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世界性的問題是人找不著目的,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2021-01-15 滄浪大江

在一期許知遠的《十三邀》中,許知遠對話了大師許倬雲,許知遠問:這個西方的世界對您來說,確實在非常不可逆轉的衰落嗎?它會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呢?

88歲的大師許倬雲憂心忡忡地說:現在我大概看得出來,會打架的人,會組織的人,有錢人,頭臉人物的聚集,吸收新的血液,正在加強。在我看來是不好的,這個就變成了少數寡頭政治,繼續延續端到檯面上來。信仰、求智、民主,這個都在萎縮,全在萎縮,所以歐美世界要下去了。現代世界似乎都陷入了某種精神危機,人無法安身立命……

許倬雲,江蘇無錫人,1930年生,歷史學家,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先後執教於臺灣、美國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臺灣"中研院"院士。學貫中西,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

他說:歐美文明,兩個泉源,一個猶太的上帝,一個希臘的求智,這兩個合在一起開啟了基督教的世界。相信有了神,神會歸納出一套盡善盡美的天地在那裡。因為它盡善盡美,所以有跡可循。我們只要去追,按照最高的理性去追,可追得出來。所以,理性是找到進步最好、最優秀的方法。

雅利安人、印歐民族從今天高加索山底下,黑海邊上,水草豐美的地方養馴了馬匹,發展了騎射戰鬥,也發展軍事民主制度。打仗,每個戰士都有意見,都有權利說話,掠奪的戰果,大家平分。就是自由,個人性,個人主義;平等,共分掠奪的戰果;勇武進取。這幾個就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精神,歐美基督世界的原動力與支撐他們的信仰,使得歐美在最近五百年在世界獨霸。

但是,現在神死亡了,神被揚棄了,本來結合大家一起做的宗教信仰、族群的聚合,都因都市化的關係在散開。這些背景下,現在全球性的問題是,人找不著目的,找不著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於是無所適從,尤其今天網絡媒體,每個人彼此影響,但是難得有人自己想,聽到的訊息很多,不一定知道怎麼揀選。

這段對話應該是2018年的,當時許先生88歲,大師終究是大師,看問題的角度和眼光讓人覺得不是一般的牛,從2020年的疫情開始,給大眾一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歐美世界似乎整體都在撕裂,疫情之下,就像大水過後,誰在裸泳一清二楚,當我們看到中美關係變化的原因時,就會看到美國民粹主義帶來其國內政治撕裂,在未來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民粹主義是誰都無法迴避的力量!野火燒後,新木叢生。

如今又是幾年過去了,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格局都在重新洗牌,重新定義,歐美世界的精神危機似乎更甚一些。

談到中國文化時,許先生說:中國世界以人為本,沒有上帝,天心是人心。盤古就是人,左眼太陽,右眼月亮,頭頂是青天,腳底是大地,身上的血脈是河流,骨骼是森林,這個盤古就是象徵,是天地人三才,人為貴。沒有人的眼光,沒有人的知識,沒有人的情感,沒有人的智慧,就沒有天地。

這個是中國的好處也是中國的缺陷。最大發生的副作用,中國人講倫理,講人跟人的關係,社會關係,各種親疏關係,各種尊卑關係,上下關係,這個就構成了一個優勢跟弱勢之間的差別。使得我們沒有辦法解放自己,也綁住了我們自動自發的精神。

許先生講:人要找歸宿,要找理想境界,我們要想辦法拿全世界人類曾經走過的路,都要算是我走過的路之一,要有一個遠見,能超越你未見。我們要想辦法,設想我沒見到的地方,那個世界還有可能是什麼樣。

今天的教育,教育的是凡人,過日子的人,今天的文化是一個打扮出來的文化,是舞臺式的文化,是個導演導出來的文化,而今天日子過得太舒服,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

許先生的意思大概就是希望我們有寬闊的胸襟,要看到我們沒有看到,要想到未知的知識,只是現在的人似乎都太浮躁了,科技的進步導致了人心的浮躁,大家不能更多的靜下心來去思考,不光是普通人,甚至包括很多學者,都變成了檢索工具。

許知遠:那應該怎麼應對這樣的時代呢?如果一個人不甘心,他的力量又那麼微薄,他怎麼應對這樣一個潮流呢?怎麼自我解救呢?

許先生又講:所有的追尋,理想、義氣、欲望,到了最後都是是虛空,所以我理解的人是這樣子,人生的局面就是虛空,只有認識虛空,才能擺脫。山谷裡面花開花落,沒有人看見它,那花白開白落了,因為它不在我們理解的世界裡面。我的歷史觀,個人的地位最小,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長一點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長一點的是經濟,比經濟稍微長一點的是社會,時段最長的是文化,更長的是自然。

但是現在是新的理想沒有出現,舊的理想被放在一邊。我們現在的知識分子,是網絡知識分子,是檢索機器,不是思考者。自古以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階段——軸心時代,那個時代每個文化圈都冒出人來,提出問題,不是答案,歷代都有人跟著想,做註腳。但是現在做註腳的人越來越少,答案太現成。今天的大學教育令人失望,美國大學教育也是,最大缺陷,零碎。

我們怎麼重建知識分子的傳統?

許倬雲說:這個使命今天的大學是不能完成了,但是今天的書刊、訊息、搜索工具只要肯用心,一個人可以從最起碼的閱讀能力,思考訓練底子上自己摸索出道路來。孔子時代不能做到的事情,在董仲舒時代做得到。

文明是一代一代傳遞的,不僅僅是書寫,或者抽象的圖像,它是人和人之間直接的接觸,親密的感受,體會,這是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成為這個傳遞系統的一環。一千個人一萬個人中,只要有兩三個人,聽到他耳朵裡邊去,聽到他心裏面去,我也滿足了,你也滿足了。

聽大師對話,與文化接近,努力做一個思考者,引用許先生話較多,感謝您的閱讀、點讚、關注、評論!

相關焦點

  • 許倬雲:中國究竟是什麼?
    儒家在宋代「結晶化」失去彈性騰訊文化:理想國在北京舉辦了《說中國》讀書會,歷史學者楊念群在會上談到:「儒家在宋朝以後才真正佔據中國的主導地位,宋以前儒家地位不高,對地方社會影響非常小,沒有太多證據證明地方社會的普通老百姓知道什麼是儒家,儒學沒有機會往下滲透。
  • 許倬雲:中國知識分子的四種類型
    許倬雲先生是江蘇無錫人,1953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史學系,1962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人文科學哲學博士學位。 曾擔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任,1970年赴美,任教於匹茲堡大學迄今。 許倬雲是不幸,一出生就因肌肉發育不良,不良於行,終身依賴雙拐。
  • 梁漱溟: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人們常常愛問: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義?不知同學們對於這一類的問題想過沒有?如果想過,其答案為何?要是大家曾用過一番心思,我來講這問題就比較容易了,你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我的話。 我以為人生不好說目的,因為目的是後來才有的事。我們先要曉得什麼叫做目的。比如,我們這次來興安,是想看靈渠,如果我們到了興安,而沒有看到靈渠,那便可以說沒有達到目的。要是目的意思,是如此的話,人生便無目的。
  • 許倬云:偉大和複雜的天然秩序前面,人類要學會謙卑
    許倬云:天文學跟其他的科學一樣。我們念書的人一輩子從測驗、從量度、從統計、從觀察去找現象,再逐步把許多散亂的現象歸納成一團、一串,找出幾個簡單明了的定義來介紹大現象、複雜現象初步的理解,給大家鑰匙。自古以來,對天的崇拜代表了人希望懂得天,在人的禍福之際,希望天能夠懂得哪裡是我們的禍,哪裡是我們的福,避免我們的禍,迎來我們的福。人類常常太自傲了,在天的前面才謙虛。大宇宙一直在變,人類要更加謙虛、更加自信,不要過分自大、不要過分自傲。
  • 人生迷茫,找不到方向怎麼辦?你需要考慮清楚這些問題
    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怎麼辦?你需要考慮清楚這些問題 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自己,前路一片迷茫,不知道做什麼才能夠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這很正常。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讓自己感到迷茫的時刻,但怎麼主動去調整自己,啟動思考,讓自己走出困境,才是積極的做法。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他說:「我不知道要什麼,也不知道活著幹嗎?做什麼都覺得沒有意思。」其他的朋友似乎只顧著吃飯沒有反應,也許大家沒有注意他在說什麼。我立刻打斷說:「你提到的可能是無意義的問題,但是現在讓我們好好的吃飯吧。」接著大家又開始熱烈地說著吃著。在我看來,那個朋友無意間掀開了人生真相的一個破洞,剛好被我看到,然後慌忙補上,談笑之間,已是驚心動魄,幸好聚餐還能得以繼續進行。
  • 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終極問題
    文 / 劉宇思Angela01在我很多文章裡,我一直強調「找到自己」、「知道自己要去何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重要性。因為,人生的所有問題,從根源上來說,都可以歸結為這個終極問題。不信我們來看看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1.職業問題,也稱為生存問題和發展問題。
  • 找工作幾個月,沒技術沒能力,也沒愛好,不知道做什麼
    「找工作幾個月,沒技術沒能力,也沒興趣愛好,不知道做什麼。怎麼辦?」這是網上一個熱門問題。原話是這樣說的:「去年畢業的文秘專業,本身沒什麼技術性的專業,又加上有點內向,文員基本不找,後來找了個新媒體運營,混混沌沌地做了幾個月,學了一點皮毛,8月辭職了。
  •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我們先不去思考對我們本人來說人生中什麼才是意義,對大學生來說,維持社會關係和獲得更好的教育,是兩件普遍接受的、有意義的事情。追求良好的社會關係和更高的學位,這樣的人生就會有意義。大部分人都會同意的是,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是快樂的。生活的意義和快樂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人生的意義
    確實,這個問題或者說這個話題是個折磨人的東西,看上去好像很深奧,但好像又沒什麼卵用;或者有的人會說看上去沒什麼卵用,但實際是具有指導思想的高大上的東西。也有部分人認為人活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普通人偶爾在腦中浮現這個疑問,或者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 接近50%的初中生上不了高中,不讀書的人生,出路在哪裡?
    這些上不了高中的學生,最終他們都去哪裡了? 其實,這並不難猜,他們的去處不是職高,就是社會。 看到這個,覺得有點難過。倒不是說進入了普高就是人生巔峰,去了職高就是萬劫不復。 只是在1比1的數據中,我們看到在讀書這條路上,似乎走進了某種怪圈。
  • 迷茫的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毫無意義,這要怎麼辦?
    與其把時間花在多認識人上面,不如花時間提高自己的個人價值。4:少「巴結」多「互助」和「提攜」:投資和我們層次相仿的人,大家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互助」關係。另外提攜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就好比低價買入潛力股,這類股票才是真正能讓人賺大錢的。所謂迷茫,其實是一種畏難情緒。
  • 仙翁洩天機:對於絕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
    社會走得太快,都沒有停下腳步等一等世道人心,慢慢的仁義道德和禮義廉恥,以及人們的心靈,已經追不上這個時代了。即使有人也想過要停下來看一看,思索一番,可是生活又不允許。現代人基本上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除了錢其它都可有可無,恐怕連自己最需要什麼都不知道。
  • 賈伯斯:我人生中,最有智慧的一句話,它幫我找到人生的意義
    我不厭其煩的講遮蔽性,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必須從各個維度清晰的認識它,因為只有看清楚你的敵人在哪裡,有什麼特徵,你才知道你要如何去應對它。愛比克泰德:「在這個世上,我們都是囚徒,被囚禁在現世的肉體之內」。叔本華說:「人雖然可以為所欲為,但卻不能得償所願」。
  • 內涵深刻的人生感悟良言,如果不導演好自己,怎能悟透人生的意義
    一 * 世界太大,生命太短,如果不導演好自己,怎能悟透人生的意義?二 *餘生沒那麼長,不用一味的付出,去慣得寸進尺的人,請忠於自己,活得像最初的模樣。三 *我們曾為生命的脆弱而唏噓,為疾病而憂心,為死亡而驚懼,為世事的無常而慨嘆,為人生的坎坷而憤懣,為事業的失敗而頹喪。
  • 認同進化論等於否定人的價值和意義
    人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人今天活在這個地上是為著什麼?這些問題一直在人的頭腦裡,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並且回答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找到答案,人生就會覺得非常可憐、非常虛空。受中國教育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人是從猿猴進化來的,這在那些不相信神的人心中似乎已經根深蒂固。真的是這樣嗎?人難道甘心把自己與動物同等?揭開迷霧見真相。
  • 淺談一下人生的意義
    有人說,人生不過是在有限的時限內找一個留在這個世界的藉口罷了。當時限到了,或者說不再需要藉口了,也就是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了,所以所謂的意義,只不過是你內心的貪念而已。說得好聽點兒是理由,不好聽的話就是一個貪字。貪即欲。欲,就是意義。有人說,萬物都會歸於寂滅。
  • 用PM方法論,思考人生目的、手段、指標
    作為產品經理們會思考:我的產品有什麼問題,怎麼優化達到目的?我做的每個功能和策略的意義在哪?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思考:我怎麼樣把一件事做好,把一門課學好,把一輩子過好?現在做的事情有意義嗎?每個人是自己人生的產品經理,本文是想分享我把從產品經理策劃需求和分析業務時得到的啟發,應用在人生上的一些思考,來解答這2個問題,裡面涉及到三個關鍵詞——目的、手段、指標,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 人生的意義:想清楚這3個問題,你就能比別人早一點覺醒,深思!
    誰的人生沒有過迷茫的時刻?從18歲後,我有過大塊大塊的迷茫時刻,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路怎麼走,身邊的世界熙熙攘攘,卻跟我無關。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知道前途在哪裡,那種焦灼感,是十分折磨人的。
  • 真害怕半夜夢到你,回想起曾賦予過我人生的意義!至離我而去的人
    求求你你們別再問我這樣的問題了你要去哪裡你快樂嗎你幸福嗎你在做什麼你想知道嗎我用告訴你們謝謝你們看笑話的關心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也很想知道世界好大大到每一次呼吸都讓我感到在和別人爭取權利世界好小小到我們並沒有說再見就已經別離承蒙時光厚愛讓我在短暫的生命裡用一段時間認識你不負歲月囑託讓我在有限的相遇裡用真心選擇忘記你別再回來我承受不起第二次打擊這對話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