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克-弗洛伊德
有的樂隊雖然一直「活著」,但在樂迷心目中,其實他們早就散了。平克·弗洛伊德就是這麼一支樂隊。也正因為如此,當8月17日樂隊對全世界宣布自己正式解散的消息時,反倒更像是一次遲到的確定,他們的歌迷終於有了名正言順紀念的機會。
成立於1965年的平克·弗洛伊德是搖滾黃金時代的代表性樂隊,而那個時期的經典音樂人,至今仍然活躍在一線的,也就僅剩下滾石樂隊、鮑勃·迪倫和尼爾·揚等區區數人。平克·弗洛伊德的解散,無疑代表著這個黃金時代離終結更進了一步。
作為一支來自於迷幻搖滾時代的樂隊,早期的平克·弗洛伊德同樣是在布魯斯音樂的基礎上,通過對吉他效果器創造性的使用,從而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音樂語言。他們的首張專輯《黎明之門前的風笛手》,也被認為是迷幻搖滾史上最為經典的唱片之一。
不過,樂隊吉他手西德·巴瑞特因為身體原因在1968年退團,樂隊隨後改由貝斯手羅傑·沃茨領導,這一改變也讓平克·弗洛伊德走出了迷幻搖滾的範疇,迎來了樂隊最輝煌的時代。
平克·弗洛伊德的經典專輯有很多,但最為經典的,莫過於1973年的《月之暗面》和1979年的《牆》。這也是搖滾樂史上最為經典的兩張概念專輯,更是戰後一代以搖滾樂的方式呈現的一組靈魂史詩。專輯中呈現的關於戰爭、物質、鄉愁、教育、選擇等命題,幾乎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青年痛苦、反思、縱情和麻醉的根源,無論當初還是至今,聽來都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不僅僅是人文的關懷,《月之暗面》更是搖滾史上最為發燒的一張專輯。樂隊成員在當時通過各種效果器的開發、電子設備和音響的超前運用,讓音樂有了如同封面的那種外太空效果。即使已經過去40多年,《月之暗面》依然是全球最熱賣的唱片之一,迄今為止已經在公告牌專輯排行榜上累計停留過741周,並發行過數百種版本。在平克·弗洛伊德藝術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之下,即使到今天,這張專輯的音樂聽起來依然沒有落伍。
另一位編外成員斯特姆·索格森對平克·弗洛伊德的音樂同樣功不可沒,雖然他僅僅只是一個封面設計,但《月之暗面》的七彩多稜鏡、《原子核之母》的母牛,以及《動物》的倫敦巴特西電站上高掛的豬這些封面創意,更是從視覺的角度,將平克·弗洛伊德的超現實主義詮釋得淋漓盡致。在音樂的多媒體化,平克·弗洛伊德即使不是鼻祖,至少也是影響後代的最重要樂隊之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平克·弗洛伊德這樣由幾個人組成的樂隊,同樣也不例外。在1983年發行《最終剪輯》後,由於羅傑·沃茨與吉他手大衛·吉爾默的矛盾激化,在1985年宣布樂隊解散。雖然後來兩人達成和解,並由沃茨授權吉爾默可以繼續使用平克·弗洛伊德這個樂隊品牌,但此後樂隊所發行的三張專輯,因為沒有了沃茨的存在,真正的平克·弗洛伊德也就名存實亡了。
去年年底,平克·弗洛伊德的三人組發行了專輯《無盡的河流》,這也成為了樂隊的最後一張專輯。而在專輯錄製過程中的2008年,原樂隊成員理察·萊特因病去世,這就讓後來的平克·弗洛伊德想重組也不可能。河流無盡人有盡,平克·弗洛伊德這個名字徹底封印,只剩下經典的旋律,依然無止盡地流動著。 (愛地人)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