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走得太快,都沒有停下腳步等一等世道人心,慢慢的仁義道德和禮義廉恥,以及人們的心靈,已經追不上這個時代了。即使有人也想過要停下來看一看,思索一番,可是生活又不允許。
現代人基本上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除了錢其它都可有可無,恐怕連自己最需要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也不怪這時代,怪只怪,人心多浮躁,恐怕唯有那龍鳳之才,才能免於隨波逐流吧。
對於絕大多數人,如果沒有機緣和悟性,不到臨終的那一刻,終究都無法靜下心來審視自己,也無法知道人生的意義。
在這裡,我們特別引入一個歷史故事,來啟發對大家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古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人稱亞歷山大大帝,他一生從未打過敗仗,而且在30歲時,就已經創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要論其功業,恐怕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屬於鳳毛麟角了吧。
可就是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卻在一次出徵的途中因為感染惡疾,而英年早逝,在他臨終以前,留下了為後世廣為傳頌的「三個遺願」,如下:
第一、我的棺材必須由最厲害的醫生抬回去;第二、當我的棺材運回國都時,沿途的道路必須灑滿我寶庫裡的金銀財寶;第三、我的雙手必須放在棺材外面,讓大家看得見;亞歷山大大帝的部下們,都留下了傷心的淚水,卻也十分困惑。其中一位部下便緊握住亞歷山大的手說:「尊敬的國王,您說的這些我們一定會嚴格遵照執行,但是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亞歷山大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微顫著雙唇說道:「我要讓世人們知道,我剛剛領悟到的三個教訓。
讓醫生運送我的棺材,是想讓大家知道,沒有任何一個醫生,能夠治癒所有的疾病。要從死神中奪回生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希望大家能珍惜生命。
而在沿途道路上灑滿金銀珠寶,是想啟示大家,即使我賺了再多金銀財寶,到死亡的那一刻,我什麼也帶不走,追名逐利,到最後都會是一場空。
至於要把我的雙手展露在棺材外,是想警戒世人,我們都是雙手空空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而最後,我們也終將還會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
這就是亞歷山大大帝臨終的遺言,也是帶給我們的啟示,可以這麼講,在某種程度上,人生不過就是一場旅行,世間萬物可歸我們使用,卻不歸我們所有,我們拿多少,最終就要還多少,那既然不是我們的,我們又何必那麼辛苦?
很多老人在人生道路的最後幾個月裡,都會不自覺地審視自己的一輩子,有寬心,有記恨,也有放不下,但是當咽氣之後,所有的所有都是空。
正如那首《世人歌》:「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有的人是為了生存的需求,有的人是為了欲望的滿足,可是終究逃都不過一個「食盡鳥投林,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宿命,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
絕大多數的人一生一世都沒有看清自己的模樣,而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以及他人對你的定義中,你又何曾真正拷問過自己內心的需求,為自己尋找一個精神的歸宿?
很多人至死都沒有向塵世之外看一眼,眼前的柴米油鹽蒙蔽牽絆了雙眼,很少去思量人生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更不知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自己的因果,自己了卻而已。
當你還在為溫飽奔波時,你根本不會去理會塵世之外的事,但是當你實現一定的財務自由之後,反觀自己來時的路,而有所思考時,你才會有所覺醒。原來人生的很多意願與選擇,都是被因果業力牽著鼻子走的。
芸芸眾生都在為物質的欲望,亦或是生存的煩惱而碌碌奔波,極少有人停下腳步去思索人生,更不知內觀內求,終日伸出手心不停索取,卻不知想得必先舍,想外豐裕而必先內自足。
佛稱我們的世界為娑婆世界,意謂缺憾不完美,是充滿痛苦的。眾生就是如此在世間中顛倒無明,於匆忙歲月中渾渾噩噩白了頭,留下無盡遺憾。
很多人可能直到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的那一剎那才會發現,原來那些我們曾經苦苦追求的其實一文不值,而那些我們輕易拋棄的卻無比珍貴,但是如果我們非要是等到那時才醒悟,可就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