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性慾發展階段理論

2021-01-11 中公教師網

在上一月的「每月一話」的複習指導中我們共同學習了「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理論的指導。那麼在本月的講解中,我們將帶領大家共同去學習人格發展中的弗洛伊德的「性慾發展階段理論」的學習。關於這一部分在全國的考試中所佔比重來說比較少,但是呢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知識點,考試的題型有單選和多選居多,在有些地方可能會考察到論述題、簡答題等大題;此部分作為單選題一般來說考察的是通過每個時期的特點來選擇性慾發展的階段或者年齡,多選題考察的就比較簡單了,直接考察弗洛伊德的性慾發展分為那幾個階段來進行考察。了解了這一理論在考試中的考法之後,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知識點如下:

弗洛伊德把人格發展分成了五個階段,分別是口唇期(oral stage)、肛門期(anal stage)、性器期(phallic stage)、潛伏期(latent stage)和生殖期(genital stage)。

第一階段:口唇期(0~1歲),這個階段對嬰兒口腔的刺激,如吮吸、咬和吞咽等,是性滿足的主要來源。父母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口腔的欲望要得到滿足,比如很多農村的家庭會給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手腕上綁上一個叫做「咬牙棒」的東西來滿足孩子的欲望。如果這一階段沒有得到滿足,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就會表現出酗酒、暴飲暴食等行為。

第二階段:肛門期(1~3歲),這一階段性敏感區轉到肛門。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孩子進行排便訓練,如果孩子不想排便,成人要適時的去引導,如果這一階段發展不好以後的生活中孩子會表現出鋪張浪費、越軌、潔癖、吝嗇、強迫等行為。

第三階段:性器期(3~5歲),這個階段生殖器成為性敏感區。這一階段的性滿足涉及對異性父母的性幻想以及玩弄和展示生殖器。兒童以異性父母作為「性戀」的對象,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正是在這一階段產生的。首先是戀母情結(又稱俄狄浦斯情結),男孩對母親產生愛戀,仇恨父親。典型的表現就是孩子對事物的「各種拆」,對父親的髮型、打扮進行模仿,以尋求母親的關注。其次是戀父情結,女孩兒對父親產生了愛戀,仇視母親。典型的表現就是孩子會翻箱倒櫃「各種試」,把媽媽的化妝品、口紅、高跟鞋、裙子等往自己身上套弄,已引起父親的注意。這個階段我們的父母要對孩子的性別意識進行引導,防止以後出現「同性戀」「雙性戀」等(不存在歧視)。

第四階段:潛伏期(5~12歲),這一階段兒童力比多受到壓抑,沒有明顯表現。

第五階段:生殖期(12~20歲),這一階段個體的性器官開始發育成熟,力比多壓抑逐漸解除,生殖器成為主導的性敏感區,其他性敏感區成為輔助的性敏感區。

對於這五個階段前三個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為成人後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礎。所以我們的家長或是教師一定要注重這三個階段孩子的教育,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當然,相關諮詢也可以諮詢中公教育的專家。好了,這個月關於弗洛伊德的性慾發展理論就給大家說到這裡,另外,我們下個月會繼續給大家說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我們下月再相約中公教育的官方網站。

以上是弗洛伊德性慾發展階段理論,希望能對您的備考有所幫助。中公教育祝您考試成功!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

回復「招聘備考」下載【教育理論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事政治」下載【30頁時政熱點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發展理論的區別
    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很大,同時他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是前者理論的繼承。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困惑主要來源於早期的童年時期壓抑的性衝動,並認為性是最重要的本能。他認為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為都受性本能的衝動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許多性慾階段組成的,他認為,每一個發展階段中都存在著可能引起衝突和矛盾的來源,如果能順利解決這些矛盾,個體會成功的走向成熟,否則,會對個體的人格造成久遠的消極影響。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心理發展理論的...
    作為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中的,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兩人的理論常常以單選題例題的形式出現在考試中。那麼怎麼能將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階段說與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觀這兩個常考的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並得到分數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作為教資筆試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弗洛伊德和埃裡克森,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理論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具體如何進行區別呢?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從此以後,人格心理學便蓬勃地開展起來,出現了許多較完整的影響較大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推動了西方人格心理學的研究,為人類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心理的結構:意識、潛意識、前意識1.意識: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埃裡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簡要介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於1940-1950年間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社會對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給個體帶來緊張感和內心衝突,埃裡克森把這種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種引起的緊張和衝突的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進而根據個體不同時期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8-31 14:0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16年考研心理學: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一)
    心理發展的主要理論(一)   ▶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發展觀   (1)弗洛伊德:①人格動力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是本能,人格的發展就是性(心理性慾)的發展。③心理發展階段說:人格發展分為口腔期(0~1歲)、肛門期(1~3歲)、性器期(3~6歲,俄狄浦斯情結)、潛伏期(6~11歲)和生殖期(青少年期)。   (2)艾裡克森:①艾裡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論的基本框架,但更強調自我的作用,認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會三方面因素組成的統一體,個體人格發展要經過一系列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標、任務和衝突。
  • 人的心理發展分為幾個階段
    人的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力比多,力比多是性慾的意思,根據力比多在人體中的部位不同,弗洛伊德將人格發展分為了五個階段:口唇期(0-18個月),嘴唇區域成為了快感中心,口唇活動如果沒有受到限制,成年後性格傾向於樂觀開朗,如果受到限制就會發展為口唇期人格,成年後可能嗜酒,經常把手放到嘴裡。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社會驅力的激勵,而非性驅力,行為是有目標導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阿德勒重視選擇、責任、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1.本我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組成的,以追求非理性的、衝動性的和無意識的自我滿足為目標進行活動。
  • 弗洛伊德的有些理論儘管讓人「很討厭」,但他讓我們理解自己是誰
    為了尋求新的發展機會,他們一家搬到德國萊比錫。一年後,他們全家又搬到維也納。1860年代的維也納,是社會變革的前沿城市。由於1848年蔓延歐洲的革命,打破了貴族的保守統治,使得一種前衛的自由主義在街頭蓬勃發展,作為移民家庭,弗洛伊德的成長環境混合著各種不同的觀點和文化。
  • 心理學學科人物介紹:精神分析派開山祖師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開闢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它重視人格的研究、重視心理應用。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它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於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經驗。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像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理論可以在實驗室通過實驗加以證明,可同樣的實驗手段對於心理學來說就不適用。弗洛伊德,曾寫《夢的解析》的男人,他創下精神分析理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解開了夢與精神疾病之謎。他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得到世人的認可但也存在爭議,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但均未獲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弗洛伊德傳》:戀愛中表達熱烈感情的弗洛伊德
    成為臨床醫師,需要痛苦犧牲那些弗洛伊德曾經為之傾心的研究工作,而只有想到可能由此而獲得的經濟轉機,才使弗洛伊德痛下決心,放棄了研究工作。實際上,訂婚是對小兩口的耐力的最大考驗,如果沒有失敗的話,那就是弗洛伊德專一心志的堅忍不拔,加上瑪爾塔的機靈、寬容,以及單純的情感產生的力量所致,因為弗洛伊德其實是個性情狂烈的情人。
  •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傳奇人物之弗洛伊德
    其理論不僅對心理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還對西方當代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歷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所開創的精神分析學派,迄今為止都是每個心理工作者必修的課程。但是,取得如此成就的弗洛伊德自己卻說:「我根本不是科學家,不是評論家,不是實驗家,不是思想家。從性格上來說,我是一個徵服者——一個冒險家。」
  • 心理學之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他認為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道德判斷》),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兒童道德判斷的兩級水平。皮亞傑認為,10歲以前兒童的道德發展處於他律水平,即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依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10歲以後,兒童的道德發展進入自律水平,即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大多依靠自己的內在標準。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人格被視為從內部控制行為的一種心理機制,這種內部心理機制決定著一個人在一切給定情境中的行為特徵或行為模式。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埃裡克森(1902—1994)是繼弗洛伊德之後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他認為在人格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自我過程,在個人及其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起著主導和整合的作用。每個人在生活過程中,都普遍體驗著生物的、生理的、社會的事件的發展順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階段地向前發展。
  • 弗洛伊德:別吵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
    -性變態屬於人的正常表現;-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變態與常態常存於一個人身上;-身體的所有部位都能成為快感區;-禁慾有害;-幼兒性慾的三個階段:口唇期—肛門期—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致力於扒開人類的腦子,深挖靈魂的深處,他的理論是一套無限向內延伸的系統。 讀弗洛伊德就像在照鏡子,自我變成了觀照的他者,在不斷地追溯記憶的回心之旅中,我們能更清晰地觸摸、感受、了解自己…… 當我們與過去的、某個瞬間的自己相遇時,終於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有緣由,都曾有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