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數十載,每個人都逃不開逆境。也正因為逆境的打磨和錘鍊,世人才能夠更好的成長,變得成熟有力,變得堅韌強大。
正如《莊子則陽》有云:「安危相易,禍福相生」。意思是說,人的一生中,平安與艱難,順境逆境都是相互轉換的,災禍和幸福是交替產生的。
這告訴我們平安和困境是相併存在的,處於困境之時,不能夠忘乎所以,享樂而不居安思危;處於逆境之時,也不能夠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當自身身處逆境之時,不要慌亂,只要逼自己養成以下四個習慣,積極的去創造條件,促進事物的轉化,便會順利渡過困境,遇見強大的自己,別不信。
01想太多,都不如用行動消除焦慮
每個人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身處困境,也意識到了問題的根源,腦袋裡一直想著做某件事就可以解決,卻沒有真正動手去做過。
做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時間浪費在虛無縹緲的想像當中,毫無用處,反而會變得更加焦慮。
有的人或許會認為,想得多為了做更加周全的考慮,只有做到面面俱到,才能夠避免錯誤,少走彎路,實乃大錯特錯的想法。
孔子有言:「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想太多,做太少不光是恥辱,還是災難。
因為過度思考,會讓自己錯過最佳時機,不能及時作出正確的決定,降低自己的行動能力。光想不做,問題得不到解決,焦慮感增加,一直循環往復,就容易導致多方面的負面情緒產生,甚至抑鬱。
想要戰勝焦慮,就要關注問題的本身,付出對等的行動。平定內心,著眼於眼前,能夠很快的執行,朝著終極目標前進。
故此,越是身處焦慮困境的時候,就千萬不要想太多,既然回不到過去,也預料不到未來,那為什麼不拋棄這些不可控的因素呢?把
當下的事情做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行動一點點能緩解焦慮,讓事情變得越發簡單,這樣才能在逆境中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02接納缺點,學會欣賞自己
佛門高僧曾經說過:「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缺點一部分來自於自我判斷,一部分來自於外界傳達。倘若過分依賴於他人的評價,而喪失對自我的判斷能力,難免會有產生一些自暴自棄,自卑自憐的想法。
誠然,人是要學會看到自己的缺點,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與時俱進,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然而接納自己的缺點不等同於自我鄙視。
要知道,越是沉浸在失敗中鬱鬱寡歡,跟自己過不去,就越是讓自己活在自卑當中。經常自我否定,就會容易失去更多的機會信心,以及邁向成功的可能性。