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浮躁又繁華的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很多新一代的年輕人們。
記得曾經微博上發起了一個投票活動,活動主題是「90後的你,願意結婚嗎?」
投票結果出來後,有接近2/3的90後都不想要結婚,我懷著好奇的疑問打開了評論區看看,排名第一的評論是這麼說的:
古人說三十而立,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真正能在30歲有所成就的又有多少人,現在的年輕人們又怎麼敢去談婚論嫁,又哪裡有資本去談婚論嫁?
無獨有偶,我有一個朋友,30歲左右,已經結婚了並且還有兩個寶寶,自己也經營著一家店,一個月差不多賺個萬把塊錢,按說也算可以了,但是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到了30歲的時候混成這個樣子。」
看到身邊人的各種抱怨,再結合自身的經歷,我不禁產生一個疑問:人生為何如此艱難?
直到遇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才完全的解決了自己的疑問,書中對於人生困難種種的解釋是這樣說的:
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作者華語世界首席心靈作家張德芬,這本書也算是張德芬的自傳,其中發生在書中主角身上的故事也都是張德芬本人的經歷。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若菱有著非常悲慘的身世,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一年到頭見不到父親一次,為了體驗溫暖的感覺,若菱早早的就結婚了,但是婚後丈夫和丈母娘因為生不出孩子又開始奚落她,她只能把工作放在了工作上,但是工作上也不順心,處處有人針對她。
這像不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家庭、工作、愛情都沒有稱心如意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自己老天不公平、抱怨人生過於艱難。
人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聰明的人很快就能從情緒裡走出來,轉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笨的人只會整天消極厭世,任由情緒引導著自己走向更壞的結果。
文中的若菱抱怨過嗎?抱怨過,但是若菱非常幸運,一位老者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若菱。
在老人的交往和引導下,深入探討:「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們到底要做什麼?」等等問題一步一步的讓若菱解開自己的心結,認識完整的自己。
誰都想要在人生中永遠的有一位領路人,在學校的時候有老師告訴自己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社會上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陷入了迷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想著求助前輩,遺憾的是不可能每個人都很幸運有這麼一位領路人。
但是當我完整的看完這部書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本書中作為領路人的老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認識,因為這就是我們內心中的自己。
文章開頭說的話我看完才理解:親愛的,外面沒人,只有你自己。當有問題產生的時候,往往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求助別人,而不是問問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經常依靠別人來肯定自己,從別人的身上尋求認同和肯定,而不敢問問內心的自己。
學會原諒自己
為什麼我們現在這一代活的不如上一代快樂了,一句話說的很好,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活的太明白了,並且不會原諒自己。
我們腦海中的思維已經成了定式,所以同時也成為了束縛我們的枷鎖,我們在為錢財奔波的時候,就是想要創造更好的生活,但是卻無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唯一能夠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就是我們自己,為何我們不試著原諒自己呢?原諒自己不那麼優秀,原諒自己並沒有那麼受人喜愛,原諒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如果您還對人生感覺十分艱難,推薦您來看看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都說終極的浪漫不是愛別人,而是愛自己,有些人窮其一生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但是通過這本書,你會遇見真實的自己,給自己一個精準的定位。
這本書在發行半年的時間內,銷量已經突破30000冊,一躍成為臺灣暢銷排行榜前三,正是因為其蘊含的道理非常適用。就連楊冪、劉亦菲和李娜都是這本書的忠實粉絲。
所以當你迷惘的時候,失落的時候,傷心難過的時候,在逆境中無法自拔的時候,都可以來翻翻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人生本就坎坷,為何不試著原諒一下自己呢?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