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與《知識分子》:出道即巔峰?| 編輯部的故事

2020-10-11 知識分子

pixabay.com

- 編者按 -

今年9月,《知識分子》創刊五周年。應《知識分子》編輯部邀請,《知識分子》專欄作者、免疫學學者商周回顧了他寫作的歷程,以及與《知識分子》的故事。


撰文 | 商 周


2018年11月2日,我第一次用筆名 「商周」 在《知識分子》公眾號上發表作品,那篇題為《科學家的司機》的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在大學工作的司機的故事。因為長期的耳聞目染,初中沒有畢業的司機郭師傅在講述食道癌研究不僅如數家珍,而且邏輯清晰、層次分明。這個和新聞熱點無關、缺乏名人效應的科學故事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在《知識分子》公眾號上有68.9萬的閱讀量,也收穫了大量的點讚和留言。

在發表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曾經在一段時間裡有一個錯覺,認為寫出傳說中的 「10萬+」 的文章不難。但從那以後到現在,我卻再也沒能重複出《科學家的司機》的奇蹟。

《科學家的司機》一文在公眾號上的閱讀數據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明白,類似這樣的可遇不可求的精彩故事,我可能再也寫不出來。

難道是 「出道即巔峰」?

不是的,因為這不是我發表的第一個作品,更不是我寫作的開端。

我的業餘寫作開始於2012年,題材很泛:閒適的時候,寫一些隨筆;作為一個收藏愛好者,常常記錄心得;為了回答一些有關科學和醫學的問題,也會做一些科普;要是有了好的素材,還會編出一個小說來。但這些文章都只放在個人的空間裡,沒有多少讀者。

直到2014年,我才第一次發表了文章。那年我把自己寫的一個短篇小說《你有幾套房》投稿參加 「新語絲網絡文學獎」,雖然沒有獲獎,但被選登在《新語絲月刊》上。當時我已經步入了不惑之年,但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被發表,那種欣喜至今都還記得。後來每年都會投稿參加新語絲舉辦的 「網絡文學獎」 和 「網絡科普獎」,也陸續獲過獎過。幾年積累下來,在《新語絲月刊》上發表了三十餘萬字的作品。

因為在中國大陸訪問不了新語絲網站,2018年初我想把自己的科普文字介紹給國內的讀者。那時我還沒用微信,也不知道公眾號,於是我把《該死的免疫系統》(該文獲得了2015年第四屆新語絲網絡科普獎)投給了國內一家知名的科普雜誌。這篇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病原體的角度來描述人體免疫系統的文字,我個人依然以為是自己的科普代表作之一。

那家科普雜誌的編輯對這篇文章也很認同,說發表應該沒有問題。但過了幾個月後卻沒有了進一步的消息,我再寫郵件去詢問,得到的回覆是稿件在外審後被拒了。拒稿的理由是文章裡面 「詛咒」 的文字可能會讓讀者不快,有把科普視同 「兒戲」 之嫌。

隨後我再投稿到幾家紙質的科普雜誌,但都沒有回音。

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在網上讀到了一篇《為了一個沒有B肝的中國》的文章,作者是《知識分子》專欄作者、資深科學記者王丹紅女士。這篇優秀的作品讓我心生敬佩,也因此知道了《知識分子》。

那是2018年7月,《知識分子》的網站還沒有開通。因為找不到投稿郵箱,我把一篇洋洋灑灑1.6萬字的《諾貝爾獎裡的免疫學》直接發到了饒毅教授在北大的郵箱。

幾個小時後就收到了饒毅教授回覆:「謝謝」。沒有稱呼,沒有問候,沒有署名,甚至沒有一個標點符號,只是在回復的同時轉給了《知識分子》的編輯。

饒毅教授的 「謝謝」 兩個字給了我希望,但之後卻也又沒有了下文。「謝謝」 兩個字可以看作是對稿件的認可,也可以理解為拒稿的禮貌。2018年9月,我給《知識分子》的編輯發郵件詢問,得到的回覆是稿件被接受了,只是需要做一些精簡。

2018年9月23日,這篇文章被精簡到了1萬字以內,以《諾獎的金礦:這個領域獲15次諾獎》為題發表到了《知識分子》旗下的《科學春秋》公眾號上,這成為了我和《知識分子》聯繫的開端。

那年10月,我用上了智慧型手機。國慶節後訪問了河南科技大學,在返程時從洛陽到鄭州機場的路上和司機郭師傅有兩個小時的交談。在和郭師傅談論食道癌的時候,我對這位老人充滿了尊敬,用手機拍下了這張照片,當天深夜成寫了《科學家的司機》一文。

郭師傅和他的車(攝影:商周)

雖然這篇文章很受歡迎,在公眾號號上有近70萬的閱讀量,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知識分子》刊登這篇文章之前,我把這個故事也放到了自己的空間裡,近兩年過去之後,這篇文章累計只有67次的閱讀。

空間裡《科學家的司機》一文的閱讀情況

同一篇文章在空間裡和公眾號上的閱讀量上的巨大反差,說明了平臺的重要。所以,我想借這個機會向《新語絲》和《知識分子》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

除了平臺,我還要向編輯和讀者表示感謝。

編輯的作用不僅在於對文章的修改,讓它變得規範和流暢,更重要的是編輯了解讀者的需求,這對科普作品來說至關重要。關於這一點,我想用一個數據來說明。

我在《知識分子》上發表的文章的閱讀情況

上面是我在《知識分子》上發表的近60篇文章的閱讀情況。其中近三分之一是編輯的約稿,三分之二是我個人的主動投稿。在閱讀量的中位數上,我自己投稿的作品只有2.9萬,而編輯約稿的作品達到了6.5萬,兩者的差異非常顯著。

對於一名科普作家而言,來自讀者的幫助也是不言而喻的。這有點像把自家的土特產放到農貿市場的情形:當顧客滿意而給出讚揚時,這種鼓勵會讓人去努力做得更好;當顧客冷落或者提出批評意見時,這的確會讓人有些尷尬,但這些尷尬能讓人發現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而進步。

「缺乏科學精神的世界趨於昏暗,知識分子在那裡點燃了燭光。」

—— 商周 免疫學學者


在這篇慶祝《知識分子》創刊五周年的文字裡,我之所以花這麼長的篇幅來回顧自己原本不值一提的寫作歷程,是因為除了向平臺、編輯和讀者表示感謝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個人願望:希望有讀者在看到了我這微不足道的經歷後,也能加入到傳播科學的道路上來。中文世界的科普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依然非常欠缺,不僅科學知識普及不足,更需要科學精神的弘揚。

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這也是《知識分子》五年來一直努力堅持在做的事情。

行文到最後,我要回答編輯提出的一個問題:知識分子的涵義是什麼?

我個人的答案:缺乏科學精神的世界趨於昏暗,知識分子在那裡點燃了燭光。

《知識分子》正在全面徵集優秀科普作品。如果您也想和商周老師一樣成為《知識分子》的作者,歡迎發送作品到editor@zhishifenzi.com,我們的編輯會在第一時間回復您的郵件。期待您的來信!

相關焦點

  • 遊戲王出道即巔峰的黃金國,和召喚師進行組合
    大家也知道,黃金國作為新時代新崛起的卡組,一直以來不論在野區還是主流競技場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出道即巔峰一出來卡組的完善程度和打法都非常的新穎以及強悍。黃金國卡組出道即巔峰,這句話真的不是蓋的,它一出來就引發各方的關注,我在野區也經常遇到黃金國,畢竟作為新起之秀,很多人都非常喜歡使用這個新卡組,並且他本身的戰鬥力也不錯,也受到了各方的青睞我是比較推崇去使用黃金國卡組的,畢竟使用這個卡組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
  • 哪些作品主角出道就是巔峰
    巔峰流則是出道即巔峰,而在巔峰流裡也分兩種,一種是扮豬吃虎,開始裝作普通人的樣子,其實實力已經是到達絕頂,一種是出道即巔峰,高調展示自我,一直到全書結束。現在的小說裡第一種扮豬吃虎的很多,高調炫耀的已經很少見了。其實扮豬吃虎跟成長流有些類似,開始遇到的都是一些小角色,後來隨著敵人越來越強大,主角的實力和他背後的勢力也逐漸展露出來。
  • 《夢幻西遊》電腦版:星系少女火爆全網,出道即巔峰!
    如今,這支剛剛成立不久的超人氣夢幻女團已經成功收穫無數粉絲,可謂是出道即巔峰。作為《夢幻西遊》電腦版的首支召喚獸女團,星系少女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夢幻西遊嘉年華期間,星系少女給大家帶來了她們的出道首秀,一首《滿城雪》驚豔四座,瞬間火爆全網。
  • 謝孟偉出道即巔峰,如今成譁眾取寵的「小丑」,背後苦衷令人唏噓
    當時在娛樂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甚至謝孟偉還參加採訪坦言:「如果你覺得我在罵你,那你就是娘」,這件事情成了他口碑逆轉的轉折點,不少網友紛紛開始指責他多管閒事,當然當時支持謝孟偉的人也有很多,畢竟以前演員都是先演戲再出道,現在演員大多數是先出道再演戲。
  • 劉燁:出道即巔峰,《血色浪漫》後娶洋媳婦,演技下滑惹粉絲吐槽
    很少有明星像劉燁這樣讓粉絲又愛又恨,遙想當年,剛出道的劉燁在海巖劇大火的時候趕上了《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本以為已經是巔峰了,沒想到又遇到《血色浪漫》這個更高峰。大眼睛充滿靈氣,大鼻子匯聚財氣,五官特別分明,讓觀眾過目難忘,可以說先天優勢和後天運勢讓劉燁一個人全佔了。
  • 華彩少年》正式官宣,最終成團4人出道即巔峰,導師引發全...
    華彩少年》已經正式官宣,看到文案後,很多網友激動了:出道就是巔峰! 如果能從這檔節目中脫穎而出並成功出道的話,在娛樂圈中的資源或許會成為具有國家特性的,在一些正式的大型的場合可能都會被邀請演出了
  • 出道即巔峰,小將龐俊旭連贏4局,5-2橫掃小鋼炮馬克·艾倫
    但第2站比賽歐洲大師賽便一路戰勝羅比·威廉士、霍金斯打進16強,可謂出道即巔峰。
  • 盤點《爐石傳說》中的4個爬行者,1個出道即巔峰,1個堪比橙卡
    hello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爐石傳說》中的4個爬行者,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奇形怪狀的妖魔鬼怪,他們各個都是版本熱門,一個出道即巔峰,一個在競技場中堪比橙卡。
  • 出道巔峰,一書成神,介紹三位天才級別的網文作者
    網絡小說的市場越來越大,投身其中的作者也越來越多,幾乎大神級別的作者幾乎都是慢慢成長最終爬上高位,卻有幾位作者,出道即巔峰,一書成神,就推薦一下這些作品(都是近幾年的新人)諜影風雲>尋青藤第一本小說,主要是關於諜戰的故事,主角穿越回到過去,除內奸,加入抗戰,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為人民出一份力。
  • 秦杉《巔峰對決》助陣秦昊 上演《中和裡1段》的感人故事
    在1月11日播出的《巔峰對決》總決賽中,惠英紅、佟大為、李冰冰、秦昊正式角逐本年度總冠軍。而秦杉作為秦昊的助演也參與了本次總決賽。在本次巔峰總決賽中,秦杉作為助演加入決賽中,和秦昊一起出演作品《中和裡1段》。在這個故事中扮演奶奶去世後,就一直照顧、陪伴秦昊的社區義工。
  • NINEPERCENT出道一周年
    經過全民製作人的網絡投票4月6日九人男團蔡徐坤,陳立農,範丞丞,黃明昊,林彥俊,朱正廷,王子異,王琳凱,尤長靖NINE PERCENT正式出道。他們不僅有精緻的外表,性格也十分有趣,經常被粉絲調侃「相聲男團」。
  • 科學家的司機 | 商周
    在短暫的車程中,郭師傅通過與專家學者的交流與溝通,積累了豐富的學識,就像那個著名的「愛因斯坦和他的司機」的故事一樣。這兩個故事主要的不同是:愛因斯坦和他司機的故事很可能是虛構的,而司機郭師傅是真實的。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
  • 許倬雲:中國知識分子的四種類型
    大批中國知識分子流寓美國,何炳棣、黃仁宇、楊聯陞、徐中約、周策縱,餘英時、杜維明、李歐梵……許倬雲與他們亦師亦友,時相往還,共同奠定了海外中國研究巔峰期的基石。 1999年,許倬雲在匹茲堡大學退休。此後,他便開始全力寫大眾史學。「我覺得既然我們老百姓要問老百姓生活上的問題,我們學歷史的就應該有交代。」
  • 商周金文中的古代世界_文化中國_中國青年網
    該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0餘件,從文字、藝術、歷史、社會、禮儀、信仰等不同角度解讀青銅禮器,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領略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的金文智慧。在此,謹從金文角度對商周古代世界加以解讀,以饗讀者。
  • 調查顯示中國需戰略知識分子 部分學者質疑提法-知識分子 戰略...
    因為,一般知識分子致力於解決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即技術性的、對策性的問題,戰略知識分子則關注和思考戰略性的問題,雖然在數量上經常是屬於少數。  基於戰略知識分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作用, 大家普遍會關注戰略知識分子。一般而言,戰略知識分子都具有遠大的抱負,以關注公共事業、公共福利為己任,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憂國憂民的情懷。
  • 有關知識分子的定義
    文學知識分子,他們趁著人們不注意把自己看作獨一無二的「知識分子」。——C.P.斯諾一知識分子的定義不計其數,筆者即見過數十種。無論是觀點的製造者、傳播者、消費者,還是某個俏皮說法的供應商——類似意見超市的龐大貨架上一隻只漆色鮮亮的罐頭——都可以自稱或被說成是知識分子。
  • 30歲實現人生逆襲,美出顏值巔峰
    出道多年,戲紅人不紅安悅溪,原名安靜,1989年6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因從小喜歡唱歌跳舞,上學後便在舞院的附中學歌舞專業。她很有演藝天賦,一次偶然的機會劇組來學校挑選角色,一眼便相中了這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之後多次做客串演員,後來漸漸喜歡上表演。2007年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
  • 林俊傑出道至今每年的黑馬歌曲
    作為在華語樂壇以天使般嗓音出名的歌手,林俊傑的成功的來的並不那麼容易,其實他是新加坡的歌手,但是他卻以一種只屬於自己的曲風徵服了華語樂壇,他的嗓音高亢純亮又不乏力度,裝飾轉音精準,和聲音色統一,咬字嚴絲合縫又保留了大量唇齒音的細節,融合了電子,R&B,輕搖滾等頗有力度的風格,唱出了「明亮」和「跳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其出道至今每年的黑馬歌曲。
  • 錢理群|擔憂「革命勝利了,知識分子卻毀滅了」是世界知識分子歷史...
    撫今追昔,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知識分子面對歷史的巨大變革,有著諸多的想像與選擇。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逃脫時代的「改造」與浩劫。而今反思,他們在一個新生政權摸索前行時的思考與記錄,卻孕育著今日中國觀念、體制、心理、話語方式等等諸多方面的重要命題;他們歷經滄桑又必須堅守的東西,則是今日彌足珍貴又稀缺的知識分子精神能量。
  • 商周時期四柱形銅器簡介
    網絡配圖洛陽北窯西周墓地位於洛陽老城北郊,出土玉器即包括牛形四管式調色器、柄形器、戈、鏟、璜、觿、魚、鳥、蠶等。其中的牛形四管式調色器(M14∶8)於1964年出土,灰白色玉,圓雕作伏臥狀。圖9 西周 牛形四管式玉雕調色器通過商周時期四柱形器的演變可知,這類銅器造型在商代到西周早期流行,對於推崇三代銅器的清乾隆皇帝而言,能如此準確製作四柱形爐,並加以將四柱形造型推廣到瓶與盒,共同組成瓶爐盒三事組合,可能有商周時期四柱形銅器作為模仿的母形,筆者在《西清古鑑》等古籍中未查到四柱形器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