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日益緩慢,基礎科學已被「鎖死」?可能很多人不相信

2020-11-22 騰訊網

在《三體》這本科幻小說中,外星人向地球發射了一個智能微觀粒子,其目的就是為了鎖住人類的基礎科學,讓人類的發展停滯。

雖然這一顛覆認知的腦洞只是劉慈欣筆下設置的情節,但因其理論上的可操作性,還是讓人對此產生了一絲恐懼。

更主要的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就有人提出,人類科學的發展速度好像逐漸放緩,現在看似層出不窮的先進技術,不過是對之前理論的印證而已。

所以在結合書中的情節和實際的情況,一個讓許多人疑惑不解的問題出現了:人類科學真的已經停滯了嗎?

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有人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科學發展遠沒有到達瓶頸期,只是不會再出現之前那些各種理論迸發的情景了。

以科學的基礎物理學為例,人類對於物理學的研究已經算是相對透徹了,現在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尋找漏洞和尚未被發現的空白區域。

如果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描述這一過程的話,那就是先人已經建好了一棟大廈,現在科學家的主要方向就是尋找這座大廈上出現的漏洞,然後將其填補完善,並不需要將大廈推倒重建。

其次,現在物理學家們所研究的內容,已經遠遠脫離了普通人能夠理解和接觸的層次,大部分普通人對物理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愛因斯坦身上,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出楊振寧對人類做出的貢獻。

甚至在某些方面,物理學已經發展到僅僅是理解一項新研究,就要花費十幾年時間去練習的程度。

比如著名物理學家萊娜·豪 (Lene Hau)。她曾在1999年領導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將一束光的飛行速度降至17米每秒,2001年直接讓一束光停止了運動。

後來她基於這項實驗,深入研究了光和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對量子加密和量子計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如果要向大眾介紹她的研究成果,應該怎麼宣傳呢?難道說一位女士暫停了一束光嗎?可能這遠沒有圍繞著愛因斯坦的小故事吸引人。

雖然說生活和現代科技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但這並沒有讓人們對現代發明有更清晰的認識,反而是越來越弱化了,普通人的認知早已經遠遠落後於科學的發展。

當然了,有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對。雖然許多人認為科學發展並沒有停滯,但也有許多人認為科學發展已經開始停滯,而這其中不乏身處科研領域的科學家。

德國理論物理學家薩拜因·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曾表示,現今的物理基礎研究就是一潭死水,一個又一個花費不菲的研究實驗,得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毫無意義的結果或結論。

雖然某些實驗結果可能會成為轟動科學界的大新聞,但科學家們還是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們根本不知道物理學的方向和希望在哪裡。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場危機,但是「危機」一詞並不能很好地描述當前惡劣的形式,因為這個詞看起來太過於樂觀,仿佛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了錯誤究竟出現在哪裡,並且試圖對此進行改變,但是其實他們對此一無所知。

所以「危機」一詞無法用於描述當前形勢,只有「停滯」一詞才能夠很好地體現出當下緊迫和嚴峻的狀態。

事實上,薩拜因·霍森菲爾德並沒有危言聳聽,因為許多科學家的想法都是這樣,比如堪比愛因斯坦的科學家楊振寧就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說過:「The party is over」。

他所說的「party」指的就是高能物理的盛宴。高能物理的停滯,意味著基礎物理的停滯,而基礎物理是人類發展的前提,所有的技術發展都離不開它的發展。

但就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基礎物理想要有新的、大的突破,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另一方面,科學的發展並不是靠某個天才能夠推動的。要知道即便是牛頓或愛因斯坦這樣,號稱一己之力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人,其實也是站在了前人肩膀上進行總結而已。

所以基礎物理想要有新的突破,不但要有大量天才的出現,還要有大批新的規律和定律被發現才行。

但現階段科學發展就像摘桃子,底下的桃子已經被摘得差不多了,如何摘到上面的桃子才是真正困擾人類的難題。

如果人類一直找不到摘上面桃子的「梯子」,那麼復活節島上人類的結局,或許就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結局。畢竟從宏觀角度來看,地球就是宇宙這片星辰大海中的復活節島。

不過話說回來,現階段的停滯或放緩其實並不可怕,普通人也並不需要為此擔心,因為目前人類對整個宇宙的認識還遠遠沒有到飽和的程度,還有大片的未知等著人類去探索。

要知道,因為我們對牛頓力學不停地探索,才發現了兩朵烏雲的存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而正是這兩朵烏雲的存在,才讓我們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如果沒有前面兩百年的不懈探索,我們不可能碰到這兩片烏雲。所以在那些未知的地方,或許就隱藏著讓人類文明再次質變的關鍵,而我們現在需要做和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和努力。

相關焦點

  • 人類發展日益緩慢,科學家懷疑地球科技已被「鎖死」
    ,向地球發射了一個叫做「智子」的高科技產品,而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鎖死地球的基礎科學發展,讓人類科技發展停滯。最主要的是,近幾十年科技發展緩慢,甚至大部分發展都是對幾十年前理論的印證,所以不少人懷疑地球的科技發展可能已經被鎖死了。那麼這樣懷疑有沒有道理呢?而人類的科技發展真的能被「鎖死」嗎?而又會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人類科技發展被鎖死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內部封鎖」和「外部封鎖」兩方面來看。
  • 人類的技術科學被「鎖死」,科學家已證實,仍有很多人不相信!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科技讓人類的生活有很大改變,甚至創造出了古代人從來沒有見到過事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樣一個問題,人類正在往更好的方向進步,可是人類的科技仿佛被鎖死了一樣,如果我們細想一下近50年來,人類在科學界內都沒有較大性突破,自從上個世紀開始,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基礎科學已經被鎖死,可是仍然有很多人不敢相信這一理論,因為他們並沒有感受到人類科技的落後
  • 基礎科學已陷入停滯,誰「鎖死」了人類的發展?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僅僅只有5%左右,還有95%的東西是人類完全未知的,甚至可能永遠都不可知的。 問題來了,人類的基礎科學為什麼近乎停滯呢?究竟是誰「鎖死」了地球科技的發展呢?是人類苦苦尋找的外星人?還是《三體》中「智子」那種高科技產品呢?
  • 基礎科學已陷入停滯,誰「鎖死」了人類的發展?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僅僅只有5%左右,還有95%的東西是人類完全未知的,甚至可能永遠都不可知的。問題來了,人類的基礎科學為什麼近乎停滯呢?究竟是誰「鎖死」了地球科技的發展呢?是人類苦苦尋找的外星人?還是《三體》中「智子」那種高科技產品呢?
  • 基礎科學停滯不前,是誰鎖死了人類的進步?可能有兩個關鍵因素
    還有其他的很多科技不斷出現,人工智慧,納米科技等,這些科技的齊放和快速更新,讓很多人誤以來人類的基礎科學一直在進步。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事實上人類的基礎科學自上個世紀先後出現之後,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並沒有新的基礎科學出現。尤其是人類進入21世紀已經有20個年頭,上個世紀的前20年那可是一個比較輝煌的時代,不少的基礎科學就出現在哪個階段。
  • 人類的基礎科學已陷入「停滯」狀態,是誰鎖死了文明的發展?
    人類對於科學的探索從未終止過,很多時候,由於思想、環境、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其速度時緩時快。人類社會邁入近代以來,隨著思想的解放以及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人類的基礎科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許多領域都出現了很多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為後來人們的創造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 地球科技被三體人鎖死了?自美國登月後人類科技發展日趨緩慢
    在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外星人為了讓地球科技停止發展,向地球發射了「智子」,這個小小的東西能鎖死地球上的基礎科學發展。雖然這個情節只是作者的幻想,但是看看近幾十年來人類科技的發展似乎越發緩慢,難道地球科技真的被智子鎖死了嗎?
  • 人類原本不屬於太陽系?科學家發現人類80%的基因有可能被鎖死
    人類原本不屬於太陽系?科學家發現人類80%的基因有可能被鎖死生命的繁殖和延續,靠的是遺傳因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基因物質。這種物質是由脫氧核糖核酸(DNA)組成的、具有存儲遺傳信息功能的核苷酸序列,並在X和Y兩種染色體上各形成一條特定的排列方式。
  • 《三體》中的智子鎖死人類科技,是這樣一種存在
    《三體》中智子貫徹了整個劇情,而智子是三體艦隊沒有到達地球前,三體文明向地球發射質子經過二維展開改造後的智能微觀粒子,其目的是為了鎖死地球科技。1、《三體》中出現的智子可以從宇宙中獲取能量,並通過量子糾纏實現瞬時通信。
  • 人類文明的技術是不是被外星人鎖死了?
    「我不會因為人類文明取得過的巨大成就而相信,地球乃茫茫宇宙中的唯一居住地,更不認為人類就乃最高級的生物。」二戰英國首相邱吉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監獄裡,無法突破。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來看,文明被鎖死是常態,而技術突破是非常態。人類文明極有可能被鎖死了。
  • 外星人是否鎖死了人類文明的科學技術
    「我不會因為人類文明取得過的巨大成就而相信,地球乃茫茫宇宙中的唯一居住地,更不認為人類就乃最高級的生物。」二戰英國首相邱吉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監獄裡,無法突破。但以生存在三維世界人類的視角來看,這不是一個規律,人類用自己高於螞蟻文明的智慧鎖死了螞蟻對這個規律的認知。因而從邏輯上可以推斷出,宇宙是一個層級結構。每種文明都有自己的邊界,人類文明也一樣。
  • 宇宙在緩慢「鎖死」人類的活動空間?科學家的發現讓人害怕
    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人類可以觀察的宇宙空間是「有限」的,超過這個距離之外的宇宙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就是一片黑暗。這個範圍也被我們稱為「可觀測宇宙」,對於人類來說,這片宇宙就是人類的科學理論極限。「可觀測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的一個球體,半徑在460億光年左右,人類真正可以觀測的距離遠比這個範圍要小。
  • 諾貝爾獎和COVID-19:基礎科學發展緩慢,可能會有所回報
    它可能很快會再次這樣做。正如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所說,科學是建立在先前工作的基礎之上的,思想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科學則始於旨在研究問題之前進行解決的基礎研究。 諾貝爾獎通常是在發現後數年或數十年內獎勵的那種基礎科學,因為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意識到其含義。科學領域的緩慢而穩定的成功使研究人員對抗擊這一流行病充滿了希望。
  • 三體:智子為何能鎖死地球科技?人類在高維空間沒有秘密
    三體:智子為何能鎖死地球科技?人類在高維空間沒有秘密愛因斯坦晚年為何要燒毀所有文稿?但我相信將人類在三維世界所面臨的的問題放在更高的維度空間下,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承認(包括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我們的已知宇宙可能存在於更高的維度空間內。如果這一理論被證實是正確的,那4種力合而為一也並非不可能。
  • 《三體》中智子如何鎖死人類科技?幹擾對撞機?改變物理規則?
    《三體》中,智子是如何鎖死人類科技的?準確的說《三體》中智子鎖死的人類基礎科學中高能粒子物理分支,當然智子還有一個副產品,即人類所有在紙面上或者存在於電子媒介中的所有知識與絕密資料,對三體文明來說都已經沒有秘密可言,因此人類在智子威脅初期,才會制定出面壁者計劃,以人類大腦活動仍然對智子保密的黑箱條件下,與三體文明展開對抗!
  • 人類科技被鎖死?曾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為什麼中斷了?
    「永無止境」是一個境界,是一個對人類發展程度的境界,同時也是科技的發展境界!從「時間」被定義出來開始,人類就已經走上了不同的發展之路,科技隨著人類智力的開發不斷應運而生,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越來越成熟,如今不如新世紀,人類科技迎來新的面貌,但是有人說人類科技可能被「外星人」鎖死,因為曾經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突然中斷了,這是為何呢?人類文明如今在地球上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從古至今,多少才人輩出,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的痕跡,同時也因為戰爭而變得名聲顯赫!
  • 科學家發現絕望事實,宇宙正慢慢「鎖死」人類活動空間
    然而,由於一個原因的存在,即便人類科技發展到現在不敢想像的III級文明程度,也註定沒有辦法讓足跡遍布整個宇宙,甚至就連銀河系都無法走出去,只能無奈地被「鎖」在當前狹小的宇宙區域。數千億年之後,如果人類還存在的話,那麼會發現一個絕望事實——他們被徹底鎖死在銀河-仙女星系內。放眼周圍,除了無盡的虛無和黑暗之外,什麼東西都沒有,這其實就是一種無言的恐懼。
  • 誰「鎖死」了人類科技?為何陷入了停滯階段?科學家說出2點!
    甚至還有網友大膽猜測,進入21世紀後,科技仿佛停滯不前,受到了某一種限制,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偉大的科學家逝世的原因,還是真的有人在背後「鎖死」地球上科技進步,這讓大家聯想到了三體文明中的質子工程,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回首過往,在20世紀初,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出現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讓人類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使人類的科技飛速發展。21世紀初,物理學卻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準確來說是在基礎領域沒有較大的發現。難道物理學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嗎?莫非真的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被高等級文明鎖死。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回首過往,在20世紀初,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出現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讓人類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使人類的科技飛速發展。21世紀初,物理學卻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準確來說是在基礎領域沒有較大的發現。難道物理學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嗎?莫非真的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被高等級文明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