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的「單項」循環是導致現代基礎科學相對停滯的真正原因

2020-12-05 科學論述家

科學論述家前言

針對眾多讀者的靈魂拷問,有時候真的會激發人的思考方式,一篇好的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往往不是正文,而是在評論區,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了。科學的發展和推進同樣如此,需要更多的人去關注,也需要更多的人去提問,去為之奮鬥。很多人認為,在近幾十年的時間裡人類的基礎科學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其實這樣的說法是相對存在的,科學論述家認為導致這種結果的出現,是科學發展大環境的「單項」循環所導致的。對於科學技術發展這是一種必經之路,同樣也是尋尋漸進的正常過程。(註:詞語「單項」不等於單向,有本質上的區別)

我們暫且把愛因斯坦作為基礎科學發展時代的標籤,很多人認為,自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去世後,人類的基礎科學開始停滯,沒有進一步的突破。其實這種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但是這種說法也是不嚴謹的,沒從實際出發。基礎科學相對應的是應用科學,這兩者是相互推進,也是相互制約的關係,所以其中一項要發展到一個相對高度,另外一項才會有所提高——科學發展大環境的「單項」循環所導致的。

什麼是科學發展的大環境呢?這與時代背景有關,我們先把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當成是是兩個不同的時代概念。基礎科學時代,人們缺少基礎理論知識,所以科學發展整體是放慢的,因此人類對科學理論知識的需求以及研究是空前絕後,推動了基礎科學的很多重大成果,即便如此當時由於條件有限,很多理論知識並沒有得到廣泛有效應用,隨著應用科學的興起,才進一步推進了科學發展的步伐,人類開始偏向於應用科學的需求和研究,隨之人類進入應用科學時代。歷史表明人類近30的發展速度遠遠超越了前100年的發展速度,因此有人說:"科學停滯了100年"。這樣的說法完全沒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評判標準。

基礎科學進一步突破同樣需要應用科學來推動,現在的基礎科學之所以沒有更多重大性的突破,是由於人類必須去發現更多的現象,地球上現象認知已經滿足不了人類基礎科學的發展因素,人類必須在應用科學進一步發展的助力下去尋找新的突破口,比如探索宇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這就是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相互推進的表現,基礎科學本身就是以自然現象和物質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界發展規律的科學。所以要想有新的突破,我們只能從未知宇宙空間尋找答案,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先在應用科學有一個重大突破才可以進一步實現(基礎科學推動應用科學,應用科學再推動基礎科學),所以科學發展大環境的單向循環是導致現代基礎科學相對停滯的真正原因。對於科學技術發展這是一種必經之路,同樣也是尋尋漸進的正常過程。

註:感謝關注,科學論述家,希望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基礎科學已經停滯百年了,似乎有什麼東西阻止了人類前進的步伐
    劉慈欣曾經就在三體中寫道,一個文明想要進步就必須發展基礎科學,如果人類的基礎科學得不到發展,文明就不會進步。 縱觀歷史,似乎人類的基礎科學已經將近停滯百年了,似乎有什麼東西阻止了人類前進的步伐。
  • 華夏有五千年文明,為什麼沒有發展出體系化的現代科學?
    華夏文明五千年其實是有相對局限的科學體系的,並且在科學和技術上也是持續領先世界幾千年的。更準確地講,華夏文明有科學體系但沒有發展出像西方一樣的現代科學知識理論體系。其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其實回答起來相當困難,了解西方現代科學體系的發展,大家就應該知道為什麼了!
  • 基礎科學已停滯百年,是什麼阻礙了科學的前進?有意還是能力不足
    文/行走天涯基礎科學已停滯百年,是什麼阻礙了科學的前進?有意還是能力不足人類文明科技看似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殊不知在近100年以來科學前進的道路早就已經停滯不前了,只是很多人還沒有發現到而已。因為人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人類所使用的很多科技產品也一直在更新換代之中。就比如從2g到3g,再到4g,如今馬上5g也要出來了。
  • 科學發展出現停滯了?科學家的答案令人深思,人類未來會怎樣?
    按照人類的科技發展進程來看,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在科學發展的數百年間誕生了數百位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帶領我們認識到了宇宙的奧秘,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似乎已經達到了巔峰,甚至有很多人認為人類的基礎科學已經出現了停滯,這樣的說法有依據嗎?
  • 回答馬化騰知乎提問:一些基礎科學的停滯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馬化騰近日在知乎上進行了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我們無從而知,但電池和半導體領域可能在未來十年難以突破。圖/Reuters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近日在知乎上進行了提問。馬化騰問道,「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
  • 基礎科學已陷入停滯,誰「鎖死」了人類的發展?
    問題來了,人類的基礎科學為什麼近乎停滯呢?究竟是誰「鎖死」了地球科技的發展呢?是人類苦苦尋找的外星人?還是《三體》中「智子」那種高科技產品呢? 其實縱覽人類數百年的發展歷程,真正使得文明發生質變的,就是走上工業社會的選擇,可以說工業推動了文明的發展。
  • 基礎科學已陷入停滯,誰「鎖死」了人類的發展?
    問題來了,人類的基礎科學為什麼近乎停滯呢?究竟是誰「鎖死」了地球科技的發展呢?是人類苦苦尋找的外星人?還是《三體》中「智子」那種高科技產品呢?其實縱覽人類數百年的發展歷程,真正使得文明發生質變的,就是走上工業社會的選擇,可以說工業推動了文明的發展。
  • 人類的基礎科學已陷入「停滯」狀態,是誰鎖死了文明的發展?
    人類對於科學的探索從未終止過,很多時候,由於思想、環境、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其速度時緩時快。人類社會邁入近代以來,隨著思想的解放以及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人類的基礎科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許多領域都出現了很多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為後來人們的創造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 人類發展日益緩慢,基礎科學已被「鎖死」?可能很多人不相信
    在《三體》這本科幻小說中,外星人向地球發射了一個智能微觀粒子,其目的就是為了鎖住人類的基礎科學,讓人類的發展停滯。有的人認為,科學發展遠沒有到達瓶頸期,只是不會再出現之前那些各種理論迸發的情景了。
  • 人類高速發展下的潛在問題:為何科學發展處於「停滯」階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人類自21世紀以來,發現了很多科學現象,也發明和建設了很多科學裝備。可是,這些理論和想法都是建立在上個世紀的理論基礎之上,似乎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逐漸放慢腳步,甚至是「停滯」了。
  • 為何感覺基礎科學停滯不前?難道有神秘力量,在阻止人類發展?
    基礎科學似乎停滯不前,難道要像《三體》那樣,尋求外星文明幫助嗎?在這本書當中出現了一個名詞叫做基礎科學。所謂的基礎科學是指自然現象和物質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世界發展規律的一種科學。最近就有人提出,基礎科學的研究似乎在地球上已經停滯了近百年的時間,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正在阻止人類科學的前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人類科學陷入「瓶頸」狀態,是誰限制了文明的發展?
    人們對科學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很多時候,由於思想、環境、技術等因素的影響,科學的發展是慢是快。進入近代以來,人類社會隨著思想的解放和各方面的迅速發展,人類基礎科學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許多領域中產生了許多極具指導意義的理論,為後來的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基礎。
  • 生命的創造與延續——從基礎科學到應用科學
    受限於早期生物科學和技術發展水平,人們難於一窺生命的起源、發育和遺傳奧秘的全貌。經過長達百年的知識累積和技術進步,工程學理念逐漸被引入現代生物學中,人們對於生命本質的理解日趨深入,並逐步具備改造甚至創造生命的能力。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拓寬了工程科學的疆域,工程科學的寬闊視野和方法則促進基礎科學與生物技術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逐漸在當代為造福人類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
  • 近代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近代科學的誕生和早期的發展
    ——哥白尼(波蘭)(一)近代科學誕生的社會條件近代自然科學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與古代和中世紀的科學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科學傳統。但是近代科學是在古代科學的基礎上產生,是從原來的自然哲學中脫胎而出而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的,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
  • 人類科技正遭遇「大停滯」嗎
    然而,近年來,在歐美科技界和思想界,一個看似光怪陸離的聲音卻越來越響——他們認為,人類的技術發展即將遭遇,甚至已經處於「大停滯」當中。  這種奇葩的說法究竟所從何來?如果它是真的,又會對我們的未來產生什麼影響呢?
  • 基礎科學的後滯?還是人腦極限的突破?
    今天就跟大家一塊聊一聊什麼是基礎科學,針對它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趨勢來聊一聊我個人的看法。首先我們一塊了解一下,基礎科學都囊括什麼學科自己它有什麼特點。基礎科學在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具有以下特點:①是物質運動最本質規律的反映,也就是說它與其他的學科科學比起來更加的具有抽象性,概括性。②與生產實踐的關係比較間接。它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但生產實踐是離不開它的。③一些成果的重大作用易被人們忽視。由於它與生產實踐的關係連接的不是那麼的緊密,所以它的作用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
  • 諾貝爾獎和COVID-19:基礎科學發展緩慢,可能會有所回報
    基礎分子科學的多年發展,其中一些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為世界提供了快速病毒識別的工具,並加快了測試的發展。 現在,他們可能會在幾個月內用COVID-19治療方法以及最終疫苗來吸引我們。「這可能是科學最好的時刻。 這可能是我們不僅為國家,而且為全世界交付拯救我們的奇蹟的時候。」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地球物理學家Marcia McNutt說。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6日上午消息,今天2020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上,大會宣布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偉大到死了會導致科學停滯幾十年的人犯罪會如何?
    今天我們來討論個有趣的問題,一位偉大到死了會導致科學停滯幾十年的人犯罪會如何?其實歷史上就發生過這樣的事。01必死無疑的拉瓦錫安託萬-洛朗·拉瓦錫,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
  • 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
    客觀地講,現代科學,的確沒有誕生在中國,中國甚至不具備誕生現代科學的土壤:即使沒有西方的入侵,中國出現現代科學的可能性依然十分渺茫。因為,中國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是科技,而不是科學。科技與科學不同,科學是一門理論學科,是回答「是什麼」「為什麼」的學科;而科技是一門應用學科,是解決「做什麼」「怎麼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