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因的兒童精神分析理論主要是研究人早期的體驗對於人性格的發展的影響,遊戲療法也是來源於弗洛伊德曾經提到小孩玩球,球上有一根繩子,小孩拿著繩子把球扔來扔去,弗洛伊德就根據小孩的這個行為分析出,孩子的練習就好像和照顧者的分離團聚,再離開再團聚,弗洛伊德觀察到這些後,就此做出了描述,但是他沒有辦法把這些深化下去,眾所周知弗洛伊德非常聰明,洞察力極好,但他依然沒辦法把所有的研究都發展細化下去。
克萊因也發現了兒童的這些行為,並把從弗洛伊德那裡學來的關於嬰幼兒的知識繼續深入的研究下去,她認為兒童的遊戲是象徵層面的表達,它表達的是兒童的焦慮,幻想和他們無意識的衝突,也就是說兒童的遊戲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克萊因觀察到孩子選擇一個什麼玩具,她玩的時候克萊因就會給她一個詮釋,她會告訴孩子你遊戲的背後象徵表達的是什麼,在研究剛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因為她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觀念的影響,而克萊因注意到在遊戲中孩子會表達性驅力,所以她在做詮釋的時候直接把性驅力這一部分給語言化了,這就是剛開始時候的治療方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克萊因發現了很多沒法解釋的內容,因為那個時候克萊因還在跟隨弗洛伊德,隨後她發現了客體關係這個部分在兒童遊戲中的呈現,就是說克萊因發現這個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她不光是自己內心的性驅力力比多和攻擊性的釋放,還有一個是對她的客體,也就是對她的親密關係人,對她的撫養者情感的呈現。她發現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態度,孩子內心有許多焦慮以及恐懼的地方,而且發現他們很多攻擊性的部分是指向他們自己的,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克萊因就意識到了孩子的發展到底是怎麼回事,從此她開始構建自己的理論,然後把自己的理論運用的臨床治療中,她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深入的研究,最終形成了兒童分析理論和遊戲療法。
同學們,這個知識點,學會了嗎?
關注遠贏教育,一起學習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