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述家前言
針對眾多讀者的靈魂拷問,有時候真的會激發人的思考方式,一篇好的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往往不是正文,而是在評論區,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了。科學的發展和推進同樣如此,需要更多的人去關注,也需要更多的人去提問,去為之奮鬥。很多人認為,在近幾十年的時間裡人類的基礎科學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其實這樣的說法是相對存在的,科學論述家認為導致這種結果的出現,是科學發展大環境的「單項」循環所導致的。對於科學技術發展這是一種必經之路,同樣也是尋尋漸進的正常過程。(註:詞語「單項」不等於單向,有本質上的區別)
我們暫且把愛因斯坦作為基礎科學發展時代的標籤,很多人認為,自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去世後,人類的基礎科學開始停滯,沒有進一步的突破。其實這種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但是這種說法也是不嚴謹的,沒從實際出發。基礎科學相對應的是應用科學,這兩者是相互推進,也是相互制約的關係,所以其中一項要發展到一個相對高度,另外一項才會有所提高——科學發展大環境的「單項」循環所導致的。
什麼是科學發展的大環境呢?這與時代背景有關,我們先把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當成是是兩個不同的時代概念。基礎科學時代,人們缺少基礎理論知識,所以科學發展整體是放慢的,因此人類對科學理論知識的需求以及研究是空前絕後,推動了基礎科學的很多重大成果,即便如此當時由於條件有限,很多理論知識並沒有得到廣泛有效應用,隨著應用科學的興起,才進一步推進了科學發展的步伐,人類開始偏向於應用科學的需求和研究,隨之人類進入應用科學時代。歷史表明人類近30的發展速度遠遠超越了前100年的發展速度,因此有人說:"科學停滯了100年"。這樣的說法完全沒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評判標準。
基礎科學進一步突破同樣需要應用科學來推動,現在的基礎科學之所以沒有更多重大性的突破,是由於人類必須去發現更多的現象,地球上現象認知已經滿足不了人類基礎科學的發展因素,人類必須在應用科學進一步發展的助力下去尋找新的突破口,比如探索宇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這就是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相互推進的表現,基礎科學本身就是以自然現象和物質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界發展規律的科學。所以要想有新的突破,我們只能從未知宇宙空間尋找答案,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先在應用科學有一個重大突破才可以進一步實現(基礎科學推動應用科學,應用科學再推動基礎科學),所以科學發展大環境的單向循環是導致現代基礎科學相對停滯的真正原因。對於科學技術發展這是一種必經之路,同樣也是尋尋漸進的正常過程。
註:感謝關注,科學論述家,希望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