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終其一生都是和自己在較量,直至和解!

2021-01-08 心理筆記

上期和顏值與才華並存的華生學習【行為主義發展理論】,今天開始學習著名的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學家,是西方文化史上繞不開的人,西方的知識分子一般沒有不知道他的,因為無論你是研究什麼,研究政治、研究文學,神話、宗教、道德都繞不過他。

《鐵達尼號》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船上,女主露絲問土豪:「你聽說過弗洛伊德嗎?」土豪回答:「弗洛伊德是誰?乘客嗎?」

似乎在西方社會, 知不知道弗洛伊德已成為逼格高低的標準之一。當然那時還沒有「逼格」這個詞,人們用的詞是「素質」。

電影《鐵達尼號》劇照

敲黑板,為了自己和對象,一定要認真學習今天的內容,以免當你遇到一位心儀的對象時,一句:「你聽過弗洛伊德嗎?」就把你淘汰。

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一書中,關於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發展理論,主要從三個方面圍繞講解:

一、心理發展的動力

二、心理發展階段

三、兒童焦慮情緒發展

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理論

一、心理發展的動力。

1900年,弗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出版,標誌著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誕生,弗洛伊德認為,個體心理的發展,特別是其人格的發展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鬥爭,相互協調的結果。

本我

1、本我類似於「無意識」,是最原始的本能,它是人格中最難接近的部分,也是最強有力的部分。比如餓是一種本能,渴是一種本能,性是一種本能等,這些都是我們與身俱來的,是自然而然就出現的。

本我受快樂原則的支配,即尋求最大滿足和最小痛苦,如果本我長期得不到滿足,人體就會產生緊張心理。

比如,剛開始肚子餓時我們並不會感覺很難受,但過一段時間就會坐立不安,再過一段時間身體就會出現不適反應。為了讓肚子餓這種狀態緩解,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去找食物,好讓我們恢復一個舒適的狀態。

弗洛伊德總結出本能的四個特徵:

(1)來源:即肉體的某種欠缺(比如口渴需要喝水,飢餓需要食物)

(2)目的:消除肉體的欠缺並重建內在平衡。(比如想要消除口渴的需要,想要消除飢餓的需要)

(3)對象 :即減少或消除肉體欠缺的事物(比如口渴去找水,肚子餓去找食物)

(4)原動力:即決定肉體欠缺的程度(比如去找水這個動作的執行強度依賴於我們餓了多長時間,到底餓到哪種程度。即動力來源於你對某些事物的渴望程度,你越渴望你的動力就越強,結合實際生活想一想就能大概明白。)

如果還不明白,我們來想像這樣一個場景:

在炎熱的三伏天,你已經持續工作了4小時,你突然覺得口乾想喝水(來源)。此 時你的第一個想法是喝水(目的),水就在離你身後3米遠的地方(對象)。

但手上還有一些工作沒有處理完,你覺得還可以再忍耐一會,於是繼續工作(有了來源、目的、對象 ,不一定會產生行動,即原動力不夠強)。

1個小時又過去了,口渴的感覺加劇,口乾上升到口乾舌燥,甚至感覺喉嚨都要冒火的程度,此時手上的事仍然沒有完成,但你還是立馬放下手上的工作,拿起杯子去倒水(原動力強弱程度依賴於個體對目的的需求程度)。

本能很多,但弗洛伊德主要研究兩種本能,一種是求生的本能,另一種是死亡的本能。

在個體心理發展中,本我的作用很重要,嬰兒幾乎全部處於本我狀態。他們無憂無慮,整天只要吃好睡好就不會吵鬧。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才會慢慢的從本我中發展出來。

自我

自我是意識的結構部分,弗洛伊德認為,作為無意識結構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與現實世界接觸,為了促進個體和現實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須通過自我。

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是全憑衝動隨心所欲的,所以常聽媽媽在耳邊大喊,不要玩水!會感冒!不要玩火!很危險!不要吃泥巴,不能吃!

觀察我們身邊1—2歲的小孩,是不是看到什麼就是碰什麼,拿到什麼就往嘴裡塞。但慢慢的,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就會考慮到行為的後果,考慮到環境的制約,這個就是自我。

自我遵循現實原則,即社會可能允許的範圍,它位於本我與超我之間。

超我

超我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良心,第二部分是自我理想。

弗洛伊德把本我與自我的關係用一個比喻形象地說明 ,本我是馬,自我是騎士,馬提供能量,騎士指揮馬前進的方向。

小結:如何理解本我、自我、超我

通俗來講,本我就是魔鬼,超我就是天使,自我就是老好人。他們三個天天在你耳邊吵,每個都想滿足自己,如果有一方對結果不滿意或一方佔了優勢,就會導致心理異常,一旦他們三個關係完全失調,就會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

本我是我們一出生就擁有的結構,它的主要特徵是自私、只想滿足私人慾望,想幹嘛就幹嘛,只要我開心就好。自我是在生命的頭2年裡才逐漸發展出的結構,它的主要特徵是既要滿足本我要求,又要考慮現實原則;而超我是在5歲左右才開始發展出來的部分,它的主要特徵是代表父母及社會的道德標準,以及他們「好壞對錯」的價值判斷。

比如你在路上走著走著,看到前面有位哥們的口袋裡滑出N張百元大鈔,你不是立馬奔跑過去把它撿起來,而是先要做一番爭鬥。

本我:「哇塞!天上掉陷餅啦!這麼好的機會,終於不用賣腎就可以買心儀已久的iPhone了,趕緊把RMB撿起來!」

超我:「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是不道德的,如果這樣做以後都不用見人了。」

本我和超我不斷吵吵著,「撿」!"別撿!「撿」!"別檢!.....................

他倆吵得不可開交時,自我這個和事老出來調和到:「還是把錢撿起來,還給那哥們,如果不這樣做,被人發現了,可能會被拍成小視頻傳到網上,到時就沒臉做人啦!把錢撿起來還給人家,或許這哥們會把錢分一半作為感謝也說不定,就算不分,被誇幾句,也算沒白做好事。」

自我這話,不但安撫了本我,還滿足了超我,最後都相安無事。所以說,人終其一生就是本我、自我、超我在不斷爭鬥,最後達成和解的結果。而那些情商高的人,就是自我修養高的人,他們能輕鬆的讓本我、自我、超我長期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你今天看懂了,也可以試著去認識自己的本我、鍛鍊自我,懂得超我,你的一身會過得幸福、開心得多。

NED

以上為學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初次心得體會,僅供學習交流!不代表以後觀點!

相關焦點

  • 《晚熟的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合適的機遇來臨,蔣二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將其一生的大智慧運用其中,錢賺得盆滿缽滿,由一個傻乎乎的人搖身變成一個會交際,會生意,能夠左右逢源的人。原因歸結於蔣二是一個「晚熟的人」。從這個意味上說,「晚熟的人」是說那些很晚才懂事,並有所作為的人。這其中蘊含著一種對人生,對生命繁衍不息,大器晚成的希望。
  • 弗洛伊德:別吵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
    (小時候是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一本《周公解夢》?)@劉綠洲 很多人都曾夢到過自己從某高處跌落……身體往往也會隨著自己在夢中墜落而產生一種感覺,心臟會忽然沉一下,皮膚麻一下,有點像坐過山車,這種感覺的原始材料來自於我們小時候被大人們高高舉起又忽然放下,也就是最常見的逗小孩的把戲「扔高高」。
  • 弗洛伊德總結一生的至理名言,句句深入人心!
    ——弗洛伊德7、夢的內容是由於意願的形成,其目的在於滿足意願。——弗洛伊德8、寧肯聽任自己失望,也絕不亂存奢望。——弗洛伊德19、在人的潛意識裡,人的性慾一直是處於壓抑的狀況,社會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規則使人的本能欲望時刻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中。——弗洛伊德20、夢的「顯露的內容」都與近期的經驗有關,「隱藏的內容」則與早期的童年經驗有關。
  • 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發展理論的區別
    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很大,同時他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是前者理論的繼承。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困惑主要來源於早期的童年時期壓抑的性衝動,並認為性是最重要的本能。他認為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為都受性本能的衝動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許多性慾階段組成的,他認為,每一個發展階段中都存在著可能引起衝突和矛盾的來源,如果能順利解決這些矛盾,個體會成功的走向成熟,否則,會對個體的人格造成久遠的消極影響。
  • 弗洛伊德的有些理論儘管讓人「很討厭」,但他讓我們理解自己是誰
    作為「精神病學之父」,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以來並不受一些人待見,因為他打破了禁忌,試圖將人們內心最深處最幽暗的部分挖掘出來,袒露人類非理性的部分,他讓我們質疑自己是誰。總之,我認為,一個為母親所特別鍾愛的孩子,一生都有身為徵服者的感覺。由於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並不避諱自己的「戀母情結」,但也是從母親那裡,他學會了對女性的尊重與接納。「我對母親的熱愛使我在一生中從來都沒有指責過女性背棄了我或欺騙了我。」
  • 弗洛伊德一生33次陪跑諾貝爾,卻1次都未獲獎,因為愛因斯坦反對
    二.弗洛伊德的成功三要素弗洛伊德之所以能功成名就,是因為他掌握了成功三要素,分別是:早立志、發現興趣和尋求幫助。01.早立志弗洛伊德年滿18歲時,就認為自己「肩負上天賦予的使命」,立志「一生要為人類的知識做出一些貢獻」。弗洛伊德心目中住著兩位英雄,分別是:哥白尼和達爾文。哥白尼創立了「日心說」,開創了天文學,是一位改變了人類宇宙觀的偉人。
  • 美南浸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羅尼·弗洛伊德新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
    (Ronnie Floyd)宣布,他的新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自己已經於12月感染病毒。在寫給支持者的電郵中,弗洛伊德解釋說自己在12月26日開始感覺不適並最終接受了檢測,但結果通知由於聖誕節田納西納什維爾爆炸而產生的動蕩而推遲送到。弗洛伊德稱:「雖然第一天帶給我最糟糕的症狀,且隨後幾天充滿了不像其他人經歷過的挑戰。單單靠著上帝的恩典,在上帝幫助我的時候,我每天都感受到祝福。
  • 天子守國門,馬革裹屍還,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正名的永樂帝
    而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出身不高,得位坎坷,但是稱帝後,遷都北京,親守國門,數徵大漠,將瓦剌打的聞風而遁,自己最後也是死在了親徵的路上。朱棣的一生贊者有,罵的更多,可以說他精彩紛呈的一生都在拼命證明自己,也因為他的這份拼命,給大明打下了一片錦繡河山。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心理發展理論的...
    作為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的,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兩人的理論常常以單選題例題的形式出現在考試中。那麼怎麼能將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階段說與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觀這兩個常考的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並得到分數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作為教資筆試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弗洛伊德和埃裡克森,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理論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具體如何進行區別呢?
  • 記住,你只能活一輩子,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中年人的生活真的是一地雞毛,誰也不敢得罪,誰都很難親近。有不甘,不願渾渾噩噩地過完這一生,可是每天都要面對諸多雞零狗碎。他們就像是漩渦,抽的我們無法自拔。也就在打牌的時候會亂叫地主,其他事情都是高度小心克制。我們終其一生,最後才會發現都是在和自己和解。一個人的自愈能力決定了她的幸福指數。我有一個朋友口頭禪是沒事多睡覺,有空多賺錢。但朋友之前並不是這樣一個灑脫的人。
  • 弗洛伊德很經典的語錄,教人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發人深省!
    今天讀了弗洛伊德的這段經典的語錄,很是感慨,因為這段語錄說的,我們都經歷過,但我們沒有什麼感覺,更沒有好好去分析一下,倘若也去分析一下,估計也分析不出弗洛伊德那麼透徹。可以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多少人都會感到過失望,都會因某事情曾失望過。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概念的概念,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組成:   「本我」來自人的本能,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追求各種個人慾望的滿足和追求個人利益實現的特徵;「超我」來自社會文化,是個體在成長經歷中已經內化為自身價值觀念的種種文化信念,往往以犧牲個人服從整體為主,甚至要求個體行為完全道德化,因而與本我相對立;「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處於社會生活的現實要求
  • 平克-弗洛伊德解散:一次遲到的確定
    平克-弗洛伊德  有的樂隊雖然一直「活著」,但在樂迷心目中,其實他們早就散了。平克·弗洛伊德就是這麼一支樂隊。也正因為如此,當8月17日樂隊對全世界宣布自己正式解散的消息時,反倒更像是一次遲到的確定,他們的歌迷終於有了名正言順紀念的機會。
  • 軟科幻如何看待長生不老:是終其一生的幸運,還是永恆的孤獨?
    你不再是中國人、美國人、俄羅斯人或其他人。你的文化在這裡被拋棄了。」而軟科幻則從人文方面展示了所屬文化的形象,喬華的《犼先生:錦繡離人》正屬於這樣的作品。《犼先生:錦繡離人》深度反映了生命的存續與恐懼,文化的復興與沒落,情感的寄託與背叛這一系列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卻又矛盾存在著的,需要我們終其一生去追尋,去探索,去解答的種種生命之問。鳴犼錦繡的壽命可以長達萬年而不衰老,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便拋棄了他們。
  • 精神病學之父弗洛伊德:沒有一個心理學家的內心是完好無缺的!
    弗洛伊德向來都是以簡單著稱,他只有三套衣服、三雙鞋子、三套內衣,這些衣服只能替換著穿。1873年,弗洛伊德以優異的成績考進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開學後第一學期僅開設兩門課程,醫學與化學,第二學期有解剖學、植物學、化學、顯微鏡實習和礦物學等。
  • 弗洛伊德和榮格極具深度的經典名言
    A,弗洛伊德「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幾乎沒有一項探討人性的問題沒有被他觸及過。他的學說影響了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流行心理學……弗洛伊德、達爾文和馬克思可算是20世紀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美國心理學家T. H.黧黑GIF1,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所有感覺自己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的心裡或許都有一個最無奈的痛點,一開始以為可以改變父母,後來以為至少可以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很久以後才發現,既沒有改變父母也沒有活出想要的人生,在與原生家庭曠日持久的對抗中,為何你始終沒有贏!小妮過去一直覺得在為自己而活,直到40多歲遇上婚姻危機,才開始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天才間的友誼
    如果非要說出相同點,那就是畫中的人物都有著被人難以捉摸的深情,並不友好,抵擋著現實。同樣有著光輝的家族史,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卻度過了大相逕庭的童年。父親是退役的上校,曾被授予女王勳章,開了一家馬場,但脾氣暴戾、為人霸道,對家庭實行軍事化管理,明知道培根對馬過敏,還強迫他練習騎馬,以增加其頑強的意志為理由,導致培根臥床不起。童年的夢魘不止如此,父親發現兒子缺乏陽剛氣,便常常命令手下馬夫鞭打他。培根不但越發厭惡這樣的家庭,還發現自己越發喜歡男性,熱衷穿女裝,迷戀對自己施虐的馬夫,和馬夫有了第一次性經歷。
  • 「請」弗洛伊德解讀《綠皮書》,也回答「黑人弗洛伊德之死」
    「攻擊者認同」更深層的解釋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的折磨讓自己感到非常的痛苦,因此會採用一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方式,也就是說採取和攻擊者一樣的方法,其目的並不是攻擊,而是為了讓自己不再感到弱小、疼痛,也不會有這種無助感,其實質是在對抗內心深處難以承受的這種痛苦。
  •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傳奇人物之弗洛伊德
    其理論不僅對心理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還對西方當代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歷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所開創的精神分析學派,迄今為止都是每個心理工作者必修的課程。但是,取得如此成就的弗洛伊德自己卻說:「我根本不是科學家,不是評論家,不是實驗家,不是思想家。從性格上來說,我是一個徵服者——一個冒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