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個人類仰望星空開始,那漆黑帷幔後的世界就讓人類滿懷期待,但由於科技水平的限制,遠古人類們只能「望天興嘆」。
到了現代,由於有了強大科技的幫助,小小的地球已經完全沒辦法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探索欲,那對宇宙深入骨髓的嚮往,推動著人類去探尋其中隱藏的奧秘。
今天,藉助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及規模龐大的望遠鏡陣列,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輕鬆觀測到數十億光年之外的光景。
得益於不斷發展的航天科技,旅行者一號已經到達了距離地球225億公裡的地方。而據科學家預測,30年內火星荒涼的表面上將首次出現人類的足跡。
假以時日,永遠還剩50年的可控核聚變或許會成為現實,完美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甚至能夠完全控制正反物質湮滅反應,獲得現在不敢想像的龐大能量。
屆時,行星與行星之間、恆星系和恆星系之間,甚至是星系和星系之間的交流、貿易、殖民,將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每個普通人都能夠切實感受到的事實。
據計算,如果人類發明出光速飛行器,那麼光速飛行到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比鄰星系,只需要短短的四年多時間。
此外,還有幾千顆恆星零散地分布在太陽系周圍十光年的區域,甚至想要離開銀河系也僅僅需要25000年的時間。
由於時間膨脹效應的存在,哪怕是在99.5%光速的飛行器中飛行,跨越50光年的距離,乘客也不過是老了10歲左右,這點時間對於龐大的距離尺度來說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如若宇宙是靜止不動的,哪怕不採用這種速度飛行,在漫長的時間中人類也能將足跡遍布銀河系、本星系群,甚至是整個宇宙。
然而,由於一個原因的存在,即便人類科技發展到現在不敢想像的III級文明程度,也註定沒有辦法讓足跡遍布整個宇宙,甚至就連銀河系都無法走出去,只能無奈地被「鎖」在當前狹小的宇宙區域。
事實上,在人類開始研究宇宙的時候,人們就是以為宇宙靜止不動,根本沒有想到它一直在不斷膨脹。直到哈勃發現了紅移現象,人們這才知道原來宇宙一直在不斷膨脹,甚至極遠位置的膨脹速度已經超越了光速。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在宇宙形成初期,萬有引力曾經一度減緩過它的膨脹速度,這使得遙遠星系的光芒落入我們的視野。
但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神秘的暗能量逐漸掌控了一切,宇宙的膨脹速度開始不斷的加快,所有星系都在加速遠離彼此。
另一方面,雖然神秘的暗能量非常強大,但是它還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撕裂。
根據計算,仙女座星系正在以每秒120千米的速度靠近銀河系,它們將會在37.5億年後相遇,在經歷碰撞、吞噬、擾動等情況之後,二者將會融為一體會形成一個新的橢圓星系,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若干年後,在引力的作用下本星系群50多個星系最終都將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規模難以想像的巨型星系,而在這個巨型星系周圍的星系,全部都會離我們而去,最終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消失的期限是永久。
即便人類現在就乘坐光速飛船出發,前往那極遠處的星系,最終也根本不能如願,只能到達可觀測宇宙3%的空間,其他的地方人類永遠也沒有辦法到達。
數千億年之後,如果人類還存在的話,那麼會發現一個絕望事實——他們被徹底鎖死在銀河-仙女星系內。放眼周圍,除了無盡的虛無和黑暗之外,什麼東西都沒有,這其實就是一種無言的恐懼。
看到這裡估計許多朋友會覺得離我們還很遙遠,畢竟銀河-仙女星系即便成為孤島,那也是數千億年之後的事情了。
可實際上這件事離我們不算過於遙遠,因為和空間鎖死比起來,人類科技停滯帶來的鎖死同樣讓人害怕。
就像前文所說的,人類只有發明出光速或者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船時,才能深刻體會到身處孤島的感覺,否則以人類現在的飛行器速度,直徑十萬光年左右的銀河系根本不是一座孤島,而是一片看不到邊的遼闊大海。
讓人絕望的是,光速飛船或者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船,人類在可預見的未來根本沒有能力製造,甚至在宇宙規則下就不可能製造出來,因為人類的能源等級和材料強度根本達不到要求。
這也就意味著,僅僅走出太陽系人類就需要花費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年的時間,更別提走出太陽系之後那更加讓人絕望的距離尺度。
可能你會想:這麼長的距離不能採用一代一代接力的方式走出去嗎?其實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太陽給人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將會在50億年後變成紅巨星,而在變成紅巨星之前,地球早就會因為高溫和猛烈的光照不適宜生存,所以留給人類的時間其實僅僅剩15~25億年。
就人類現在的發展速度,以及宇宙的基本規則限制,15~25億年的時間真的夠人類走出太陽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