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分為白天和晚上,白天因為有陽光的照射,所以是有光亮的,晚上是因為地球旋轉到了沒有太陽的那一側,所以晚上就是黑色的,但是這裡有一個矛盾的地方,科學家說光在真空當中的傳播是沒有損耗的,科學家也確實證實了宇宙當中是真空的狀態,而宇宙當中能發光的天體,可不止太陽。宇宙當中那麼多恆星,它們無論遠近,都圍繞在地球的四面八方,所以按理來說,就算是地球旋轉到了沒有太陽照射的那一面,別的恆星上的光應該也能投射到地球上,所以為什麼這些光在晚上沒有投射到地球上,是因為有什麼東西遮擋住了嗎?
很久之前,就有一位天文學家提出了這個疑問,並且給出了自己的答覆。他認為這應該是宇宙當中有一些灰塵,遮擋住了本應該到達地球的光線。但是這個說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為想要達到能夠完全阻隔光線的地步,這些灰塵應該非常厚,達到了一定的質量,尤其是宇宙當中恆星這麼多,那這些遮擋物的質量應該是非常大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真的有這些東西,他們必然會因為光線的照射發熱,產生輻射,但是人類沒有檢測到這些輻射,所以這個理論是不成立的,所以後人稱它為「奧伯斯悖論」,那麼到底是什麼阻隔了那些光線呢?一百多年後,一位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理論,這一次似乎更合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的發明者——埃德溫·哈勃。
埃德溫·哈勃在觀察宇宙的時候發現,在離地球很遙遠的地方發現那裡的星系光譜有「紅移現象」,即物體的電磁輻射由於某種原因頻率降低,哈勃認為這是星體正在向遠處移動的標誌,所以為什麼別的星體發出的光沒有照射到地球上就有了合理的解釋,因為星星們正在不斷的後移,光線還沒來得及到達地球就又跑遠了,僅存的那一點微弱的光線也被不斷擴張的空間稀釋了,所以地球只能依賴於太陽的光線才能有白天,這就是的「宇宙膨脹說」,而它膨脹的速度,甚至是高於光速的,這就是說宇宙就像一個不斷被人吹起的氣球一樣,簡直匪夷所思。
宇宙膨脹說的出現,讓不少天文學家感到沮喪,人類立志於想要勘破宇宙中所有的秘密,所以一直在探尋,我們想知道除了地球外別的星球還有沒有生命,想知道人類能不能實現太空遷徙,想探索完宇宙中所有的天體,想知道宇宙的邊界在哪裡,邊界之外又是什麼。但是這宇宙膨脹說一出現,所有的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就說明人類所能探測到的範圍越來越小。
經過科學家的計算,地球140億光年以外的宇宙膨脹速度已經等於或者大於宇宙,這就說明那之後的星體我們永遠都看不到,就像無形之中有一道枷鎖,把地球人的觀測範圍給牢牢的鎖死了,這麼說的話,很多難題可能人類永遠也無法解開,都說科學探索永無止境,但如果宇宙膨脹說是真的,科學探索也是有止境的,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人類就將要面臨沒有目標茫然無措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