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弗洛伊德「ID」理論 · 了解自我的黑暗面

2021-01-14 失眠客

本我(ID)是出生時人格中唯一存在的部分;這種原始成分完全存在於無意識中。

根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精神分析理論,本我(ID)是由無意識的精神能量組成的人格之一,基於快樂的原則在運作。旨在滿足基本的衝動,需求和欲望,基於快樂的原則在運作

其餘兩個人格組成部分分別為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觀點對於了解心理學的歷史非常重要。你會經常看到流行文化和哲學中對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引用。

本我(ID)何時出現?

弗洛伊德將人格與冰山相比較。水面上方的冰山一角代表著有意識的思想。水下的大部分冰山象徵著無意識的思想,其中存在著所有隱藏的欲望,思想和記憶。

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本我(ID)是出生時人格中唯一存在的部分;這種原始成分完全存在於無意識中。本我充當著個性的驅動力,它不僅努力實現我們最基本的衝動,並且與生存直接相關,甚至提供了驅動個性所需的所有能量。

嬰兒期,個性的成分開始形成之前,孩子完全由本我(ID)在控制。包括滿足於對食物,飲料和舒適的基本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我們在感受衝動,需要或欲望時採取行動滿足本我(ID)的需求,那顯然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幸運的是,人格的其他組成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使我們能夠控制本我的需求,並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行事。

本我(ID)如何運作

本我根據快樂的原則行事,需要立即滿足的想法。當你餓了,快樂原則指導你吃,當你口渴時,它會激勵你喝水。當然,我們不能總是馬上滿足我們的要求。有時候我們需要等到合適的時機,直到我們能夠獲得滿足我們需求的東西。

當我們無法立即滿足需求時,就會產生緊張。本我(ID)依賴一個「主要過程」來暫時緩解緊張局勢。主要過程包括白日夢,幻想,幻覺或以其它方式創建心理圖像。例如,當你口渴時,你可能會開始幻想著一杯又高又冷的冰水。

關於本我(ID)的觀察和評估

弗洛伊德在他1933年的著作《精神分析的新介紹性講座》中將這種本我(ID)描述成為「我們個性中黑暗,難以接近的部分」。

他建議,觀察本我(ID)的唯一途徑是研究夢的內容和神經質的行為線索。

弗洛伊德關於本我(ID)的概念是,它是一種由快樂原則驅動的本能能量儲備,致力於滿足我們最基本的需求。他還把它與「沸騰激動的大鍋」進行了比較,並將其描述為沒有真正的組織。

「本我(ID)是什麼,自我就會怎麼樣。」(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33年,「關於精神分析的新介紹性講座」)

那麼本我(ID)和自我如何相互作用?

弗洛伊德將他們比作為馬和騎手的關係。馬提供驅動它們前進的能量,但是引導這些強大的運動來確定方向是騎手。但有時候騎手可能會失去控制並發現自己只是為了騎行而騎行。

換句話說,有時候自我可能只需要將本我(ID)引導到它想去的方向。

「實際上人們已經將本我(ID)暴露在外了,他們並不擅長隱瞞內心發生的事情。」

弗洛伊德的人格觀仍然存在爭議,但在討論精神分析和心理學實踐時,對它們的基本了解很重要。

文 | 安克(為每位失眠者在深夜準備可作為看資的內容)

相關焦點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人格被視為從內部控制行為的一種心理機制,這種內部心理機制決定著一個人在一切給定情境中的行為特徵或行為模式。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第二章·自我心理學
    據我所知,這一傳統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維也納,自我心理學在那裡開始萌芽,後來由於戰爭的緣故流入英格蘭,最終在美國深深紮根。 1923年以前,弗洛伊德以一種鬆散的、非系統的方式使用自我這個詞,指的是思想中佔主導地位的部分,它主要是意識的,而不包括被壓抑的內容。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弗洛伊德全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並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動力論中,提出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概念,並認為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1.本我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組成的,以追求非理性的、衝動性的和無意識的自我滿足為目標進行活動。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社會驅力的激勵,而非性驅力,行為是有目標導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阿德勒重視選擇、責任、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病人們——精神分析理論的產生
    4歲時,他隨他的家庭遷移到維也納,他一生不僅創建了精神分析職業,並且創建了精神分析理論。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也有重要的影響,它通過傳播批判學派、帕洛阿爾託學派、拉斯韋爾、霍夫蘭等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傳播學領域。上世紀初,維也納成了精神分析理論的誕生地。
  • 弗洛伊德的有些理論儘管讓人「很討厭」,但他讓我們理解自己是誰
    他在催眠病人的過程中,將自己置於一個可有可無的境地,讓患者進入催眠狀態後,自己和自己對話,而他通過系統篩選和探測病人的記憶,快速直觀地解讀他們的講述,他試圖解開患者鬱積於內心深處的東西,他稱之為心靈或生命呼吸。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將共同研究歇斯底裡病症的成果寫成《歇斯底裡症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弗洛伊德性慾發展階段理論
    在上一月的「每月一話」的複習指導中我們共同學習了「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理論的指導。那麼在本月的講解中,我們將帶領大家共同去學習人格發展中的弗洛伊德的「性慾發展階段理論」的學習。關於這一部分在全國的考試中所佔比重來說比較少,但是呢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知識點,考試的題型有單選和多選居多,在有些地方可能會考察到論述題、簡答題等大題;此部分作為單選題一般來說考察的是通過每個時期的特點來選擇性慾發展的階段或者年齡,多選題考察的就比較簡單了,直接考察弗洛伊德的性慾發展分為那幾個階段來進行考察。
  • 弗洛伊德一生33次陪跑諾貝爾,卻1次都未獲獎,因為愛因斯坦反對
    弗洛伊德他提出了很多開天闢地的理論,比如:潛意識、自我、俄狄浦斯情結、力比多。如果說愛因斯坦為我們打開了通往黑暗宇宙的大門,那麼弗洛伊德就為我們開闢了一條通向心靈深處的道路。《天才的另一面:弗洛伊德》一.自我剖析和外界評價01.自我剖析,與之搏鬥弗洛伊德通過對自己的剖析來展開研究。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算科學嗎?
    與此同時,弗洛伊德也被一名奧地利精神科醫師弗朗茲·安東·麥斯麥(Franz Anton Mesmer)的暗示療法所吸引。麥斯麥曾做過一個實驗,讓患者進入一個黑暗房間,通過拍擊患者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暗示他們正在接受治療。有意思的是,被稱作「催眠術之父」的麥斯麥,在當時被認為是個江湖騙子。在當時的精神診療實踐中,弗洛伊德開始進行自己的研究。
  • 教師招聘關於弗洛伊德的重要考點
    1.簡介弗洛伊德,奧地利非常著名的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他對於人格理論的觀點,主要包括潛意識理論、本能論、人格發展理論等觀點。2.意識弗洛伊德把意識層次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潛)意識三個層次。他認為,人的意識好比海面的冰山,露出來那一小部分是意識,還有很大部分隱藏在水底,那是前意識和無意識(潛意識)。他重視研究潛意識(無意識)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 弗洛伊德:別吵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
    弗洛伊德致力於扒開人類的腦子,深挖靈魂的深處,他的理論是一套無限向內延伸的系統。 讀弗洛伊德就像在照鏡子,自我變成了觀照的他者,在不斷地追溯記憶的回心之旅中,我們能更清晰地觸摸、感受、了解自己…… 當我們與過去的、某個瞬間的自己相遇時,終於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有緣由,都曾有預兆。
  • 過失行為(遺忘/丟失/口誤)與潛意識|弗洛伊德教你「讀心術」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後臺有很多人來提問,想要了解「讀心術」。讀心術這種神奇的事在現實世界中顯然不會存在,但從日常生活中無心的細節了解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某個想法——甚至這個人自己也尚未了解到——卻不是毫無可能。
  • 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發展理論的區別
    弗洛伊德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向盛行的人性觀提出了挑戰,轉向了對意識與無意識的研究,對整個西方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埃裡克森作為弗洛伊德的學生,
  • 以《綠皮書》為例,用弗洛伊德防禦理論,透視種族歧視的心理機制
    1、「弗洛伊德之死」請注意,此弗洛伊德,非彼弗洛伊德。我們首先講到的弗洛伊德,並不是後面後面要講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而是最近火遍全網的被美國警察跪地致死的黑人弗洛伊德。旅途中,他們互相療愈,走向對自我內心的探索和救治,情感處理克制且細膩,最終影片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傳奇人物之弗洛伊德
    他在接受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隱含的問題,終於了解了催眠療法的使用範圍及其與人內在精神狀態的關係。精神分析學理論基礎的創立是弗洛伊德的再一次心理冒險。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將共同研究歇斯底裡病症的成果寫成《歇斯底裡症研究》一書。
  • 人類自我認知的三次革命:從日心說到弗洛伊德
    科學在兩個基本方面改變了我們的認識:一個方面是「向外的」,即對世界的認識;另一個方面是「向內的」,即對自我的認識。意識一詞的含義自弗洛伊德之後被徹底改變了,但我們仍更多地認為他是一位哲學家,而不是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