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黃金周,知識分子來了

2020-10-01 知識分子

圖源:nobelprize.org


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將與公眾見面,《知識分子》也將繼續帶來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報導與解讀,分別是5日的生理學或醫學獎,6日的物理學獎和7日的化學獎,一起與讀者朋友共度 「諾獎黃金周」。

今年,全球學術界活動因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受阻。

在疫情嚴重的亞洲、歐洲和北美,研究機構全面將課程轉入線上,公共空間關閉,科研人員大多在家辦公。大量需要實地操作的科研活動陷入停滯,這包括了物理、生物、醫藥領域的實驗室操作,還有基于田野調查或需要與人接觸的社科研究。同時,由於航班限制和入境管控,一些研究人員無法回到所在機構或外出參與交流。

早在5月,拉斯克獎宣布取消今年的獎項,本年度的被提名者,會自動轉入2021年的提名名單中。拉斯克獎始於1946年,每年授予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因其很多獲獎者此後會獲得諾貝爾獎,因此被譽為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的這一決定,被認為是「諾獎風向標」今年不再指向了(詳見: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 不指風向了...)。

因此,諾獎將如約到來的消息令人振奮。

最近出爐的 「引文桂冠獎」,為諾獎發布做了一輪預熱。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Analytics)宣布了2020年「引文桂冠獎」,有24位科學家入選。該獎項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經濟學獎,致力於通過學術搜尋引擎數據預測諾獎得主。至今,300多位獲獎者中已有54人得到諾獎。

至於諾貝爾獎,這一最受矚目的獎項,六個獎項每年由四個機構評選和頒出。其中,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負責,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負責,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負責,這五個獎項都屬於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獎項,由諾貝爾基金會頒發;而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其獎金來自瑞典中央銀行撥付給諾貝爾基金會的捐款。

按照慣例,獲獎人名單將於每年10月上旬公布,並於當年12月10日——也就是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逝世紀念日——舉行授予獎牌、證書和獎金的頒獎典禮。除了和平獎在奧斯陸頒發以外,其他獎項都在斯德哥爾摩頒發。

今年,新冠疫情讓諾獎頒獎典禮有了特殊安排。諾貝爾基金會於9月22日表示,頒獎儀式將取消傳統的音樂會等慶典,改為線上舉行。

屆時,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將發起線上頒獎儀式,連接全球各地的獲獎者。主辦方表示,在這特殊的一年,獎牌和證書很可能要靠瑞典駐相關國家大使館或獲獎者所在大學轉達給本人了。

今年是《知識分子》報導諾獎的第六年。這個長假,我們除了一如既往提供優質報導,還將聯合騰訊新聞對獎項公布全程直播,邀請重量級嘉賓,對獲獎結果現場解讀。

疫情帶來社交隔離,但物理的距離無法阻止我們對科學的期待。

歡迎鎖定《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官方微博,知識分子官網,共同見證諾貝爾獎這一年度科學盛事。


參考資料

[1] This year’s Nobel Prizes are soon revealed and the celebrations will adopt new format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ess/#/publication/5f69faa76138b0000405b072/552bd85dccc8e20c00e7f979?&sh=false

[2]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https://www.sohu.com/a/420195810_267106

[3] As labs move to reopen, safety worries abound.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6/1190

[4] Moving academic research forward during COVID-19.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6/1190

[5] 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不指風向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256179357

[6]諾貝爾獎風向標「引文桂冠獎」出爐:華人教授戴宏傑入選 . https://www.sohu.com/a/420400648_260616

相關焦點

  • 諾獎黃金周來了
    》也將繼續帶來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報導與解讀,分別是5日的生理學或醫學獎,6日的物理學獎和7日的化學獎,一起與讀者朋友共度 「諾獎黃金周」。拉斯克獎始於1946年,每年授予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因其很多獲獎者此後會獲得諾貝爾獎,因此被譽為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的這一決定,被認為是「諾獎風向標」今年不再指向了(詳見: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 不指風向了...)。因此,諾獎將如約到來的消息令人振奮。最近出爐的 「引文桂冠獎」,為諾獎發布做了一輪預熱。
  • 一流物理學的傳承與發展:文化、學派、風格和諾獎
    海森堡和泡利分別獨享1932年和1945年的物理諾獎。索莫非的學生中獲得諾獎的除了泡利和海森堡,還有博士生德拜和貝特,博士後鮑林、拉比、馮·勞厄。貝特1967年得諾獎。薛丁格和狄拉克分享了1933年的物理諾獎。
  • 一流物理學的傳承與發展:文化、學派、風格和諾獎
    1922年獲得諾獎。玻爾去世後,紀念他誕辰80周年時,研究所改名為玻爾研究所。 海森堡和泡利分別獨享1932年和1945年的物理諾獎。索莫非的學生中獲得諾獎的除了泡利和海森堡,還有博士生德拜和貝特,博士後鮑林、拉比、馮·勞厄。貝特1967年得諾獎。2016年得諾獎的索利斯是貝特的學生 [4],也就是索莫非的學生的學生。索莫非自己被提名諾獎84次,可惜沒有得到。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本文來源:經緯書局、知識分子、弗雷賽斯北京時間2020年10月7日下午,諾貝爾獎委員會做出了選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夏彭蒂耶因「研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饒毅、魯白爭議,創新與轉化是否都應該獲得諾獎?
    對此,《知識分子》兩位有生物醫學背景的主編(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清華大學教授魯白)意見大相逕庭。兩位都認同張鋒年輕有為、聰明勤奮,且在兩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CRISPR-Cas9基因修飾技術和光遺傳學。這兩項重要工作被公認值得獲諾獎。
  • 2019年諾獎的爭議:第二位華人現身談貢獻
    「我通過微信群 (了解到諾獎的新聞) ,同時也有學者圈的朋友通過微信轉發給我,」 江秉華對《知識分子》表示, 「得知這一消息,我當時的心情是非常高興的,我之前在博士後期間做的 HIF-1 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公眾的認可。」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這無疑擴大了諾獎候選者的範圍。 物理諾獎的新時代來臨,顯示諾獎的科學哲學觀取得突破,對數學物理或基礎理論物理更友好,甚至可以是不能直接實驗驗證的極端或終極情形的研究。物理諾獎在不同領域的分布也在調整。彭羅斯為什麼獲諾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剖析. 知識分子,2020-10-15[3] 施鬱.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今年諾獎官方文件裡解釋,彭羅斯的獲獎成果就是這個奇點定理。 因此,按照諾獎傳統,霍金本來是有機會獲得諾獎的。在2017年諾獎公布前和霍金去世後,我都說過霍金可以以此分享2017年物理學諾獎 [4,5]。可惜這沒有發生。
  • 五個中國殺手與川普同獲「搞笑諾獎」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獲得「諾獎在今年的搞笑操作中,川普分享了搞笑諾獎「醫學教育獎」。令人「興奮」的是,國人這次也並未缺席,五位殺手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套娃式分包操作喜提了今年的「管理科學獎」(見本推送的最後一條)。
  • 商周與《知識分子》:出道即巔峰?| 編輯部的故事
    那年我把自己寫的一個短篇小說《你有幾套房》投稿參加 「新語絲網絡文學獎」,雖然沒有獲獎,但被選登在《新語絲月刊》上。當時我已經步入了不惑之年,但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被發表,那種欣喜至今都還記得。後來每年都會投稿參加新語絲舉辦的 「網絡文學獎」 和 「網絡科普獎」,也陸續獲過獎過。幾年積累下來,在《新語絲月刊》上發表了三十餘萬字的作品。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屆時他們的身份會不會成為諾獎科學家呢?讀者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預測。預測正確者將獲得WLF官方周邊。Clarivate致力於在全球提供值得信賴的信息和洞察力來推動創新發展
  • 諾獎解讀|黑洞的發現源自好奇心,如今它又在驅使我們走出地球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彭良友教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儲祥薔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飛虎教授就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變遷、為何諾獎出乎意料地連續頒給同一領域等話題進行解讀。,比如第一個發現X射線的倫琴,在X射線基礎上,電子、分子甚至生物的病菌、病毒、DNA等,得諾獎可能多達20多位學者;第二,有些實驗室群聚效應非常明顯,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文迪學實驗室,到目前產生了近30位諾獎獲得者,另外是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英國多數獲獎者是在上世紀30、50年代。
  • 2020年諾獎精彩解讀:人類終將跑贏病毒,相信我們能戰勝新冠
    祁海老師,您是做免疫學方面研究的,您覺得諾獎的評選和今年的全球緊急衛生事件關聯有多大?,諾獎提名應該在2020年年初就已經確定了,那時候疫情剛剛開始。當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同醫學、治病救人還是非常有關係的,所以歷史上有非常多的獎是直接和救死扶傷是有關係的,比如說第一屆諾貝爾獎,也就是1901年給了Emil Von Behring,他是德國人,發明了血清療法,當時他用動物血清來治病,就是我們說的百白破。現在新冠也用血清療法,適合用恢復期病人的血清來治療,實際上原理是一樣的。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奇聞:諾獎過時了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來了。從10月5日至10月1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陸續公布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文章的題目雖然用的是問號,但說的卻是諾貝爾獎跟不上時代了……文章結尾是這樣陳述:「走過近120年的歷史,諾獎顯得老邁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但是,在科學已遠不是顯學,科學家比起文藝、體育明星,比起賈伯斯、比爾•蓋茨這些創新家(企業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差很多的當代,每年的諾獎公布和頒獎,還能使媒體較為廣泛地報導,讓社會大眾覺得科學還很重要,科學還有某種神聖或神秘感,這個獎項對科學還有一定的正面效用。
  • 2020,諾獎將至
    在9月23日揭曉的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2020年「引文桂冠獎」中,有一項也與免疫學相關的研究成果。獎勵頂天立地的諾獎科學成就,彰顯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諾獎精神?郭鐵成認為,諾獎精神有三個方面。「一是科學精神,即邏輯理性、觀察實驗、質疑證偽、自由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奧秘。
  • 諾獎理財啟示錄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由於諾獎組委會始終聯繫不上得獎者之一的米爾格羅姆,他的鄰居,同為諾獎得主的威爾遜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響門鈴,這也讓兩人喜提了「諾貝爾獎得主被鄰居告知自己的獲獎」的微博熱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