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將,低等和高等動物之間的鴻溝填平了

2021-01-09 水晶旅記

布呂克在弗洛伊德面前提出的謙遜問題,打開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廣闊的研究領域。在一種原始圓口綱魚屬動物七鰓鰻身上,賴斯納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大細胞。這些細胞的性質及其與脊髓系統的關聯,引發了一系列失敗的研究。布呂克希望看到這些細胞的組織學說明。得益於準備技術的提升,弗洛伊德明確提出,賴斯納細胞「不是別的,只是脊髓神經節細胞而已,在低等脊椎動物身上,胚胎神經管向外圍的遷移尚未完成而殘留在脊髓之中。這些分散的細胞標記了脊神經節細胞在其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路徑」。對賴斯納細胞問題的解決是精確觀察和遺傳學解釋的勝利——正是數千個這樣的小成就,最終在科學家當中確立了生物進化一致性的信念。

但真正的新發現在於,低等動物神經系統細胞與高等動物的呈現出連續性,因而先前人們所普遍接受的二者之間的鮮明區分便不復存在了。弗洛伊德在七鰓鰻身上有了重大發現:「魚類的脊髓神經節細胞早已被認為是雙極性的,而高等脊椎動物是單極性的。」弗洛伊德將低等和高等動物之間的鴻溝填平了。「七鰓鰻的神經細胞顯示了從單向過渡到雙極的轉換全部過程,包括帶有分支神經的雙極性。」弗洛伊德的這篇論文不論是字面意義還是內在涵義上,毫無疑問都超出了初學者水平:任何一位動物學家都會以做出這樣的發現為榮。布呂克在1878年7月18日的學術會議上展示了這項成果,在8月份該論文以長達86頁的篇幅刊登在《子彈頭》雜誌上。

弗洛伊德在1879年和1881年夏天選擇進行進一步研究,目標仍然是這個宏觀問題。而這一次的研究對象是小龍蝦的神經細胞。他用顯微鏡檢查活體組織,使用的是哈納克8號鏡頭——這項技術當時還相當不成熟,鮮為人知——而後他得出了明確的結論,神經纖維的軸突無一例外都是纖維結構的。他是第一個證明這一基本特徵的人。他認為神經節由兩種物質構成,其中一種是網狀的,同時也是神經突起的起點。在這些早期的研究論文中,弗洛伊德嚴格地把自己限制在解剖學的觀點內,但是他明確表示,他的調查是為了深入了解神經行為的奧秘。只有一次,大約是在1882年或1883年的一次關於「神經系統元素的結構」的講座上,他總結了自己的工作。

並用一段話探索了組織學領域以外的疆域:「如果我們假設神經纖維的意義是孤立的傳導通路,我們則應該說那些神經分散開的通路將在神經細胞當中匯合,那麼神經細胞就成了所有與之在解剖學意義上相聯繫的神經纖維的『起點』。如果我要收集支持這一假設有效性的事實,那就要違背我對本文的限制了:我不知道現有的材料是否足以解決問題,而這對生理學又很重要。如果這個假設能夠成立,它將使我們在神經元素生理學上走得更遠。我們可以想像,某種強度的刺激可能會破壞纖維的隔離,從而使神經作為一個單元傳導刺激,等等。」

有關神經細胞和過程的單一概念——未來神經元理論的本質——似乎是佛洛伊德獨立於學院老師們的個人概念。當然,在他那寥寥幾句表述謹慎而思想大膽的話中並沒有真正說出什麼。但有兩個意見似乎比較到位。包含了上述觀點的演講,是在他進行研究的4到5年後才被提出,由此可見這段反思的時間相當漫長。其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思考,人們會認為,弗洛伊德後來經常表現出來的那一點自由和大膽的想像力會使他有一小步的前進,因為他在重要的神經元理論的邊緣上搖擺不定,而這個理論恰是現代神經病學的基礎。在習得「規範」的努力過程中他還尚未意識到,在最初的科學工作中,想像力同樣重要。實際上這些珍貴的句子當時沒有被注意到,因此在神經元理論的先驅裡並沒有弗洛伊德的名字。

這樣的先驅有很多——主要如威廉,他對神經細胞發生的胚胎學研究使其留名史冊;奧古斯特·福雷爾對神經纖維的部分損傷後沃勒變性的觀察;拉蒙·Y.卡加勒及其通過高爾基銀浸滲的漂亮製劑。神經元理論的最終確立,通常認為始於瓦耳代爾1891年的綜合性專著,在這本書中首次使用了「神經元」的概念。在弗洛伊德的早年生活中,這並不是唯一一次由於不敢大膽為自己的想法尋求符合邏輯的結論——其實已經不遠了——而險些錯過世界性的聲譽。但是,他展示了富於開創性的科學家的另一個特徵。科學的進步通常源於一些新方法或新工具的發明,從而揭開一重新的事實。例如,在望遠鏡發明之前,天文學就已經走向一個死胡同,而後得益於新發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而當弗洛伊德進入研究所後,他在1877年推出的新發明可以說大大促進了組織學研究的發展,使其成為可能。這是對賴克特公式的改良,一種硝酸和甘油的混合物,用於準備等待顯微鏡檢查的神經組織。

他在研究七鰓鰻的脊髓細胞時率先使用了它。幾年後,弗洛伊德完成了一項更重要的技術發明——用氯化金染色神經組織的方法——但這兩種方法在維也納研究所之外都沒有用過。他肯定是一位技術專家,因為他在研究小龍蝦的神經組織時,談到了他作為活的有機體體內物質的特殊研究,一項十分細緻的操作;這是他從史翠克那裡學到的方法。順便提一提,他為自己的七鰓鰻出版物畫插圖,第一份出版物中有1幅,第二份中有4幅。顯然,弗洛伊德早就掌握了這樣一個事實:知識的進步需要新方法或對原有方法進行改進。於是新的事實出現了,接踵而至的是新舊知識理論體系的重組。這個理論可能會指向推測,在現有的觀察手段之外,對問題和答案進行概覽和猜測。同一個人在這些發展的所有階段都一樣成功,這是極為罕見的。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上所做的工作卻是這種罕見案例的證明。

他發明了這個工具並憑藉它發現了大量新的科學事實,提供了組織理論,並試圖在已知之外進行更激動人心的思考。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弗洛伊德神經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他對解剖學的堅守。顯微鏡是他唯一的工具。生理學對他來說似乎意味著組織學,而不是實驗:是靜態的,而非動態的。在弗洛伊德活躍的頭腦中有這種想法,乍一看似乎很奇怪,但通過反思我們發現,這與他天性中的某種顯著特點高度呼應。當他剛剛起步時,他首先向布呂克教授要一個課題來研究,布呂克給他的就是一個組織學的課題。他將更高級的實驗活動留給三位教授、三位「大人」去做,這種他後來始終保留著的降格做法,是否可以用某種順從和自卑感來解釋呢?可能如此,但從他的表現上,人們會感覺他的性格中有某種更深刻更具個性的東西。這種眼高手低的情況有兩面性;對有的人來說很有吸引力,對有的人來說則很討厭。兩種情況都存在。

前一種情況我們接下來還會說,後一種情況則他在1878年寫給朋友威廉·科諾馬舍的一封信中明白無誤地反映了出來:「我已經搬到另一個實驗室,為適合自己的職業做準備——要麼殘害動物要麼折磨人類——現在我越來越傾向於贊成前者。」他很難讓自己變得殘酷無情,他甚至極其不願意幹涉別人,也不願試圖影響他人。後來當他開始治療大量神經病患者時,他很快就拋棄了電擊療法——這種治療方法在當時是約定俗成的,而最近它又以其他形式重出江湖了。不久他還放棄了使用催眠術,他認為這是「一種粗糙的幹擾的方法」。他選擇了看和聽,堅信如果自己能感知到神經症的結構,便會真正理解並對引發這種症狀的驅力擁有控制力。皮埃爾·雅奈總是被錯誤地認為是弗洛伊德的先驅,他在19世紀80年代採取了替代療法。他做出了一些頗為生動的描述性結論,卻沒有把這種動力帶入工作中。最終取得成功的不是積極療法,而是消極療法。

相關焦點

  • 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有什麼區別?
    自然界的動物們是從低等到高等漸漸進化而來,那麼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首先,動物主要分為這幾類。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扁形動物、腔腸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線形動物。相比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是高等的。脊椎動物也分為很多種,如果以恆溫動物和冷血動物來看,鳥類和我們哺乳動物是高等動物,爬行類屬於低等動物。
  • 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有什麼區別?
    自然界的動物們是從低等到高等漸漸進化而來,那麼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首先,動物主要分為這幾類。脊椎動物:爬行類、圓口類、鳥類、兩棲類、哺乳類、魚類。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扁形動物、腔腸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線形動物。
  • 「高等動物」劉霄的「低等動物」戀愛史
    「高等動物」劉霄的「低等動物」戀愛史——評《狗這一生》文/範永同事劉霄,一位80後的中年油膩男人。一個冬天的下午,他持一盛滿枸杞的保溫杯走進我的辦公室,一臉神秘地對我說,你想不想出名?當他將實情和盤託出之後,才知道他希望我為他的處女作《阿Q的微信朋友圈》封底寫幾句點評之詞。除盛情難卻外,之所以為其「實話實說」,是害怕這小子一流的傳播能力,我一世英名不想晚節不保。不曾想,這小子依靠處女作從此聲名鵲起,我也因此浪得虛名。三年之後,他在興安盟扶貧的深夜裡竟然又添新作《狗這一生》。《狗這一生》依然保持了劉氏話語的「天馬行空」和「特立獨行」。
  • 騎老虎拍照,高等動物高等在哪兒?
    作為「高等動物」的一份子,我實在難以感同身受老虎此種「低等動物」的遭遇。然而,被捆縛,被擊打,被虐待的滋味我們人類同樣有過。當自由被捆縛,當肉體被擊打,當尊嚴被踐踏,老虎變病貓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翻閱歷史,我們容易發現,動物園老虎被虐待的事例並非個案。
  • 動物小百科(原始最簡單的低等動物)
    動物學家一般將身體構造比較簡單、組織器官分化不明顯、無脊椎的動物叫低等動物。生物中佔絕大數。地球上至少有90%以上的動物屬於低等動物。他們當中有的身體柔軟。例如:烏賊,蝸牛;有保護外殼作用的,例如:蝦、蟹。 低等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棘皮動物、甲殼動物等,大多數生活在水中。他們千奇百怪,形態各異。 (下期介紹千奇百怪的腔腸動物)
  • X-Brain:大腦與意識之間的解釋鴻溝與物理難題
    物理、化學和生物可以解開大部分關於生命的謎題,但卻無法闡明大腦和「感覺」這種主觀感受之間的關係,哲學家通常將後者稱為感受質(qualia)。意識通常被理解為人自覺擁有的想法,記憶和認知。      專家們不知道人類意識是如何產生的。然而,他們在如何定義它的各方面問題上通常意見一致。
  • 黑人是「低等生物」,應該清除?川普這次攤上大事了
    黑人是「低等生物」,應該清除?川普這次攤上大事了。近段時間,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廣泛的熱議,在美國,由該事件引發的遊行抗議行動更是愈演愈烈,大批遊行示威者圍堵在白宮門前,他們希望總統川普能夠給弗洛伊德、給黑人群體一個說法,更有人高喊著「打倒川普」,目前白宮門前已經築起高高的鐵網,並且有警員和特情局人員日夜把守著。可能很多人想知道,為什麼川普突然間變得這麼「招恨」呢?其實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 5G有望改變4G時代射頻前端的「模組鴻溝」
    打開APP 5G有望改變4G時代射頻前端的「模組鴻溝」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2-02 16:25:22 4G時代的「模組鴻溝」 5G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個狀況。
  • 為什麼越高等的生物,滅絕的就越快?
    縱觀世界已經滅絕的生物,其中好像大多都是相對高等的動物,但在印象中,昆蟲之類相對低等的生物好像一直都存在著,甚至更低級的單細胞生物以及病毒更是如此。在我們的印象中,高等生物(例如人)相比於較低等的動物而言好像多了很多能力,比如擁有智慧,但「死因」也更多——會因心理疾病而死。相比之下,一隻蝸牛縱使有千萬種死法,卻永遠也不會因抑鬱而終。
  • 無法「證偽或證明」高等外星文明存在
    「動物園假說」人類雖然發展迅速,但也破壞了地球的環境,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數量都在急劇地減少,為了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人類的辦法就是建立動物園或者自然保護區,在這裡全面減少甚至停止人類的活動,讓野生的動、植物重獲家園,不再被人類的活動所打擾,我們可以觀察動物園和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植物,還可以對這裡進行相關的科學研究。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對於自我,弗洛伊德指這個是個人意識活動的範疇,屬於正常心理活動,平常按照意識處理所遇到的一切非道德行為的意識活動。弗洛伊德認為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其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
  • 兒童不宜丨低等動物·陳奕迅
    這是「粵潮盞」的第94次推送熱吻間勾起的想像愛情其實是這樣留住你是要為身體著想——《低等動物》「喉嚨很乾 所以愛上你的吻咀巴需要覺得像被誰期待過纏綿很好所以愛上你胸襟呼吸需要記得亦被懷念過」沒有愛情,我們能有關係。「為何未曾動心都可以愛上那質感 未能淡忘肉身 我是人」為什麼放縱?因為,愛情對你,早已是不信任和無所謂的一件小事了。
  • 即時播報記者快訊:牛奶鴻溝:中國農村兒童飲奶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1...
    即時播報記者快訊:牛奶鴻溝:中國農村兒童飲奶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1/50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06:48 來源:   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於小冬表示,「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它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幾乎所有營養物質,世界上許多國家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時期,都經歷過一個全社會參與、推動全民飲奶大發展的時期,並通過這種跨行業的合作,促進了國民體質的提升和民族的富強。」據介紹,目前,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專門立法推進全民飲奶。於小冬表示,希望此次牛奶愛心行動能夠早日填平「牛奶鴻溝」。
  • 從低等動物繁殖說起
    這2個細菌就不再是原來的細菌了,它們的基因已經發生了變化,有人將此也稱為「無性交配」。有的病菌對抗生素不敏感,它們可以通過接觸將這種抗藥性傳遞給許多其他細菌,結果是:藥物不起作用。這種所謂的「微生物性交」十分有利於細菌很快適應環境的改變,是進化史上的一種進步;然而對人類而言,它們構成了醫藥學上的一道嚴重障礙。
  • 媒體付費牆的存在是否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新聞鴻溝?
    因此,如果新聞資源分布不均等,勢必會形成信息差,在不同人群之間製造鴻溝。 在國外,自電子新聞付費牆制度興起以來,許多優質的新聞產品變成需要購買的商品,而新聞商品化的過程將受眾一分為二,由於負擔不起或參與意識薄弱,部分公眾被阻隔在了付費牆之外,無法獲取相關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新聞方面的「數字鴻溝」。
  • 《弗洛伊德傳》:戀愛中表達熱烈感情的弗洛伊德
    他也無法指望他那自己都需要經濟資助的年老父親,弗洛伊德的自尊心,也不允許他一直依賴父輩朋友布洛伊爾的支持,即使有時後者會以借貸的名義直接給弗洛伊德金錢支援。他的情況看來無從選擇,布呂克大聲說出了弗洛伊德必然想過的狀況:開私人診療所,這大概是唯一可以滿足他和瑪爾塔這樣的中等家庭所需要的基本收入的途徑。
  • 觀察| 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
    11月24日,當事工作人員回應,視頻只截取了一段,當時老人沒有相關證件,後聯繫她的子女幫其繳費,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將老人送回。  連日來,關於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數字困難」的新聞持續引發關注,也將數字鴻溝話題拉進公眾視野:數字時代,我們該如何以人性化、精細化社會治理讓每一個人方便、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 為什麼越高等的生物滅絕越快?
    這個問題不僅僅出現在高等動物中。只是高等動物的體型一般比低等動物要大,更容易留下化石,也更容易被我們察覺,所以顯得好像死的全是高等動物一樣。
  • 高等食蟲植物如豬籠草、捕蠅草、毛氈苔,你認識幾種呢
    科學家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即高等食蟲植物和低等食蟲植物。高等食蟲植物如豬籠草、捕蠅草、毛氈苔等,它們利用葉子或變態葉,把昆蟲裹住、粘住或關起來,然後把昆蟲消化掉。豬籠草在葉尖上長出一個口袋,好像運豬用的竹籠,上面有個小蓋子。貪吃的昆蟲一旦失足跌進去,小蓋隨即關上,使昆蟲飛不出來,成為它的「美餐」。有人曾看到一條蜈蚣跌進「豬籠」以後,居然也被它消化掉了。
  • 現存動物中體長最大者,竟然是這種低等的生物!
    人類總是喜歡追求極限,喜歡給世界萬物做一個排名,像世界最高,世界最大,世界最多等等,排在首位的事物總是最引人注目,我們都知道,世界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那麼世界最長的動物是什麼呢?圖為亞馬遜森蚺,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類,長度可達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