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中國知識分子的四種類型

2020-12-06 騰訊網

許倬雲先生,國際知名歷史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先生是江蘇無錫人,1953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史學系,1962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人文科學哲學博士學位。 曾擔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任,1970年赴美,任教於匹茲堡大學迄今。

許倬雲是不幸,一出生就因肌肉發育不良,不良於行,終身依賴雙拐。他又是幸運的,十九歲拄著雙拐走進臺大歷史系,七年裡陪伴他學習的老師,是李濟、董作賓、沈剛伯、李宗侗、凌純聲、芮逸夫……這些學界泰鬥。在關鍵時刻對他伸出援手的,是傅斯年與胡適兩位先生。

1957年,許倬雲赴美求學,適逢美國的漢學研究的恢弘時代。大批中國知識分子流寓美國,何炳棣、黃仁宇、楊聯陞、徐中約、周策縱,餘英時、杜維明、李歐梵……許倬雲與他們亦師亦友,時相往還,共同奠定了海外中國研究巔峰期的基石。

1999年,許倬雲在匹茲堡大學退休。此後,他便開始全力寫大眾史學。「我覺得既然我們老百姓要問老百姓生活上的問題,我們學歷史的就應該有交代。」這便是他寫《萬古江河》的初衷:從文化的角度講「中國」的形成,也是近年來在中國出版的一系列「說中國」、「說歷史」圖書的初衷——為老百姓寫史。

許倬雲「說中國」系列經典合集

《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複雜共同體》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中國文化的精神》

《觀世變:論中國文化的特質》

《問學記:從知識到智慧的追尋》

掃碼即可購買

歷史上的知識分子

文 | 許倬雲

來源 | 《知識分子:歷史與未來》

知識分子的四種類型

北宋的張載,與王安石同時代。他曾說過四句話: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可以說是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期許,同時也是中國知識分子應有的四個方向或維度。

張載像

我在這裡稍做扭曲,將張載所說的這四個方向,轉化成知識分子的四種類型。中國的知識分子,大致離不開這四種類型,而且這四種類型之間可以互通:有的人兼顧兩個類型,甚至更多;有的人只在一種類型中做得很好,卻顧不到其他方面;絕大多數的人屬於某種類型,但未必符合他對自己的期許,更不要說是別人對他的期許。

第一類是「為天地立心」,也就是解釋自然現象和宇宙意義,包括生命的意義、古往今來的意義等。張載說:天地本來無「心」,要人給它立個「心」。廣大空間為「宇」,無時無往為「宙」,要人去解釋宇宙,這屬於理念的維度。所以,這一類型的知識分子是理念上的哲學家。

「為生民立命」者,屬於實踐的維度。我把它扭曲解釋成為一般人尋求他們生命的存在。這一類型的知識分子,是把理念付諸實踐的執行者,也許是官員,也許是社會領袖。

「為往聖繼絕學」,也屬於實踐的維度。他們想辦法擴大並傳承所學,總盼望後來的人能學得比自己更好。每一個教書的人,都希望自己學生學得比自己更好,就屬於這一類型。

「為萬世開太平」,屬於理念的維度。我扭曲解釋說,這類型知識分子能提出一個理想境界──理想的社會、理想的生活或理想的人生態度,盼大家往那個方向走,並且用這些理想來針砭、批判、矯正眼前所見不合理的地方。假如沒有長遠的理想目標,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得很好,也許就糊胡塗塗過了下去。當有一個理想境界懸在那裡時,我們才知道距離理想境界還有多遠。這個類型的知識分子,可以是革命者,想把現有的秩序推翻,朝理想方向走去;也可以是改革者,認為現在不符合理想,定個方向一步步改好它。這些人無論做得好壞,其主要動力是把人類推向更好的境界去,而「更好」兩個字,可以是吃得更飽或活得更快樂,當然有各種不同的定義。

董仲舒像

秦漢以後,政府的文官系統基本上是以讀書人為最主要來源。偶爾有些徵服王朝,會以馬上英雄作為幹部,但最常見的仍是以讀書人擔任文官。這些文官可列入為「為生民立命」的類型中。

至於董仲舒,可列為「為天地立心」型,其天人感應系統是把當時所知的各種知識,歸納成博大複雜、幾乎無所不包的解釋哲學。這一系統的解釋哲學,可批判之處很多,但董仲舒的努力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之前,也有過《呂氏春秋》、《淮南子》做過類似的解釋工作,但規模之龐大,涵蓋面之廣泛,都沒有超過董仲舒。當時《禮記》的〈禮運大同〉,提出一個理想的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一境界,到今天還是做不到,幾千來年,許多人打著「天下為公」的旗號,做著「天下為私」的事情。〈禮運大同〉這一章,就是我剛剛在第四個類型中談到的理想境界。除了〈禮運大同〉,也有如「桃花源」等其他的理想世界。不論從大的社會或小小區,我們都曾經有個理想的境界懸在那裡。

努力尋求、實現上面所提的四個維度,是知識分子自我期許的常態。有人努力於哲學的思考;有人在文官系統工作,作為「良吏」;有人在教學方面努力,作為「良師」;也有人想建設大同世界、桃花源。幾千年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基本上是在這幾個維度裡努力著。

知識分子努力的目標

凡是時勢比較好的時候,例如開國之初,有些知識分子會努力於全盤性討論,會投入解釋新秩序,如董仲舒一類人物,即有著理想志業的第一個類型的知識分子。

另一方面,凡是碰到困難或挑戰時,抗議的第四個類型的知識分子出現最多,如東漢黨錮。東漢的讀書人把儒家懸為理想,針砭政治的敗壞、權力結構的腐敗、皇權無限的膨脹、宦官挾皇權的作威作福,於是他們形成抗議運動,成千成萬的學者投入其中,卻都被禁錮――即歷史上的「黨錮之禍」。明朝的東林黨也一樣,一般讀書人陶醉在科舉制度下,只想過自己的生活,卻有另一批人懸著儒家的理想針砭當世,起來抗議政治敗壞,百死不辭。

東林書院

當其他文化系統進入中國時,中國也會提出一些新想法作響應。

漢末到南朝,佛教進入中國,挑戰了中國的文化系統,讀書人發現:中國習慣的王朝制度有說不通的地方;董仲舒那套,也有許多問題,不能自圓其說。於是,大家不斷進行討論:靈魂是滅還是不滅?精神是存在還是不存在?一個出家人既然已經出家了,是不是要向俗世君王敬禮?俗世君王可不可以統治不屬於統治範圍的出家人?這種情形,就是當一個已經固定了的大系統,碰到外面的挑戰時,許多讀書人會投入其中,參加辯論,去做這一非做不可的事情。

又如,唐朝初年,貞觀、武則天時代到開元,政治清明,對外接觸也非常多,老百姓過得不錯,正如杜甫的詠嘆,說人民富足,遠遊不必帶糧食,也沒有安全問題。但是「漁陽顰鼓動地來」,霓裳羽衣就必須停下了,從此唐朝一落千丈。

等到唐朝稍微安定下來,韓愈就開始討論人生還有沒有更重要的事?政治之外究竟有沒有更高的境界?這一波討論,一直延長到南宋。唐宋的學者,建構了一個偉大的思想體系,即後來中國的理學。南宋朱熹和明代王陽明,又把韓愈的系統加以精密重組,其中王陽明將中國思想體系重組成為一個精密的唯心論。由董仲舒到王陽明,可看出許多中國的知識分子在理念的維度中不斷努力。

韓愈像

在文官系統中做事,有沒有好的人?歷史上確實是有不少人寧可丟官,也要為老百姓做事。有很多讀書人為官,成了「勞臣」,一輩子辛辛苦苦,只為完成任務。

遠的不說,就以我家遷到無錫去的祖先為例:他做了一輩子苦官,哪裡有水災、旱災,就被派到哪裡去。他以七十二歲高齡,在三伏天的淮河流域,踩在水裡督導修堤,回到岸上還要放糧賑救災民。他從二十五歲到七十二歲,辛辛苦苦一直工作到死前一個月。他官不算大,但一輩子做了他該做的事,到死不過得到「國之勞臣」四個字。

此外,歷史上冒死諫諍的諫官也很多。勞臣、苦官、諫官,都是文官系統中「為生民立命」的人。至於教書的,那就更多了,很多三家村學究教出了無數的好學者,許多平凡的私塾老師教出第一等視野的人物。曾國藩的老師,沒什麼名氣,就屬這一類人物。

因此,我說前述的這四個方向或維度,是中國讀書人努力的目標。

許倬雲說中國歷史經典系列套裝

掃碼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許倬雲:中國究竟是什麼?
    [摘要]華文好書評出2015年5、6月新書榜單榜,歷史學家許倬雲新作《說中國》入選。到底何為「中國」?許倬雲嘗試對中國做一次「化學定性」分析。歷史學著作,怎用化學研究手段?「兩份氫、一份氧合起來是水;水既不是氫,也不是氧,乃是一個新的東西。水的變化,可以從固體到氣體,三態俱全,分析其內涵,以及分析其變化,彼此無法擺脫開的。」許倬雲此番生動的比喻也恰到好處地解釋了《說中國》的副標題——「一個不斷變化的複雜共同體」。
  • 許倬雲:世界性的問題是人找不著目的,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在一期許知遠的《十三邀》中,許知遠對話了大師許倬雲,許知遠問:這個西方的世界對您來說,確實在非常不可逆轉的衰落嗎?它會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呢?88歲的大師許倬雲憂心忡忡地說:現在我大概看得出來,會打架的人,會組織的人,有錢人,頭臉人物的聚集,吸收新的血液,正在加強。在我看來是不好的,這個就變成了少數寡頭政治,繼續延續端到檯面上來。
  • 許倬雲:人文與科學之間的樊籬必須拆除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歷史學家許倬雲的文章《人文與科學之間》。在許倬雲教授看來:「學科的界限其實是暫設的,尋求知識的過程不過在設法了解自己及觀察四周的世界;許多學術的術語,也不過是我們為了方便觀察而設計的視角而已。」
  • 調查顯示中國需戰略知識分子 部分學者質疑提法-知識分子 戰略...
    你們提到的戰略知識分子提法,我第一次聽說。人才是第一資源、戰略性資源是基本共識,戰略性人才資源,說法有,可以了解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有關內容。建議再仔細斟酌此概念。  喬新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在我看來,中國學者大體上可以分為知道分子、知識分子和公共知識分子三種類型。
  • 楊奎松:中國知識分子是如何消失的?
    中國近代史研究員楊奎松在華東師範大學的一次演講當中的主題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這一演講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很多人因他的演講開始討論關於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些問題。  很多人覺得中國現代知識分子正在慢慢消失。
  • 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
    一般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    化合反應簡而言之即為「多變一」,意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典型例子有:單質+單質=化合物,例:3Fe+2O2=Fe3O4;單質+化合物=化合物,例:2CO+O2=2CO2;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例:CaO+H2O=Ca(OH)2。
  • 會議︱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新問題、新視域與新方法
    許紀霖:「五四知識分子通向列寧主義之路」25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許紀霖教授為研修班學員作了題為《五四知識分子通向列寧主義之路》的精彩講座。講座伊始,許紀霖教授強調,這篇文章採用了「歷史與邏輯同一」(黑格爾、馬克思)以及「理想類型」(韋伯)的方法。
  • 費孝通:堅守知識分子風骨與情懷
    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成立,費孝通出任所長。圖為費孝通(左三)與社會學研究所的工作者一起合影(資料圖片)今年是費孝通先生(1910.11-2005.4)誕辰100周年。費孝通始終認為自己「老來依然一書生」,用自己的一生堅守知識分子的良心與骨格。
  • 調查顯示中國需戰略知識分子 部分學者質疑提法
    你們提到的戰略知識分子提法,我第一次聽說。人才是第一資源、戰略性資源是基本共識,戰略性人才資源,說法有,可以了解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有關內容。建議再仔細斟酌此概念。  喬新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在我看來,中國學者大體上可以分為知道分子、知識分子和公共知識分子三種類型。
  • 伺服器租用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哪四種
    打開APP 伺服器租用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哪四種 眾一互聯 發表於 2020-03-13 16:55:52 伺服器租用分為物理伺服器租用、雲主機租用、虛擬主機租用、VPS伺服器租用四種類型,下面我們就來幫助大家詳細了解這四種租用的優勢和區別。 1.物理伺服器租用,物理伺服器租用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實體伺服器。這類伺服器主要由IDC服務商提供,用戶只需告知所需硬體配置即可。如果沒有相應的硬體配置,服務商也可以進行配置採購,儘量滿足用戶的產品需求。
  • 許倬云:偉大和複雜的天然秩序前面,人類要學會謙卑
    9月24日在高山大學、許倬雲說歷史(公眾號:hsuhistory)、美國厚仁教育集團聯合出品的許倬雲「十日談」第八期部分內容整理而成。回到中國來說。中國自從遭遇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後,失去了主權、失去了領土、失去了自尊,開始西學東漸,模仿西方。第一階段是買船艦,第二階段是造船艦。第三階段是到抗戰前夕,我們要組建立由自己的科學家參與的龐大的隊伍,來尋找許多終級問題的答案。
  • 濾波電路四種基本類型
    打開APP 濾波電路四種基本類型 發表於 2017-11-01 17:53:13   濾波電路四種基本類型   濾波器有低通濾波器、高通濾波器、帶通濾波器和帶阻濾波器四種基本類型,理想濾波器的輸出在通帶內與它的輸入相同,在阻帶內為零。四種理想濾波器定義如下。   (1)圖10.1(a)是理想低通濾波器,它允許低頻信號無損耗地通過濾波器,當信號頻率超過截止頻率後,信號的衰減為無窮大。
  • 【中國科學報】知識分子的楷模
    作為上世紀80年代知識分子的宣傳典型,蔣築英的故事感動了整整一代人。1982年8月,《科學時報》(《中國科學報》原名)在國內首家刊發本報記者高景泰和宋世綿獨家採寫的有關中年知識分子蔣築英事跡的長篇通訊《獻身祖國光學事業的忠誠戰士》,在國內引起震動。此後引發各新聞媒體連續報導。
  • 有關知識分子的定義
    可行辦法是,找出一種類型,我們除了稱他們「知識分子」,用別種名稱都有欠完整。以陳寅恪為例,當然可以稱他「大知識分子」,但叫他教授、學者、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或國學大師又有什麼不妥呢?同理,把錢學森說成科學家或「中國飛彈之父」,肯定比泛泛的「大知識分子」更能概括其成就。中學老師或公司會計亦然,兩者已然構成指向清晰的名稱,無需「小知識分子」一詞來畫蛇添足。
  • 鈦及鈦合金的二元相圖的四種類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鈦及鈦合金的二元相圖的四種類型鈦及鈦合金的二元相圖的四種類型:1、第一種類型與α和 β均形成連續互溶的相圖。鈦、鋯、鉿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層電子構造一樣,點陣類型相同,原子半徑相近。這兩元素在α鈦和β鈦中溶解能力相同,對α相和 β相的穩定性能影響不大。溫度高時,鋯的強化作用較強,因此鋯常作為熱強鈦合金的組元。2、第二種類型 β是連續固溶體,α是有限固溶體。有 4 個:Ti-V Ti-Nb Ti-TaTi-Mo系。
  • 許倬雲:不應當放任歐美文明獨擅未來人類共同文明的發展方向
    今天分享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國歷史學家許倬雲在新世紀伊始對20世紀及之前中國文明形態的回顧、以及對21世紀的前瞻:「這是另一次的轉折契機,我們不必只在某一文明的立場發言,卻也不應當放任今日為主流的歐美文明獨擅未來人類共同文明的發展方向,其他文明(亦即中華、印度、伊斯蘭……文明)皆各有其值得取擷的文化資源,我們也應將這些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納入未來的共同文明。」
  •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摘 要:本文以《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為文本,試圖通過中國十七年電影中女性知識分子的形象,來分析知識分子這一形象在十七年大的政治文化意識形態背景中的表現。 關鍵詞:十七年電影; 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意識形態構建 一、中國十七年電影的含義及其產生背景 首先,中國電影在繼承三、四十年代進步電影和解放區革命文藝兩方面傳統的基礎上,開始了新的徵程,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十七年,簡稱「十七年」,其發展特點是:艱難曲折、大起大落。
  • 中國聯通王光全認為5G網絡中需要應用到四種類型的光模塊
    打開APP 中國聯通王光全認為5G網絡中需要應用到四種類型的光模塊 水易 發表於 2019-11-06 10:16:08 日前,在亨通光電召開的「2019 iCity 5G智慧應用高峰論壇暨亨通光電新品發布會」上,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部主任王光全發表「面向5G網絡和應用的光模塊技術」的主旨演講。
  • 今天,《知識分子》三位總編輯要說什麼?| 知識分子五周年
    》創始人、總編輯,生物學家 我希望《知識分子》是中國科學家、與科學相關的學術界進行理性討論的平臺。五年來,它在這方面做到了中國最好,但可能是因為可以比較的標準不夠高,今後應該做的更好。而在國內,也有一種自大的想法,認為美國沒什麼了不起,中國「厲害了」。甚至完全否認我們長期以來得益於西方國家的先進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學習了別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劃時代的巨變,應該如何凝聚社會共識,促進中國進一步的改革和發展,尤其是作為重要支撐力量的科技創新,這也是我們《知識分子》願意和各界有識之士共同探討和推動的議題。
  • 《我的世界》MC海底生成的四種動物,最後一種至少具有四種類型!
    《我的世界》MC海底生成的四種動物,最後一種至少具有四種類型!海底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屬於非常特殊的一種生物群系,玩家們現在比較熟悉的就是海底遺蹟,我的世界未來版本將會更新海底世界。小編「我尚的大世界」下面就介紹一下《我的世界》海底生成的四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