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是意識冰山的水下的部分,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絕大多數的行為,但潛意識卻是個人無法覺察的,只能通過諮詢師的幫助來將其意識化,進而解決很多心理衝突。
一、生活中的無意識行為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種體驗,見一個人就莫名的覺得這個人親近或者討厭,但如果讓你說出為何會喜歡或討厭這個人時你又說不出任何理由,因為你根本就不認識他,你也聽過這個人的名字,最關鍵的是這個人長得和你認識的人中沒有任何相像的地方,甚至這個人在你見到的時候也沒有說任何話或有任何特殊行為,但是你就是莫名的討厭或者喜歡。因此對於這個人你就會主動親近或者遠離。如果非要給這種行為一個理由,很多人都會說那是下意識的行為。
再比如,我們很多人從小都學習過騎自行車,在初學時,即便我們多麼想控制住車子不倒或者向一側的溝裡滾去,我們也不能保證。所以在學習期間騎車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甚至還避免不了摔個鼻青臉腫。但當我們真正學會了騎車時,你會發現,原來這是一件多麼自然的事情,你可以絲毫不用去投注任何精力在車輛本身上,或者你自己的動作上,這一切都變得那麼協調,似乎你生來就騎在車子上一樣。而且,無論你多久沒有騎過車子,再次跨上去,你依然可以自如騎行,看起來這件技藝滲透進了你的骨髓。我們通常把這種現象叫做熟能生巧,或者體育理論中把這個叫做肌肉記憶。
如果說上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用直覺或者技藝來解釋的話,那下面這幾種情況似乎就無法理解了。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中舉過很多口誤的例子,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在一次會議的開幕式上,主持人致辭:「先生們,會議應到代表符合法定人數,我宣布,閉會。」會場上轟堂大笑。弗洛伊德認為,這位主持人對會議不感興趣,想早點脫身,因此才出現這樣的口誤,而這處口誤其實就是潛意識的表達。
在精神分析理論框架下,沒有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或者說人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或者說是有意識的行為。只是有些意識是我們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覺察到的。心理學上把那些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叫意識,這些經驗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表現為知、情、意三者(知覺、情緒和意志)的統一。比如如果我問你:你正在幹什麼,你會馬上回答你正在進行的活動,這就是意識,即我們能夠隨意而清楚地覺察到的主觀經驗。而弗洛伊德在研究很多精神病患時發現,人們除了這些明確能覺察到的意識之外,還有一些決定人的行為的意識,但這部分意識不能被覺察。甚至他認為能被覺察到的意識只是意識中的一小部分,就象海裡的冰山,能看到的僅僅是一露出水面的那小部分,而絕大部分冰山都位於水面下方。這部分位於我們日常覺知之外的但卻對我們的大部分行為起著控制作用的意識,就是潛意識。在這個基礎上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識層次理論。
二、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
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意識包括三部分:意識(consciousness)、前意識(preconsciousness)和潛意識(unconsciousness)。前意識是指那些我們通過覺察或自省就可以意識到的部分意識,比如說,我們的呼吸,在我們不去注意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到我們在呼吸,但是我們稍稍注意一下,或者想一想,就會意識到我們在呼吸。潛意識指那些只能通過他人(主要指精神分析師)的幫助才能意識到的部分。比如原始的衝動和各種本能、通過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的經驗(比如某種兒時留下的恐懼)和創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欲望和感情。
精神分析學派是唯一一個研究潛意識的學派或者說心理學分支,其他學派要麼否認潛意識的存在,要麼是通過行為來推理。但精神分析理論是用來潛意識來解釋人們的很多不合理行為,而且用潛意識理論來治療心理衝突。這就是弗洛伊德的治療體系中著名的治療理論:把潛意識意識化。精神分析認為,潛意識是人的大部分行為的動力或者說是原因。而由於潛意識是我們自身無法覺察的,所以由潛意識控制的行為我們無法通過意識來糾正,但是通過精神分析師的幫助,把這種潛意識意識化,人們就可以通過意識來糾正這些行為,從而讓一些心理衝突甚至是心理疾病得到治療。尤其是那些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強迫性重複行為(比如潔癖、比如戀愛模式等)。
三、潛意識在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中的作用
在曾奇峰的精神分析初級視頻中提到過一個案例:美國的一個女研究生在畢業後去銀行應聘一個高管職位,第一次進入了複試,而且主試官對她的印象非常好,在最後一次BOSS面試時,她起晚了,沒趕上面試。她去第二家銀行面試同樣進了最後的面試名單,為了避免第一次的問題,她特意定了兩個鬧鐘來叫醒自己,但是她還是沒能按時起床,又一次錯過了面試。當第三次面臨同樣情景時,她終於在鬧鐘幫助下起床了,但是在面試的路上出了車禍,雖然沒有受傷,但是最終還是沒能趕上面試。
在三次情況之後,她認為這不僅僅是意外,於是去看了心理醫生,在醫生的幫助下她明白了讓她三次都無法進入銀行做高管的原因。她媽媽是銀行的小職員,一輩子都沒能進入高級職務,所以對於她而言,一畢業就能進入大銀行而且還是高級職務,這對她而言超過她媽媽太多,這是她的潛意識無法接受的,因此只能就通過各種情況來破壞她的這種成功。在明白了這種潛意識後她就可以控制這件事情,因為她意識到自己的成功只會讓媽媽更開心,所以最後她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一家大銀行任職高管。
上面這個例子可能還是無法讓你確定潛意識的作用,下面這個例子可能會更清楚一些。
有一個香水過敏,只要與擦香水的人共處一室,就會鼻塞、胸悶、咳嗽,過敏症狀十分明顯。但他自己也很奇怪,據他回憶小時候香水是不過敏的,醫生給出的解釋就是人的體質是會變化的,因此他也就不去理會這件事,只是生活中要躲著擦香水的人其實是挺麻煩的一件事兒,結果他只好避免和女性一起共事,這讓很多女同事都覺得很彆扭,尤其遇到女客戶時更是不好處理。
在一次諮詢中他提到小時媽媽對他的不認可,總是挑剔批評他,然後無意中說到妻子的事情,諮詢師敏銳地覺察到他妻子和他媽媽在性格上的相似之處,就問到他妻子是否也會經常否定他,他是否也會緊張妻子的批評時。他忽然想到,他香水過敏是開始於十多年前他不小心把妻子同學從國外買來的一瓶法國香水給打了,妻子心疼地說了他好多天,從那開始,他一聞到香水就開始難受。諮詢師的解釋是在潛意識裡香水和批評是一體的,而如果聞到香水難受就可以遠離這種批評,在象徵性層面就是遠離了妻子和媽媽。這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從那時起,這個來訪對香水就真的不再過敏了。這個案例是一個典型的潛意識導致的軀體反應,一旦這個潛意識被意識化之後症狀就消失了。
象上面的這種案例在精神分析的治療案例中舉不勝舉,這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和其他學派的生大區別。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十分重視潛意識挖掘。從弗洛伊德時代開始,就發明了很多潛意識挖掘的治療技術,最著名的就是自由聯想技術,而且現代心理學的很多投射工具比如沙盤、卡牌、墨跡、房樹人等都是自由聯想技術的延伸。很多諮詢師和治療師都是通過這些技術來挖掘來訪的潛意識,進一步解釋和修通潛意識的衝突來解決心理問題的。
精神分析理論中的意識層次理論很好地解釋了人們的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為。更為關鍵的是,經過近百年的臨床實踐證明,潛意識理論對於解決那些早年的創傷經歷、依戀關係困惑等心理問題有著很好的效果。也逐漸被其他心理學理論所接受,在後現代的心理治療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精神分析有三大理論基礎:意識層次理論、人格結構理論、人性驅力理論。這三大基礎構成了經典精神分析的整個大廈的框架。我們在了解了精神分析理論的意識理論後,下一篇繼續了解精神分析的人性驅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