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張玉輝
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今年的一切都比以往更為艱難。拉斯克獎也不例外......
拉斯克獎獲得者由來自各國的傑出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產生。評選過程被認為是公平、預知、正直的典範。每年9月,將會公布本年度的拉斯克獎獲得者名單。而在今年5月,拉斯克官方發布消息稱,今年將暫停一年頒發拉斯克獎,2020年提交的拉斯克獎提名將於2021年由評審團進行審議。2020年11月開始接受明年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的新提名。
拉斯克獎的評選結果通常於9月公布,而諾貝爾獎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獎在醫學界又被稱作「諾貝爾獎風向標」。而且,獲得基礎醫學研究獎後再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更高。
2011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成為中國首位獲得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獎的大陸科學家,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4年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此,拉斯克獎走進了更多中國人的視線,中國醫學界也更加關注每年的拉斯克醫學獎。
1946年成立拉斯克醫學獎(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美譽,是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為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
拉斯克獎最初設有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Basic Medical Research)、臨床醫學研究獎(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和公共服務獎(Public Service。2000年被重新命名為瑪麗·沃德·拉斯克獎,以紀念拉斯克夫人)。1997年後,又增設特殊貢獻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附2005年——2019年拉斯克獎獲獎名單: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無數人的計劃和生活節奏,一切偶然的背後,都是必然,這是大自然給我們敲的一記警鐘,也是整個社會的一次急剎車,穩住內心世界,以健康的心態迎接疫情防控阻擊戰勝利的喜訊。
詳情請點擊拉斯克獎官網: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new-noteworthy/articles/2020-lasker-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