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精神分析動力學Ⅲ:自體(主體間性)/大師系列(弗洛伊德·榮格...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 收錄於話題#新書上架之精神分析動力取向23個

掃碼進入官方書店

自體心理學

出版時間(待定)

科胡特文集(1-4)

徐鈞,張沛超,李孟潮 審校

當代自體心理學

多樣性的新發展

(美)彼得·博斯克(Peter Buirski) 等著

王靜華 等譯

具有整合性視角的自體心理學佳作

本書既有整合性的理論視角——極大地擴展深化我們對當代自體心理學的理解,也有翔實的臨床案例實踐——更加直觀地體會如何加深對病人的理解及治療的有效性。

無論是自體心理學、主體間理論,還是依戀理論、波士頓變化過程小組,或是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督導關係等等各個領域,都分別有與之相關的理論書籍,但幾乎沒有將這些理論整合應用於臨床工作的資料——此書恰恰可以填補這一空白。

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涉及一個或多個臨床案例的治療工作,每位作者都從基於當代自體心理學的整合性視角分析並分享他們對病人的理解及其治療工作進展。即便是涉及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理論,例如複雜性理論,我們也能從案例分析和討論中獲得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作為一本具有整合視角的論文集,它還涉及了當前的熱點議題——羞恥、創傷、活現、多重自體等。推薦對這些理論和熱點議題感興趣的精神分析實踐者、精神分析研究者、精神分析愛好者、心理學愛好者閱讀本書。

自體心理學導論

(美)彼得·萊塞姆(Peter Lessem) 著

王靜華 譯

自體心理學必備案頭書,深入了解科胡特思想來源的不二之選。

精神分析初學者開始接觸自體心理學時,如果上來就閱讀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的著作,會感到十分吃力。科胡特本人在經典精神分析以及自我心理學中都有深厚造詣,而當時他所處的時代需要他向傳統精神分析學者給出自體心理學的答覆回應,所以初學者很容易因其著作中呈現出的多種精神分析觀點與自體心理學觀點的交錯而迷惑,無法直接輕鬆理解和把握自體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實操框架。本書幫助初學者跨越了這一學習的鴻溝。

作者彼得·萊塞姆有25年的實踐經驗,在美國數家精神分析培訓學院任職,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精神分析治療和教學經驗,用清晰的條理有力地闡述了自體心理學。熟練的自體心理學諮詢師亦可以通過此書梳理思想脈絡和技術方法。

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美)懷特(Marjorie T. White)等著

吉莉 譯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嫡傳弟子之作

本書是為那些已經在使用或者計劃使用已故的海因茲·科胡特(Heinz Kohut)關於自體心理學的概念的專業人士,如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工作者,提供一些洞察和指導。通過對理論與實踐的整合,作者從自己的治療經驗中提供個案素材,向人們展示如何將自體心理學運用到各類來訪者身上,其結果不僅使人受益,而且令人振奮,有時還充滿著驚喜。

心理治療實戰錄

(美)巴史克(Micheal Franz Basch)著

壽彤軍 等譯

呈現治療師和個案之間的對話,完整記錄真實的治療情境。

作者巴史克本身擁有二十多年心理動力學及精神分析取向的教學與實務經驗,他以自己曾經接觸、督導的個案為例,一方面呈現治療師和個案之間的對話,一方面完整記錄在真實的治療情境裡,治療師會面臨到的各種情況、難以避免的錯誤、如何採取應對措施,以及在何時做適當的介入。

心理治療中的改變

一個整合的範式

波士頓變化過程研究小組 著

邢曉春 等譯

國際最前沿:波士頓變化過程研究小組介紹心理諮詢與治療是如何改變來訪者的。

作者們由精神分析師、發展心理學家、認識神經科學家共同組成,通過近20年的觀察研究給出了他們的見解。在心理諮詢與治療中,諮詢師(治療師)與來訪者(患者)發生了怎樣的交流,是什麼使來訪者發生深層次的改變?本書給出了一個線索。對於專業心理工作者來說這是一本必讀書,通過深刻地理解諮訪關係中發生的事,增加自身的覺察和對心理治療核心的覺知。對於有意尋求心理諮詢治療的讀者,亦可藉由本書了解心理治療的意義。

主體間性

主體間性心理治療

當代精神分析的新成就

(美)彼得·博斯克(Peter Buirski) 等著

尹肖雯 譯

了解當代精神分析新發展的必讀書,一本指導心理治療師如何將「主體間交互性」理論應用於治療當下的教程。

本書是一本主體間性心理治療的教材,它概念清晰、條理分明,同時結合案例很充分地展現了主體間性心理療法的內涵、技術和過程。這種療法更多的是訓練一種對當下體驗過程的敏感、對來訪者感受多樣性的理解、對治療師與來訪者互動中彼此情感協調性的覺察。

大師解讀系列

Sigmund Freud

悅讀弗洛伊德

(法)大衛·納索(David Nasio)著

張源 譯

現任巴黎精神協會主席J.-D.Nasio博士的重要著作

作者以弗洛伊德的生平為線索,闡述了弗洛伊德的理論發展與變化方向。

作者Nasio教授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通過弗洛伊德生平的學習特點,來觸碰弗洛伊德的思考。當我們拿起一本弗洛伊德的著作閱讀之時,並不是在刻板地學習他的理論,而是要看到弗洛伊德如何激發自己的智慧,感受那種發現新大陸的興奮與狂喜,最終激發自己的思考。

Sigmund Freud

俄狄浦斯情結

精神分析最關鍵的概念

(法)大衛·納索(David Nasio)著

張源 譯

現任巴黎精神協會主席J.-D.Nasio博士的重要著作

本書內容非常清晰明了,涉及俄狄浦斯情結中男孩的情況、女孩的情況,還有答疑環節等,非常適合有一定專業基礎甚至零基礎的讀者閱讀。對於有一定專業基礎的讀者來說,本書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而對於初學者,本書又可以作為一本初級的教材,難怪本書被紐約大學讀書協會評為「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之一。

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與安娜·O

重溫精神分析的第一個案例

(英)Richard A. Skues 著

孫鈴,孫榮華 譯

安娜·O的案例一向被認為是精神分析治療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典範。但同時,從弗洛伊德生前直至現在,對弗洛伊德的批判和指責也從未停息過。本書作者將安娜的案例完整展示於世人面前,通過深入而透徹的評述和分析,有力地反擊了弗洛伊德的反對派,真實地重現了這個塵封了半個多世紀之久的案例應有的輝煌。

Carl Gustav Jung

榮格心理學的實踐

心靈的邊界

(美)瓊·辛格(June Singer) 著

蔡成後 譯

榮格學派心理實踐經典導讀·芝加哥榮格學院創始人之作。

本書是芝加哥榮格學院創始人瓊·辛格以自身學習並應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經驗所著的經典著作。本書解析了基本的榮格派概念以及它們是如何發展的、那些與此有關的榮格的個人經歷以及他與弗洛伊德的關係。並通過分析實例和日常生活表現兩方面來彼此澄清映照。

書中大部分內容都是由辛格博士自己及其病人的心理分析經歷萃取而來的精華,採用真實之心(心)的語言,卻以不欺騙求知之心(腦)的方式來講述。帶領讀者踏上對自我認識的求索之路,加深對更為寬廣的自性的認識,並在榮格精神的照耀下繼續前行。

Wilfred Ruprecht Bion

思想等待思想者

比昂的臨床思想

(澳)瓊(Joan) 等著

蘇曉波 譯

了解精神分析領域最深奧理論的鑰匙和起點,蘇曉波傾心翻譯,曾奇峰傾情作序推薦!

本書是了解精神分析領域最深奧理論的鑰匙和起點!

比昂——精神分析領域自弗洛伊德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臨床家,是將「容器」概念創造性地引入心理治療的第一人!

比昂的著作,是為資深精神分析治療師所深愛的必讀書,也是精神分析類圖書中最暢銷的書!

精選書單

更新說明:

若您需要持續更新的全書目文件,請登陸萬千心理官方網站 www.wqedu.com 進行下載。

一鍵購書:

官方書店會在第一時間上架,比書單更新更快更全哦。歡迎選購。

萬千心理官方書店

萬千心理

專業 心理 | 深度 悅讀

原標題:《書單 | 精神分析動力學Ⅲ:自體(主體間性)/大師系列(弗洛伊德·榮格·比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精神分析動力學Ⅲ:自體/大師系列
    克萊茵及其學派的臨床學者們,持續思考並擴展弗洛伊德所引進的俄狄浦斯情結概念。本書的四位作者,通過臨床案例闡釋俄狄浦斯的起源如何與兒童對於父母配偶的幻想有關。投射性認同與內攝性認同精神分析治療中的自體運用(美)大衛·沙夫(David E.
  •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推薦書單(2020版/終章)
    即將出版:《動力取向精神醫學》《閱讀克萊因》《科胡特文集》4冊《母嬰互動及成人心理治療中的主體間形式》寫在前面的話去年國慶,在四川和光參加會議,席間被幾位有關注到我的公眾號的同行認出,他們對我給出的系列書單頗有印象
  • 書單| 精神分析動力學Ⅰ:基礎入門的理論及實踐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 收錄於話題#新書上架之精神分析動力取向20個本書單為想要學習掌握精神分析動力取向的入門者提供了優質的基礎必備經典。學習精神分析最好的導入路徑參考書,能夠為進一步的提高進階打下堅實的基礎。
  • 精神分析動力學Ⅱ:客體關係/中間學派
    克萊茵及其學派的臨床學者們,持續思考並擴展弗洛伊德所引進的俄狄浦斯情結概念。本書的四位作者,通過臨床案例闡釋俄狄浦斯的起源如何與兒童對於父母配偶的幻想有關。客體關係學派投射性認同與內攝性認同精神分析治療中的自體運用(美)大衛·沙夫(David E.
  • 技術精深|朱曉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工作坊
    戳藍字關注我們,風裡雨裡,伴你成長認識自體心理學自體心理學是站在對人類充滿同情的人文立場來理解人性的。它的共情、自體客體、主體間性、修復等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自體心理學認為:人性中的自戀需要是人類的本性,是一種自我珍惜的主要感受,它與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密切相關,其發展正引領著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的方向再來看看朱曉剛老師對於自體心理學的講解:自體心理學與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對同一心理問題、症狀的解釋完全不一樣,也造成了臨床上的治療方法、過程大有不同
  • 新心理學史二三事:精神分析的後世時代
    他跟隨了很多人學習,從鐵欽納到弗洛伊德,只想找到自己問題的根源。最終,他在精神分析領域裡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並把這種精神分析中愛人愛己的精神發揚光大,成為了一代大師。這個男孩,就是人本主義的創始者,亞拉伯罕·馬斯洛。
  • 書單| 危機幹預創傷治療與精神分析動力學深度學習專題
    精神分析其他專題即將出版(202010)父母—學步兒小組精神分析發展的方法(英)Marie Zaphiriou Woods,Inge-Martine Pretorius 著王覓,王旭 等譯深入探討如何應用心理動力學的方法,與父母和學步兒進行小組工作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自學心理技術「精神分析」,五點拆解弗洛伊德老爺子的高深理論
    弗洛伊德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醫學生。然而,他在中年期也出現了很多的身心障礙。不過優秀生能夠合理利用一切資源,包括自己的身心障礙。弗洛伊德結合理論與自己的身心障礙,發展出了精神分析理論。如果你去做心理諮詢,諮詢師表示自己是精神分析取向的。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
    再不然,最後,他們也許可以在許多書中找到一本,這些書不必點名,它們都給精神分析作了適當的論述,但是它們的作者對這門學問的正確知識的獲得,沒有提供必要的初步資料。精神分析文獻的這個空白現在已經由一位最合式的作者彌補起來了,這就是弗洛伊德教授本人,他在百忙中費神寫出這一本書,凡是臨床心理學界都應當對他表示感謝。今後,我們對經常提出的問題可以毫不遲疑地回答說:這是開始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書。
  • 弗洛伊德和榮格極具深度的經典名言
    A,弗洛伊德「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幾乎沒有一項探討人性的問題沒有被他觸及過。他的學說影響了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流行心理學……弗洛伊德、達爾文和馬克思可算是20世紀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美國心理學家T. H.黧黑GIF1,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病人們——精神分析理論的產生
    4歲時,他隨他的家庭遷移到維也納,他一生不僅創建了精神分析職業,並且創建了精神分析理論。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也有重要的影響,它通過傳播批判學派、帕洛阿爾託學派、拉斯韋爾、霍夫蘭等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傳播學領域。上世紀初,維也納成了精神分析理論的誕生地。
  • 當心理學大師遇上漢學家:《金花的秘密》
    榮格的發言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僅僅因為他對衛禮賢的評述,更因為他對東方思想觀點的進一步闡釋。《金花的秘密》是分析心理學宗師榮格評論中國文化的著作。在榮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類心靈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內在生命的秘密。榮格在其評論的結語中說:「我的評論,目的是要建立一種在東方和西方之間進行心理學理解的橋梁。」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社會驅力的激勵,而非性驅力,行為是有目標導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阿德勒重視選擇、責任、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傳奇人物之弗洛伊德
    作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以及心理學領域的先驅者,他的學說、治療技術以及對人類心理隱藏部分的揭示,開創了心理學研究的全新領域。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新時代進步的意義
    一些出身軍事世家的名門子弟志願當兵服役,作戰英勇,屢建功勳,突然間精神崩潰了。他們不可能是膽小鬼,也不是瘋子。在治療這種病痛方式上,我們除了像吃藥、恐嚇或電擊療法這些「英勇」的方法之外,弗洛伊德早就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前面說的那些治療方法一直被大量使用,隨著戰爭艱難地持續,所謂「治癒」變得越來越短命,劑量也就越來越大。
  • 丁力:榮格的女性原則
    榮格指出,弗洛伊德的性慾動機和父輩權威之說,掩蓋了一個更高神祇的精神的原始意向,使他沒有認識到阿尼瑪的存在。榮格說:「弗洛伊德絕不是唯一一個含有這類偏見的人。在天主教思想的王國裡,上帝之母及基督的新娘也是經過數百年之後,才最終被接納進神聖的內室。」女子在基督教傳統中的地位並不高。榮格說:「在新教和猶太教裡,父權一直是主宰。」
  • 弗洛伊德一生33次陪跑諾貝爾,卻1次都未獲獎,因為愛因斯坦反對
    說起心理治療,我第一個想起的是弗洛伊德。被譽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開創了「潛意識研究」這個新領域,他通過夢境的分析,深入研究人的精神和思想。兩位大師針尖對麥芒確實,將「俄狄浦斯情結」,以及「對夢境的認識」等觀點,放在當今科學研究的顯微鏡下,已經顯得很不靠譜了,他對女性性問題和同性戀的看法,更是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