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情報局第五季#
最近在追一檔綜藝《火星情報局》,有一期講到家訓。藝人楊迪在開篇講到,「我們的長輩,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走彎路,很多父母都會把自己的人生總結成一部部家訓,灌輸給孩子,傳給下一代」。
不知不覺已為人父母,看到這樣的主題,不免也會反問自己,有什麼樣的家訓能給孩子?
一
現代人一提到家訓,總有一種感覺,這是古代大戶人家才有的東西。
比較熟悉的家訓,如曾國藩家訓、王陽明家訓、琅琊王氏家訓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而這些家訓之所以流傳較廣,也是因為這個家族確實出類拔萃。就比如琅琊王氏,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以及186位文人名仕。
不難看出,一個好的家訓,影響是巨大的。也無怪乎,現在人們又越來越重視起家訓。
當然,家訓並不是大戶人家的專屬。恰恰相反,是因為有了好的家訓,家人受此影響,才得此福氣,最終得以收穫財富,保持家族的興旺。
晚清重臣曾國藩就出生在一個耕讀家庭,後經過自己的努力,才成為國之棟梁。然後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悟,總結成文,傳給後代,使得曾家得以持續繁榮昌盛。
同樣作為普通家庭出生的人,當然也是希望能有一些好的經驗和感悟能傳給下一代。
二
作為非常平凡的人,沒有大的成就,不是社會名流,拿什麼作為家訓去教育子女呢?
翻看關於家訓的資料,曾國藩家訓是被提起最多的。
曾國藩家訓,說一個家的興敗從三方地方可以看出來。一看子孫睡到幾點起床,看是否有懈怠;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看是否勤勞;三看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看是否知書達理。
當看到這三條家訓的時候,最讓人驚嘆的是第一條。細細思考,才明白為什麼把幾點起床放在第一位。
第一條講的起床的時間,一個人起床的時間,代表了他的人生或者處事態度。可以理解為,早起是基礎。
只有早起,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事,也只有早起,才更有精力去做事。也才有第二條和第三條家訓。
三
無論哪個行業,那些成功人士,幾乎都有早起的習慣。
在籃球迷的心中,有科比凌晨四點的洛杉磯的故事;在程式設計師的眼中,有小米董事長雷軍的7點半開始工作;在文學愛好者的素材裡,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凌晨四點起床開始寫作的故事。
似乎,早起是成功者的標配。
也許,向他們探尋早起的原因,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早起的好處,卻是一樣的。
早起,讓他們的精神更好,思維更活躍,更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早起,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事情,尋覓更多的機會。
早起,讓他們更自律,更容易去堅持做一件事情。
早起,讓他們領先於他人,當別人還在睡夢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創造價值。
四
至此,心中是有些歡喜的。因為早起,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是很快可以做的事情。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傳身教,父母先做到,自然教育給子女,便會更容易些。
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容易做到,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做起來挺難的,難在每天早起。
影響早起的原因各種各樣,有時候,是因為跟朋友夜宵比較晚;有時候,是天氣太冷了,偷懶了一會就過了時間;有時候是因為半夜起來多次,導致困意太濃無法早起......總之,總會有原因導致無法早起。
如何保持早起呢?其實只要遵循以下兩點就可以了。
一是早睡。一般11點就要上床了,最晚不要超過12點。我們的睡眠需要保證至少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二是醒來後馬上起身。我們通常是醒來後,會有想再睡幾分鐘的想法,然而,正是這個想法在慢慢毀掉你早起的念頭。也許起床就是一瞬間的事情,當醒來後,馬上起身洗漱,可以迅速喚醒身體,動起來後,人就精神了。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節目,著名演員韓雪,就有早起的習慣。她在鬧鐘響起後,就迅速起床。先是整理床鋪,然後洗漱,接下來做早餐,在這個時間裡,還聽廣播和學習英語。
看,整個早起的過程,就是動起來。先讓身體甦醒,帶動思維的活躍。
五
古語有云:「遺兒千秋富貴,莫若良言一句」。
也許我們沒有很多的金銀財富給到子女,也沒有非常好的教育資源給到子女,但是可以有一個終身受益的家訓能給到子女,是多少財富換不來的。
帶著子女養成早起的習慣,讓育兒事半功倍。
從家長做起,言傳身教,早起,是優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