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0-12-06 筆尖兒愛寫作

世界上的事兒就是這樣,無論多麼高的山,也有鳥飛過去;無論多麼密的網,也有魚鑽過去。——莫言

《晚熟的人》吸引我注意有兩點,一是這部作品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十年後首部作品,想看看莫言的新作品;二是書籍的標題,「晚熟的人」帶著希望和寄託,想看看「晚熟的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首先,在看這部新作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作家,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代表作品,《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

其次,我們了解一下新作。

《晚熟的人》是莫言創作十二篇中短篇小說的合集,其中包括《左鐮》、《晚熟的人》、《鬥士》、《賊指花》、《等待摩西》、《詩人金希普》、《表弟寧賽葉》、《地主的延伸》、《澡堂與紅床》、《天下太平》、《紅唇綠嘴》、《火把與口哨》。

其中《晚熟的人》位於合集第二篇,它主要講述一個叫蔣二的人,他以及他家族裡的人,都是「晚熟的人」。

「晚熟」表現人在小時候以及年輕的時候好像不明事理,對於身邊發生的事情渾渾噩噩,不明就裡。等到有發揮自己才華平臺時,表現出人意料的膽量與智識,成就一番事業。

接下來,我們以小說《晚熟的人》為例,看看「晚熟的人」與作者莫言的關係,與我們的關係。

01 「晚熟的人」寄託著對生命的希望

「只有這蔣二,不但存在著,而且脫胎換骨、返老還童、智慧大開,於是我明白,與他相比,我才是真正的傻瓜。」

蔣二年輕遇到「危險」時,因他傻都靈巧地避開,沒有殃及自身。當合適的機遇來臨,蔣二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將其一生的大智慧運用其中,錢賺得盆滿缽滿,由一個傻乎乎的人搖身變成一個會交際,會生意,能夠左右逢源的人。

原因歸結於蔣二是一個「晚熟的人」。從這個意味上說,「晚熟的人」是說那些很晚才懂事,並有所作為的人。

這其中蘊含著一種對人生,對生命繁衍不息,大器晚成的希望。

對於莫言來說,諾貝爾文學獎不是寫作的結點,而希望是起點。我想,莫言寫這樣一篇短篇,其中深層意義不僅在於這是一篇文學作品,本身自有人性的暗含或影射。還有一層含義在於暗指自身的希望所在。

什麼才叫晚熟?人到中老年仍然可以重振旗鼓,相比較年輕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才華正等待著時機,等待著機遇,等待著平臺施展。

所以,莫言通過這篇短篇也寄託著一種寫作希望,曾經都已成為過往,「晚熟」還有無限的希望,影響更為深遠,更偉大的作品還待明天。

尤其想到我們自身。讀這本莫言作品時,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是「晚熟的人」 ,所以想要看看這部作品到底講的是什麼。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那是因為我們也是心懷希望的人,對明天,對未來充滿無限的想像,心中充滿希望的曙光。

我們希望自己真的是「晚熟的人」,然後有朝一日可以智慧大開,事業有成,實現理想。

02 「晚熟的人」有一種睿智、謙虛的態度

「那就是: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耳不忘、過目成誦、婚宴變明、禿頭生毛。」

說起「晚熟」,又有「早熟」。「早熟」是一個人成功的象徵,我們一般會認為一個人如果有天賦,小時候或年輕的時候就會顯山露水,成才成功也是要趁早。

這樣的想法來源對於年齡的解讀,年輕時力大無窮,精力旺盛,可以做成大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力不從心,精力不如過往的情況,所以距離成才成功漸行漸遠。

而現實情況是,大器晚成的人比比皆是。我想這個原因在於對於生活經驗,人生經驗的積累上。

「晚熟的人」幾乎用前半生的時間去觀察和領悟世事,雖不是蔣二口中「我不是裝傻」,卻也因為「傻乎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或者有過傷害因自身「傻乎乎」,不往心裡去,所以對其傷害微乎其微,卻讓他領悟到一些道理。

經過多年的生活經驗積累,也就是經過一個量變的過程,恰好遇到一個機遇,從而一躍而起,施展才華和智慧。

從哲學角度來說,凡事皆有因果關係,沒有誰一夜之間,從「傻」變聰明,也沒有誰一朝成功歸因於奇蹟,這只不過外人看上去神乎其神。

其中必有經年累月的想法或經驗積累。從這個角度看,「晚熟的人」有一種睿智、謙虛的態度。

所以不要輕視我們人生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你知道「早熟」的人有很多,但你還不知道誰是「晚熟的人」,誰是那個一直以來都是睿智、謙虛的人,因為他們可能是厚積薄發「晚熟的人」。

03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既然沒有「早熟」,希望都能成為「晚熟的人」,這是一個追求自我,成為更好自己的希望和過程。

一、人生是一個長度單位,「晚熟的人」是生命的後半段旅程

莫言描寫蔣二和小說中一群晚熟的人物,都是以生命的長度來看待的,和給予評價的。

比如,對於「蔣二」這個人物,是從小看到大,小的時候又呆又傻,長大之後沒有改觀,有了平臺和碰到機遇之後「晚熟」的才華展露出來。

所以《晚熟的人》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即使人生暫時失意,也沒有關係,誰又知道將來自己不是「晚熟的人」呢?

同時也不要因現在的榮耀沾沾自喜從而止步不前,誰又知道將來更好的機遇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呢?

二、「晚熟」有度,過猶不及

「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

蔣二是「晚熟的人」,所以他的膽子屬于越來越大的類型。

蔣二建設的滾地龍拳擂臺和滾地龍拳展覽館是非法用地,「這地方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劃出的『滯洪區』,可河水斷流已經三十多年了……」

蔣二「晚熟」到後來有過猶不及之勢。所以說,「晚熟」可以,施展才華可以,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如果一個「晚熟」、才華橫溢的人,把心思用在其他沒有價值的,或對社會有害的事情上,或膽子大過了頭,超越正當渠道的界限,那麼還不如不「晚熟」。

這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健康完整的人格,要比大器晚成更重要。

我們期待成為「晚熟」的人,希望明天會活得更好,而這恰恰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無論我們是否經歷過「早熟」,或者經歷多次「晚熟」,都是過程中的環節,而衡量我們人生質量的是:當我們回首往事時,沒有憾事,依然心懷美好。

相關焦點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是飽經風霜歷練而晚熟的人,唯此方可堪當大任
    如果說早熟是一份迫不得已的擔當,和需要自己撐起自己的勇氣,那麼晚熟就是拋開世界的追趕,為自己的人生儲備更多力量的勇敢,就像莫言說的,晚熟更代表了求心求變,不願意過早故步自封的一種精神。哲學家認為,晚熟的人更高貴。
  • 弗洛伊德:人終其一生都是和自己在較量,直至和解!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學家,是西方文化史上繞不開的人,西方的知識分子一般沒有不知道他的,因為無論你是研究什麼,研究政治、研究文學,神話、宗教、道德都繞不過他。《鐵達尼號》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船上,女主露絲問土豪:「你聽說過弗洛伊德嗎?」土豪回答:「弗洛伊德是誰?乘客嗎?」似乎在西方社會, 知不知道弗洛伊德已成為逼格高低的標準之一。
  • 軟科幻如何看待長生不老:是終其一生的幸運,還是永恆的孤獨?
    你不再是中國人、美國人、俄羅斯人或其他人。你的文化在這裡被拋棄了。」而軟科幻則從人文方面展示了所屬文化的形象,喬華的《犼先生:錦繡離人》正屬於這樣的作品。《犼先生:錦繡離人》深度反映了生命的存續與恐懼,文化的復興與沒落,情感的寄託與背叛這一系列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卻又矛盾存在著的,需要我們終其一生去追尋,去探索,去解答的種種生命之問。鳴犼錦繡的壽命可以長達萬年而不衰老,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便拋棄了他們。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首部小說集《晚熟的人》,讀後感受頗深
    一個偉大的作家,苦苦醞釀了好幾年的思想結晶,我們靠幾段碎片時間就讀完了。如果願意,我們可以用幾個月的時間讀完某個作家一生的作品。榨乾了這麼多偉人的思想精華,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想不優秀都難,所以說,「吸星大法」是真的存在的。說回《晚熟的人》,全書由12篇短篇小說構成,前八篇寫於2011年到2017年,最後四篇是2020年寫的。
  • 天子守國門,馬革裹屍還,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正名的永樂帝
    而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出身不高,得位坎坷,但是稱帝後,遷都北京,親守國門,數徵大漠,將瓦剌打的聞風而遁,自己最後也是死在了親徵的路上。朱棣的一生贊者有,罵的更多,可以說他精彩紛呈的一生都在拼命證明自己,也因為他的這份拼命,給大明打下了一片錦繡河山。
  • 推薦種植的三大晚熟桃子品種優缺點簡介
    桃,在水果種類之中可謂品種最為繁雜的品種之一,早熟中熟晚熟,毛桃油桃蟠桃,白桃黃桃,更是有許多桃子換一個地區就換一個名字,略有芽變就成為一個新品種被推廣。至於營養價值什麼的,咱就不多廢話了,因為凡是想要種植桃樹的,關心的只有兩個大方向,一個是經濟效益,一個是管理成本!
  • 經典語錄:成為更好的自己
    2、並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吶喊,也不是所有的愛,都可以表白,不要過分展現你的悲傷,因為,誰都沒有比誰生活得容易。3、人一生會遇到約2920萬人,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0.000049,所以你不愛我我並不怪你。4、絕口不提的喜歡,都從眼睛裡流出來了,然而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
  • 廣西南寧成為全國最大火龍果及晚熟雜交柑橘生產基地
    據「南寧日報」消息,南寧全市火龍果種植面積已超17萬畝,柑橘種植面積超過76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火龍果和晚熟雜交柑橘生產基地。以示範區為抓手,南寧市優化產業結構、強化要素集成,推動傳統農業向名、特、優、新多元化產業轉型升級,建成了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品牌化的農業生產基地,引領了火龍果、晚熟柑橘、茉莉花等優勢特色產業跨越性發展。橫縣茉莉花總產量佔全國80%以上、佔世界60%以上;全市火龍果種植面積超過17萬畝,柑橘種植面積超過76萬畝,我市成為全國最大的火龍果和晚熟雜交柑橘生產基地。
  • 《抓落葉》:終其一生,被愛不如自愛,從今天起放下包袱,愛自己
    從此這變成了他人生的每一天,他像觀察落葉一樣關注著周圍每一個人的期待。他處處讓著哥哥,聽從父母安排、勤勤懇懇工作、對戀人體貼入微,他不再理會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周圍的世界加速下沉,艾略特不斷追尋找逃離的方式,卻意外抓住了留下的希望。
  • 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到這6點,你將變得更好
    這本書就是廈九九所著的《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我們多一點時間放在關注和思考自己身上,自己的問題真正解決了,其它問題才會更好地解決,我們的狀態也會更理想。就像馬雲當年說的:當他開始關注自己,改變自己,生活就變得更好了。二、趁早覺醒早覺醒和晚覺醒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 一生都在「翻車」的翻車魚,連其死法都被人調侃
    翻車魚的一生似乎都在「翻車」,成年雌性翻車魚可以一次產下3億枚受精卵,但是最終可以長大成年的翻車魚確實寥寥無幾,據統計,3億枚卵最終能長到成魚的不及二百萬分之一。剛出生的小翻車魚只有2.5mm,而成年的翻車魚可以到3米多長,近2.3噸,成魚體重足足是幼魚的六千多萬倍!
  • 霍金一生都在尋找它——能讓霍金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秘天體
    史上最暢銷科普書《時間簡史》的作者,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生致力研究黑洞,他幾乎所有的理論貢獻都與黑洞有關,而幾乎所有關於黑洞的理論和定律也跟他有關,所以稱他為「黑洞之王在廣義相對論裡,預言存在一種天體,它表面逃逸速度等於光速,以致任何信息和能量,包括光都不能從其表面向外逃逸,這種天體被稱為黑洞,它的表面稱為視界面。
  • 仙翁洩天機:對於絕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
    對於絕大多數人,如果沒有機緣和悟性,不到臨終的那一刻,終究都無法靜下心來審視自己,也無法知道人生的意義。在這裡,我們特別引入一個歷史故事,來啟發對大家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生命價值的追尋。古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人稱亞歷山大大帝,他一生從未打過敗仗,而且在30歲時,就已經創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要論其功業,恐怕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屬於鳳毛麟角了吧。
  • 楊瀾:想要得到好的感情,先成為更好的自己
    01有一種人生的能量守恆定律很是有趣:一個人的一生所遇見的幸運與不幸都是有一定數量的,個人的福分是有限的。就像是「好馬配好鞍,寶刀贈英雄」,每個人在人生裡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不論是得到或者失去都端看個人的能力。人們想要得到怎樣的結果,就付出同等的努力,想要走到怎樣的位置,就要成為怎樣的人。
  • 知識體系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知識點: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前因後果:為什麼要搭建知識體系?為什麼搭建知識體系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基本上人人都有一部手機。我們很多的時間都花在手機上,變得非常的碎片化。我們每天都在被動的接受非常多的信息,但這些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我們必須有自我識別能力。吸收有用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的運用。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相當於美國用120年取得的成就。也就是說美國人三年取得的成就,中國人一年達到這個成就。同時對應的就是這個信息的接收速度是美國人的三倍。
  • 莫言沉寂8年後攜新作歸來: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便沉寂了8年,周圍很多人都說他已經江郎才盡了,更是驗證了諾獎魔咒——得了諾獎之後的作家都會陷入長時間的停滯,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直到2020年,莫言帶著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重磅回歸。
  • 肖戰,我們答應你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肖戰是一個很自律很溫暖的人。不可否認,自律和溫暖是他從小就有的特質。小時候的肖戰,就知道畫畫是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也知道為了拿獎一定要好好努力,所以長大後23歲轉行來到選秀節目的訓練舞臺上,他也不害怕,因為「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 陳玉光教授: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隻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美麗的「蝴蝶」
    美麗的蝴蝶(隨筆)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評價不同,但無論你怎樣認識這些問題,你對這個世界真的很重要,你的一言一行,你每天所做的一切,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 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
    可以讓一生的泉水不斷地冒出來,這也是生命成就。我決定走出北大的舒適區,出來了。就這樣,為了尋找生命的成就感,做更好的自己,俞敏洪跨出舒適圈,開始與自己死磕,最終建立新東方。那些放棄舒適圈的安逸,選擇開拓新事業的人?
  • 《遇見未知的自己》:學會原諒自己,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這像不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家庭、工作、愛情都沒有稱心如意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自己老天不公平、抱怨人生過於艱難。人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聰明的人很快就能從情緒裡走出來,轉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笨的人只會整天消極厭世,任由情緒引導著自己走向更壞的結果。文中的若菱抱怨過嗎?抱怨過,但是若菱非常幸運,一位老者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若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