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黃金周來了

2020-10-03 報人劉亞東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報人劉亞東A

來源:知識分子

圖源:nobelprize.org

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將與公眾見面,《知識分子》也將繼續帶來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報導與解讀,分別是5日的生理學或醫學獎,6日的物理學獎和7日的化學獎,一起與讀者朋友共度 「諾獎黃金周」。

今年,全球學術界活動因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受阻。

在疫情嚴重的亞洲、歐洲和北美,研究機構全面將課程轉入線上,公共空間關閉,科研人員大多在家辦公。大量需要實地操作的科研活動陷入停滯,這包括了物理、生物、醫藥領域的實驗室操作,還有基于田野調查或需要與人接觸的社科研究。同時,由於航班限制和入境管控,一些研究人員無法回到所在機構或外出參與交流。

早在5月,拉斯克獎宣布取消今年的獎項,本年度的被提名者,會自動轉入2021年的提名名單中。拉斯克獎始於1946年,每年授予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因其很多獲獎者此後會獲得諾貝爾獎,因此被譽為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的這一決定,被認為是「諾獎風向標」今年不再指向了(詳見: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 不指風向了...)。

因此,諾獎將如約到來的消息令人振奮。

最近出爐的 「引文桂冠獎」,為諾獎發布做了一輪預熱。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Analytics)宣布了2020年「引文桂冠獎」,有24位科學家入選。該獎項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經濟學獎,致力於通過學術搜尋引擎數據預測諾獎得主。至今,300多位獲獎者中已有54人得到諾獎。

至於諾貝爾獎,這一最受矚目的獎項,六個獎項每年由四個機構評選和頒出。其中,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負責,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負責,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負責,這五個獎項都屬於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獎項,由諾貝爾基金會頒發;而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其獎金來自瑞典中央銀行撥付給諾貝爾基金會的捐款。

按照慣例,獲獎人名單將於每年10月上旬公布,並於當年12月10日——也就是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逝世紀念日——舉行授予獎牌、證書和獎金的頒獎典禮。除了和平獎在奧斯陸頒發以外,其他獎項都在斯德哥爾摩頒發。

今年,新冠疫情讓諾獎頒獎典禮有了特殊安排。諾貝爾基金會於9月22日表示,頒獎儀式將取消傳統的音樂會等慶典,改為線上舉行。

屆時,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將發起線上頒獎儀式,連接全球各地的獲獎者。主辦方表示,在這特殊的一年,獎牌和證書很可能要靠瑞典駐相關國家大使館或獲獎者所在大學轉達給本人了。

今年是《知識分子》報導諾獎的第六年。這個長假,我們除了一如既往提供優質報導,還將聯合騰訊新聞對獎項公布全程直播,邀請重量級嘉賓,對獲獎結果現場解讀(詳見今日二條介紹)。

疫情帶來社交隔離,但物理的距離無法阻止我們對科學的期待。

歡迎鎖定《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官方微博,知識分子官網,共同見證諾貝爾獎這一年度科學盛事。

參考資料

[1] This year’s Nobel Prizes are soon revealed and the celebrations will adopt new format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ess/#/publication/5f69faa76138b0000405b072/552bd85dccc8e20c00e7f979?&sh=false

[2]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https://www.sohu.com/a/420195810_267106

[3] As labs move to reopen, safety worries abound.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6/1190

[4] Moving academic research forward during COVID-19.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6/1190

[5] 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不指風向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256179357

[6]諾貝爾獎風向標「引文桂冠獎」出爐:華人教授戴宏傑入選 . https://www.sohu.com/a/420400648_260616

相關焦點

  • 諾獎黃金周,知識分子來了
    7日的化學獎,一起與讀者朋友共度 「諾獎黃金周」。拉斯克獎始於1946年,每年授予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因其很多獲獎者此後會獲得諾貝爾獎,因此被譽為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的這一決定,被認為是「諾獎風向標」今年不再指向了(詳見: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 不指風向了...)。 因此,諾獎將如約到來的消息令人振奮。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屆時他們的身份會不會成為諾獎科學家呢?讀者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預測。預測正確者將獲得WLF官方周邊。Clarivate致力於在全球提供值得信賴的信息和洞察力來推動創新發展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奇聞:諾獎過時了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來了。從10月5日至10月1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陸續公布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文章的題目雖然用的是問號,但說的卻是諾貝爾獎跟不上時代了……文章結尾是這樣陳述:「走過近120年的歷史,諾獎顯得老邁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但是,在科學已遠不是顯學,科學家比起文藝、體育明星,比起賈伯斯、比爾•蓋茨這些創新家(企業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差很多的當代,每年的諾獎公布和頒獎,還能使媒體較為廣泛地報導,讓社會大眾覺得科學還很重要,科學還有某種神聖或神秘感,這個獎項對科學還有一定的正面效用。
  • 2020,諾獎將至
    在9月23日揭曉的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2020年「引文桂冠獎」中,有一項也與免疫學相關的研究成果。獎勵頂天立地的諾獎科學成就,彰顯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諾獎精神?郭鐵成認為,諾獎精神有三個方面。「一是科學精神,即邏輯理性、觀察實驗、質疑證偽、自由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奧秘。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由於諾獎組委會始終聯繫不上得獎者之一的米爾格羅姆,他的鄰居,同為諾獎得主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響門鈴,這也讓兩人喜提了「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的獲獎」的微博熱搜詞條。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諾獎中隱藏的密碼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可見,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代表我們沒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研究學問。代表我們的社會價值出現了某些錯誤導向。最後,代表我們就是要被人家卡脖子。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
  • 18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縱觀諾獎的百年曆程,可以發現諾獎已經與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多個被授予諾獎的研究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實至名歸。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獎項因為種種原因頗具爭議,甚至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192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十八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縱觀諾獎的百年曆程,可以發現諾獎已經與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多個被授予諾獎的研究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實至名歸。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獎項因為種種原因頗具爭議,甚至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192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諾獎不如美國,是教育體制問題?錯!我國諾獎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
    近日正是諾獎頒發的時間,美國佔據了2020諾獎的半壁江山,生理學獎有2人,物理學家有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的老調又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重彈:為什麼我國諾獎不如美國?我國就只會應試教育,培養不出來真正的科學家!我國的教育體制絕對有問題!等等等等,非要藉此把我國的教育貶低的一無是處。
  • 「大咖」來了!11家諾獎實驗室深圳大集結
    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諾獎實驗室,  這意味著11位諾貝爾科學獎或圖靈獎得主  每年至少在深圳工作一個月。  強化基礎研究,深圳從2017年正式啟動諾獎實驗室建設,決定依託大學、事業單位、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科技型企業等單位,邀請諾貝爾科學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共建實驗室。
  • 楊振寧算在我國諾獎得主裡面?別為了一個諾獎,臉都不要了
    也正因為如此大的差異,部分網友把一些獲諾獎的華裔科學家算在我國諾獎人數裡面。他們的理由是: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57年,但他卻是1964年才加入美國國籍,因此他獲諾獎的時候還是中國國籍,還是個中國人。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以及之後由瑞典銀行增設的經濟學獎,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這六個領域內最權威最重要的獎項,那關於諾獎又有什麼樣的冷知識呢,西瓜視頻漲知識告訴你。關於諾貝爾獎鮮為人知的數據,讓我們來一起來探索吧!一、高額的獎金獲得諾獎之後,首先獲得的是獎牌證書以及獎金這三樣,雖然說在各個領域的大佬已經不再缺錢,但是獎金仍然是人們最關注的部分。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可見,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代表我們沒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研究學問。代表我們的社會價值出現了某些錯誤導向。最後,代表我們就是要被人家卡脖子。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領獎照」圖源:瑞典皇家科學院No.1 四年三獲就在昨天,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了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獲得者。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