五年時間的恐嚇和威脅,並沒有消磨錢學森夫婦歸國的意志。在這段陰暗的日子裡,他們共同演奏音樂,一個吹笛,一個彈吉他,以此來排解寂寞與煩悶。雖然說,竹笛和吉他共奏有些違和,但它是一種力量,陪伴了錢學森夫婦五年時光,在音樂裡他們才能尋得一片淨土,忘記恐慌以及在異國他鄉的憂傷。 在那漫長而痛苦的日子裡,為了能隨時回到祖國以及躲避美國特務的監視與搗亂,他們租房子時都只籤一年合同。蔣英回憶那段生活時說:「精神上是很緊張的,為了不使錢學森和孩子們發生意外,也不敢僱用保姆。
  • 錢學森為何要放棄美國高薪回國,他有哪些貢獻?死後子女現狀如何
    提起錢學森,其愛國精神人們無不敬佩,基卓越成績無人不令人稱讚。作為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對我國火箭飛彈技術和航天技術都有著巨大貢獻,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的飛彈以及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錢學森讀小學的時候,男孩子們都喜歡玩飛鏢。
  • 錢學森:人的智慧,既要有量智,又要有性智
    今天(2019年10月31日),正是錢學森去世10周年的紀念日,作此小文,略表敬意。一提到錢學森,估計大家就會想到的是,他在新中國建立之初,衝破重重困難,歷時5年多,以及國家為此展開的長期、富有智慧的外交努力,並最終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的故事。
  • 打破西方列強壟斷,「兩彈一星的功勳」錢學森,他的子女現狀如何
    錢學森,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是我國飛彈研究的先驅,空氣動力學家,而且還被人們稱之為「中國航天之父」,也是一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這一串光輝的名銜背後,他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也不過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在美國的加州大學留學,後來還擔任了美國麻省理工和加州工學院的教授。
  • 看似問過去 實則問未來
    特別是當事業處於關鍵時刻,前景光明,但有矛盾、有困惑,甚至有歧路時,從歷史中尋找智慧,從歷史中汲取營養,顯得更為重要。《苦難輝煌》這部書、這部片子,之所以引發強烈反響,引起人們沉思,就在於它應時而生,恰逢其時。1949年3月,進城前夕,毛澤東提醒全黨高級幹部,要再讀《甲申三百年祭》,不做李自成,那是一個關鍵時刻;60多年後的今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又處於關鍵時刻。
  • 新時代用錢學森智慧指引科技創新
    錢學森就是戰略科學家的傑出代表,他既是專業領域的專才、大師,更是戰略領域的通才、統帥,無論是深邃的戰略智慧、超前的戰略思維、準確的戰略預測,還是科學的戰略決策、獨到的戰略管理、厚實的戰略修養,都光耀千古、名垂史冊。人們知道,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 赴美求學師從名門,錢學森的留學報國故事
    錢學森和妻子蔣英帶著子女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了歸國之路。錢學森先生是中國人民的科學家,是留學報國的光輝楷模,是「中國航天之父」。我們學習錢學森先生,就必須全面、系統地了解他的奮鬥過程和坎坷經歷。我們要研究錢學森先生的教育思想,就必須深入、細緻地了解他的求學經歷、科學精神和豐功偉績。
  • 第三屆全國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落幕,與會者用行動回答錢學森...
    11月27日,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在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隴豫藝術中心閉幕。在兩天的時間裡,與會領導、專家在論壇中分享各學校在「錢學森班」建設中的體會、經驗,傳承錢學森「愛國、奉獻、求真、創新」的精神,在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引領下,鑽研創新,培養新型創新人才,推動 「大成智慧」教育邁向新高度。閉幕式在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民樂團和舞蹈團的精彩表演中開始。
  • 陝西首個「錢學森學校」西安開學,愛國的人才呼之欲出
    西安作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城市,對教育提升的迫切與日俱增。9月1日,隨著一個「神秘」的學校正式開學,教育發展的創新和裂變,似乎一下子明朗起來。這是陝西首個錢學森小學。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便由此而產生。錢學森之問看似是對大學提出的質疑,但其實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涉及教育目標改革、大中小學體制改革、思維培養、文化交融、鼓勵科創、改變社會風氣、創設良好科研氛圍等範疇,有待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 [文化專欄] 看似「鬥」,實則「漏」:「漏鬥文化」的由來
    編者按:所謂「漏鬥」,看似「鬥」,實則「漏」,很好的形容了道德底線缺失這一狀態。「漏鬥」底部缺失,導致沒有承託,「往裡面裝再多的東西,也會落空」,甚至可能流入「暗箱」;道德底線的缺失同樣如此,一旦底線喪失,會導致人們欲望泛濫,行為失範,最終導致全社會的損人不利己的惡性循環。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父親從未要求我要考100分,但他有一個大遺憾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錢學森、妻子蔣英、兒子錢永剛和女兒錢永真)終於踏上了回國的海輪。為了這一天,錢學森足足等待了五年時間。錢學森的貢獻早已家喻戶曉,官方給的評價是,「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子女現在何在?兒子:沒有沾父親「光」,家教都靠身教
    不管在什麼時代,什麼國家,總有一些可以為了國家奮鬥一生的人,他們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祖國做貢獻,因為他們的付出祖國才有更大的發展,錢學森就是這樣的人。說起錢學森,人人都能耳熟能詳,他是我國最傑出的的科學家,飛彈之父,為我國的原子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有人認為錢學森一個人就把中國的飛彈和原子彈往前推動了二十年。錢學森老先生為祖國奉獻了一生,雖然現在錢學森老先生離開了人世,但是錢學森還留下了一兒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