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生於摩拉維亞的普日博爾,它位於今天的斯洛伐克,但當時是奧匈帝國的組成部分。4歲時,他隨他的家庭遷移到維也納,他一生不僅創建了精神分析職業,並且創建了精神分析理論。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也有重要的影響,它通過傳播批判學派、帕洛阿爾託學派、拉斯韋爾、霍夫蘭等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傳播學領域。
上世紀初,維也納成了精神分析理論的誕生地。作為哈布斯堡帝國(奧匈帝國)的首都,這個有著100萬人口的美麗城市是一個偉大的智慧中心。重要的思想風靡全城:包浩斯的建築運動,A·勳伯格的激進的富有革新精神的十二音體系,O·諾伊拉特的邏輯實證主義的維也納學派和L·維根斯坦的哲學。世紀之交的維也納也表現出清教主義規範、性壓抑、嚴格的道德規範等等特性。這一套東西與弗洛伊德關於心靈,特別是與他在解釋人類行為時對於性的強調是相對立的。
弗洛伊德的思想攻擊了他所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許多價值觀念,特別是攻擊了認為性不是科學研究的一個課題的觀點。而且,弗洛伊德的理論明顯地背離了從前理解人類行為的方法,因為他強調作為解釋的一個源泉的個體的無意識。在弗洛伊德之前,心理學家和其他學者認為,人性的這個陰暗的、不可探究的背面是不可能被科學地加以探究的。他們懷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從一開始,弗洛伊德的思想在維也納便是有爭議的。
洛伊德最重要的概念化工作之一便是無意識概念。精神分析理論試圖通過考察個體內在的東西、特別是探究個體的無意識來解釋人的行為。弗洛伊德將人的心靈分為三個自我意識的層次:一是意識,對此,一個個體可以不怎麼困難地予以理解和向他人描述;二是潛意識,一個個體以將之召喚到意識當中;三是無意識,它在大部分情況下都不能進入一個個體的自覺意識,除非這個個體依靠精神分析家的幫助。
抑制是這樣一種過程,通過它,一個個體阻止某些兒時的事件和其他東西成為在自覺意識中可以獲得的東西。偏見是這樣一種過程,通過它,無意識層面的神經性的、或精神的焦慮被轉化為意識的恐懼。因此,對於一個個體來說,有意識層面和無意識層面之間有可能發生交換。弗洛伊德試圖採取諸如催眠術、自由聯想、夢的分析和對弗洛伊德式的過失和玩笑的研究等方法來理解他的病人的無意識。
或許弗洛伊德是在個體之內、而不是在個體與他人的關係之中尋求對於人類行為的解釋,因為就由於宗教偏見而曾阻止他進入他所選擇的醫學研究的職業而言,他已對社會有了某種令人不快的觀點。弗洛伊德認為,社會對於他所醫治的病人的生活產生否定性的影響。他並非強調社會如何被改變以便解決他所治療的個體的失調,而是試圖通過幫助他的病人理解自身精神失調的原因來治療他們,這樣他們就能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繼續生活下去。精神分析理論作為對行為的一種內在考察的、個體性的解釋,是通過對無意識的理解而發展起來的。
弗洛伊德利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以探討無意識。首先,他嘗試催眠術,但當發現催眠術轉移了症狀卻沒有徹底醫治他的病人時,他最終對催眠術產生了不滿。後來,他轉向與個人進行長期深入的訪談。他要求病人躺在長沙發上放鬆,與此同時,鼓勵他們說出他們心中想到的任何事情。因為這樣一種自由聯想常常受到抑制的限制,所以弗洛伊德幫助他的病人克服他們的抑制,其途徑是以一種完全不判斷的方式來接受他們所說的任何東西。1892年,弗洛伊德開始使用長沙發,1896年,他發明了「精神分析」一詞。他越來越多地使用自由聯想技術,從不審查或判斷他的病人所說的話,希望以這種方式了解被壓抑在他們的無意識中的創傷性事件。
弗洛伊德是一個對病人的口頭和非口頭行為的有意識的觀察者。他是一個有創造性、有勇氣的理論建構者,並且將其他有才能的人的思想吸引到精神分析領域之中,因此,他的理論——作為充分表現他的思想力量的一種理智運動——被推向前進了。不過,弗洛伊德最終和他的幾個主要的追隨者們發生了爭吵,所以,分裂了精神分析運動,並摧毀了這個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