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了,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看諾貝爾獎的臉色

2020-10-11 禾宇

諾貝爾獎精神的實質就是:「由諾貝爾本人所躬行的、由其遺囑所確定的,並經諾貝爾獎項設置與運作。諾貝爾獎得主及其成果,以及獎勵獲得者所受教育學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而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即諾貝爾獎精神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人類精神整體反映到個案中的典範。

諾貝爾獎被世界各國推崇為最能體現出人類人文、科技、奉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最高榮譽,而中國卻一直因諾貝爾獎沒有中國人而失落、糾結,幾十年前,為了實現中國人諾貝爾零的突破,成了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結。而且,把諾貝爾獎的有與無,看做了中國科技、文化、思想方面的取得的成就與世界先進水平掛鈎。本質來說,這是完全錯誤的。近年來,我國有兩個諾貝爾獎,一個是文學獎莫言,說實話,他的名字在諾貝爾獎後,才熟知,一直覺得那年諾貝爾獎,和當年挪威為了緩和中挪關係有關。另一位是屠呦呦女士,諾貝爾醫學獎,其實用屠呦呦女士的話來說,她是一個醫學科研集體的代表。中國與1965年合成牛人工胰島素,有過一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機會,但那一次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世界弘揚我國在基礎醫學領域的成就,同時也因為當時我國強調集體榮譽。

其實到了新時代,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並沒有因沒有諾貝爾獎,中國科技工作者就停止了探索科學、人文思想、奉獻自己、報國濟世、服務他人的腳步,究其為什麼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這麼少,應該有如下原因。

一是,諾貝爾獎是西方社會的科技文化思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組委會的組成,也是主要是西方社會各個領域的精英和科技工作者,在工業革命後的人類文明發展,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主要是西方主導,我們是跟跑者,不是領跑者。

二、意識形態的衝突,現代科技,西方社會一直認為他們是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簡單的來說,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就可以看出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與東方文化的差異,近些年來美國總統一直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熱門人選。在我們看來會多少有些不可思議。如果科技和文化我們是相對落後的,但諾貝爾和平獎我們絕對大有人在,但和平獎的評議要建立在它們的價值觀基礎之上。

中國的科技文化事業發展到今天,真的不需要諾貝爾獎去讓西方社會來認可我們的成就,新中國成立後,在西方社會的封鎖下,兩彈一星、核潛艇、洲際飛彈、等代表當時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成就。今天我們能夠感觸到的神州飛船、嫦娥奔月、天河二號、北鬥導航系統、蛟龍入海等等都是中國科技者永攀科技高峰的傑作。

諾貝爾獎的有無,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科技工作者要有諾貝爾獎詮釋的一個科技工作者具有的科學和人文精神,秉承這種精神堅持不懈地勇攀科學高峰,而不是糾結於每年的諾貝爾獎是不是有中國人的名字。中國人做的最正確的事,是辦好自己的事,中國的科技者,做的最正確的事,也應該是做好自己的事,為自己所屬領域的科技事業永攀科學高峰。當中國的科技事業成為領跑者,那是諾貝爾獎也就沒有今天在國人心中的意義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麼少
    為什麼每年那麼多天才學生就出不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諾貝爾獎得主華人還真有好幾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錢永健。這些因為得獎的時候是外國國籍,而且人家受的教育與研究環境也是在國外,所以只能是華人。當然了中國本土的有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屠喲喲201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中國人看別人臉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人看別人臉色、仰人鼻息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一法可安香江,有港人撕掉了移民表格張曉明介紹,一周前,我在香港聽取各界人士對這部法律起草的意見的時候,無論是工商巨賈、專業精英,還是學校校長、的士司機,他們都對去年6月香港「修例風波」之後出現的亂象、慘狀痛心疾首,甚至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 中國人和猶太人一樣聰明,為什麼很少拿諾貝爾獎?
    美國以及日本的科學家曾經做過智商測試,得出中國人和猶太人智商並列第一的結論!也許你很疑問,中國人和猶太人一樣聰明,看不出來啊。要知道,猶太人被稱為「替上帝思考」的民族,雖然人數少,全世界加起來也就1400萬左右,也就北京人口一半多點。
  • 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
    獲得諾貝爾獎,一直以來,是國人的一個心結,覺得只有得了諾貝爾獎,中國的科技、文化、醫療等相關領域才算是世界第一流。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受到的追捧,取得的榮譽,都是巨大,連莫言的故鄉高密也都成為了一個景區。
  • 進入新時代與趕上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報告還講了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講了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講了新時代的總任務和戰略安排。
  • 日本又雙叒叕拿諾貝爾獎了,中國人到底輸在哪裡?
    201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陸續公布了,這次日本又雙叒叕獲得了諾貝爾獎。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來源:朝日新聞網站可以說從1949年日本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就像開了掛一樣,尤其是進入到了20世紀後,平均一年一個。截止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中國人難獲諾貝爾獎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們經常聽說,為什麼中國人很難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除了被過度分析諾獎評委存在對中國人的偏見之外,還有的就是國內的教育與科研環境不行,學術摻假嚴重的原因了。可事實上,國內的環境雖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它絕對不是中國人很難獲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當然,很多人所認為諾貝爾獎評委對我們中國人存在的偏見也不是。對於根本的原因,我們可以去了解一下諾貝爾獎評審的側重規則是什麼。
  • 人類與生俱來的「看臉色」本能
    「望、聞、問、切」是我國的名醫扁鵲發明的四診法,其中的「望」指的是觀氣色,也就是觀察對方臉色的意思——通過觀察臉色來判斷對方的疾病。「面部表情」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會隨情緒起伏不自覺地發生變化。臉部膚色變化能反映人類內心情緒變化,而「看臉色」似乎也是人類天生的社交技能。
  • 今年哪些人會得諾貝爾獎呢?為什麼中國很少有人得獎呢?
    剛才看了一個新聞,說10月5號-10月12號將會陸續公布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獎,顧名思義是由諾貝爾設立的獎項。由他的遺產作為獎金,頒發給那些在科學,醫學,文學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或者有卓越才華的人才能被評上諾比爾獎。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新聞1+1]我們應該追求諾貝爾獎
    >     [新聞1+1]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把窗戶紙捅破,我們在乎諾貝爾獎,我們也應該在乎,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好像我們沒有實現的夢很少了,奧運會不要說了,連中國足球都進過世界盃,但是居然我們沒得過諾貝爾獎。
  •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變華人數學大賽,為何諾貝爾獎鮮有中國人?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變世界華人數學大賽,為何諾貝爾獎鮮少有中國人身影?2019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英國舉行了開幕儀式,各國隨後將參賽隊員名單公布,在名單中我們發現加拿大、美國、紐西蘭隊伍中有多名華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慘變」國際華人數學大賽。
  • 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中國人獲獎究竟有多難
    目前,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之中,諾貝爾獎雖然是一年一頒發為了噁心中國,以前頒發了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人,但這兩個中國人,卻並不認可自己的祖國。當然我們也不認可瑞典頒發的這兩次諾貝爾和平獎。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在議論中國人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了。比如他們希望林語堂得諾貝爾獎,因為林語堂擅長用英文寫作,但是其有影響力得作品,今天沒幾個中國人知道。當然了,魯迅也是推薦對象,但是魯迅卻沒有長篇小說,基本都是短篇,所以也是不行的。
  • 中國離諾貝爾獎,到底還有多遠?
    文:一方一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獎項在人們的心中也變味道,就拿諾貝爾獎來說吧,由於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通常是一些名不副其實的人,也會讓人們覺得諾貝爾獎已經沒有了什麼存在的意義,它的頒發看的是大國的臉色。
  • 臉色發黑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臉色發黑的原因
    很多人的健康不需要檢查就可以看出的了,一看臉色就知道,身體是如何的,臉色不好,也是身體的真實寫照的,那您知道出現臉色發黑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嗎?您知道臉色發黑如何鑑別的呢?想要調理臉色,試試飲食療法,好的臉色可以吃出來的,那就來看看臉色發黑吃什麼的知識吧。
  • 有人認為諾貝爾獎一文不值,你怎麼看?
    諾貝爾獎如果一文不值,那麼什麼獎值一文呢?如果諾貝爾獎一文不值,那就意味著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海明威、泰戈爾等大名鼎鼎的、世界公認的科學家、文學家一文不值。顯然,這是荒謬至極的。曾幾何時,我們以華裔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為榮。
  • 中國科技進入新時代!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繼「兩彈一星」之後,中國科技邁入新時代的又一重要標誌!系統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實現100%,各項運行指標均居世界一流水平。這樣一個世紀工程充分顯示國家崛起的志氣和勇氣,在關鍵核心技術等不來、要不來、買不來的當今世界,北鬥開通昭示了中國人依靠獨立自主攻克科技難關的強大決心和信心。
  • 唐英年表示:高錕獲諾貝爾獎是中國人的驕傲
    唐英年表示:高錕獲諾貝爾獎是中國人的驕傲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09年12月10日13:25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表示,相信每一位中國人對高錕教授奪得諾貝爾獎都感到驕傲。
  •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如果在20年前讓一個人說幾個國內科學家的名字,很多人會想到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在當時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教科書中經常會出現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