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貝爾獎獲得者公布時間表 2019諾貝爾有中國人獲獎嗎?2019...

2020-11-28 中國IT通訊網

10月7日,2019年度諾貝爾獎名單正式發布,2019諾貝爾獎獲得者公布時間表。2019年度諾貝爾獎本周六大獎項將陸續揭曉。這次諾貝爾會有中國人獲獎嗎?一起來看看。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六大獎項公布的時間表如下:

生理醫學獎:10 月 7 日,最早當地時間上午11 : 30(北京時間下午 5 : 30)

物理學獎:10 月 8日,最早當地時間上午11 : 45(北京時間下午 5 : 45)

化學獎:10 月 9 日,最早當地時間上午11 : 45(北京時間下午 5 : 45)

文學獎:10 月 10 日,最早當地時間下午1 : 00(北京時間下午 7 : 00)

和平獎:10月11日,當地時間上午11:00(北京時間下午 5 :00)

經濟學獎:2019年10月14日,最早當地時間上午11 : 45(北京時間下午 5 : 45)

基礎領域研究勝出

17:30,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獎名單率先公布。三位細胞領域的科學家共同斬獲了這一殊榮。

獲獎者分別為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表彰理由是其在理解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中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

今日公布的獎項是生理醫學獎,獲獎者分別是來自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學和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

生物體感受氧氣濃度的信號識別系統是生命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學界對此卻所知甚少。三位科學家闡明了人類和大多數動物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氣含量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號機制,為多種疾病開闢了新的臨床治療途徑。

業內人士指出,氧氣是眾多生化代謝途徑的電子受體,科學界對氧感應和氧穩態調控的研究開始於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當氧氣缺乏時,腎臟分泌 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紅細胞。比如當我們在高海拔地區活動時,由於缺氧,人體的新陳代謝發生變化,開始生長出新的血管,製造新的紅細胞。這幾位科學家們做的正是找出這種身體反應背後的基因表達。

他們發現這個反應的「開關」是一種蛋白質,叫做缺氧誘導因子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HIF 控制著人體和大多數動物細胞對氧氣變化的複雜又精確的反應,三位科學家一步步揭示了地球生命基石的奧秘。通過調控 HIF 通路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研究方向正發揮著巨大的潛力,他們的工作正在並將繼續造福人類。

諾貝爾官方也強調了該研究的重要性,並表示,「氧感測是許多疾病的核心。今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獎者的發現,對生理學有著重要意義,為抗擊貧血、癌症、腎病以及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此前就有專業人士指出,從2013年開始,以「兩年基礎、一年應用」的規律,今年基礎領域獲獎機會較高。從今天的結果看,可謂「神預測」。

生物醫學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至2018年,共頒發了109次,共216位科學家獲得這項榮譽。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藥學家屠呦呦因從黃花蒿中提取出了抗瘧成分青蒿素,與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分享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瘧疾治療研究成為此次表彰的主題。

去年,該獎項由兩位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的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摘得。而1901年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是德國科學家埃米爾?馮?貝林(Emil von Behring),以嘉獎其從事的白喉血清療法研究。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發明者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諾貝爾一生發明研究碩果纍纍,並建造了一個龐大的工業帝國。當諾貝爾1896年去世時,他名下擁有近百家工廠、300多項專利,財產數量在當時可謂天文數字。

由於諾貝爾一生未娶無兒無女,因此他在生命走向盡頭之際立下遺囑,將3000多萬瑞典克朗財產成立基金會,並依託此基金會設立化學獎、物理學獎、生理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獎勵在上述領域有重大發現或貢獻的人。

瑞典國王1898年宣布諾貝爾遺囑生效,首屆諾貝爾獎於1901年的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頒發。

1968年,瑞典央行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形成了如今的「5+1」六大獎項格局。

有人不禁會問,諾獎頒發了100多年,且獲獎獎金呈增長之勢,獎金還沒用完?事實上,自諾貝爾基金會誕生起,該基金就不斷進行「投資理財」,並接受外界捐款,基金規模也不斷壯大,保證了收益的延續以及獎金儲備的充足。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揭曉,看看往屆獲得者及其代表作!
    今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揭曉。由於2018年的醜聞事件,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缺席,所以今日同時公布了2018年和2019年兩屆的諾貝爾獲得者名單,其中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和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彼得·漢德克摘得此項榮譽。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海外網10月9日電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19諾貝爾獎獲獎名單直播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聯合授予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海外網10月8日電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
  • 2019諾貝爾生理、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科學家的背景是?
    當地時間7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癌症學家威廉·凱林(右)英國醫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今年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的獲得者的開創性發現,解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氣適應過程的機制。他們為我們了解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他們的發現,也為抗擊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日本化學家吉野彰獲獎
    2019(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10月9日電 (孫璐 李沐航)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日本化學家吉野彰(71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97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化學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77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原因為對鋰離子電池所進行的開發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10月8日,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一個屏幕上顯示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10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茜)10月8日,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獎項頒給「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研究成果,總計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由三位宇宙探索者分享。
  • 2018和2019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 波蘭和奧地利作家獲獎
    她的知名作品有《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2018年5月,託卡爾丘克憑藉小說《航班》獲得了國際布克獎,2019年4月,她憑藉小說《讓你的犁頭碾著死人的白骨前進》獲得了2019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彼得·漢德克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也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包括劇本《冒犯觀眾》、小說《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等。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0月9日,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本報北京10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其中,古迪納夫是美國固體物理學家、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
  • 2019年度諾貝爾獎將於10月7日-14日公布,猜猜誰會獲獎?
    入駐化學加,推廣快人一步 導讀 近日,諾貝爾獎官網公布了2019年度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分別將於10月7日至14日公布,其中諾貝爾化學獎將於10月9日公布,大家猜猜今年會有哪些科學家獲獎呢,「諾貝爾化學獎」會不會又變成「諾貝爾理綜獎
  • 歷史回眸——細數2019年諾貝爾獎獲獎者,哪一個最讓人感到意外?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獎項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從1901年頒發至今,諾獎獲得者一直都是備受人們的關乎。
  • 2019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是:William G.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預測:鋰電池之父有望獲獎
    今年的諾貝爾獎將自2019年10月7日起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陸續公布。
  • 2019諾貝爾獎將陸續揭曉,今日公布生理學和醫學獎
    金秋十月,碩果纍纍,第118個諾貝爾獎「開獎周」即將開啟。10月7日起,6大重磅獎項將輪番揭曉,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因醜聞而停發的文學獎,將隨2019年的獎項一同「雙倍奉送」。資料圖:瑞典諾貝爾博物館展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手稿。諾貝爾獎歷經百年,截至2018年,已頒出590個獎項,共935個個人或組織獲獎。
  • 2019諾貝爾獎宣布時間 近十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17:45,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英裔美國科學家M·斯坦利·威廷漢與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共同獲得此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的貢獻;三人均分900萬克朗獎金,約翰·B·古迪納夫還以97歲的年齡成為年齡最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 ...相較於2019年,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
    【2020年諾獎獎金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10月5日至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獎將陸續揭曉,其中諾貝爾和平獎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公布。相較於2019年,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59.5萬元。
  • 2019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公布!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 Peter Handke諾貝爾獎諾貝爾獎設置了5個獎項,即諾貝爾物理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諾貝爾化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97歲科學家刷新年齡最長記錄
    )  海外網10月9日電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始於1901年,以表彰「在化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在沒有評出化學方面重大成果的年份則空缺獎項,至今共頒發過111次,其中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憑藉基因測序技術兩度獲得這一殊榮。  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
  • 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全名單
    2019年諾貝爾獎獲獎得主名單自2019年10月7日起陸續公布。 2019年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Kaelin)、格雷格·塞門扎(Gregg Semenza)和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Ratcliffe)獲得這一獎項。
  • 歷史上的諾貝爾化學獎(1901-2019)
    Goodenough),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古迪納夫也是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獎時年齡最大的科學家。在此之前,這個紀錄由96歲高齡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保持。35歲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得主是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1935年,他與妻子伊雷娜·約裡奧-居裡一同獲獎,當時他年僅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