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學會原諒自己,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2021-01-09 樹下史官

現在這個浮躁又繁華的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很多新一代的年輕人們。

記得曾經微博上發起了一個投票活動,活動主題是「90後的你,願意結婚嗎?」

投票結果出來後,有接近2/3的90後都不想要結婚,我懷著好奇的疑問打開了評論區看看,排名第一的評論是這麼說的:

古人說三十而立,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真正能在30歲有所成就的又有多少人,現在的年輕人們又怎麼敢去談婚論嫁,又哪裡有資本去談婚論嫁?

無獨有偶,我有一個朋友,30歲左右,已經結婚了並且還有兩個寶寶,自己也經營著一家店,一個月差不多賺個萬把塊錢,按說也算可以了,但是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到了30歲的時候混成這個樣子。」

看到身邊人的各種抱怨,再結合自身的經歷,我不禁產生一個疑問:人生為何如此艱難?

直到遇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才完全的解決了自己的疑問,書中對於人生困難種種的解釋是這樣說的:

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作者華語世界首席心靈作家張德芬,這本書也算是張德芬的自傳,其中發生在書中主角身上的故事也都是張德芬本人的經歷。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若菱有著非常悲慘的身世,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一年到頭見不到父親一次,為了體驗溫暖的感覺,若菱早早的就結婚了,但是婚後丈夫和丈母娘因為生不出孩子又開始奚落她,她只能把工作放在了工作上,但是工作上也不順心,處處有人針對她。

這像不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家庭、工作、愛情都沒有稱心如意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自己老天不公平、抱怨人生過於艱難。

人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聰明的人很快就能從情緒裡走出來,轉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笨的人只會整天消極厭世,任由情緒引導著自己走向更壞的結果。

文中的若菱抱怨過嗎?抱怨過,但是若菱非常幸運,一位老者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若菱。

在老人的交往和引導下,深入探討:「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們到底要做什麼?」等等問題一步一步的讓若菱解開自己的心結,認識完整的自己。

誰都想要在人生中永遠的有一位領路人,在學校的時候有老師告訴自己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社會上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陷入了迷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想著求助前輩,遺憾的是不可能每個人都很幸運有這麼一位領路人。

但是當我完整的看完這部書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本書中作為領路人的老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認識,因為這就是我們內心中的自己。

文章開頭說的話我看完才理解:親愛的,外面沒人,只有你自己。當有問題產生的時候,往往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求助別人,而不是問問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經常依靠別人來肯定自己,從別人的身上尋求認同和肯定,而不敢問問內心的自己。

學會原諒自己

為什麼我們現在這一代活的不如上一代快樂了,一句話說的很好,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活的太明白了,並且不會原諒自己。

我們腦海中的思維已經成了定式,所以同時也成為了束縛我們的枷鎖,我們在為錢財奔波的時候,就是想要創造更好的生活,但是卻無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唯一能夠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就是我們自己,為何我們不試著原諒自己呢?原諒自己不那麼優秀,原諒自己並沒有那麼受人喜愛,原諒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如果您還對人生感覺十分艱難,推薦您來看看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都說終極的浪漫不是愛別人,而是愛自己,有些人窮其一生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但是通過這本書,你會遇見真實的自己,給自己一個精準的定位。

這本書在發行半年的時間內,銷量已經突破30000冊,一躍成為臺灣暢銷排行榜前三,正是因為其蘊含的道理非常適用。就連楊冪、劉亦菲和李娜都是這本書的忠實粉絲。

所以當你迷惘的時候,失落的時候,傷心難過的時候,在逆境中無法自拔的時候,都可以來翻翻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人生本就坎坷,為何不試著原諒一下自己呢?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全名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靈修行課》,是臺灣作家張德芬創作的一本以小說為體裁,以心靈修行為主題的書籍。  《遇見未知的自己》發表於2008年,半年內銷量3萬冊,位於臺灣三大暢銷排行榜前三名,並於2012年獲得當當網暢銷書籍第一名。  那麼,接下來我將用「自我概念」深度解讀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裡的若菱所遇到的一切,探討生活的意義。
  • 《遇見未知的自己》:找回真實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張德芬的成名之作,本書以一位都市白領女性為主角,藉由我們每天都可能遇到的一些事情,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在世界,從而發現我們大多數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細讀此書,越讀越愛,越讀越有味,真的是一本很治癒人的書。本書從身、心、靈的層面,給了我們很多具體可行的建議。
  • 遇見未知的自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重讀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不禁跟著書中主人公一起思考,「我是誰?」「我快樂嗎?」「我真正追求的是什麼?」  作者明示,每個人都有「小我」和「真我」。  所謂小我,就是受一切外界影響的自己。比如財物,權利,地位,以及身邊發生的一些事,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還有自己的虛榮心好勝心攀比心等等。
  • 張德芬亮相《總裁讀書會》 解讀《遇見未知的自己》
    張德芬亮相《總裁讀書會》 解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時間:2019-07-05 12: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德芬亮相《總裁讀書會》,解讀《遇見未知的自己》 一期企業家讀書電視訪談節目《總裁讀書會》在中國教育電視臺頻道播出。
  • 只是想遇見更好的自己
    只是想遇見更好的自己HQJ空靈11分鐘前時間,從2020年的早春二月,一下子就到了2020年的冬天,就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也是的,只有自己知道這種感覺。看著桌上的小菊花,心中不感覺到茫然和失落,還好有小菊花的陪伴,心中就有了點安慰?因為,我怕太安靜,更害怕太孤獨。在我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水一景,都可以讓我寫成心情的短句。小桌上的菊花,含蓄靜美,又恣意風情,自然端雅。我,很是喜愛這些簡單的風物,它們都溫潤多情。一朵花開的瞬間,一粒粉塵的漂浮,都會輕輕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情感。
  • 對自己好點的哲理句子,句句經典暖心,值得永久收藏!
    一、所有你曾經哭過的事,多少年之後,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然後罵自己一句:當初真的好傻,其實人生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時間會解決一切,好好愛自己。二、你可以愛一個人到塵埃裡,但沒有人愛塵埃裡的你。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愛情,但不能放縱自己過一個爛透的人生。得不到回應的熱情,要懂得適可而止。三、除了生老病死,人生裡真正重要的事,其實沒有幾件。
  • 致自己的唯美句子,句句簡短犀利,不轉可惜
    人生就這麼一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旅行的心情。不會因為你的停留爾美麗的風景終止,走過的路已經成為你背後的風景。保持一顆平和的心,享受每一刻的感覺,欣賞每一刻的風景,這就是無悔的人生。5、不要等到傷痕累累才學會珍惜自己,所有的煩惱,從來沒有固定的約定,許多負擔,都來自於自我固執的累贅,生活裡卻往往覺察不到。
  • 人在逆境時,逼自己養成這4個習慣,你會遇見真正強大的自己
    也正因為逆境的打磨和錘鍊,世人才能夠更好的成長,變得成熟有力,變得堅韌強大。正如《莊子則陽》有云:「安危相易,禍福相生」。意思是說,人的一生中,平安與艱難,順境逆境都是相互轉換的,災禍和幸福是交替產生的。
  • 《星月對話》熱依扎坦露心跡:面對人生,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她坦言,她原來總是跟自己較著勁,對於她不好的地方,她不喜歡原諒,甚至會有一種討厭的情緒,她也曾因此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不過好在,雖然有些難,但熱依扎還是做到了。她談到,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開始學著與自己和解,她不再那麼較勁,不苛求自己要達到多麼高的高度,也不去在意他人與外界的種種聲音,只專心地愛自己。
  • 楊振寧父親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卻至死無法原諒自己兒子,為什麼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非凡地位的人,卻一直對自己的父親深感慚愧,甚至他的父親至死都無法原諒自己兒子的「背叛」,這又是為什麼呢?不過楊武之的父母離世都比較早,所以他是自己叔叔一手帶大的。初中畢業後,楊武之進入了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預科數理部學習,從此結下了與數學的不解之緣,當學業結束之後,他還留在了這所學校,教書成為了一名老師。
  •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愛自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
    他們在童年時,被父母過度忽視,成年後會通過痛感提醒自己,曾經和父母是有互動的,哪怕和父母關係糟糕,也好過沒有關係。來自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傷害,有些人窮其一生,也無法走出來。03 面對傷害你的人,你有權選擇不原諒主持人蔡康永說過一句話:有時家人真可怕。我們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
  • 女人,只有內心強大,才能遇見閃閃發光的自己
    「我在上海過得很愉快啊,認識了許多非常有趣的好朋友,要是不是因為去上海讀書,也許我一輩子也不可能接觸到這些東西。」事實上我以前也寫過很多關於我在這個城市的生活,寫了很多關於畢業後的生活,工作,搬家等等,所以我也經常收到很多讀者給我的私信,跟我傾訴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想自己混一輩子。可是當時我還是比較幼稚的,總是回覆說:「那麼你這麼想出來的,為什麼不勇敢一點呢?」
  • 《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
    「尋找5」熱依扎用「較勁」邁出果敢人生,魏坤琳用科學解讀初心本質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10月31日,「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來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深秋之際,走進了開闢中國IT學科先河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
    這種認識其實是給了自己一個底子,知道一個真實的自己是怎樣的。具體到一個人的各個方面,總是有好有壞的。好的應該感到幸運,你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東西,要懂得珍惜,也要善於利用;不好的,可以嘗試學習,成長,修煉等來提升,比如性格不好,那自己要學會修身養性,慢慢修煉好自己的性格。
  • 寫封信好嗎?給未來的你自己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希望給你的感覺不是在看作文~「你願意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嗎?」這種選題,小時候都寫過那種作文吧。我努力想要回想一下內容,發現我竟然忘記了到底有沒有寫過。人的一生會有許多記憶,好的壞的,都不能否認它存在過。可是時間給了你很好的回答,那些該記住或者該忘記的,在時間的面前會逐漸變得沉默、消失。大學時有偶爾寫日記的習慣,將某些需要記住或者難忘的事情寫下來。
  • 忘不了,放不下,把自己囚禁在灰暗的記憶裡
    2:人一生遇見太多人,只要內心澄明,就永遠不用討好一個不懂你的人;如果你現在還是孤身一人,不要為了所謂的「安全感」而匆忙地投向下一個人的懷抱。安全感從來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只有給足自己安全感的人,才能遇到一個你不需要取悅的人,才能遇到和你同頻率的人;我們太年輕,以致都不知道以後的時光竟然還有那麼長,長得足夠讓我忘記你,足夠讓我重新喜歡一個人,就像當初喜歡你一樣3:對自己好點,因為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遇見。4:做的多,錯的多。
  • 人這一生至少有一次,為了某個人忘了自己!
    徐志摩說:「一生至少有一次,為了某個人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見你」。好像自己就是那種傻傻的姑娘,每次遇見愛情,總是奮不顧身,總是為了另一半忘了自己,迷失自己,每段戀愛最後總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
  • 放過自己(深度好文)
    你只是普通人,沒必要事事苛責自己,要明白,再厲害的人也做不到樣樣完美,凡事只要盡心盡力就無悔。人活著,要懂得接受所有的不完美,原諒發生的一切不如意,不管昨天,還是今天,明天,能豁然開朗地活著便是美好的一天。
  • 學會降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期望值
    生活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一個風評一直都不是太好的人,忽然做了一件好事,大家就會對他充滿讚許,從前的印象也馬上被扭轉;如果一個只做好事的人,忽然昏了頭腦做了一件壞事,那他之前的積累也會一筆勾銷,最後還會留下一個不好的名聲。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一種很奇怪的心理,放在大多數人身上,也都是適用的。這種現象背後最本質的規律,和一個詞有關:期望值。
  •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忘記自己,只求在最美的年華裡遇見你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忘記自己,只求在最美的年華裡遇見你在網絡中,流傳著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年少時不能遇見太驚豔的人,否則餘生都無法安然度過。」在愛情當中,最先愛上的那個人最先輸,愛的轟轟烈烈,分手時也格外的傷人,似乎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有一個讓你無法忘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