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中國人獲獎究竟有多難

2020-10-10 漢唐吧


目前,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之中,諾貝爾獎雖然是一年一頒發,獲獎的人數還是比較多,但是與咱們中國似乎沒有什麼關係。為了噁心中國,以前頒發了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人,但這兩個中國人,卻並不認可自己的祖國。當然我們也不認可瑞典頒發的這兩次諾貝爾和平獎。

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在議論中國人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了。比如他們希望林語堂得諾貝爾獎,因為林語堂擅長用英文寫作,但是其有影響力得作品,今天沒幾個中國人知道。當然了,魯迅也是推薦對象,但是魯迅卻沒有長篇小說,基本都是短篇,所以也是不行的。至於科學界嘛,更不可能了。有人說趙中堯,趙中堯確實發現了正電子的現象,但是卻沒有最終去證明這個是正電子,就差那麼一步,革命的一步,很是遺憾。


其實,外籍華人還是有多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楊振寧和李政道,當然影響力最大的是楊振寧,很多中國人都知道他。只是很遺憾,他們已經不是中國人,他們代表的是他們現在所在的國家,與中國無關。

民國時期,有個女作家,叫賽珍珠,當時很多中國人都比較喜歡她。她也非常喜歡中國,她一直將中國當成故鄉,因為她在中國成長的。她從小學的是中國話和中國禮儀,骨子裡都是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她長大後才開始學英語。所以她的寫作是以中文為母語。只是賽珍珠在當時被一名著名的作家排斥,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是什麼。賽珍珠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如果她是中國人該多好。

直到後來,很久的後來,莫言先生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國力提升後,才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否則可能會繼續與中國無緣。不過也很遺憾,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居然在中國並不為大眾所熟悉,他的作品很多人也不知道。即使是那些學生,那些文學青年也很少有人買他的作品,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後來,瑞典科學院絞盡腦汁要給中國的科學界頒發諾貝獎,他們終於發現了屠呦呦,一個不被中國人熟悉的科學家。一個不是院士的科學家,一個甚至不被科學家認可的科學家,一個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要和她爭功的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中國科學界的一件大事,我們等這一刻等得太久。她研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且這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對世界的證明,也是世界對中國傳統醫學的認可。現在還有很多無聊的人,說屠呦呦是採用現代的研究方法,已經不是中醫那一套。真是笑話,中醫就不能和現代科技掛鈎嗎?她現在也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實至名歸。


中國有實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相關焦點

  • 2019諾貝爾獎獲得者公布時間表 2019諾貝爾有中國人獲獎嗎?2019...
    10月7日,2019年度諾貝爾獎名單正式發布,2019諾貝爾獎獲得者公布時間表。2019年度諾貝爾獎本周六大獎項將陸續揭曉。這次諾貝爾會有中國人獲獎嗎?一起來看看。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諾貝爾獎什麼時候頒發?諾貝爾獎頒獎過程
    獲獎理由是「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項獎金之一。  諾貝爾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總共被頒發了106次。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能獲獎,卻因國籍慘被無視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優秀的科技人才,而如今世界上對於科技人才最大的嘉獎就莫過於諾貝爾獎了,可以說諾貝爾獎可以堪稱是目前全世界對科學研究人員頒發的最大的一個獎項,這個獎項的獲得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具有象徵性意義的。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諾貝爾獎的風向標」——拉斯克獎因疫情暫停頒發
    而在今年5月,拉斯克官方發布消息稱,今年將暫停一年頒發拉斯克獎,2020年提交的拉斯克獎提名將於2021年由評審團進行審議。2020年11月開始接受明年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的新提名。拉斯克獎的評選結果通常於9月公布,而諾貝爾獎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獎在醫學界又被稱作「諾貝爾獎風向標」。而且,獲得基礎醫學研究獎後再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更高。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應該獲獎,卻被忽視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於1901年首次頒發,經過多年發展,如今主要設置的獎項為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諾貝爾獎已頒發119年,為何諾貝爾的遺產還沒有花完?
    這些人就是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科學家。10月5日,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獲獎名單,總共有3人獲獎,分別為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次日,也就是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獲獎名單,這次依然是三人,分別為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
  • 團隊功勞結果一人獲獎 諾貝爾獎背後有啥不公平?
    (原標題:團隊功勞結果一人獲獎 諾貝爾獎背後有啥不公平?)每年,諾貝爾獎預言者都會在10月初結果正式揭曉前對誰會獲獎做出預言。今年的預言逐漸演變成了爭議性的問題。一些人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是潛在獲獎贏家,該技術提供了相對便捷的基因編輯方法。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居然有中國人獲獎了!哈哈哈哈哈哈……
    話說,全世界的學者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榮,而另一部分不太正經的,靠獲得「搞笑諾貝爾獎」出名。9月17日,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頒獎儀式在網上舉行。「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蟲子」(bugs),按照這個主題,今年的獎盃是這樣的:由6片紙製成,可以拼成一個6面體獎盃,6個面上分別印著蟑螂、跳蚤、諾如胃蟲(一種能讓人腹瀉的病毒)、大眾甲殼蟲汽車(?)、電腦bug(??)以及粘貼製作指南。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居然有中國人獲獎了!哈哈哈哈哈哈...
    話說,全世界的學者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榮,而另一部分不太正經的,靠獲得「搞笑諾貝爾獎」出名。
  • 諾貝爾獎發了120年,卻還有錢發,那諾貝爾生前究竟有多少錢?
    ,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將獲得諾貝爾獎作為自己科研生涯中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通常會在每年的10月公布獲獎名單,而頒獎典禮則是每年的12月10日,這一天也是諾貝爾去世的紀念日。諾獎的獲得者除了可以得到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之外,還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獎金。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諾獎證書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則更關注每年的諾獎獎金是多少。
  • 諾貝爾獎獎金是多少?為什麼能頒發100多年?
    諾貝爾獎包括獎金獎品  諾貝爾獎的獎金總是以瑞典的貨幣瑞典克朗頒發,每年的獎金金額視諾貝爾基金的投資收益而定,1901年第一次頒獎的時候,每單項的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當時相當於瑞典一個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
  • 諾貝爾獎的價值正在逐年減少?
    鑑於今年的獎項頒發於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經濟衰退交織的背景下,此前有外媒預測,瑞典皇家科學院很有可能選擇一位專注於健康領域的經濟學家。除此之外,專注研究不平等、經濟心理學、女性勞動力等領域的幾位經濟學家也在奪獎熱門名單中。
  • 哈哈,荷蘭又獲獎,今年的另類諾貝爾獎有什麼新玩意?
    「另類諾貝爾獎」是模仿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約在諾貝爾獎頒獎前一或二周舉行,主辦者為科學幽默雜誌,旨在通過獎勵各種稀奇古怪的研究成果,使人們走近科學以及各種有趣的研究,並獲得快樂。不過,這也是些真實的研究,而且成果必須在公認的科學期刊上發表。
  • 2013年諾貝爾獎開啟:回顧那些獲獎的華人
    1986年,由於"清除精神汙染運動",高行健的劇作《彼岸》被禁演,1987年移居法國,1992年,榮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20世紀90年代期間,高行健同時以中文與法文創作。劇作有《生死界》、《夜遊神》、《對話與反詰》、《周末四重奏》等。
  • 工程界的諾貝爾獎——德雷珀獎頒發
    工程界的諾貝爾獎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發還有一個多月,誰能脫穎而出
    因為科學類是很多人都不很熟悉的,即便他們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不知多少年後仍然無法普及大眾,只有諾貝爾文學獎好預測,也好理解。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究竟會頒給誰,相信比2019年更有看點。這是為什麼?波蘭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奧地利彼得·漢德克,依據諾貝爾獎五大洲輪番獲獎的次序,今年要在亞洲和非洲選取的可能性無形中增大。 亞洲選取顯然有利於我們,莫言獲獎已經過去八年,又因中國文化在國際上持續輸出,今年再獲獎完全有可能。閻連科和日本村上春樹、韓國詩人高銀都有可能。其次是非洲,非洲因其經濟政治地位,其文學自信很難融入主流,在排序上,非洲文學一直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